查看原文
其他

天大金课 | 《大学物理1B》

天津大学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核心地位,注重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学校共有45门课程获得认定。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分享一流课程建设经验,特开辟“天大金课”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金课”课堂吧!

课程目标

大学物理课程主要面向非物理(理,工,文,医)专业系统地传授普通物理基础知识。大学物理1B的内容主要包含光、波动以及量子物理等内容。以知识为主线,贯穿物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历史以及部分前沿,陶冶学生的家国情怀并拓展其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建构能力;模型的数学分析能力以及对数学分析结果的物理复原能力,强化学生科学的怀疑和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独立获取知识以及对自然和物理的美进行鉴赏的能力培养。

课程团队情况简介

课程团队由梁麦林教授牵头,包含了老、中、青三代物理人。每位成员都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工作十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在教学改革中具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团队先后完成《天津大学大学物理质量提升计划》,天津大学新工科教改项目《理工融合新形态物理基础通识课》,教育部产教融合系统育人项目《理工融合新形态光学课程》等教学改革项目,团队教学理念先进。团队中多名老师获得全国讲课大赛奖励,教育部智慧教学之星等相关的奖励。此外,团队坚持科研前沿和教学相结合的思路,多为教师获得相关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的资助。

课程建设情况

2016 年课程获得学校立项支持,2017 年完成视频录制并上线运行。目前已经经过2轮的运行,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形式。课程完成了96个约900分钟视频的录制,准备了177道题组成测试题库,每节约2-3个视频问题。此外,为了突出物理的人文精神,每章专门录制了科技与文明环节,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物理学家。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程组还专门和物理实验中心合作,录制了10个演示实验的教学视频。开始运行以后,每年约750名学生参加视频课程,课程主要以混合慕课的形式进行,见面课精心组织问题,以问题为引导,贯穿物理的基本思维。疫情期间,课程除了服务本校课程以外,还为部分兄弟院校提供了教学辅助。

课程特色与创新

整个课程 64 学时,运行的过程中,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 32 学时,学生自己通过教学视频及相应的章节测试进行课 程内容的预习、学习和巩固,在预习过程中会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掌握,通过反复学习可以发现课程 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向老师做出反馈;线下教学 32 学时:在线下见面课时,任课教师在对教学 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的同时,会有侧重的针对学生的反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展开。

本课程深挖内容的本质,寻找不同内容之间统一的思想和方法,例如简谐运动和叠加原理实际上是振动、波动、光学的共同思想。同时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例如振动、波动、光学部分的相位和相位差,相对论的洛伦兹变换,量子物理的波粒二象性和概率描述等。并且强调基础知识对科技前沿的支撑作用,对普通物理知识和诺奖获奖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比如引力波天文台和迈克尔逊干涉仪,光镊子和动量定理等。在课程中渗透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评价

自从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大学物理课程以来,主讲教师明显感受到学生参与度显著增 加, 学生自主看书,询问问题的比以前明显增多,探究问题积极踊跃, 与教师、同伴的互动频次也有 大幅提高。学生呈现出明显的进取心。与此同时,多维度多层次的线上、线下学习环节的设计特别是 重讨论、重总结的课程设计思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索、团队协作、交流表达、客观评鉴以 及归纳提升等多方面的能力。

编辑:潘泽悦

审核:成雷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