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 | 《病毒学》教学案例

王涛 天津大学教务处 2023-01-05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辐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天津大学将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月,陆续推出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以期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 课程名称:病毒学

·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 教学对象:生物科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 总学时:32

· 主讲人:王涛

·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一)教学设计:

《病毒学》课程包含着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素材,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围绕课程思政,案例进行如下教学设计:① 突出课程历史感,通过介绍黄祯祥、顾方舟等老一辈病毒学家的事迹,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② 在该课程融入人文关怀:病毒病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人类病毒病治疗、预防及控制过程中人文理念不可或缺;③ 在流感病毒讲授中介绍每年疫苗的选型是由各国上报WHO共同分析的结果,突出在传染病防控中,人类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共同开创和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体现;④ 该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水平,包括病毒学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课程介绍中国学者在病毒学研究中的突破,也会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政府组织重大项目,制定科学发展方向等信息,充分肯定我国科技的发展,激励同学们勇于担当,奋发向上的精神。⑤ 2020年开始,课程将新冠疫情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对疫情的分析,引导同学们意识到我国政府真正将人民放在首位,有意愿、有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通过境外对疫情的新闻报导引导同学们认识到西方所谓“自由和民主”的虚伪,帮助同学们树立“四个自信”的坚定信念。


图1. 课程整体设计



(一)案例名称


新发病毒


(二)案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新发病毒的定义;
      ② 再发病毒的定义:
      ③ 新发病毒出现的原因及与之对应的代表性病毒
   2. 能力目标:
      ① 能够理解新发/再发病毒的定义
      ②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新发病毒产生原因
3. 情感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授课人参与的新发病毒重要工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新冠疫情的发生发展和国内外新闻报导的分析,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和分析隐藏其后的政府的动员力,各级公务员的执行力,群众的行动力和国家的生产力,使同学们意识到我国社会制度的先进性,同时引导同学们认识到西方所谓“自由和民主”的虚伪,帮助同学们树立“四个自信”的坚定信念。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本节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第十六章:新发病毒/第一节:新发病毒定义及产生原因。首先介绍了新发/再发病毒定义,并引出其科学研究进展,自然提出新发病毒频发的原因。随后介绍教材中罗列的新发病毒产生原因,并引入授课人的与新发病毒相关的研究进展,拉近听众和讲授内容间的距离。通过中外疫情防控成效的比较,提出全新见解:“制度和治理能力决定新发病毒的产生”,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理解我国制度之优越,道路之正确。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本案例以学习为中心设计,力求让学生、专业知识、社会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接收课程思政的引导和融入,避免“满堂灌”的传统理念中枯燥的教与学,以及课程思政内容的生硬嵌入。病毒学、新发突发病毒的内容,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之前已积累了一些知识,对相关内容也有自己初步的理解。本案例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升华。案例设计充分结合学生所处的新冠大流行的现实环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等方法形成科学的概念,掌握要学的定义和知识。本案例的课后作业也做了精心设计:SARS作为新发病毒,涵盖了本节课堂讲授的全部知识点;而且通过课后作业,学生对比SARS和COVID-19发生、演化、直到疫情控制全过程,不仅掌握科学知识,而且领悟了中国治理的高效,社会制度的先进,以及体会到我国在过去十几年巨大进步---这是本案例课程思政内容的精髓。本课程及相关案例设计获得学生广泛认可,被评为学院“最好的专业课”。多位同学因为本课程的学习,选择了病毒学、免疫学、公共卫生的方向进一步深造。本案例也存在不足。由于时间所限,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通过讨论表述显不足。课程思政的内容由学生自发思考,并通过课堂讨论或发言予以总结;教师记下那些在讨论中新发现的概念,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鼓励。未来教学中如能实现上述设想,本课程思政教学无疑会收到更好效果。


图文来源:王涛

图文编辑:王贺婷

图文审核:刘洁、张娉婷、杨佳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