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危险!半夜睡觉被冰箱炸醒,冰箱千万不能这么用

注重冰箱安全的 央视频 2021-03-04


近日,安徽合肥一小区居民家里的冰箱半夜突然发生爆炸。爆炸后整个房间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冰箱门也“炸开了花”,客厅、厨房均受到损坏,所幸无人受伤。


▲“好好的冰箱突然爆炸了”


1

冰箱真的会爆炸?


从冰箱损毁留下的痕迹看,这次爆炸是冰箱由内而外发生的,并不是受外力导致的。截至目前,该户人家冰箱爆炸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据相关家电维修工程师介绍,冰箱爆炸,或是制冷液泄露导致的。


导致爆炸的可能原因
目前市场上冰箱的制冷液主要是R600a制冷剂,无氟,制冷效果好,它的主要成分是异丁烷,具有可燃性。


冰箱的工作原理,就是制冷液通过管道流出,流向整个冰箱内部管道,最后回到压缩机,当冰箱使用一定年限之后,管道上会结冰,很多居民会选择自行除冰。


这个除冰过程,很可能导致管道破裂,制冷液泄漏。泄漏之后,空气中达到一定密度,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


2

不惊慌,但要重视安全使用冰箱


冰箱爆炸其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大家不必特别惊慌,但还是要引起重视,这些冰箱摆放和使用的细节问题一定要注意:


①不要放在有明火的地方


不要把冰箱放在炉灶等有明火的位置旁边,这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冰箱制冷层中含有异丁烷,如果发生泄漏,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②不在冰箱周围放微波炉、电饭锅


在冰箱周围摆放微波炉、电饭锅等电器,也是不正确的。这些电器带有电磁感应,会对冰箱制冷系统产生电磁干扰,破坏控温器,损坏冰箱。


③不要把可乐等碳酸饮料放在冷冻室


饮料结冰后,体积会膨胀,将饮料从冷冻室取出的时候,碳酸饮料中的气体物质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析出,导致瓶内的压力变大,在开启瓶盖时容易发生爆炸。如果喜欢喝冰过的碳酸饮料,可以将饮料放在冰箱的保鲜层,这样饮料不会冻结,可以大胆喝起来。



④不要把酒精、汽油放冰箱


由于冰箱本身体积比较小,而酒精、汽油易挥发,当易燃易爆气体释放到一定的浓度,会到达爆燃的临界点,冰箱在开启时容易出现电火花,两者相遇很可能会引起爆炸。这类易燃易爆的物品,可以放在阴凉通风、孩子不易接触到的位置。


3

冰箱≠安全箱!小心“病从口入”


冰箱既要用得安全,也要用得健康。用对了是生活好帮手,用错了,反而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哪些食物不适合放进冰箱?不同食物在冰箱的存放期是多久?快来学习!


这些食物不宜放冰箱

一些热带水果如芒果、香蕉、火龙果不适合冰箱保存,冷藏后容易冻伤而表皮发黑;


蜂蜜也不宜存放冰箱,受冷易结晶,口感和营养变差;


腊肉、火腿等肉类腌制品风干后,再进入潮湿环境,口感也会变差,也更容易出现污染;


土豆、胡萝卜、洋葱等根茎类蔬菜,在室温下存放即可。


▲家庭冰箱保鲜的误区,你中了几个?

(央视频号:职场健康课)


不同食物在冰箱能放多久?我们一般将冷藏层设置为4℃,冷冻层设置为-18℃,不同食物在冰箱中的储存时间是不一样的。食物在冰箱中的最长保存期如下:


⑴肉蛋奶类:


鲜蛋冷藏30天,熟蛋冷藏6~7天;

鲜奶冷藏5~6天;

水产类冷藏1~2天、冷冻3~6个月;

禽肉类冷藏2~3天、冷冻6~9个月;

畜肉类冷藏1~2天、冷冻3~6个月;

熟肉类冷藏3~4天,冷冻1~2个月。



⑵蔬菜类:


绿叶菜冷藏3天;

瓜茄类冷藏1~2周。


剩饭剩菜不能一直放冰箱

很多人喜欢把熟食、剩菜整盘放入冰箱,长时间不取出。事实上这些放入冰箱超过3天后细菌数目会非常惊人,再吃下去食物中毒风险较大。


正确的做法是,先用保鲜膜包住或者放入有盖的保鲜盒中,再放入冰箱内。



而拆封后的食物如没喝完的牛奶,开了袋的酱等一定要封口再放冰箱,不然不仅容易滋生细菌,还会加速变质。


冷冻食品解冻的过程中,休眠的细菌会大量繁殖,所以冷冻的肉类解冻后又再次放回冰箱也容易带入大量细菌。解冻后食用也需要100℃加热10分钟以上。


分类存放 生熟分开使用冰箱时要注意将食品进行分类存放,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串味和交叉污染。


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分层,一般建议将熟制品如酱肉、剩饭菜放置在顶层,半成品放在第二层,生品放在第三层,不同类别的食材应该分开包装独立摆放。



熟食和热菜不要等放凉之后再放冰箱,用保鲜盒装好就可以直接放进去。肉类买回后可以直接分装成多袋再放入冷冻室,避免多次解冻。另外,冰箱中避免食物堆放过满,会影响冷空气的流动。


我们还需要每个月清理和消毒一次冰箱,要将冰箱所有食物都拿出来,果断扔掉过期和变质的食品。断电后将冰箱内的所有搁架和盒子取出来清洗,并且自然解冻冷冻室的冰块。



日常生活中,冰箱安全和健康使用问题不容小觑,既要避免出现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也要避免“吃出病来”。你记住了吗?


转发周知!提醒更多人!







▍主编:郭爽▍编辑:梁妙▍部分内容来源:新华网、科普中国、合肥消防在线、安徽商报



更多精彩




点击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