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涵、李雪琴、李佳琦因为这事被中消协点名!

回顾“双11”的 央视频 2021-02-23


2020年“双11”购物季告一段落,“剁手”的男男女女们纷纷变成了“吃土人”。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汪涵、李佳琦、李雪琴被点名,随后,该话题迅速霸屏热搜榜。



对于双十一踩的“坑”,这份报告几乎全都替广大消费者“吐槽”了一遍。


明星直播圈粉热 刷单售假频“翻车”


中消协报告中指出,10月20日—11月15日期间,共收集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334083条,“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两个方面。


汪涵带货造假?退款率高达76%

11月6日,有网友爆料,某公司请汪涵直播带货,开播费10万,当天成交1323台,退款1012台,退款率高达76.4%。而且其他商家也有类似遭遇,导致店铺收到了平台虚假交易警告。


针对疑似 “刷单”行为,汪涵签约方回应称“这是假的”,公司没有任何虚构数据或购买流量的行为,只是帮该电商平台账号做一次直播执行,没有必要去刷单,这次刷单后退单具有恶意攻击特征。目前平台方正在介入调查,具体攻击源头还未查清。



李雪琴直播人气高达311万!真实观众却不到零头?

11月11日晚,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在某平台参与了一场直播活动,这场主要销售数码产品的带货直播,最终在311万人群的围观和粉丝对李雪琴依依不舍的道别中结束。



而据一位全程参与此次直播的工作人员透露,当天结束时311万的观众中,只有不到11万真实存在,其他观众人数都是花钱刷量,而评论区与李雪琴亲切互动的“粉丝”的评论,绝大部分也是机器刷出来的。


11月21日,李雪琴工作室发表声明表示,在该场直播中,李雪琴本人及其工作团队并没有参与任何直播运营工作,对直播数据统计过程也毫不知情。


在声明中也提到两点:一、坚决抵制直播数据造假等行为;二、会更谨慎地做好前期工作,对直播带货合作方进行严格审核等等。


在行业乱象之下,不买量的主播已成稀缺品。据调查,直播带货刷量的现象覆盖了多家电商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评论互动、甚至直播销量都可以刷。在网页上搜索“直播涨粉”“直播人气”“直播运营”等关键词,就会出现大量指向第三方直播刷量公司的广告。
近日,为加强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并征求意见。
《规定》指出,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时,不得发布虚假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不得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存在违法违规或高风险行为,不得为其推广、引流。
对于违反《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网信办等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李佳琦也“翻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

直播带货虽然火爆,但相当一部分只顾着聚流量、扩销量的商家其实并没有相应的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商家、主播之间责任界定不清晰,遇到售后问题时互相“踢皮球”,进而引发消费者围观吐槽。



日前,网络主播李佳琦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质疑。有网友指出,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的商品售后服务存在问题,一些合作商家的客服态度也不是很好。


(网友评论截图)


11月21日,李佳琦直播间在回应中解释道,消费者曾在11月6日将问题反映给品牌方和李佳琦直播间,厂商因为当时货品已售完无法换货,11月8日,已经进行了退款。如果对目前的售后解决方案仍有意见,会负责到底。


套路复杂算计深 “薅羊毛”人被“割韭菜”


和直播带货相比,复杂、不合理的促销规则更是一个大“坑”。


报告中显示,“双11”期间促销规则相关舆情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电商选择性推送优惠券,精准“杀熟”。平台利用算法技术给不同类型消费者数据“画像”并量身定制更“懂你”的商品和服务,老用户看到的价格比新用户贵,或搜索到的结果比新用户少。


(图源:视觉中国)


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注册至今12年、经常使用、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普通账号,价格贵了25块钱。


二是不合并付尾款不能使用满减优惠券、不付尾款不能退款、付尾款必须熬到凌晨、双11当天不能退款等“硬规则”。


三是诸如计算满减、津贴、红包、合并购买等堪比数学考题的玩法抬高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降低了便捷感体验,导致“尾款人”热情下降。


“熬最晚的夜、抢最便宜的货、敷最贵的面膜!”“拿着时间换钱,我感觉被游戏玩了”等舆情吐槽,直指促销套路、商家规则的花样多、心机深。


(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中消协提醒,各类主体要拿出真招实劲儿严把商品质量关,摒弃那些已经严重背离互联网开放共享精神的优惠促销套路,清醒把握消费新时代开启、消费业态和生态重构的良好契机。同时,消费者应在不断丰富的购物经历和消费体验过程中逐步成熟。



点击【阅读原文】扫描下方二维码

下载央视频APP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主编:郭爽

编辑:窦磊

▍来源:综合自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


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