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这些问题必须注意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 关注国术
1、关于放松的问题:松和紧本来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是由于人的神经、肌肉、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在练功中特别强调放松。放松后气血才可以达到自然通畅,各种舒适感才能产生,体质才有可能加强。初学者往往苦于不能放松,愈想放松反而愈紧愈僵。放松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必须做到自然。
全身放松在于精神、肢体两个方面:首先应从精神放松着手,自然而然地形成,例如:思想上在想,我现在站着是在练功,并总琢磨自己站的姿式对不对?符合不符合练功要领?岂不知思想已处于紧张状态,当时所需的姿式必然造作,肌肉反而不能放松。
如果自己认为是在公园散步,观赏着美丽的景色,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甚至嗅到松柏树散发出的阵阵香气,当时不过按辅导者的指导,摆个架子站立着休息一下而已,这时的思想和肢体将自然地进入练功状态,正是健身桩所要求的放松状态。
站桩过程中,有时有意念假借和意念活动。肌肉也在相对的紧张工作以保持身体的起立和姿式的平衡。所以不是绝对的松,而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时松时紧,时紧时松。要做到松紧适度,也就是常说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初学者有人把下沉当做放松,实则下沉不是放松,放松是使肌肉松驰,但身体还要有挺拔之意犹如云端宝树,耸立冲霄。
有些人认为,既然是练功就得用劲才能得到功夫。这种想法不但为患者所不取,即使是从事技击训练者亦是一大错误。王芗斋先生曾说过:“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畅,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心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没弊。学者不可不知”。
2、关于精神集中的问题:练功时的各种意念活动,都是在精神宁静的状态下进行的,逐渐进入到忘我境地。一些初练者往往感到精神集中困难,愈想排除杂念,体念愈多,造成精神紧张。
为此,历来养生家设有许多方法,如外寄内托、固守一处等,对初学者可能有些帮助。不过,最好还是听其自然,任思想随意活动,把精神稍稍引向比较快乐、舒适的事,避开烦恼的事。同时把注意力放到体会周身体各部位是否放松,何处有紧张感觉,然后调整一下。或者把思想引向一个幽美的环境,设想身临其境地观赏美景。
或假借躺在微波荡漾的水中,随波微动,在温暖的日照下,舒舒服服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风光。总之,用这些办法不强制排除杂念,而自然起到了排除杂念的作用,久而久之,练功时自然而然地不再产生杂念,而达到忘我的境地。
有些初学者,在精神比较安静时,往往昏昏欲睡,这虽是一种正常现象,对健康也有益无害,但昏昏欲睡不是功法所要求的忘我,真正的忘我应该是杂念不生,思想专一,神光内荧,犹如明月清潭,尘埃不入,精神活跃而内敛的状态,久练者自可达到这种境地。
为了减少外界干扰,在练功初期固然应该尽量选择比较清静的环境。但是,为了适应功法要求,在练功中应锻炼闹中求静,能够适应外界各种不同条件,对外界各种干扰,不产生厌烦情绪,顺乎自然,怡然自得,进而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忘掉自己的境地。
3、关于呼吸问题:站桩时是用自然呼吸,即呼吸完全听其自然。因为,呼吸本身是人的生理本能,一有矫揉造作,往往有害无益。站桩锻炼中虽有时要求口微张,但尽量用鼻呼吸。练习者不应过多注意口鼻的呼吸,更绝对不应故意长呼吸或憋气。
练功时间长了,虽然是自然呼吸,但并不同于平时的呼吸,形成了腹式呼吸。即每次呼吸小腹部位均有一张一瘪的感觉,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匀、细、深、长。最佳境界是完全忘记呼吸。当时的感觉应是周身毛孔均已张开、放大、所有毛孔都进行着呼吸,与外界空气交流着。达到这种境界会感到非常舒适,但不能强求,练习日久自可出现。总之,呼吸必须自然,不可人为地追求或控制,这是练站桩功的一条重要原则,学者必须切记。
4、要遵从一般医疗体育的基本要求。如衣着要合体,薄厚适度,不饥不饱,练功前排除大小便。选择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的场地去练习。夏日不可在阳光下曝晒,冬季要避免冷风直吹,出汗后注意当风着凉等。总之,初练时力求避免或减少外界的不良干扰或影响。
5、凡初学者必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及身体健康状况心中有数,并且与医生和辅导人员密切配合,以便随时得对相应的指导,选择力所能及的姿式与恰当的意念活动进行锻炼,充分体现量力性原则,从而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6、运动量的掌握与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锻炼的进步和效果,同时也影响着锻炼的兴趣。在锻炼中既要使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又不能使体力过分消耗。就意拳训练内容来看,其本身就包含着对自身进行再认识的过程,要做到“舒适得力,适可而止”,具体灵活地掌握和控制运动量,初学者最好是留有余力。
与其“运动量”有关的诸多因素,应综合在一起来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单纯片面地追求某一项指标作为“运动量”大小的度量标准,并认为是找到了捷径,这是错误的认识。
例如:有些病患者或是拳术爱好者,由于想尽早医好病患,或更快地掌握拳术要领,就去以“恨病吃药”的态度去锻炼,片面认为:出汗越多效果越好,姿式越低疗效越高,时间越长体会越多,意念越激烈越紧张就能进步得越快等等,这种脱离具体实际的想法、做法往往导致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的结果。
意拳(大成拳)站桩的运动量控制在:心脏的搏动及呼吸的次数不失常态;当日除练功外,没有其他过大的体力劳动的情况下,次日清晨起床时,不感到疲劳。总之,在练功时要留有余力,练功后应精力旺盛,这就是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志。
7.站桩不是摆空架子,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初学站桩往往把精力放到姿式上,及力地追求“正确”姿式,唯恐姿式走了样,会影响疗效,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但影响了精神集中、全身放松、呼吸自然的原则,而且束缚了精神和肢体的“解放”。
应该认识到:一成不变的“标准”姿式是没有的,站桩的姿式是为其锻炼的内容服务的,因此要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就站桩的姿式而论,它是内在力量的外部表露。之所以称它为运动,之所以能够祛病健身,是由于通过意念诱导,使机体内在活动逐渐加强,使肢体间与脏腑内在联系加强,从而使整体处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运动状态。这就是“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道理。
8、由于每个人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变程度、生活习惯,以及资历、爱好、性格、经历的不同,站桩过程中的感受、反应、现象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可有以下几种反:
酸痛感:站桩开始的前几天,肩、臂、腿、膝等处,多少有酸痛疲劳的感觉。一些引身体受过伤或开过刀的人,站桩初期疤痕处有时也会发生瞬间的疼痛。
有的人病灶部位会出现反应,如神经衰弱者出现头痛;胃肠病患者腹痛;肝炎患者肝区痛感在练功时甚至超过平时的疼痛的程度;甲状腺肿患者站一段时间后,胫部有针刺感觉等等。这些都是练功后自然的生理反应,一般在三五日即自然消失。这些反应是好现象,说明站桩引起了机体生理活动的巨大的变化,新陈代谢功能得到了提高。
麻胀感:站桩时经常出现发麻胀的感觉,最容易出现的部位是手指或整个手掌,有的人臂、腿、脚也会出现这种感觉。练一段时间后,皮肤上好象有蚂蚁或小虫爬的感觉,出现部位不定,脸上、手臂上,有的甚至身上也会出现这种“蚁走”感觉。所以能有麻、胀感觉的出现,是练功后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畅通,血流加快的一种表现。
温热感:练功过程中,会产生温热的感觉,最明显的部位是手和脚。随着站桩时间和日期的推延,全身均产生温热的感觉。练功中由于意念活动强烈,会使身体出汗。一般来说,出汗的多少与运动量的大小成正比。病患者练功时,身上出汗说明运动量已经很大了,应适当控制,不要超过自身能力,以免影响医疗效果。
振颤感:站桩稳定的姿式,需要四肢肌肉保持持续性的收缩状态。因此,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工作着的肌肉群就要发生程度不同的振颤现象。练功初期,振颤轻微不见于形,但用手抚摸时能有所感觉,部位是由膝到大腿。继之,振颤明显,大腿内外侧肌肉有规律、有节奏地颤动。再进一步,身体外形上可看出颤抖现象,有的人颤抖得幅度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颤抖以后,由于肌肉耐劳能力和神经系统控制能力的增强,颤抖渐变为振颤,最后不显于外形。
不同感:站桩过程中,会出现两手位置高低明显不同的现象,但练功者主观感觉上却认为抬得一般高。若将两手摆成一般高,反而自感差异显著了。这种不同感还表现在机体内部。例如,练功中会感到一侧身体发麻、发胀,而另一侧无此感觉;一侧局部疼痛,另一侧则不痛。两侧胳膊抬得一般高,负荷是一样的,但两侧从手指到肩部沉重感觉显著不同。有的人一侧手很热,另一侧手冰凉。还有人一手五指的温度均有差异。
形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外植物神经活动失调,肌肉松紧未能取得一致,或因身体局部病灶的影响。这些异同现象,有的人在站桩两三周后,即获改善;有的人经较长时间才见好转。
舒畅感:站桩练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大脑内部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舒畅的感觉。练功时,如醉如飘;练功后,轻松愉快。这种舒畅感随着功夫的加深会愈益显著。
每一个习武的中国人都是
中国脊梁
↑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商城购买 ↑
推荐阅读
国术馆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
各位武友可以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国术馆销售客服咨询购买武术相关用品
对不起,我们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