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芗斋谈养气

国术馆 2021-08-13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 关注国术


习拳者多言气功,立论分歧莫衷一是。


芗斋先生授拳时尝以意气力三字用或气力并称,极重气宇。而所授养气之理在于不为害,其法至简至易,本于自然以鼻呼吸 要细匀而无声,而以匀静自然为其要诀。今言气须知此 气及指呼吸碳氧二气而言,并须先进明人身动作与呼吸 运用之原理。习拳养气调息呼吸以运用呼吸所生之弹力 以尽拳之妙用,非如世人练成大肚子即是气功名手之谓 也。气充力强为习拳之结果,气之顺逆虚实关系人之壮 老勇怯,而身体四肢筋骨之运使变化因之赖之。气之于 人为无量供应,引人生原动力之所由生也。欲力之强大 须从养气人手自不待言也。养气功夫亦可谓这理气功 夫,气系呼吸碳氧二气而言,前已言之,用呼吸方法使身 体内外之气川流不息,此种吸引功能全身血脉之摧动,由 此可知气在体中或在体餐养之用之变化。神乎至于无 形,微乎至于无声,引自身外,充于体内,操拳功也,灵妙 莫可推测,静也严肃莫可撼移,无不基于此气,非养之有 素,何能臻此养气之道,岂可忽哉。讲养气者多矣,或胸内努力以鼓荡两肺,或沉气腹内 以求充实,而气结不通者皆不明养气之理者也。养气之 理在于呼吸自然,即不许用力来鼓荡,亦不许故用我意之 支配,不急不迫徐徐为之,顺其自然能于不觉呼吸而为呼 吸,全身血脉动荡方能与呼吸相合,无论行动立止均能如 此,方得气肃真实功夫,而后得孟子浩然之气,而明至大 至刚之奥蕴矣。


芗斋先生日:“世大夫常以坐功为禅学之秘,自认己得且极是矣,其实不过口云自然,岂盘腿一坐 便不自然。即使练之无害必无所得,只知一时之神经清。呼吸静,不能明此非具体功夫也。”气贯全身为养气要诀,气非通畅关节不能敏活也。盖国呼吸而血液为鼓荡浑身各种细胞(毛发气孔)均同时为鼓动而生吸引之动作。此 种呼吸动作乃拳之基本动点。从此基点发生之操作乃合 理自如之动,动能自如然后方得天然生生不己之气而知 其真滋味矣。全身毛发同司呼吸与鼻呼吸互为应合。毛 孔呼吸对于人身之功能实大于鼻呼吸而人不自觉。故言 气功者多论鼻息而鲁及于毛孔。要知调息以匀静自然为 要诀,是呼吸免去急迫短促使肺量增强与毛孔呼吸互为 应合,故曰鼻息调而毛孔呼吸匀(一致)。但知鼻息而不 知毛孔呼吸者对于气力运用恐难入妙境。以其不能明内 外之气运养而裕裕也。肺量增大在于垂肩虚胸(心窝微 收),穷胸挤背者误也。试自知拳要虚内取气为虚中之实。

芗斋先生曰:“动时要于身外留有余不尽之力与气, 而浑身毛发直竖如戟(气达稍端方谓之气足),不见力处正是有务处,不觉呼吸时正在呼吸。”应于此处去下功夫。或有问曰,芗斋先生曾云:用神用意勿用力能养气调 息、川流不止,使神意与气合便得此道之真主宰和其奥妙 机远矣。前言养气不许故用我意之支配而用神用意,勿 用力一语而又重在用意,岂非矛盾耶?答日:“未也。”不许故用我意支配者,乃不许故意使气如何动用,以防滞其 气而失于自然也。所谓用意系以意体察,使气归自然,全 身周到而保其匀静也。语虽不同而其用意则一。前者用 则助,助则暴而乱其气,后者用则勿忘得于自然而气肃不 可不知也。养气常讲求调息及不如求在外。使气不去调而自 意之所问,神即前往,全身因之运动而行发力,顺乎自然, 出露体外。由此可知吾人之运动,源之于意,而意之于身 有全体统一之性。知悉之,觉察之应付动静虚实互为根 用,乃均一意所为。欲达此妙用须要领会芗斋先生二争 力之生发和一意之支配二语。意气力运用于自身之外, 尚须有其运用之空间。意气力之守中处一,舍此空间不 能成其妙用。所以习拳有此身外空间为运使,方能尽其 运化之妙。


芗斋先生尝言:“练拳如空气中游泳,意在身外,守中 身内自然匀整”,又言:“习拳存意,使意离开己身不合道 理,执著已身事更糟”,即此之谓也。习拳须具精神、气质、养练合一这要诀方成其为拳。欲达此境须求之于存意。欲言存意须先知学者习拳之通 病在欲求速效速成,乃是贪念。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 力,能阻气血之运行,使真力不能外发。过于助长,欲速 不达,故制止身心用力是第一要事。制止之法即为存意, 存意检身稍觉用力便要挽回,一动便觉,一觉便转,久之 回归于自然,全身舒适如无力之人,其气力方能畅达。周 身应运外发无往不利,此即用力不可,反为力所害之谓 也,学者直熟思之。“意存动之先”为习拳要诀,觉古人千 言万语尽于此矣。要知力随动生,基于争力而以取势为 主,系由静而动,由动而静,动静所生之势也。运力得势 则随意动作,无不得力,此则存意勿吃力之实功所谓“得意应手”,“意到便成”者是也。势欲左行者先顾于右、势 欲右行者先顾于左,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 俱不可从本位经情一向。古拳谱云:“用力如春蚕吐丝”, 又曰:“起势如挑担,进步如槐虫”。虚中取实以势为之, 变化得宜。先以顺拖,继以逆送,即详势字运用也。顺拖 逆送互根为用,同时并俱。芗斋先生曰:“习拳须知来势 去势。”来字去字颇堪玩味,存意在此来去二字则得之。若先如何用力,再后如何用力,此样讲来则非矣(意存动 之先,其动已止而意仍在,乃指示初学之语,亦求知求得 求存之途径也)。


芗斋先生曰:“操拳能做到不用心处方好”,又曰:“写 意”,两语最为微妙。意非外面来至身内,而是由身内达 于外面。芗斋先生复言:“身外须有意,此意仍存于身。” 学者宜善领悟也。一 习拳宜知拳理、拳意、拳形,将意存于周身之外,使意 在身外领取,身上法度神经自然得之。专习拳之外形,不 知拳理者,劳心乱意,不但终于获益,恐身反为之伤。


芗斋先生曰:“意足不求形骸似,意足者神足,动则合意而得 力,不求合而自合也。”习拳时时刻刻想着芗斋先生“为什么此一动?此动作目的是什么?” 二语去体认去努力, 无有不能成者矣。习拳讲求存意,须知得意为其前一步工夫。不能得 何以言存?何谓之得意,须先知何谓之意。意字解前已 言之,毋庸再赘,知字工夫要在动静变化中求之。无论如何一动便要先问为什么有此一动继要问此动是否合于需 要?大小关节曲折面积及点力有何作用?更要问此动洽 应时机否?尤要检查动后全身处处是否完整舒适如不动 之时。习拳如此用功,无不得意者矣。存意做到无有不 至,身之动静完整舒适,非知意之存在者弗能。以意检身,以身知意,意自能存;意存不出于虑求,则拳功臻于几 微。故曰脑中想存意者不能存意者也。因此一想便将一 点意用错。所以习拳者能自知意,做到得意,由得意做到 存意,再臻至不知存意而意存,方达知意得意之真境界。芗斋先生日:“有形有意都是假,意到无心始见奇。”即此 谓也。先哲伦拳尝言“守神专一”,此说明得到存意真境 后之情形和作用也。工夫不到如此境界何能言及自然, 身动与意相忘方得勿忘而免助长之害矣。讲到存意,学 者最易误解,认定存意乃一种欲望作用。须知助长之病 多生于欲望。


芗斋先生曰:“教尝以求放心,讲求勿忘以 免助长。并尝以尔雅勿念勿忘来解释勿之真义。如此看 来欲望必须根除,拳功方臻神化。”此理当不谬也。芗斋先生论养气尝言气调则妄念平,能无念而神自清,神方能 心意定。心意定,动则神归气足而如不动之时,如斯方谓 之能动。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乱游、精不妄动者, 乃从存意养气入手得来之功夫也。

真正适合武术人自己的运动卫衣

【拳不离手】

 ↑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商城购买 ↑ 

推荐阅读

王芗斋谈桩功境界和单重发力

王芗斋先生晚年的生活

王芗斋先生之女演练的意(大成)拳珍贵视频

王芗斋前辈口述不轻传的秘决

道教的呼吸调息功法

国术馆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

各位武友可以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国术馆销售客服咨询购买武术相关用品

对不起,我们只有精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