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谈太极拳职业病

黄震寰 国术馆 2021-08-13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 关注国术


 

太极拳锻炼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吴图南大师称太极拳为“休息的运动”。这种锻炼对许多慢性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久经锻炼可以使体质由弱变强,因而能在国内外如此普及。但很多人由于练习不得法而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例如很多太极拳辅导员、太极拳师,年事高了以后,就出现腿膝关节损伤的病痛,特别影响走路和爬楼梯,现在膝关节病被称为“太极拳职业病”。尤其是,太极拳还具有武术性质的一面,致使许多练武者过多地追求武术的效果而产生更严重的负面效应。

       

2008年夏天,我在北京郊区的松山上的疗养胜地教授太极拳期间,遇到了一位在山上修养的太极拳名师,年纪约在50岁左右,他教出的徒弟在全国太极推手比赛中拿过冠军,可他对我说:“我爱太极拳,也恨太极拳。”这是何意呢?他说:“我本人从小就非常喜欢太极拳,而且受过名师的培养,也教过很多学生,但是我把腿脚练坏了,现在不好走路和爬山了,也不能再练了,所以我也恨太极拳。”

      

同样,我所认识的许多老拳师中,有些老了以后坐上了轮椅,还有的老拳师练成了驼背弯腰,不能挺直走路,很是遗憾。在我长期的教学和接触中,了解和看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有的太极拳名家功夫颇负盛名,名气很大,但是去世很早,更有的英年早逝,不到四十岁就离去,实在可惜;有的太极拳大家在年轻时下过工夫,但上了年纪就病魔缠身,很是痛苦;有的太极拳名家晚年手脚不灵而只能坐上轮椅;可有的太极拳大师就寿命很长,腰背笔挺,功夫也很好。太极泰斗吴图南大师到了九十岁以后还步履轻灵,一派仙风道骨,谢世时享年105岁。

   

为什么同样练的太极拳,其结果却如此不同呢?

     

当然,有人会说原因很多,也与家族遗传基因有关。这种现象确实与多种因素有关。人的遭遇不同,处境也各不相同,但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各方面的条件大大改善,普通人的平均寿命都已大大提高,何况太极拳习练者呢!

     

太极泰斗吴图南大师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注重科学锻炼。年轻时,他还写过一本书,叫《科学化的太极拳》。在练功过程中,他特别重视个人的心性修炼,他对人从来都和蔼可亲、心胸宽阔、虚心待人。高龄时,他还从事太极拳养生长寿的课题研究,而且还以自身做实验。在逝世的前几天,他的头脑还很清醒,手脚还很灵活,且从未坐过轮椅。更可贵的是,吴老夫人刘桂贞师母,也因坚持练习气功和太极拳,活到107岁才去世。吴老先生夫妇虽是一家人,但有着不同的姓氏、不同的家族和不同的出身背景,两人皆能度百岁而去。誉满京城的松柔太极拳大师杨禹廷先生享年97岁,老先生生前待人诚恳,平易近人,脾气特别好。而上海的鉴泉太极拳社社长马岳梁大师也活到93岁。究其原因,我想可能如下:

     

(一)价值取向不同

有的人在锻炼过程中偏向于竞技,追求技击术,求胜心偏重,练的多,养的少,平时能量消耗过大,长年如此,以后必落下病根。更有些人不注重劳逸结合,劳累过度,甚至英年早逝。但有的人在锻炼中偏向健身,不热衷于竞技推手,注意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养中有练,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能活得长久。

     

(二)性格使然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格性情,有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表现为:有些人不顾他人感觉,随心所欲,随意发作,推手时只能赢不能输,悖理争胜,不服人。这样的人心胸狭窄,容不得人,性格暴躁,盛气凌人。这样,日积月累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这就是不注重修炼的性格使然。但有的人则相反,把练习太极拳的求慢求静作为改变自己性格缺陷的手段,持之以恒,能逐渐改变这些有害自己和别人的性格,表现为:推手和练功时都是量力而行,点到为止,不慌不忙,平和待人,能不计成败,不求输赢。这样注重自我品德修养后,就能宽容厚道,待人诚恳,所以身体健康,长此以往就能长寿。

     

(三)锻炼方法不同

有的人对锻炼要领理解不同,锻炼方法就有区别。如有人认为,练拳架时,架子越低越出功夫,也不管年龄大小,强调四平架,姿势偏低。长期曲膝而造成膝部负荷过重、磨损过多,长此以往,膝盖就容易出问题而受伤,上年纪后必然影响行走,有的发展到只能坐轮椅行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的和符合生理卫生的锻炼方法。有的人注意锻炼方法和要领,明白在练架子前先做些热身运动,如放松运动;在练拳过程中,能明白和体现阴阳相济的原理,比如说,练拳时,有降必有升,有虚必有实,有前必有后,有张必有弛。这种练法是符合生理卫生的,也是科学的,所以这些人老龄时,身体仍旧硬朗,腿脚仍旧灵活,且能独立生活而不用人服侍。

     

(四)道的修炼层次不同

有的人对太极拳的锻炼和修炼的认知不深,所以层次就不同了。之所以称“太极拳”,必定是要以太极之理作指导。太极理论源于道家,是道家文化的结晶。《周易·系辞上》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可知太极由无极而生,然后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在《庄子·大宗师》中指出:“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说明道先于太极,道主宰太极,太极必然归于道。张三丰在《太极道诀》中说:“练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可知要以太极之理悟道,悟道为了修道。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老子以其修道而养寿”。可知要以太极之理修道,修道为了养寿。有的人不清楚练太极拳为入道之基,不明白锻炼与修炼的区别,因而只停留在锻炼筋骨、活动腰腿上面,或者停留在武术层面,落在“术、形、技、劲”的锻炼上。有的人经过学道、悟道后,由锻炼升为修炼,由练“术”进为修“道”,其结果就大不相同。

     

从太极拳锻炼走向修炼是根本之道。上世纪80年代,吴图南大师在他的《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告诫人们:“我们研究太极拳的人,认为技击乃余事耳。就是说太极拳修炼是大道,技击乃太极拳的余事。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技击术无论多么高超,当你人死了就没有用了,故,还是应该以养生长寿为主,以技击为辅,这就是太极拳的先人们的本意,也是历代太极拳先人们的一贯主张。”又说:“你是想推手赢人,还是想活的长一些,讲发放,伤人,伤己,讲柔化,得养。”

     

太极拳祖师、丹道圣人张三丰先生就是要求练拳者:“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在太极拳经《十三势行功诀》中有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可知,练太极拳的目的不只是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也不是技击对抗,而是练拳为入道之基,修道为了养寿,长生久视,技击乃是兼用,为末。吴图南大师夫妇活到百岁而去,在太极拳修炼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

 怎样进行太极拳修炼呢?太极拳修炼的方向和方法是什么呢?吴图南大师多次说过,中国道家修炼功夫有几千年的历史,太极拳是道家的功夫,太极拳应该从武学回归道学。他说中国唐朝有个修道的太极拳先贤叫李道子,他宏言高论,其道独高,所传太极拳叫“先天拳”,也叫“长拳”,所授太极拳的修炼秘诀为《授秘歌》,是太极拳修炼的最高层次,后来人称为“太极真义”、“太极拳全体大用”、“八四秘诀”等,是太极拳的内练秘诀,因由李道子亲授其学生,故叫《授秘歌》。其内容为:“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其文言简意赅,句句珠玑,历来被真正想获得太极拳真谛的修炼者们视为珍宝。太极拳《授秘歌》的内容既道出了太极修炼的方向、原理和方法,又指出修炼的目标和归宿,是浓缩了道家数千年来修炼的精粹,体现了道家丹道修为的原理和方法。

5分钟学会八段锦


传统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畅通经脉、灵活盘骨、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怡养心神、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效果。春天练习可以生发阳气,疏肝理气,强健脾胃,所以非常适合。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性命真悟 学习

由中医,国术,修行等前辈明师为您精心准备的关于养生,健康,修行的干货教学,文章与视频。

性命不可见,唯有真悟!

推荐阅读

仇宝龙:我的传武革命

太极拳的沉肩、坠肘、塌腰,讲的实在!

从杨振基名落孙山,看太极拳的囧境

拳学十六关要论(授秘诀)

太极拳练习经验谈,句句真言!


国术馆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

各位武友可以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国术馆销售客服咨询购买武术相关用品

对不起,我们只有精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