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杨振基名落孙山,看太极拳的囧境

国术馆 2021-08-13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 关注国术

自《简化太极拳》推广伊始,太极拳进入了历史的新拐点,正如,《红楼梦》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当太极体操大规模登场,真太极的危机也就来临,因为太极拳陷入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扭曲、暧昧、尴尬、想过河却又摸不着石头的处境。

这是个过于宏大又沉闷的话题,我们还是先来听一段可笑而令人深思的故事。赵海鑫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家,他在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荣获徒手无护具散打金牌奖,曾长期担任太极故里邯郸县体委主任,又是杨、武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人。赵先生在他的著作里讲述了一件真实的故事,故事摘录如下:

“1956年起国家体委推广《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全国人民先入为主,认为只有这般模样才是太极拳,形成了统一的认定标准。1958年,河北省举行了武术比赛,杨振基还在供销社工作,经过评选,他和其他一些拳师,以及小武术运动员,组成邯郸地区代表队参赛。大家认为杨老师是一代宗师杨澄甫的次子,肯定能拿冠军,结果比赛下来,杨老师所得分数,还没有一般普通的小武术队员多。当时任领队的科长非常生气,找到大会组委会要求评理。当时的裁判长还振振有词地说,太极拳规定要从立正开始,他没有立正就开始了,要扣分;另外他的太极拳打得与别人不一样,有点硬,不绵软,风格不明显,要扣分。邯郸领队当时就听不下去,拿出一份宗师杨澄甫的照片和家人的合影说:‘杨振基是杨澄甫的二儿子,从小就跟其父亲学拳,如果说他的太极拳练的有问题,那么请问谁是正确的?’大伙当时就傻了,哑口无言,不断地赔礼道歉,连称失眼。此事还惊动了河北省委。”

故事有点荒唐,结果还算圆满,杨振基是幸运的,幸亏裁判长还有一点历史知识,起码他还知道杨澄甫是太极拳的宗师,如果这事发生在别的人身上,那就难办了。杨振基是杨澄甫的二儿子,他从小跟着父亲和大哥学拳,并帮助大哥教拳,他的拳是“正宗”的杨家太极拳。“简化太极拳”声称是以杨家太极拳为基础的,却不认识杨家太极拳是啥模样,这不是很荒唐可笑吗?人们对太极拳的认知,入主出奴,只以简化太极体操为太极拳的价值标准,那就害惨了真正的太极拳。

从技术角度讲,太极拳是否非要从立正开始?武术的裁判长竟不知道中国武术原本是没有什么立正招式的,招势是随机而动的,戚继光的拳谱里没有立正一式;太极十三势也没有立正一式;杨家拳架里原本也没有立正一式,第一动就是揽雀尾。这立正预备式是民初许禹生按照体操的标准增设的。现在用体操的标准去要求传统太极拳,真有点本末倒置、牛唇不对马嘴。世人对太极拳有许多误区,太极拳本是刚柔相济的,并非一味绵软;太极拳本是可以快打,并非一味慢打的;太极拳要求是内劲充沛,并非是一味漂亮好看。自从“简化太极拳”流行之后,人们失去了辨别真假太极拳的能力,“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就难怪杨振基的真太极反而被扣分、名落孙山。


国家推广“简化太极拳”的原意并不错,时代不同了,原汁原味的太极拳很难普及推广,需要大众化。正如陈微明所言“夫以近代人事繁杂,习者视为业余消遣,唯求养身治病,不思进求真实技能”,“自武器革新,拳术视同皮毛,以之强身却病有余,以之临阵退敌则不足,世人遂不深究”,“有此数因,便斯道遂晦,后人一知半解,以讹传讹,学者终不得其门而入,大好国粹几如广陵散之将成绝响”。因此国家体委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人民健康的需要,为便于普及推广,借助太极拳的动作,编排出一种特色的养生体操来,这是无可非议的,是合理的、也是无奈的。不过同样是推广太极拳,民国的人士在尝试以体操形式推广太极拳的同时,仍保留太极拳的攻防意识与技击运用,保持了太极拳的核心文化,这一点上民国人士比我们聪明得多。

近六十年来,推广太极拳的毛病出在名称上,“简化太极拳”是以体操方式改造了太极拳,它只保留太极拳动作的名称,基本上已失掉了太极拳内在的文化,找不到《太极拳论》的影子,丢掉了太极拳的灵魂,就根本谈不上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充其量是一种新的特色体操与舞蹈,本应该诚实地命名为“太极操”或“太极舞”,却仍旧叫太极拳,名实不符。名不副实的结果是混淆了太极拳的真假,开启了太极界的种种乱象,加速了太极拳的消亡。

不管怎样解释,这种太极体操颠覆了人们对太极拳的认知,颠倒了太极拳的价值取向,这才是最大的危害。它使人们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一旦真假不辨,劣币必定驱逐良币,假冒伪劣的“太极拳”与假冒的“太极拳大师”也就层出不穷,而且成为时尚,所以才会有徐雷这样的人跳出来假借“打假”的名义来炒作自己。

真正的传统的太极拳除了能养生外,应该有技击的内容,有防身护卫的功能。由于人们质疑太极操是假太极,于是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好像太极拳非要回复到原始状态不可,过分强调武术的“武”与“打”。太极操不能打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太极拳能不能打”却是个伪命题,太极拳当然能打,但怎么打是值得讨论的,是以伤残对手为目的野蛮乱打,还是以防身护卫有文明规则的打?目的决定手段,决定训练体系。许多人搞不清太极拳的打是怎样的,以为打就是二人乱打一通,因此又冒出了各种各样以竞技搏斗为名的东西来,好像不“出手见红”、不绝杀就不是真太极,右左两极摆动,背离中庸之道,使太极拳的概念又一次被搅糊。据知情者说;某太极“圣沟”正在秘密训练一批青年,专门研究绝杀技术,以搏取擂台比赛一击致胜,他们很懂得商业炒作,却不懂得半点太极文化,不信请翻开《太极拳论》和《杨家老拳谱三十二目》看看,王宗岳和杨露禅有没有叫他们像野蛮人一样乱打的?


总之,时代在发展变化,中国武术不可能退回到“水浒”时代,也回不到戚继光时代,虽然传统文化不太会变,但其价值取向、表现形式肯定会跟随时代文明的发展而变,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问题是不要失去本真而变错了。

太极拳的历史并不遥远,大概也只有一百五、六十年,太极拳的出世正逢中国社会千年大变局的时代。杨露禅和武禹襄研究王宗岳的拳论、并为适应时代改革了炮捶,杨露禅又把创新的拳带到了北京,中国文化精英们纷纷以中国文化来命名和包装太极拳。之后中国武术经历了热兵器大规模登场、西方体育长驱直入、及义和团事变的冲击而被迫“冬眠”,太极拳至民国初期才得以浴火重生,重生的太极拳摆脱了人的原始本能、摆脱野蛮格斗,大步向现代文明进化。太极拳嬗变过程中传统的尚武精神没有变,太极拳仍然是武术,仍不是单纯的养生术。当然传统文化也受时代的影响,必然要向文明进化,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它既不盲目否定自己,也不固步自封,适者生存。当时在中国所有武术中,只有太极拳敢宣告一击毙命的绝杀技术是“末技”,太极拳最高境界是“中和”之道,同时太极拳完善了太极训练体系,使太极推手不仅能训练防身护卫的基本技能,更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最好载体。太极推手也在民国年间风靡中国。


如果我们不了解太极拳的这段历史,就无法真正懂得太极拳,不搞清楚太极拳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忽左忽右是难以把握太极拳前进的正确方向。所以简单地将太极拳变为体操或舞蹈,或变成单纯的养生术,或者又简单恢复太极拳的绝杀搏斗功能,那都是盲人骑瞎马,都是在戕害太极拳。


徐晓冬不断的闹剧风波之后,我们是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真正的太极拳应该是什么样的?新时代太极拳真正的价值取向该是什么?太极拳的传统文化是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体现?太极拳的出路又在哪里,敢问路在何方?大家一起来寻找。

道家秘传绝学

老道长无私公开道家祛病防病秘传功法

感谢张至顺道长详细无私传授这道家祛病防病绝学,有缘看到可以传授或分享给亲友一起受益。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性命真悟 观看完整教学视频

由中医,国术,修行等前辈明师为您精心准备的关于养生,健康,修行的干货教学,文章与视频。

性命不可见,唯有真悟!

推荐阅读

官宣!太极拳 八段锦对患者有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附动态教学)

珍贵!杨守中演练,王子和分解演示杨露禅传统太极拳

罕见太极秘诀!你能看懂吗?

这套拳堪称《太极拳图说》的活教材,看过的都收藏了!

李雅轩前辈谈太极拳的锻炼方法

国术馆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

各位武友可以扫描右侧二维码添加国术馆销售客服咨询购买武术相关用品

对不起,我们只有精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