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工作汇报暨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座谈会顺利举办
编者按
2021年伊始,研究院工作团队积极走访前期工作过程中接触的乡镇及村庄做深度调研,积极与屏南县各级领导、在地乡贤、新农人、新老村民等群体交流,组织和参与生态转型与全域资源价值实现、三产融合与生态农业、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国企改革、“三变”改革等主题的座谈会,以期达到巩固2020年工作成效以及落实2021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的目标。
今日与大家分享“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工作汇报暨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座谈会”的相关内容,其他动态将陆续推送,敬请关注!亦欢迎大家对研究院工作提出更多宝贵建议!
视察建设中的研究院办公楼及周边农地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工作汇报暨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座谈会”于1月26日上午在研究院临时办公点——四坪古村戏院处召开,屏南县长柳岳、县委副书记叶浩文、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四坪村与塘后村乡村振兴指导员以及特邀嘉宾等出席会议,屏南县委副书记叶浩文主持会议。
会议回顾
议程一: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聘任仪式
研究院院长温铁军为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副教授刘娟娟、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联合创始人黄志友颁发“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专家”聘书。
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围绕试验、研究、培训、外出走访等工作模块汇报了研究院2020年度完成的工作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的工作计划。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以上图片为研究院工作内容与工作计划的部分介绍
潘家恩强调,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解读研用各级政府的政策,同时也要转变发展思路,学习全国各地的创新性政策及实践案例。在此基础上联合政府、学者、基层实践者等各个群体的力量,通过培训、调研、座谈、研修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人才,落实全域生态资源价值的开发与利用,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议程三:屏南乡村振兴投融资创新方案汇报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院数字乡村与空间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帅因疫情无法现场参会,以视频方式进行在线汇报。杨帅主任围绕融资题材、资本的构成、融资方式、具体措施四个方面对屏南乡村振兴投融资创新方案的设想进行阐述。
首先,在“两山”理念背景下,过去不被人们认识到的生态空间资源正变成新历史条件下的新生产要素。在此背景下,需要提出可以适应屏南的融资题材,生态空间资源开发所要进行的融资与过去的融资存在很大区别,因为生态空间资源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非标准化资源,因此也就无法用过去那种标准资产抵押的方式获得融资,针对非标性资产,最好的方式就是题材融资。所以,屏南发展可以通过打造生态公共品牌的方式来实现多种业态的集成创新,进而产出多元题材。
第二,成立县级平台公司,统筹县域乡村振兴投资开发,建设生态公共品牌。平台公司的资本由县域内的集体经济资产、平台公司初始自有资产以及县域公司可变现的投资资本构成。同时,平台公司作为政府乡村振兴统筹开发的主体,兼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
第三,平台公司可根据实际运营情况逐步选择分步融资、滚动开发与整体融资、综合开发两种模式。在投融资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为资产进表、所有收入进表、现金流进表以及联合财政、担保、保险形成的可降低融资风险之“三重保障”。
第四,为实现投融资模式创新,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开展村内做股配股、做实村级“三变”改革;选择试点制定全域生态资源的开发规划;在试点村组建综合性合作社;以试点村为依托,推进生态公共品牌建设;统筹已有较好收益的项目,建立统一结算系统;开展村域空间资源信贷融资试点;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产权交易、期货交易;发行“两山债券”。
议程四: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联合创始人黄志友发言研究院特聘专家黄志友介绍小毛驴市民农园运作模式,同时分享屏南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设想。
黄志友指出,小毛驴市民农园的核心特色为“市民下乡种地”,并且坚持种养殖技术的生态化。小毛驴市民农园采用乡村资源价值化与三产融合、产销对接一体化、社会参与多元化的运作模式,以达成如下目标:
一、激活城市郊区的乡村资源价值,将土地、环境、文化、景观等农村资源要素重新定价,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食农教育、环境保育等多种功能,将生态农业的种养模式与市民农园的CSA经营模式相结合,推进农业生态化和三产化,提高土地的附加值。
二、采用国际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将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与城市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连接起来,构建新型有机农产品产销直供链条,形成农民有机生产合作与市民绿色消费合作的城乡互助合作平台,重构可持续食物体系,推动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
三、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农民、市民、媒体、学生社团、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优势,打造多方共赢的社会化生态农业。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黄志友认为屏南具备其他很多地方所没有的优势,即屏南有一批具备绿色消费理念且有购买力的新村民,加上还有众多在地企业家、教师、县城居民以及众多爱家乡的乡贤群体,这为CSA模式从大都市下沉到县域形成2.0版本奠定了非常好的消费客群基础。此外,屏南的生态条件很好,山水田林湖草的立体空间资源丰富,而且农业基础设施整体上比较完善,道路与灌溉系统较为齐全。因此,可以通过构建县域内部的产销内循环系统来发展生态农业,形成在地性的产销经济与乡愁经济。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黄志友认为当前屏南发展生态农业也存在以下问题:生产方面,缺乏生态农业技术指导,且存在劳动力不足、劳动力老龄化严重、部分村庄梯田抛荒严重、粮食自给率下降的情况;销售方面,缺乏组织合作,因此也导致缺乏农业品牌;面源污染严重;产业升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黄志友建议:培育生态公共品牌;及时转变观念,进行生态文明转型;开发立体空间资源,助力农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乡村百业兴旺;规范农民组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研究院与各级领导、各领域专家、在地乡贤等共同探讨后得出的生态农业发展的试点方向为:首先,基于地域性的生态资源普查,制定村庄全域生态资源开发的规划,并在绿色生产、产销共同体的构建、六产融合等方面做出村庄的全产业发展规划;引入小毛驴市民农园,在培育地方生态公共品牌、CSA模式构建、土地托管模式构建、消费客群引入、培育村集体经济可运营的生态产业项目等方面提供咨询与指导;通过链接生产端与消费端来形成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杠杆,把新老村民、乡贤、研究院等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契合内部消费与外部市场的新型产销经济。
议程五:屏南县村落文创总策划林正碌发言
林正碌老师从农业复兴的角度分享了对屏南乡村振兴的相关看法。
林正碌指出,屏南处于闽东山区,整体上耕地面积以及每个人的平均耕种面积都很少,在耕地多为丘陵、梯田的状况下按照传统的方式去耕种,投入和收入回报比严重不合理。此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屏南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了,现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少且老龄化严重,传统农耕意义上的“现代化人才”也不等同于生态文明时代的农民,他们不像传统的老农一样愿意上山下地去种田,也很少具备操作现代化科技技术的能力。因此,很难再按照传统农耕的方式来发展农业。
但是,屏南有人才,龙潭片区的人口、村落、山林的比例,实际上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或是北欧的很多地方的感觉差不多。同样,就像加拿大有很多的年轻人移民进入那样,龙潭片区有持续入驻的新村民群体。新村民群体在村庄从事的是新型产业,他们的产业对应的是最前沿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他们利用的是村庄最优质的自然生态,同时也是山水田林湖草的综合价值。
关于耕种,林正碌老师认为首先要做到粮食自保上的战略支持,而且方式上必须要进行改造。比如,在林正碌老师的指导下,龙潭村和四坪村开垦出来的部分农田,农民只需要以小工的角色参与种地,种地以外的时间可以参与其它的产业来获取收入,同时,种植过程中坚持生态种植的方式,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维护村内原有的非常优质的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关于新型人才引进,林正碌老师认为,最主要的是要保证生活文化的规范性,确保村庄资源的干净,在此基础上不对生产和生活空间做区隔。此外,引进新型人才要打造的是以新兴创意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极其优质的人文旅游空间,这种空间内的农业开发要采用新型的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经济附加值,粮食产量上确保屏南县能够自保,确保输出高新的、生态的、旅游的、环保的新农业。
议程六: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陈子劲副教授发言
陈子劲老师以“在前汾溪做作业”的形象比喻分享了团队在前汾溪村的实践历程及遇到的困局。
陈子劲指出,优质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人文遗产、地理区位等资源,文创先进、内容拓展与发展愿景的匹配以及县乡村各级干部的大力支持是他们团队选择前汾溪村的原因。
2017年至今,陈子劲及其团队在前汾溪村坚持“以文化规划为先导的发展理念,建立自有体系的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思路,围绕文化挖掘和活化、集体经济改革和建设、系统规划和综合治理等目标开展相关行动。目前已完成工作主要有:一是建造了“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接待全国三十余所院校、近两万人次的下乡实践、驻留访问、研学活动等,并荣获2020年“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 青年探索奖”;二是创办了“乡野艺校”,践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衔接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创新形式发展、研学实践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挂钩的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发起“1000个美育计划”公益教育活动,现已完成84个;三是规划设计了“屏南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组织了2次国际学术活动、三次下乡、三场在地活动、三场毕业展、两场下乡成果展、一个在地工作坊。
关于前汾溪村的发展方向,陈子劲及其团队计划以产业带动作为引擎,促进村落发展和村貌改善的双管进行,并于2019——2020年间制定了“屏南县前汾溪村保护与发展规划总体方案”。但是在推进落地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困局:如何形成古村落资产包?如何结合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进行高效使用?如何达成进入生态思维的共识?如何通过“三变”改革破解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陈子劲老师说自己的团队在与研究院工作团队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了理念及落地上的共识,接下来期待能够与屏南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以及研究院共同努力,和大家一起“做作业”,突破困局。
议程七: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温铁军发言
温铁军院长以“学习学习再学习”为题发言。
首先,向在屏南发展过程中已经做出很多贡献的重量级人物学习。他们的工作热情、对理想的执着、跟各方面打交道的能力、丰富的在地知识、多年经验形成的缜密思维等等,是我们无论怎样学习都不能企及的。他们凡事出于公心、几乎是达到了雷锋的那种大公无私的程度,这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来屏南的这几次,和屏南县干部接触的过程中有个特别强烈的认识:中国在经历这么多挑战、面对这么大的压力的情况下,凝聚力和发展的动力却能够变得越强,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这样的干部。也正是因为有一批这样的干部,才得以能够引进在座的林正碌老师、陈子劲老师这样的其他很多地方见不到的人才。他们也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榜样,他们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屏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建立也得益于他们前期所做的工作。因此,研究院应当抱着感恩之心来看待已经开展了很多基础性工作的老师们,充分尊重他们的工作,深入学习他们的经验,屏南各种各样的新村民和新农人也是我们的学习对象,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同样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二,向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学习。比如,2003年我们团队在河北翟城办乡村建设学院的时候就开始强调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在座的刘娟娟老师就是当时和我们一起做生态建筑的。2004、2005年的河南兰考县,我们有一批高校老师做购米包地,农民只需要按照“六不用”的生态方式生产就行,包地的人出生产费、承担风险,这和目前屏南县购米包地的行动是一致的,背后隐含的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当年的行动“时空穿越”到屏南变成了党政干部的实际行动,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做联系的,进一步可以说是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文化。从这件事来看,是否可以发起一个建议,使它变成一个所有党政事业单位的共同行动?进而把这变成一个呼应中央工作的“屏南行动”?变成消费者自觉承担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经济双重风险、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案例?类似这种做法,如果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可以迅速提出一个由个别性上升到一般性的理论研究,这些事情只要做得起来,再把它转化成政策性的思考,变成对中央的政策建议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再比如,屏南这次学习“丽水600”打造生态公共品牌、组织干部赴陕西袁家村学习休闲旅游村经验。多向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学习,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向大自然学习、向在地化的基本情况学习。到一个地方,看它的地形地貌、土石结构、植被条件等是向大自然、向生态学习的重要过程。一个村庄,它的山势坡降比是多少、村庄所修的村道结构与宽度是什么、所修的水利设施是在使用还是荒废了、过去投资形成的基础设施都在使用吗、没有使用的那些设施变成什么了,所有关于这些问题的观察都是学习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观察,没有学习的心态,我们就无法发现发展的问题到底在哪。将来要做生态产业的时候,就无法发现生态要素,无法做出生态资源的调查评估及发展规划。
对于屏南而言,得用生态经济来呼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21世纪的新经济无外乎就是数字经济与生态经济两大类别,不论哪一类,都意味着对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力要素进行根本性和结构性改变。数字经济体现的新生产力要素是数字,不再是原来的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生态经济体现的新生产力要素是山水田林湖草、是生态多样性。温铁军院长希望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是一个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体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机构,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要把机构的发展和屏南当地的生态化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议程八: 屏南县人民政府县长柳岳发言
柳岳县长指出,屏南县委县政府引进成立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最初目的是引进智力资源、总结提升推广屏南的“文创”经验。研究院成立之后,温铁军院长的理念为屏南农业发展、粮食安全行动的策划、农村投入不断增加、农村产业融资等可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发展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及时雨”,屏南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开始学习温铁军院长的文章、书籍以及视频材料,这与“学习学习再学习”的主题是契合的。
柳岳县长强调,如果再按照原有的思路和传统的模式去发展乡村,已经无路可走了。今后屏南的生态优势如何转化成发展优势,仍然需要探索出更有效的路径。研究院的成立给屏南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接下来需要在如下几个事情上进行对接与落实:
一、屏南县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与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对接,尽快组建县级平台公司;
二、组建专业的、综合的、全流程的配套服务公司,确保粮食的生产保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
三、组建文旅投公司,理顺投融资机制,统筹古村落的文创资产包,促进“文创”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服务好各个专家团队在屏南的各项工作。
会议主持人、屏南县委副书记叶浩文就以下工作向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部署,鼓励各乡镇各部门发挥首创精神,期望研究院加强指导与总结:
一、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资金来源包括财政资金、专项债、乡村振兴贷以及今后可能有的产权交易与两山债券等途径;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些项目及工作需要各乡镇共同落实,有些项目需要乡镇根据自身的特色选择条件适合的村庄作为试点先行先试;
三、通过“三变”改革将村庄资源和资产做股到经合社,做实经合社,盘活资产和资金,促进村集体增收;
四、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具体落实已有的经合社与专业合作社运营体系的完善工作,引入能够产生收益的运营性项目,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