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屏南乡村振兴沙龙(五):袁家村经验与屏南“三变”

王金妹 陈冬梅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2024-09-04


编者按

2021年7月19日,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组织外出现场教学活动,熙岭乡、寿山乡“三变”改革试点相关负责干部报名参加。由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家恩、研究部副主任王金妹带队赴陕西袁家村参加为期五天的“村庄经营与乡村治理”高级研修班,深度学习袁家村文旅产业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学习结束后,同学们热情高涨,在屏南县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工作指挥部与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共同组织下,于30日举办“第五期屏南乡村振兴沙龙袁家村经验与屏南‘三变’”交流活动。


屏南县委副书记阮志勇、副县长薛世兴、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胡小青与相关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岭下乡、甘棠乡、屏城乡、寿山乡分管领导与龙潭、四坪、山墩、三峰、岭下、王林、村头、前墘等试点村的主要干部参与沙龙交流,共同学习袁家村从经营到制度的经验,探讨屏南“三变”改革路径,副县长薛世兴主持会议。



沙龙内容回顾

·案例介绍:走进袁家村·

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王金妹


一、袁家村发展历程简介

 乡镇企业发展时期(上世纪80年代),袁家村在老书记(郭裕禄)的带领下,兴办过很多厂,繁荣过很长一段时间,但到90年代末期,因传统工业企业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污染问题,乡镇企业逐渐衰败,大部分村民也逐渐外出打工,袁家村慢慢也变为了“空心村”。

2007年,郭占武书记回村,开始思考袁家村新的发展路径,他结合礼泉县“旅游活商”战略,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农家乐和融作坊、小吃、民俗为一体的康庄老街,主打关中民俗。发展到2018、2019年,袁家村集体经济增长到了10亿多,每户村民的年收入达到30余万元,也逐渐获得了各类国家级荣誉。

回顾袁家村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起步时期

袁家村以呈现关中民俗的乡村生活为定位,围绕康庄老街做一些农家乐、作坊、小吃、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业态,打造小吃街。

2.村内提升阶段

到后续村庄提升阶段,小吃街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想要加入,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一些利益冲突,所以他们就开始成立股份合作社去调节利益分配,同时也把作坊和小吃进行了一些提升,同时引入外来投资,扩展到村庄的其他街道,打造新业态。

这次研修班还有现场体验教学的设计,学员在民宿、酒吧、小吃街、作坊等不同的业态担任店主,体验每种业态具体是怎么经营的、会遇到哪些问题,在实景体验中深入了解运营状态和模式。

3.村外扩张阶段

到现在这个阶段,袁家村模式开始往外走,开城市店、在全国各地输出袁家村模式、开线上商城。


二、内在机制

 “袁家村模式”是指袁家村人在党的领导下,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自主创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思路和经验总结。重点在于:

党支部为核心,围绕着村两委和股份合作社,以村民为主体去进行一个共同创业平台的打造,让每一个村民都参与进来,包括后续引进来的新村民,他们也能够参与到股份合作社的入股分红机制里面来。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一个点在于,它除了引进外部的经营主体,也会通过农民学校对村里的村民进行培训,把住在村里的这些村民和小吃街的一些业主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更有能力去适应每一个业态的经营。

袁家村的产业发展相对来说也不太一样,它是以乡村旅游为定位先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再促进一些产品的加工,最终促进每一个产品生产的发展。

袁家村特别注重乡村治理,比如村里的每个小店,除了通过利益分配机制去约束,每一个业主也会自发在店门口发誓,通过道德约束以及村规民约的机制,形成额外的监督作用。

总体上来说袁家村现在发展得较为成功,主要是他们有两个模式,一个是商业模式,另外一个是组织模式。

商业模式:基于关中民俗,通过乡村美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周边城市的市民到村里度假,感受真实的生活场景,近距离接触他们的生产、加工以及消费整体过程,同时开发应对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业态。因此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客流量,村民形成边经营边生活的状态。

组织模式:在党建引领的前提下,以农民为主体,搭建村民创业平台,以共同富裕为总体目标,把村民组织起来。另外,发现、培育和扶持优势项目并逐步产业,最终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利用农民合作社进行利益的二次分配,避免高收益的业态同质化竞争,也保护低收益业态,同时维持多元业态。

袁家村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其乡村治理机制。刚刚有分享到他们会通过农民学校培训村民,此外还有农民夜校,如果村民之间产生矛盾了,就会通过农民夜校进行调解,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村规民约去实施。

再者,提到村庄的卫生清洁问题,很多村庄每年花在卫生清洁上的费用是很多的,但是袁家村采取的方式是“各扫门前雪”,规定每天必须要把自家及门口卫生打扫干净,不然就罚款或从分红里扣,这样形成一个约束机制,无形当中也降低了村里的公共服务成本

·学习心得分享·

韦信照  

熙岭乡三峰村党支部书记

感谢政府给我这次去袁家村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我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同学,听了几位老师的授课和袁家村干部的讲解,再加上那几天不断和老师同学们交流,我围绕着“三变”改革和袁家村模式做了以下三点思考:

1.振兴乡村首先需要做的是整合两委成员,合理安排分工,使每个成员的特长和优点发挥最大效应,深入群众,调动村民积极性,收集村内可利用资源,形成人人都是村干部、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保洁员的氛围。

2.村庄发展需要引进可靠的企业和专业人才,结合党委政府+艺术家+古村+村民+互联网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模式,打造多元化产业,利用当地优异的自然条件和民俗文化,发展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同时培养在地人才,实现家门口就业。

3.村里接下来要做的项目,必须要对引进的外部企业和个人进行深度调查,考察对方实力和项目可行性,经过考核合格并拟定合作条款,村里为他们提供资源、基础设施等优惠条件。同时,为了保障引进项目与村庄发展定位相符合,保障乡村振兴建设稳步进行,对引进的企业和个人要做好监督工作。企业及个人经营明细、经营价格、产品质量、账目与发展方向等需经过经合社监督。外部经营主体在没有产生利润时,村里可以不收取相关费用,但当他们收回投资成本后村集体要占20%资源股,股份设计上,外部主体可占51%股份,除去资源股剩下的29%要允许村民自由投资入股.。原因是要为返乡创业者预留创业机会。在没有自愿投资的情况下剩下的股份可以由主体企业或个人收回。尽可能做到村民投资零风险,乡村振兴稳步进行。

4.目前村庄发展,土地是最大的问题,征地难,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多元化处理。

苏凡智  

寿山乡寿山村主任

感谢乡村振兴指挥部、乡村振兴研究院和乡党委政府给了我们这次出去学习的机会,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至少我们可以走到外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做几点分享:

1.比较有感触的一点是我第一天晚上去袁家村,刚好西安的一个朋友过来请我吃宵夜,回到民宿,隔壁房间有个客人到门口来,他就说你们晚上去吃宵夜会不会贵?如果是在一个旅游区,首先反应是“你的东西会不会特别贵”意味着什么?我脱口而出肯定不会贵。后面我就思考我觉得不会贵的原因在于下车之后的所有细节,袁家村带给我们的是消费心理上的安全感。

2.这次的学习当中,我们对袁家村的每一个制度的设计深入了解,有了对它制度设计背后逻辑关系的思考,这是这次学习比较大的一个收获。不仅是单纯地看他这里设了合作社的牌子,而是去看合作社模式,还有民宿协会、农家乐协会和村委之间的组织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比如民宿管理这一块,民宿协会会长说所有民宿价格都是要公示的,可以有上下浮动,但是不能超过公示价格的20%。我认为这个体制也是一种安全感,客户来这里消费不担心会被宰,不担心这里的旅游市场会由于淡旺季的变化导致消费不透明。

3.袁家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值得我们学习。

4.如何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带好头,先要知道怎么赚钱,然后再来思考怎么分配,达到共同富裕。通过此次学习,我再结合寿山村的实际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针对村庄现有的业态进行升级,进一步作适合村庄发展的规划,不断去完善、实施。

潘国老  

屏南爱故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熙岭乡四坪村)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从定位上,袁家村民俗小吃街卖的是生活。他们用质朴的农村生活场景打动人心来肯定产品的价值,然后通过合作社统一管理进行二次分配,完成一店一品、良性发展、业态完整。民宿与酒吧调控在村、管理在协会、营业入合作社。对业态的良性发展、有序竞争起到保护作用。

针对四坪村山、水、林、湖、田生态资源优势,我们要做的是亲自然的“慢生活创意村”,并且依托生态农业基础,以天文研学教育为主题打造全省第一个“暗夜保护村”。

受袁家村打造农民创业平台、农民捍卫食品安全、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启发。我们将升级四坪“乡愁”长廊,由“四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出场地+屏南爱故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搭平台+四坪新老村民供产品”的新合作模式,即由合作社搭建新老村民联合创业平台,统一经营、利益共享,通过品控分级、统一包装设计、合理定价、利用数字科技无人展销、统一收款,帮助村民销售自家农副产品、特色手工艺品及文创产品,增加产品价值,避免不良竞争,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庄品牌,以此来实践“三变”改革,创新乡村振兴模式。              

 乡村振兴先振人心。人是内生动力的第一要素,我们通过四坪村“村歌计划”,齐聚新老村民、乡贤、音乐工作者、在读大学生等一起参与创作,并且加入传统“平讲戏”唱法,来提升乡村文化、凝聚人心。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走共同富裕道路。

韩力动  

寿山乡前乾村主任

通过这次学习,对于接下来想在村里做的事情形成了一些零碎的思考:

1.共同致富是什么?为什么要共同致富?怎么做?弄懂这些问题后再一家一户去沟通,采取不同的方式让村民接受共同致富的理念,达成村庄发展的共识。

2.集体是由村民组成的,袁家村发展非常厉害的一点在于“农村发展靠农民”,我们要把人跟事情先做明白,保持好的心胸、眼界、格局,团结一致、形成共识,再打开大门迎接外部主体。

3.工作的推进问题。成立工作小组:由书记、村长、合作社法人代表、村民小组代表等组成,共同推进村庄发展。

4.抓住风口的重要性。要弄明白国家政策、国家形势、屏南优势、村庄优势。

5.村集体经济。走“村委+经合社+合作社”模式。

6.地的问题。分散的土地怎么再归到集体?只能用租的方式吗?能不能用高级的方式去做?

7.通过引流来做一产二产,带动三产融合。

·专家点评·

潘家恩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

为什么我们要去跟袁家村学习?

一个原因在于那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得很好,屏南这边在发展文创,未来发展与袁家村可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

第二个原因在于屏南整个县都在推动“三变”,其实“三变”最核心的就是集体经济,袁家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次外出学习共5天时间,创新的学习方式在于,有专家解读,有村委干部解读,同时还有消费者讲述,还有不同业态的人直接给我们分享。其间有一天时间,直接让我们的学员去每一个业态里面当一天店主,只有这样去接触消费者,才能了解真实的消费者评价,相当于是一个立体式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去那么简单地照搬他的做法,不只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把它原理的东西搞清楚。

第一个原理是,袁家村的起步其实是轻资产运营的过程。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袁家村从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是集体经济试点村,袁家村的资产就在政府手上,在村集体手上,这是它原本的基础。

第二个原理是,每家每户的店都是由小郭书记自己设计的,用最符合当地的方式来建设,不是用现在外面的那种招投标、高成本的方式。

第三个原理是,现今有很多人有一些过度迷信市场的行为,其实要发展不能简单地靠市场,也要靠政府支持,同时也一定要有集体的调控。

第四个原理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农民捍卫集体安全、食品安全”,袁家村的店主通过发毒誓,利用“老天爷”进行低成本的监督,而且很巧妙地把握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我们要看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村集体严格地统一采购食材,这样才能从源头保证食品是安全的,再加上农信社、金融部门配合来保障资金安全。

第五个原理是,袁家村合作社的运行原理是通过村集体的调控来节制资本、鼓励劳动,让劳动者联合起来。

最后,在袁家村看到的两句话:“爱国当爱家乡,兴邦先兴故里” ,与大家共勉。

温铁军(视频连线)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我们要学什么?

1.各级干部对各地的改革经验要加强学习,切不可把现在这么重的改革任务“闭门造车”,尤其是我们在改革一线的基层干部,这一点我觉得这次大家去袁家村学习时都眼见为实了,有这么个机会很重要。

2.我想提醒一下这4个字“真经何在?”。很多人到袁家村是走马观花或者蜻蜓点水,看了以后就觉得这个好像回去可以做点什么。我特意提醒下大家,陕西省委在全省选了54个村去推行袁家村经验,没有一个成功的,你们看的经验如果是指表面材料上介绍的那些宣传材料,恐怕回来未必真的有用。所以还是希望大家深入一点,要有问题意识,要注意失败的教训,要看到真实经验到底是什么。

3.福建目前的改革处于难度很大的状况,因为我们很多提法并没有落实。深化改革是我们解决目前各种困境的主要手段,而重构新型集体经济恰恰是我们的弱项。也因此提醒各位,袁家村发展真正能够有经验,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有的资源性资产都是集体所有的,有些已经分包到户的(资源),比如已经分包到户的土地房产,也是统一开发统一规划,并不是每家每户自主规划开发。然后,所有的业态都必须是村集体统一制定,没有完全放任自由,这一点和我们这些年在福建成为主流的放任型自由市场经济相去甚远。

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也是比较值得关注的,按照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两山思想来推进新格局的建设,没有深化改革是不行的。要进行深化改革,就要把工作做到实处,这要求各个部门配合县、乡、村三级统筹规划,这应该是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而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所以一方面要求大家,古话叫“展卷有益”,我们现在叫做“调研有益”,只要你去调研就有收获,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研究院工作人员要务必加强学习,除了参与调研之外,还要把各地已经形成的调研材料拿来认真研读,并且多做一些讨论和交流,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把屏南工作做好。


·领导点评·    

周芬芳  

屏南县政协原主席

周芬芳提出,首先非常感谢研究院带来这么多学习的机会,去年温老师亲自带队去袁家村调研,这次又带着“三变”改革试点村的干部去深度培训,这样大家才能真正学到真经。通过今天沙龙交流,能感觉到每个村都不容易,多出去学习,干部的水平都有在提高,小村小乡都有大作为。

其次,关于学习,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理念,而是要因地制宜,人才、理念、创新、机制、行动、坚持,这些东西都有共性的经验,村庄发展具体的思路和设计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条件来调整。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加油,都会有所作为的。

胡小青  

屏南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

胡小青提出,此次大家去袁家村学习的意义非凡,对袁家村的感受是他三个“好”:第一个是有个好书记、好的带头人;第二个是有个好理念,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致富;第三个是有个好机制。

当下要推动屏南县“三变”改革,最重要的工作是:第一,推广“三变”改革理念;第二,发布“屏南800”全域品牌;第三,形成“三变”改革架构;第四,推进试点村工作;最后是“三变”改革与金融市场的结合。要完成以上工作,关键在于敢不敢(有没有勇气进一步深化改革)、能不能(有没有能人)、是不是(共同致富过程中村民是不是会参与)。

阮志勇  

屏南县委副书记

阮志勇指出,此次沙龙交流带来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心”:一是“用心”,研究院落地屏南之后工作非常用心,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架构设想,也做出了很多成果,去袁家村学习的同志、参会的领导和县直部门负责人的发言都很用心,说明大家这次是去认真学习的,也给大家带来了比较深刻的思考;二是“信心”,通过这次的交流,充分感受到了大家推进屏南乡村振兴、建设家乡的信心;三是“决心”,县委县政府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方面下定了决心,将全力推进各乡镇的乡村振兴工作。

针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1.学真经。外出学习不是走马观花就可以,更要认真思考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内核是什么。

2.接地气。向外学习,学经验固然重要,学教训更重要,要认真思考各种事情背后的原因与机制设计。

3.做奉献。每个干部都要担当,讲奉献,真正做到“一懂两爱”。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简介

2020年11月,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统筹协调解决屏南县“三农”问题,强化相关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国内影响,屏南县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联合成立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研究院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发起者与学术带头人温铁军担任院长,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潘家恩担任执行院长。研究院下设相关研究中心(所),特聘福建农林大学王松良教授担任生态农业与生态文明转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董筱丹副教授担任两山研究所所长,北京理工大学杨帅副教授担任数字乡村与空间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院以“立足屏南、面向全国、国际视野”为定位,希望通过多方努力,建设成为融试验指导、政策研究、教育培训、孵化创新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新型智库,为我国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和创新思路。

今日头条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新浪微博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抖音

屏南乡振院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