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我院助力“粮食安全屏南行动” 第一届插秧节、研讨会成功举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CCTV-17)的田主们因疫情无法到达现场,便通过腾讯会议由“乡村振兴观察员”带领他们云插秧,在线与农民学习插秧、与学者交流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观察员看四坪古村的风土人情,“17耕耘 一亩田”作为小毛驴四坪农园的新成员,将在屏南爱故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我在屏南有亩田”是“粮食安全屏南行动”中的一项主题活动,也是“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的特色品牌。2020年,屏南县部分党员干部与驻创艺术家在之前探索“创意农业”的基础上,率先开展“购米包地”探索。2021年初,屏南县委、县政府在与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总结“购米包地”自发探索的基础上,共同策划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并于2021年3月印发了《开展“粮食安全屏南行动”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
同年5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我院院长温铁军教授带头认领一亩田,亲自下田插秧,倡导更多消费者以实际行动支持粮食安全,吸引全国各地的市民、社会团体、企业、公益机构以及屏南县党员干部等认领良田500余亩,逐步扩大“我在屏南有亩田”品牌影响。
2022年,屏南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屏南县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十五条措施》,扩大“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规模,进一步扭转“撂荒”问题,推动粮食储量安全。2022年的“认领一亩田”活动不仅持续得到屏南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响应,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吸引了商会、公司、乡贤等积极参与其中。截至目前,省、市、县各级党员干部及各界人士所认领水田已达2000余亩。
当日下午,“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研讨会在屏南县四坪村人才驿站举行,粮食安全实践与研究相关的领导干部、专家以及新农夫代表们共同参与讨论,我院执行院长潘家恩主持会议。
会上,我院院长温铁军在线发言,他强调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当构建全社会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责任体系。“一亩田活动的意义,在于唤起消费者形成'绿色主义的消费',更加关注食物足迹、生态足迹,把低碳生活和零碳生活当成启动消费者运动的重要发展目标。我们的目的不在于种地,而是让消费者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形成对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
“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研讨会现场参会者听取温铁军发言
屏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鹏以“从1.0到2.0: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的实践与探索”做了主题分享。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种于民”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屏南县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倡导党员领导干部与社会各界作为消费者,推进“参与式”粮食安全行动。
研讨会第二个环节,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总策划林正碌和顾问程美信、屏南县“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创办人邱桂英、屏南爱故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国老、龙潭村“新农人”江思林、前汾溪村驻村第一书记郑莉、四坪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陆则起等粮食安全行动的组织者和行动者分享了经验做法和体会。
林正碌是最早在屏南探索“创意农业”的驻创艺术家之一,于2019年鼓励新村民开荒种地,探索农业与生活艺术结合的新模式。他提出:来到这里的艺术家和新村民自发开荒种田,是一种生命的良知,还有审美诗意。“粮食安全屏南行动2.0”阶段,更关键的是要让人们看到整个山区发展的新可能。
程美信分享了从2018年底开始在厦地承包田地、开荒种粮的故事,并提到自发开荒种粮,是以艺术家的敏锐看到了“粮食危机”,身体力行支持粮食安全。
郑莉书记分享了她在前汾溪村组织村民开荒种粮,协助成立屏南汾溪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启“认领一亩田”实践。她提到:希望能够真正搭上“屏南800”这个好的品牌和平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陆则起在发言中提出:"'藏粮于文'也是非常核心的,我们要唤起人们对乡愁的记忆和喜爱,对良田美景、良田美食的爱。同时利用现在人们对田园的关注和热爱,让耕种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产生效益,让田地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邱桂英、潘国老、江思林作为新农夫代表,各自分享了在乡村探索新型农业的体悟和粮食安全的实践。
部分现场参会人员合影
各位代表发言结束,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我院生态农业与生态文明转型研究中心主任王松良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周立教授在线进行点评。
王松良以《在“三新”背景下孕育“新三农”》为主题进行点评,提到屏南县从1.0到2.0粮食安全的屏南行动的实践与探索,正是在新的发展格局、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阶段下,对新农村、新农业、新农夫的探索。
周立在点评中提到:全球视野下的“黑三角的消费文化”导致了不健康的消费体系,并强调:未来构建健康的粮食体系,首先需要从消费者切入,让消费者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更新、自我改造,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有机结合。
最后,潘家恩总结发言,他结合研讨会内容梳理了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的三条经验:一是党政担当、党政主导,新老村民、艺术家等社会各界力量全体参与、全体行动;二是积极整合、调动区域内土地、民房、人力、资金等资源,让资源合理流动、发挥效用;三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只是一个起点,也可以加上劳动教育、生态农业生态文明转型、城乡融合、文旅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