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宁德屏南:人才雁阵“振翼齐飞
文章来源于:人民网
在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屏南打了一场漂亮的人才“翻身仗”。作为山区县,屏南曾一度面临着“孔雀东南飞”的困境。现如今,一批批能工巧匠、电商达人、文创青年不断涌现,在屏南大地上生根发芽、破土飘香,街道巷陌间处处可见火热的忙碌景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屏南县持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资源短缺问题,蹚出了一条符合屏南实际、具有屏南特色的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子,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绿富美”新乡村的蝶变。
精选“头雁”,加强特聘指导员队伍建设
“精选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是屏南首次尝试探索的用才机制,我们面向社会各界公开招聘高质量的人才,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希望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和团队智力等资源优势,成为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振兴‘领头雁’。”屏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周渺表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响应号召,屏南县迅速建立门类齐全、信息精准、更新及时的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针对1100多名在库人才,根据乡村需求发布招募选聘信息,采取个人自荐和部门推荐形式产生初步人选,并通过综合研判,打造一支涵盖党建、文旅、电商、文创等类型的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队伍。
“特聘指导员就好比一颗火种,点燃了乡村振兴工作的火热实践。”吴周渺说。通过领办项目、组团帮扶、订单服务、校地合作、定期研讨等多种形式,特聘指导员为驻点乡村民生保障服务、农业技术指导、项目策划运营、品牌打造提升、发展思路规划等各方面献智献力,助力乡村拔节生长,实现“头雁带动,雁阵齐飞”。
让乡村飞出更多“头雁”,不能仅靠他们的为农情怀和一腔热血,更要在人才待遇上下功夫,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为此,屏南县出台项目补助、乡村振兴人才贷、子女入学、绩效奖励等十条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激励措施,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可以留得住并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让他们在农村发展中有希望、有奔头。
引回“归雁”,助力电商能人反哺家乡
“咱们家这款菌汤包由羊肚菌、鹿茸菇、鸡松茸等6种菌菇精心搭配而成,拿来煲汤喝暖心又暖胃,老人小孩都喜欢……”抖音直播间内,一位名叫小田姑娘的95后返乡创业大学生正激情地向观众介绍着刚上架的六珍汤包,短短7天内,她已获得了1530万元的营业额。
这样的场景在屏南电商产业园区每天都在上演,像小田姑娘一样,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员搭上了农村电商的“快车”。“我们县的直播主播已经达到200多人,从事直播行业的有大概1000多人,其中70%以上的电商人才都是从外面回来的。”屏南县招商办主任周华铿说,通过一根网线,屏南县的电商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先后获评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实现了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惊人一跃”。
电商人才正在抖音直播(资料图)
近年来,屏南县始终坚持以政策鼓励人才“归巢”,通过将符合条件的电商人才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库管理,给予创业补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一系列政策优待,并建立“电商人才驿站”,组建人才服务队伍,完善问题“快办”解决机制,有效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为促成屏商产业回归、资本回归、人才回归,屏南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近80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用于人才培训、办公、特色产品展示。为帮助返乡人员零基础零成本创业,屏南还出资邀请了多家知名团队为学员授课,并为主播无偿提供设备支持。目前已累计举办短视频直播培训班50余期,培训学员8000多人次,孵化出了杨晨芬、田小宇、演丹、演真等小有名气的“直播网红”,打开了全县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屏南古村落的知名度,进一步带动了龙潭村等地的文旅产业发展。
“直播带货门槛低、爆发力强,通过这些成功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家看到了希望、有了信心,又会吸引更多人才回屏创业。”在屏南返乡创业3年的85后青年黄金门,目睹着屏南这些年的改变,感慨良多。在此之前,他和大多数山里的年轻人一样,渴望着“出山”。在外打拼的那几年,他先是干了八年的销售,后又在福州和妻子转型做起了电商,售卖起了新鲜银耳。从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到成立公司,黄金门的电商产业越做越大,2019年,他带着自己一手创办的福建鲜珥贸易有限公司回到家乡,入驻了屏南电商产业园区。
“屏南是我的家乡,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我希望能够通过产业兴村,尽我所能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黄金门说,依托福建鲜珥贸易有限公司的销售渠道,屏南县建立了农产品交易中心,通过对屏南县适合电商的农产品进行了归类整理,实现统一品控、统一品牌质量监管,有效解决了全县大部分农产品缺乏资质且加工分散的问题。
吸纳“新雁”,实现“新老村民”共建共治
青砖黛瓦、白墙红花,灵动的锦鲤在古桥下嬉戏,质朴的村民在河水边晾晒衣物,年轻的匠人在古屋内修缮,古村落里民宿、画室、咖啡馆、酒吧交相辉映,一幅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眼下的屏南县龙潭村,呈现出“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
龙潭村新老村民举办春晚(资料图)
龙潭只是屏南探索“文创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隅。2017年,熙岭乡龙潭村、四坪村相继启动文创项目,通过创新房屋流转、古村修缮等模式,吸引了140多名设计、艺术、文创等领域的“新村民”扎根老村,与老村民一同投身村庄的建设。他们的到来,不仅为乡村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开拓了村民的视野,改变着村里人的生活方式。在“新村民”的带领下,2021年至今屏南县文创农产品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乡村旅游创收8亿余元,更好地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文创集市现场(资料图)
“新村民催生了新思想新业态,现在整个村子都活了起来,古村落变得年轻了。”福建省邮政管理局派驻寿山乡寿山村第一书记陈进兴表示。除了日益发展壮大的文创产业,屏南还涌现出了文旅、康养、研学、影视拍摄等新兴业态,寿山乡就是最好的例证。
寿山乡地处屏南县东部,自然景观峻秀、生态环境优良,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拥有白玉、寿山村两大金牌旅游村。其中,寿山村系集镇所在地,是“茶盐古道”的重要节点驿站,曾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屏南县历史文化名村,村内保留着明清时代50余幢,茶盐古道文化遗址30多处。
近年来,寿山乡以文旅经济为引领,发挥生态、人文、农文旅融合优势,围绕“一个产业、一批人才、几个项目、联动发展”的模式,挖潜力、找团队、引人才,先后对接8个知名团队入驻,引入祁国艳、宋泽鸯、车冷煜依等“新村民”,让外部有利资源源源不断向乡内输送。“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为乡里带来产业、就业、资金和项目,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益,如今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寿山乡党委书记郑华东说。
筑巢引凤,还要固巢留凤。“让‘新村民’成为基层治理、乡村建设的主体,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老村民深度融合,激发他们的乡土热情,让人才不仅能‘引进来’,更能‘留下来’。”吴周渺表示,通过制定《关于“新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试点方案》,屏南选定龙潭、四坪作为试点村,组建文创人才“新村民”小组3个,推选代表3名、村委专职副主任2名,组织动员“新村民”参与选举和乡村治理,与老村民携手打造诗意新村。
为增强“新村民”归属感和幸福感,屏南还率先为外来人口发放居住证,让其享受与老村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进一步吸引了大批有思想、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新村民”定居。
“云村民”项目发布现场(资料图)
“新村民”中,还存在着一类特殊的群体——“云村民”。
对于无法久居于乡村,而渴望于田园牧歌的都市人来说,更多地需要依靠线上的沉浸式体验来走进乡村,“云村民”计划就这样孕育而生。
“云村民”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确认的数字身份,可理解为荣誉村民,身份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不可篡改等特点,可在二级市场转让,通过线上认购《云四坪·云村民》数字藏品,即可获得“云村民”身份。
“利用‘云村民’的渠道资源,新老村民之间就可以有一些收入的分成和利益点的探讨,这样双方在一定程度都有盈利空间,进而推动整个‘云团’的机构能够持续运转,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秘书长王金妹说,“云团”是四坪村云村民专属的线上组织和运营架构,能够充分利用“云村民”的自身优势和四坪村资源,进行跨区域、可联动的合作,保障四坪村数字经济在地化和商业发展永续性。
屏南人才模式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屏南县先后成立塘后、龙潭等7个片区党委,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上整合区域优势,不断提升组织力,有效推动了各村共同发展。“屏南的基层党组织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政治功能,构建了片区党委模式,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由此推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地生根,头雁领航、归雁带动、新雁丰翼的‘雁阵效应’正逐步显现。”福建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谢金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