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研究|“粮食安全屏南行动”1.0到4.0

屏南乡振院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2024-09-04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种于民”战略,确保粮食安全。2021年初,屏南县委县政府与我院在总结“购米包地”探索的基础上,共同策划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我院院长温铁军教授还带头认领“一亩田”,亲自下田插秧,倡导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支持粮食安全。紧接着,我院积极协助引入资源、搭建平台、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等,推动形成“我在屏南有亩田”品牌。我院还持续跟进相关案例,梳理总结“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的党政担当与社会参与、产业融合、县域产业生态化等经验,相关经验多次获人民日报、CCTV-17、凤凰卫视、福建日报、福建省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

2022年,“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历经着1.0到2.0的迭代,屏南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屏南县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十五条措施》,社会各界掀起认领热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宁德市委办、屏南福州商会、各级工会组织及屏南县党员干部等共认领2000余亩。屏南县还通过国企“屏南八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统筹协调全县资源,搭建含良田挑选、认领付款、订单查询、售后服务、证书领取等一站式“田主”端平台,为种植主体提供委托种植、品质监管、存储、加工、配送等服务,有效降低种植主体成本,促进“我在屏南有亩田”向县域“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转化。

为进一步构建可持续、在地化的粮食安全体系,统筹城乡资源、倡导更多主体参与式共建粮食安全,推动“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向3.0甚至是4.0迭代发展。今年5月,我院联合主办的“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研讨会,邀请粮食安全实践与研究相关的领导干部、专家以及新农夫代表们共同参与讨论,探究推进粮食安全行动的有效路径。8月,在举办第二期“全国乡村振兴硕博研习营”期间,我院专门组建“粮食安全与生态转型”小组,组织硕博研究生、青年教师及专家学者围绕“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开展专题调研、专题座谈、组会报告等活动。

8月9日,我院执行院长潘家恩、副院长周芬芳与生态农业与生态文明转型中心主任王松良、全国首位乡村访问学者周立教授、山西农业大学期刊社总编辑赵赟以及硕博研习营“粮食安全与生态转型”调研组成员到南湾村、厦地村、前汾溪村调研,了解撂荒地复垦、粮食生产、生态农业试验、产业融合等情况。我国首位同时获得金鸡奖与华表奖的女导演韩君倩携其团队全程跟踪拍摄。

当日下午,在屏南县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召开“粮食安全屏南行动”专题座谈会,调研组全员与县农业农村局、屏南八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乡镇、村干部代表出席座谈,我院执行院长潘家恩主持座谈会。

会上,县农业农村局、屏南八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部负责人介绍了“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的探索与成果、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四坪村、南湾村、前汾溪村、岩后村、白玉村等开展“我在屏南有亩田”实践的代表们分别介绍了2022粮食安全生产的情况,分享了参与“我在屏南有亩田”的实践经验以及在撂荒地复垦、粮食加工与销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等。听取了与会人员的发言与讨论,周立教授与王松良教授分别作主题发言。

周立教授强调:近几十年来不合理的食物体系,导致粮食自给率低下,导致“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在这种背景下,屏南县积极探索粮食安全的保障路径,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粮食安全行动,是让“一方水土重新养起一方人”的有效探索。他指出,“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已经有了1.0与2.0两个版本的发展,有机会也有条件创新发展出更高级的两个版本。

3.0版本,就要走出农业看农业,不只是1.0版本中的自下而上,也不只是2.0版本的自上而下,而要上下之间互动,发挥新农人的主导作用,发挥农业的多元价值与多种功能,走出生产性农业,转向在地化农业、四生农业(集生产、生态、生活与生命为一体的农业)。

4.0版本,则是要实现虚拟与现实互动。只有通过发挥新农人的主导作用,新农人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手段,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农业由1.0版本的生产性为主,一点点提升到农业的4.0版本,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基础上,进一步藏粮于创,藏粮于农,藏粮于村。

由大粮食观到大食物观,推动食物体系的整全治理,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未来版,食在当地、食在当季、数字孪生,降低食物里程,降低食物碳排放,形成生态文明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的虚拟现实相融合的食物体系。

王松良教授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需要切实地评估每个地方的粮食安全情况,才能清晰逐步实现粮食安全的方向和路径。

基于对福建地区农业问题的长期研究和探索,王松良教授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落实撂荒耕地复垦政策,逐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第二,调整现有粮食补贴政策,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第三,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增强社会化服务水平;第四,培育消费者的大食物观,保障初级农产品有效供给。

针对第二点建议,王松良教授特别提到:目前粮补政策的目标是朝着粮食数量(即狭义的粮食安全)这一指标去做的。质量也应该成为生产粮食的一个指标,广义的粮食安全应既包括数量安全又包括质量安全,质量也应该成为生产粮食的一个指标。而保证粮食的质量,就要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来实现。

潘家恩教授在总结发言时提出“五化”思路:第一,三产化:推动农业生产与产品开发、文旅研学等结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农业生产过程的收益和农产品的附加值;第二,社会化倡导社会各界作为生产者、消费者等行动主体参与进来,共同推进粮食安全行动;第三,生态化生态化的种植方式,是粮食安全可持续的保障;第四,组织化促进新农人等主体之间的互动,例如,屏南县自发创建的“新农人在行动”联盟等,通过互助的方式来实现自助;第五,定制化农业也可以紧跟现代消费趋势,走定制化路线,开发更多如“我在屏南有亩田”的定制化产品与品牌。

他还提出“粮食+”的概念,一方面粮食可以加很多的业态,多重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各种产业+粮食、各种部门+粮食,多元协作服务于粮食安全。

8月10日至14日,“粮食安全与生态转型”调研组还前往四坪村、墘头村、龙潭村、县农贸市场、农资店、超市等地/场所继续开展专题调研,进行“吃货拯救地球——基于‘粮食安全屏南行动’调研汇报”专题讨论,王松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杨帅和屏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鹏等在地的有关领导及学者们参与点评。

周立教授等调研组成员在四坪村参观粮食安全研学馆

调研组成员在龙潭村与农户交流、了解生产情况

调研组成员进行专题汇报

目前我院已完成“粮食安全屏南行动”1.0到4.0发展的智库报告初稿,后续将持续跟进典型案例与经验、完善智库报告,以期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脉络清晰的行动路径、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吃货拯救地球——基于‘粮食安全屏南行动’调研汇报”汇报PPT截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