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至15日,我院成功举办第二期“全国乡村振兴硕博研习营”。本次研习营由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联合发起,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指导,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协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近20所高校的30余位在读硕博研究生与青年教师,通过课程学习、田野调查、专题研讨、影视导赏、小组调研等活动,与专家学者、资深实践者们互动交流,行走乡村大地,共创乡村振兴学术之旅。
经过十天的紧张学习,营员们表示收获满满,在课堂上的学习与交流中收获了新的知识视野与灵感,在调研中收获了真正的问题与启发。我们在此推送营员们的回顾文章,将这些青年学者在乡村大地的发现与体悟分享给大家。
今天发布的是“粮食安全与生态转型”小组的回顾文章《吃货拯救地球——我们在屏南》,以飨读者。
2022年8月5日,历经“山路十八弯”的我们终于来到了四坪村,为期十天的研习营开始啦!这里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美如画的风景、舒适整洁的宿舍、美味的屏南特色菜(米烧兔、芋头面、红曲黄酒、丹姐非常喜欢的秋菊粿……);这里有对环境要求很高的萤火虫和红蜻蜓,这里有铺满了整个天空的星星,这里有海拔800米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睡眠质量好);这里还有不像村民的村民、不像教授的教授、不像官员的官员、不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为了乡村振兴努力着,我们也抱着对乡村的热爱相聚在这里。8月6日至8日,由温铁军教授、周立教授、吴重庆教授、周芬芳主席、潘家恩教授、王松良教授等十余位不同学科的专家教授为我们做了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专题演讲,之后大家一起进行了“时代变迁下的‘熟人社会’”和“在乡村发现中国”的专题研讨,大家激烈地讨论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学科的交流与碰撞,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我们还荣幸地观看了韩君倩导演的电影《七声》的首映。这三天的学习,知识量巨大,让我们消化了许久,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紧张的学习之后,我们进入了为期四天(8月9日至12日)的调研,我们小组调研的主题是“粮食安全与生态转型”,虽然我们是人数最少的一组,但幸运的是,我们小组的主题和专家团一致,因此多次参与了专家团的深入交流,得以从全局视野上了解粮食安全和“大食物观”,获得许多典型案例和研究思路的启发。“粮食安全与生态转型”小组成员:西南大学 张赛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罗丹 、 福建农林大学 常鹏艳、福建农林大学 骆欣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王金妹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夏涛
2021年初,屏南县委县政府与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策划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我们组以“粮食安全屏南行动”为主线,在屏南县域内展开调研。调研期间,我们走过南湾村、四坪村、龙潭村、墘头村、县农贸市场、农资店,调研了由本土党政牵头、本土老村民代表、返乡青年代表、新村民代表以及外部团队注入5类生产者及自由组合共计20个案例,了解到撂荒地复垦、粮食生产、生态农业试验、产业融合等情况,对于“粮食安全屏南行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本土党政在顶层设计上依靠行政与政策的“有形之手”唤醒沉睡的土地,激发了更多新老村民的积极参与和本土村民的返乡创业。不同主体的交互组合,使粮食安全的业态得以不断丰富,农业的多功能性逐渐挖掘,生产者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三产融合与“四生农业”的雏形逐渐凸显。8月14日我们组进行了“吃货拯救地球——基于‘粮食安全屏南行动’调研汇报”的总结,王松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杨帅和屏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鹏等在地的有关领导及学者们参与点评。“吃货拯救地球”的组名获得了一致好评,其由来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的真正内涵,不在于种地,不在于简单地带动生产和恢复撂荒地,而在于发起了绿色主义的消费者行动,在于唤起消费者形成绿色主义的消费理念和健康的饮食观念,由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决定食物体系的走向,让消费者在城乡互助的体验活动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更新、自我改造的良性成长,形成对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小组成员常鹏艳进行调研汇报
经过本次研习营期间的学习与调研,我们才理解了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及影响深远,不是一两个专业与学科可以解决的,需要整个全社会力量,这也正是交叉学科的硕博研习营的意义所在。
美好的一天从八段锦和朝话开始,更美好的是还能偶遇晨起跑步的潘家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