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大学40周年校友寻访之五|朱德才:让艺术发声,艺术应当更具有社会性

ARTS SZU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
2024-09-13



 2023年,深圳大学将迎来建校40周年。为了搭建学校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凝聚社会各界校友力量,自2023年3月起,艺术学部将陆续开展校友寻访系列工作,推出系列校友访谈录,一起从校友经历了解学校发展的历史,向优秀校友取经学习。 本期推文访谈的是深圳大学艺术学部1993级校友朱德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深大故事。





朱德才

 1993级

工业造型设计专业

• 现任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

•曾担任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


朱德才,深圳大学1993级工业设计专业校友,2003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互动多媒体研究生专业,回国后创办英途联盟,专注于生活方式体验设计及创意创新研究。目前担任深圳前沿艺穗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英途联盟创意总监、UBIES ASIA中国区负责人、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曾于2012-2013年间担任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


校友访谈

Q1:在90年代初期,全国百业待兴,当初您是因为什么契机选择入读深圳大学?在校期间的校园体验如何?


在我高考的时候,我原本想学的是建筑学,我们知道深大建筑系是按照整个清华体系搭建起来的,我就一直有考入深大建筑系的目标。虽然高考的时候报了志愿,但我最终被工业设计专业录取。现在看来,如果当初没有进工业设计专业,我应该会走另外一条路,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活法了。

     我们那时候人少,学校像个大家庭,所有生活知识都是由上一届的师兄师姐传授的,整体氛围很好。当时设计专业学生很少,我们工业班就十个人;而且在我入学的时候工业班还算在建筑系里,我们最早的时候跟建筑系的学生一起上了很多课程,一直到我大二时艺术学院才成立。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应该是咱们学院的第一届学生。那时工业系就三四个老师,老师少,学生也少。从我大三开始,老师就带着我们出去干活,当时会接项目、做效果图和施工图,我们是靠这样的方法来学设计的,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们可开心了,五洲宾馆的设计方案就是深大老师们做的,我们是看着五洲宾馆建起来的,后来它也成为了深圳的地标之一。




Q2:于深圳大学在校期间,有没有哪位老师对您影响最深呢?


我很感谢李亦文老师,工业系的系主任。李老师是从英国圣马丁毕业回国,来到深大任教。那个时候我们大部分老师都是学美术的,课程内容侧重于美术教学;而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把很多西方先进的理念灌输给了我们,比如设计的观念和知识。此外还有王智勇老师教授我们品牌及包装设计的知识,他们的教学内容对我影响很大,特别是后来对我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帮助很大。




Q3:在校期间,有没有发生过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我记得那个时候学校南区外面还没有填海,因为我想自学摄影,就经常自己拿着摄影机跑到海边拍照。有一次走了很远,海开始涨潮,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就困在水里回不来了,后来是边防的解放军叔叔救了我们,现在回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那个时候我们还通过深大的街道杂志社认识了著名摄影师肖全,他带着我学了一段时间的摄影。另外我在学校还是学生会主席,也成立了学生设计协会,同学们一起曾经用传真机尝试写邮件邀请陈幼坚、靳埭强等设计师来深大做讲座,没想到他们很支持我们,过来学校办了讲座。这些事情给我留下的印象都很深刻,我们那时候学习压力没那么大,这恰好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实践的空间,我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大胆尝试。





Q4:您在校期间学习的是工业设计专业,从学校毕业后,您曾经担任过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的轮值主席,又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请问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转向了这些领域呢?


其实我觉得是时代给了我一些机会。我最早进深大还是在建筑系,后来到了工业系,本科毕业后出国读研究生学的是多媒体,回国后也尝试做了杂志,目前又是在做文化艺术活动。这些听上去好像是不一样的东西,但实际上都离不开设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共通的。我觉得拥有了设计思维,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现在大家可能会把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在一个职业工种或者技能上面,我觉得这可能只是大家其中一个手段而已。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后,它可能会代替很多手段,但是它无法代替人的大脑,判断力、想象力、思维,这些东西才是我们的一个核心。我觉得这些变化很正常,它们都是在深圳这个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之下产生的,都是时代的选择。






Q5:您发起的“艺穗节”活动已经成为深圳非常知名的文化活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活动的发起背景吗?


    文化艺术本身就是我很感兴趣的东西,2010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创办深圳湾艺穗节了。这个活动最早是从爱丁堡发起,然后传播到了香港、澳门、台北等地。起初我们会主动联系发起“艺穗节”的单位,跟他们取经学习,他们会教我们如何举办“艺穗节”活动。慢慢地,我们就开始尝试自己办活动,到现在也已经第14年了。这两年,我们发现它有更多可释放的空间,就开始尝试做表演艺术和节庆方面的工作,包括一些艺术生产的内容,比如我们会去做自己的一些音乐,跟各大领事馆合作做一些艺术家共创项目。我们也在节庆本身上不断深挖,让它越来越多样化。最近我们特别关注三个议题,一是儿童教育,二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三是男女平等和女性创造力的提升。我们希望让艺术和公益结合,让艺术发声,让艺术变得更具社会性。为此我们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比如针对深圳的流动女童,我们成立了专业的合唱团,让这些流动女童通过合唱建立自信,进而增加对城市的认同感。“艺穗节”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我们也期待有更多探索。






Q6:经过这么多年在设计领域的深耕,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觉得精神上的收获最大,成就感很强。在我看来,设计跟艺术还不太一样,艺术完全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想法或者观念,不需要为任何人、任何事负责,谁都可以做艺术;但设计是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当一个人通过设计解决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时,他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而且他的能力越强,他所解决的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可能就越大,在精神上得到的回报也越大。设计师其实也可以是一个规划师,可以统筹很多资源来解决问题。




Q7:马上进入毕业季,您对我们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深圳这个城市是有虹吸效应的,越来越多中国乃至全球的优质人才来到深圳,在这个背景下,各个公司的选择是比较多的,那么学生的就业压力就会比较大,因为他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一样。以前深圳出生的孩子或者说深大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是有优势的,有一些同学很早就参与了社会实践,对市场可能会有更多自信,社会适用性强;但现在已经和以前有所不同,大学生基本都有这特点,在办事情方面可以很快上手。而在工作能力方面,学生时代的工作能力跟在一个公司里面承担一个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像团队协作等,也都慢慢成了企业选人用人的考虑因素。另外我们处在文化艺术领域,不可能拿互联网企业作对比。我觉得在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黄金三年里,应该用这时间慢慢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最终选择真正能够学到东西的机构来就业。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要沉得住气,不要那么早想着回报的事,不要浮躁,要多沉淀。



在学校建校40周年之际,您对母校有什么寄语吗?

学长寄语:


我们常说45岁以下都是年轻人,深大现在正处于一个年轻力壮、要成就一番大事的时间。我希望在无数深大人的努力下,深大能成为一个独树一帜、在全球都有自己位置的学校。我作为校友也非常愿意为深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学校更好发展。





本次校友访谈就到此结束

衷心祝愿朱德才校友事业蒸蒸日上

也期待“艺穗节”呈现更多精彩


艺术学部副主任王方良老师、辅导员陈贤坤老师、苏铭泽老师、黄诗棋同学与朱德才校友合影





制作 | 艺术学部团委宣传部

 摄影 | 麦宸曦

 采访 | 黄诗棋

 文字 | 黄诗棋

 排版 | 祝珑睿

校审 | 汪渝 赵辉 陈贤坤

责编 | 陈巧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