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业解读 | 图文解析“AI文生图”案件及其影响

中伦数据合规团队 数据与电商研究室
2024-08-26

引言


2023年12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开宣布我国“AIGC第一案”,即“AI文生图”著作权一案,鉴于原告与被告均未提起上诉,一审判决生效。本文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中外案例,深入剖析国内AIGC首案,帮助读者更全面理解人工智能生成物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的规制逻辑和方式。

2023年12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开宣布我国“AIGC第一案”,即“AI文生图”著作权一案,鉴于原告与被告均未提起上诉,一审判决生效。与此同时,引人关注的是,《纽约时报》同日向纽约州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头羊OpenAI使用其文章内容作为训练数据,未经授权直接向用户提供几乎与原文相同的内容。


上述案件不仅在国内外引发了对AIGC技术的法律讨论,更突显出AIGC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正在挑战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尤其是著作权法体系。中美司法实践所探讨的关键问题似乎不谋而合:如何在保护版权者权益的同时,促进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以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本文旨在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中外案例,深入剖析国内AIGC首案,帮助读者更全面理解人工智能生成物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的规制逻辑和方式。

一、案件背景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二、核心争议焦点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三、延申讨论


(点击可查看大图)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具有可版权性一直存在争议。从威科数据库案到腾讯Dream writer案,再到首例AI文生图案,我国司法实践也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问题。虽然本案判决书尚存遗憾,但本案传达了一个信号:即当人工智能生成物体现了人的个性化选择与安排时,该生成物即可能受到版权法的保护。这种信号传达着一种对于版权保护的“扩大”,而这种“扩大”对于行业发展是否有利,值得讨论与深思。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数据与电商研究室

如需转发,请注明信息来自数据与电商研究室,如有意见建议或合作,请邮件CPdatalaw@zhonglun.com.


往 期 精 彩

解读文章


本期编辑:王梦迪 唐静思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期待您的“赞”“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数据与电商研究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