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文章总目

    《民族文学研究》创刊于1983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本刊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学术理论刊物。刊物常设栏目有古代民族文学研究、现当代民族文学研究、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研究等,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首批资助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引导和推进学科建设,密切联系国家文艺政策、各民族文学传统及当下文学创作和理论方法论创新实际,探索和深拓既适应国内外文学发展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空间。

*括号内数字为期数、页码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的少数民族戏剧理论研究(19782000

黄永林 高艳芳(1/5

裕固族萨满神歌之韵律特点及来源蠡测

杨富学 叶凯歌(1/17

裕固族驼户歌传唱研究

——兼谈文化的传播与生成机制

钟进文(1/27

“唱和”与“相和”:宝卷“和佛”中的禳灾传统发微

李永平(1/40

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学术史探微

——以《民族文学研究》为中心

冯王玺(1/52

东波罗的海地区传统史诗的比较研究

劳里·航柯 刘先福 1/66

俄罗斯历史学派史诗研究述评

赵婷廷(2/115

知识史与生活史

——口述史研究的理论转向与实践策略

牛 乐(2/127)

麟凤形象演变与东夷之关系

何 丹(2/139

《东蒙民歌选》整理的学术史观照

白存良(2/152

信仰传说的文本定型

——《崔府君神异录》研究

程浩芯(2/164)

口传与文字之间

——《古语拾遗》所见日本古代神话叙事体系的嬗变

刘晓峰(3/62)

少数民族文化外译的优先路径诠释

黄忠廉 杨荣广 刘 毅(3/73

日本古代“歌垣”文化视阈下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对歌研究

赵 蕤(3/81

共同体意识的凝铸:中华民族神话的文化阐释

袁咏心(3/91

新媒体语境下口头传统的主体与受众

王 威(3/99

出土文献与早期《诗经》的口头传统

李秀强(3/106

人类学的诗学探索导引

庄孔韶(4/25

博物志中动物生命之人类影像

彭兆荣(4/33

新媒体时代人类学纪录片的叙事特征

龚诗尧(4/41

英雄祖先传说与地方社会建构

——基于杨家将宗族叙事的田野考察

王 旭(4/52)

鲁班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

——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

熊 威 张 琴(4/61

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

意 娜(5/125

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以“僧伽降水母”为例

朱佳艺(5/134

“主位内聚焦—客位外聚焦”:叙事学双重视域中的傩戏

廖明君 刘远峰(5/143

人与物的关系

——解读格林童话

丰卫平(5/152

多民族互构:毛衣女故事的演进与流布

刘爱华(5/161

过番歌:移民史、苦难记忆和文化传播

李朝霞(5/169

清华简《赤鹄》篇的性质及文化背景

刘书惠 杨 栋(6/46

从民族交融看南侗地区侗族营造叙事的类型与意义

刘梦颖(6/54

古藏文“夏当”文献中的“叶安之战”:神话与仪式

羊本才让(6/64

从昭泽王到秃尾巴老李:焦龙王传说的本土化

崔广哲 李勇进(6/75

幻想故事中赠与者的类型和功能

朱家钰(6/87

从“春香歌”到《春香传》:口承、书写及文本间性

宋贞子(6/96

从《显应桥宝卷》看时事故事宝卷的生成机制与叙事特征

俞明雅(6/107

古典语文学何以推进口头诗学研究

——以贺大卫对壮族仪式经文的疏解为中心

陆慧玲(6/119)


古代民族文学


赋诗与讽谏:辽代契丹诗人创作的文化功能

张 晶 王 永(1/78

中国文学史上的北游南归与文化认同

周兴陆(1/88

从《诗镜》的译介和注疏看藏族文论的形成

完代克(1/100)

李榖、李穑父子仕元及其诗歌创作倾向

陈博涵(1/108

清代旗人戏曲活动研究述评

赵林平(1/117

元代中后期诗风转变中的萨都剌

查洪德(2/5

元好问的绘事游艺实践与诗画同宗观念

杨万里(2/20

论康熙帝的文治意图与《钦定词谱》的编纂

吴晨骅(2/35

“绍晋”与北魏文学的演进

龚 艳(2/44

唐代北部边境地带诗歌意象的生成与表征

米彦青(3/125)

从抄本、刻本到仿本:子弟书的文本流动

李 芳(3/134

《受生宝卷》与早期西游故事的建构

胡 胜 金世玉(3/145

饬禁曲本与双语创作

——论旗人全德的戏曲活动

武 迪(3/154)

论马若虚咏藏词的文化风貌及词史意义

张芷萱 赵义山(3/166)

论元代北方文脉

刘成群(4/69

《洛阳伽蓝记》都城书写的多民族思想文化特质

蔡丹君(4/84

清代锡伯族驻防文学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

佟 颖(4/98

苏绰《大诰》书写与西魏政权更替

王 丹(4/109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元代乐府诗研究述论

徐艳丽(4/119

北朝寺院文学论

胡大雷(5/5

羌笛意象与盛唐诗歌

龙正华(5/16

元代“诗史”说考论

王 猛(5/28

清人选诗总集地域观念生成与“十五国风”重塑

史哲文(5/37

《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旗人意识与满汉文化融合

花宏艳(5/48

明清易代之际的花卉赋书写策略

李 卉(5/56

中国文学图像史若干问题

赵宪章(6/5

论辽宋文学的互动特征

董希平(6/15

清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辑存与主题研究

殷晓燕(6/23

论金元赋体的转变

余 敏(6/34


现当代民族文学


沈从文在呈贡:一段被忽略的生活

李光荣(1/126

沈从文缘何引发“京海之争”

侯玲宽(1/141

“讲故事的人”的显与隐

——论沈从文的叙事

赵 锐(1/152)

博物诗学视野下的边地书写

——以阿来的“机村史诗”为考察对象

吴雪丽(1/160)

论了一容的小说创作

任淑媛(1/169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生产

周根红(2/54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动员与族群关系

——《国家至上》接受史(19401949

马海波(2/62)

在继承中创新:傣族作家母语创作的文体实践

李 瑛(2/72

吉狄马加诗歌接受研究

李濛濛(2/83

概念隐喻·梦境叙事·时间修辞

——论万玛才旦小说与电影的三个研究维度

冯晓临 姚盛仁(2/92)

书写新时代乡村社会新格局

——论肖勤小说的叙事伦理及美学经验

张羽华(2/100)

论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重返草原”主题书写

李春喜(2/108

巴·布林贝赫整一性诗学体系建构综论

满 全(3/35

论东北作家群中的满族作家

——以金剑啸、李辉英、舒群等为例

郑丽娜 宋依洋(3/44)

新世纪以来关于“满族作家老舍”研究述评

石兴泽(3/52

论民间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构

——以“十七年”时期贵州少数民族戏剧活动为中心

杨 红(4/131)

1949—1976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外译的特点

——基于中国大陆英译作品的考察

王彦杰 罗宗宇(4/139)

《云中记》与阿来的文化认同

王 瑜 宋丽娟(4/148

撒拉族作家马学义小说论

王 爽(4/159

美国华裔文学铁路华工叙事的“后记忆”建构

——兼与同类主题的华人历史文本比较

易淑琼(4/166)

论“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社会主义国家认同

谢 刚 张逸云(5/67

向“世界”转向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观念与路径

傅钱余(5/77

在“雅俗”与“新旧”之间:论翁偶虹编剧艺术之转折

陈晶晶(5/86

跨语际传播与多民族文学的融合互鉴

——以当代新疆文学期刊研究为中心

王 玉(5/97)

论内蒙古生态小说书写的三个维度

刘亚利(5/112

阿来作品中的自然生态观探寻

栗 军(5/119

近代旗籍报人文实权的京味小说研究

杨刘秀子(6/131

吉狄马加诗歌中的“群山”地理书写与文化认同

于昊燕(6/142

论万玛才旦小说的世界观念和艺术特征

马佳娜(6/149

20 世纪 80 年代《西藏文学》与魔幻叙事的兴起和消退

杨 亭 刘 淼(6/158

《文艺报》“少数民族文艺专刊”与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建构

李翠芳(6/16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新时代多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与边缘活力

丹珍草(3/5

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乡村主旋律书写

白文硕(3/16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溯源

李 琴(3/24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


延安文艺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兴起

毛巧晖(4/5

“斗争秧歌”与延安马克思主义文艺话语的生成

曾沁涵 曾 荣(4/16



        投稿网址:http://mzwxyj.ajcass.org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创刊时间:1983年11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文章总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