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向我讨教“做流量”,我把目光望向了厕所的墙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29 篇原创文章
作者:陶明瀚 编辑:家伟
前不久,有位美女律师悄悄告诉我:
“她为了绞尽脑汁构思短视频,熬夜熬到头都秃了。”
我问她:
“为啥要做短视频?”
她回答道:
“扩大知名度,获得案源啊!”
“那转化情况怎么样?”
“就是情况不怎么样,所以焦虑头秃啊。”
在获得案源这个事情上,律师怎样才能避免劳而无功的自我感动呢?
我分享三个,从一位刑事律师潜在客户的文案里领悟到的方法:
和光同尘,下沉融入消费者场景。
拒绝自嗨,培养消费者视角。
知己知彼,了解消费者决策心智。
上周末加班,和白粥一起吃饭,在餐厅厕所里,发现了刑事律师某个潜在客户的电话:
可别小看了这些下沉场景的小广告,这也是有门槛的,背后功底极深。
图片里,四排汉字,字字玑珠,没有一个多余。
就像有智者可以从一句话拆出七层孤独一样。
我们来拆解下这个小广告,这真真是一个大师级的作品。
第一排:“禁止吸烟”
这红底白字的四个汉字,配合下方的英文和禁止吸烟的图形,堪称“借贵宝地一用”的完美操作。
首先,借用了生活中曝光度极高的“超级符号”:“禁止吸烟”,完成了功能性的表达——这个标志有用。
有什么用?提醒大家在厕所里不要吸烟。
接着,利用这个“功能”性表达,让这个小广告超脱了他的原有“占商家便宜”属性,变成了一个“利他”的小广告。表达了商家也想表达的内容,鸡贼的拉拢了本来应该“除他而后快”的商家,让小广告有了被留下的可能。
然后,这个小广告的设计者,将“禁止吸烟”和它后三排的广告内容,无缝连接的做到了一块板子上,做了强绑定,让你无可奈何的只能将其完整保留。
这里可以展开联想下,我们律所的 logo 或者律师的个人品牌,有没有借用“超级符号”,或者是有没有“借势”?
第二排:普通机麻定位器
数字 7 ,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一周只有七天,普通人瞬时记忆的极值也是七个字。
写出“普通机麻定位器”这七个字的,真不是一般人。
首先,“普通”暗示产品的入门门槛低,曲高和寡,我主动把普适性尽可能放大。
想想很多在名片或者对外大量铺放的资料上标榜“高端 XX 业务”的律师,是不是有可能一开始就错了?
其次,“机麻”直截了当,没有一丝一毫花哨的包装,直接调用消费者心智里认知度最高的品类词,即直指人心,又不会有任何误读。
所以,从用户心智看,“离婚律师”可能是比“婚姻家事律师”,更好的品牌标签。放在最后的往往是最精彩的。
什么是“定位器”?乍一看,我联想到的是追踪器之类的产品,带着这个好奇心,往下一读,瞬间明了。
原来“定位器”就是“作弊器”。
机麻是机器分牌,定位器就是你坐哪个方位,就把好牌分到哪个方位。(川渝长大,虽然打得少,但看得多。)
为什么这里不像前面这样直截了当呢?原因有二:
第一,在读者内心设置一个疑问,用好奇心做钩子,吸引往下读。
第二,人的心智内都有一个信息筛选机制,其中很重要的防御不良信息的筛子叫“道德感”,如果用“作弊”这样的字眼,就很难绕过这层防御心智。
拆解到这一层,我文案的 DNA 突然动了,对着白粥大声说“这个家伙是个文案大神,产品应该卖的不错”。
旁边一直在听我们讲话的服务员大姐,突然义愤填膺的接话“不得行,(这种)用一次人家都晓得了,容易遭打。”(看来这位大姐深入了解过,哈哈哈哈。)
第三排:文字最多,承上启下,非常关键
首先,“不用安装”,“不分机型”打消卖家对于这个产品是不是很麻烦,是否需要购买新设备,导致替换成本太高的顾虑。
完全契合互联网产品分析中,有关用户价值的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我严重怀疑这个作者上过产品经理课,应该也是这几年 BAT 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之一。很想知道这个公式的提出者——“百度贴吧之父”俞军老师,怎么看这个小广告,手动狗头。)
“一键定位起手拿好牌”,四个动作连在一起,多么一气呵成的金句啊!
翻译一下他描绘的场景:“你只需要轻轻一按,就能马上完成定位,抬手间就能拿到一手好牌!”
不单单有场景,还利用“按键”“拿牌”这样的打机麻时的高频动作的心智唤起,激活了读者的易得性启发——心理学家丹尼尔·卡曼尼( Daniel Kahneman )发现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个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常被判定为更可能出现。
让读者在大脑里形成胜券在握,成功近在咫尺的错觉,都用到行为心理学了,这谁顶得住?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人分配任务,而是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全篇文案,没有一个感性的词,但却氛围感满满,这位潜在客户,果然是一位操纵人心的高手,一直在调用人性的贪婪!
大家在谈案时,有没有想过类似行为心理学的使用呢?
第四排:“当面任选地方试效果”
想写高转化文案的,这句话必须抄十遍。
“当面”,线下交易,满足消费者眼见为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避险倾向,降低交易门槛。
“任选地方”,打消消费者关于这种见不得光的产品,购买时被“黑吃黑”的担心,这可能是达成转化的最大障碍。
“试效果”,再一次的安抚消费者那颗易碎的心,潜台词是说“你尽管来,随便试,没有效果就不付钱”
最后附上自己的电话和微信二维码,开始“姜太公钓鱼”。
这样一次次的“挑逗”,意志稍不坚定,就会上钩。
为什么我们很多上门的客户最后没有签约?
很多时候,是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服务员大妈一直站在旁边听我们讲完,她微微抬起头,眼神变得飘忽了起来,好像随着思绪回到了某个坐在机麻旁的下午,耳边响起:自摸杠上花……
果然,发财的方法写满了刑法。(手动狗头)
回到主题。
首先,我们不要小看了这些生活中不够高大上的下沉场景,山顶上已经挤成了红海,山沟里也许更自在,律师需要抓住一切利于转化的场景,转化案源。
其次,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的品牌展示、接案环节、谈案流程都可以用产品化的思路、用户视角和行为心理学重新建构一次。
哎,“寂寞无过呆看凯撒大帝在儿童公园骑木马”。
你也看到了,我可以分享我对文案的理解,你能分享下你对拖稿的理解吗?(薯片:还好意思自嘲……)
开个玩笑,期待下一次与你的(准时)相遇。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一起成为独角兽律师
咨询策划 | 组织管理 | 团队陪跑 | 培训合作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合作”
增长律在路上
离不开你的“点赞”“在看”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