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法律服务到社会治理,律师“跨界挣钱”的新蓝海

陶明瀚 增长律
2024-08-26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331 篇原创文章

作者:陶明瀚  编辑:陶明瀚


去年,我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律师行业,路在何方?》中预测社会治理方向的项目将成为律师行业的新蓝海。


今年,很荣幸我们有机会陪跑律师团队,让这样的预测落到具体的行动当中。


同样也是去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观察,开始总结合规业务里的律师「不该只是审合同、提供常法服务的工具调用型顾问,还应该是企业发展的咨询师、军师」。


今年,我们把这一层认识再推进一步:在社会治理、城市更新、社区重塑的项目里,律师甚至可以扮演好一个「规划师」「策划师」的角色。


法律服务也才能由此渗透进更广泛的社会互动所带来的机遇里,否则就只会是一个无源之地的稻草人:都没有稻谷生产,我们的看管又有多大的意义?


毕竟,我们心知肚明,普法下沉之类的打法只是解决了部分占领用户心智的问题,在发展当中发现真正的法律需求,才是那个更本质的问题。


只是给墙壁装上水龙头,并不会带来自来水,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去了解整个供水系统的运作,甚至主动去搭建、完成供水系统的闭环。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我今天突然说这么多呢?



因为这几天加班加点,今天,我们终于和律师团队深度打磨,完成了一个高达六位数金额的服务标的投标文件。


只是投个标不稀奇,这个投标文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跳出了刻板印象下的法律服务框架,提供了律师团队更适应需求方综合需求的解题思路,法律服务不再是一个起手式,而是成为了一个更大治理和运营需求的桥梁。


能跳出竞争维度去参与竞争,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这样的加班加点,自然也不是内耗或内卷,而是一次真正知识迭代的契机。


虽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标的,但相信还有更多的机会等待着我们,不如拿出「舍我其谁」的势头,摸着石头过河,且把第一只螃蟹煮了吃了。


无论是探索社群的商业化,还是提高城市更新的参与感,跳出井口,重新完成自我的角色定义,让自己过往的职业经历都能成为厚积薄发的序章,我们会发现更广阔的一片天地。


前几天一位曾经创业做过法律+互联网平台的律所主任找我聊天,问增长律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我笑了笑,反问道:“你觉得教别人挣钱这个事情成立吗?”


主任愣了一下说:“应该不成立。”我说:“是的,如果发现了指定挣钱的门道,符合客观规律的做法大概率是自己一个人把钱挣了,而不是告诉别人,所以教人挣钱不成立。”


我接着说:“教人挣钱不成立,但是,帮别人赚钱,然后分一杯羹,这是成立的。”


帮律师挣钱,然后分一杯羹,这就是增长律的商业模式。


俗称,律师吃肉,我们喝汤。哈哈哈哈。


希望我们的一些努力,能让「律师+运营团队」的协作,能在增量份额里,拿到更大的反馈。


希望我们的一些探索,能真正回应「增长律」这个团队名字所带来的价值主张与期许。 


希望我们且行且珍惜,遇到这样愿意挑战新角色的律师团队,是我们的福气。


毕竟,我们眼里的「独角兽律师」,不该只是工具人。我们也不该是。


生命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旅程。


增长律也在进行着探索的旅程,在线上内测会做了3期《运营第一课》的尝试后(相关内容可以查看专栏:明瀚领读-内测会),我们打算将这种“案例分享+行动学习+CSA引导+轻咨询+即兴体验”的方式,做一次线下的探索。


明瀚准备和在社群中结识的伙伴们一起,在7月30日(周日),在成都找个“风水宝地”,线下落地一场“律师业务增长工作坊”。


《增长工作坊》的目标很简单,帮助大家找到增长方向,规划适合自己的增长路径,设计自己能够驾驭的增长产品。


因为是试水,我们想把名额控制在30人以内,人均费用控制在200元左右(主打交个朋友),明瀚准备再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


有想参加,又担心抢不到名额的律师朋友,可以选择提前盲报,占个位置,加明瀚微信,报暗号“工作坊”即可。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一起成为独角兽律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增长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