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的五个层次——关于我在餐厅洗盘子这件事
这是 增长律公众号 的第 366 篇原创文章
作者:陶明瀚 编辑:九月
各位朋友好久不见,上周五,我去重庆参加伙伴们口中“全天的那种”培训,一边学习,一边在线协同陪跑客户拓展业务。
这次游学,除了周末两天青色框架下的引导技术培训,还有两天在“无届青年餐厅”的工作体验。
稻盛和夫讲“现场有神明”。
确实,现时现地,身体力行,感受汹涌。
四天的游学,收获满满,我正在把这些体悟系统的梳理,请大家期待这篇大稿,暂定名:“怎样在大学附近开一家有蝴蝶的餐厅”。
和我失联两天的伙伴们,还推荐了一个标题——“关于增长律创始人跑路去无届‘打黑工’这件事”。
为了证明我不是用“战术的勤奋(外出游学),掩盖战略的懒惰(没开早会)”,我准备先摘取一个游学的片段,希望可以给律师团队的管理者一些启发:
1,如何强化团队的自主管理
2,团队如何筛选“对的人”
3,少即是多——清洁的力量
01
人生的第一次洗碗
家里都是我洗碗,但在餐厅后厨洗碗,这是第一次。
晨会结束时,劳伦斯说要排个洗碗的轮班,大家自愿排序,并告诉大家洗碗最累是一头一尾,我想都没想,说“我来打头阵吧”。
开始我还以为就是带上胶手套,拿着清洁泡沫洗碗,进了洗碗间才傻了眼——原来餐厅后厨是用专业洗碗机的。
师傅芳芳对我进行了岗前培训,告诉我洗碗的整体流程和注意事项,碗的摆放和洗碗空隙要协助择菜这些细节。无届创始人宁瑞忠又进来给我强调了洗碗机的注意事项(一个有趣的灵魂,长文里单独写)。
芳芳带我操作了一遍,确认我会了,就去到了自己的岗位。
我把早上积累的碗洗了一半,劳伦斯就进来了,分享了他的一些洗碗心得,同时分享了一些关于洗碗这件事背后的细节。
正是这些分享,让我更深的理解了为什么这家有30桌,室内室外600多平米的青年餐厅,可以依靠自主管理,实现不设店长和厨师长的跑起来。
02
机缘巧合
只要开中餐厅,就需要洗碗工,这几乎是餐饮业的规律。
但无届-西南大学店(后面简称西大店),从开业,就没有招到洗碗工,除了有段时间,请了日结的洗碗工临时上阵,一直就是伙伴们自己洗。
在这个机缘巧合之下,西大店“被逼无奈”接受了团队没有洗碗工这个事实。
没有招到洗碗工,但碗是不能不洗的,请日结的临时工,又太贵,会影响团队的整体收入分配(西大店是完全的青色组织,没有老板,宗旨驱动,团队自主决定工资分配,而工资和收入直接挂钩)
所以,伙伴们经过讨论,决定各个岗位(无届叫角色)轮流负责洗碗,包括厨师(无届叫魔法师)。
上面这张表,对头痛团队协作分工的律师团队管理者,也许会有启发,团队如何协同,不如先从团队共同讨论,一起设立各种角色开始。
这个团队共同做出的决定,开启了一段因果。
03
差异的价值
在大多数餐厅,很少听说厨师也要洗碗的,掌勺的师傅似乎有一种“优越感”。
但在西大店,这种“行规”似乎被打破了。
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
因为西大店不设店长,而是用自主管理,把店长的职能分解到了各个伙伴身上,对应店长的那部分收入,也会随之分配给伙伴们。
这就造成西大店伙伴的平均工资,会高于无届其他店(无届在重庆有五家店),因为内部信息透明,其他门店的伙伴可能会有不平衡和想转到西大店的想法。
而这容易打破西大店有自己的经营节奏和招聘流程。
那全员轮流洗碗这个安排,刚好就会促使想转到西大店的其他无届伙伴,重新评估这个想法(无届其他门店都有专职的洗碗阿姨)。
律师团队中是否有一些大家都不想接的“烂摊子”,或者是“狗比倒灶”的常规工作,我们是否有勇气让大家一视同仁的去做这样的事情?
大多数时候,共同面对困难,是快速形成团队凝聚力的法宝。
04
筛选同行者
我们都期待团队可以同甘共苦,但对于普通人,同甘易,共苦难。
▲刚好9月4日是月度大清洁,和伙伴们换洗油污处理器
这是团队思考在扩大规模之前的关键问题。
因为一旦组织纯度下降,必然就会削弱伙伴们对宗旨的感知。
劳伦斯给我举了某大厂的反面案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某大厂的宗旨,在创始人挨个面试找人的初期,通过筛选的,都是发自内心认可这个宗旨的人。但越到后面,人员的扩张突破了筛选机制,我们从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就可以知道,现在的某大厂,是坚守宗旨的人多,还是想挣大钱的人更多。
这个案例里,本应自始至终坚守的宗旨,变成了“曾经”。
对于青色组织,人,永远在精不在多。对的人,才能做对的事和对的做事。
为了强化筛选,一方面西大店继续严格沿用“双向选择”的留用机制(后续长文详细展开),一方面会制度性的保留轮流洗碗这个机制。
大家都知道洗碗又苦,又脏,又累,如果你不接受洗碗这个考验,那几乎可以判定对于宗旨,你的感知是弱的,你的表达,只是表达,经不起考验。
听到劳伦斯分享到这里,我一下子被击中,在我曾经的五次创业里,在人方面,吃了太多亏,我太能理解“对的人”和“临缺勿滥”的重要性。
律师朋友们,当我们面对一些业务激增的情况,在我们动扩大团队规模,着手开始招人之前,我们也可以想想,我们筛选“对的人”的机制是什么?
经常有主任私下给我抱怨各种管理的问题,那我们在组建团队时是否做到了“宁缺勿滥”,“慎始慎终”?也许我们当下品尝的“苦果”,都源自曾经种下的“恶因”。
05
工作禅室
工作也是一个场域,也有“因果轮回”,身处其中的我们,有状态好的时候,也有状态不佳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们也许需要一段放空和沉潜思考的时间和无人打扰的空间。
在西大店,洗碗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安静,几乎与世隔绝,一个人控制流程……
所以劳伦斯说这也是一个禅室,会给到哪些需要恢复状态的伙伴。
这里的状态不好,在青色的语境下,还不只是所谓心情不好,情绪出问题,更多是与宗旨的感知弱化和内心各种欲念的搅扰。
劳伦斯说,西大店一定会起来,各方面都会好起来,那时团队伙伴有可能容易浮躁,当有伙伴“飘了”,我们就送他来这个“禅室”,“面壁思过”。
人性是复杂的,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不确定的世界,如何安住本心,保持对人对事的平常心,需要用心的修行。
律师也是肉体凡胎,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当团队越来越大,钱挣得越来越多,或者业务出现波折,团队面临考验,如何稳住阵脚,“不动如山”?
我想起禅宗六祖慧能的“一生之敌”神秀大师的修行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有时,我们洗的是碗,但洗掉的却是身心上附着的尘埃。
06少即是多,“清洗风暴”的力量
除了清洁自身,组织也需要清洁。
瑞·达利欧在他的《原则》里提到了“清洗风暴”的力量:
清洗风暴是罕见的自然奇观,能荡涤所有在正常情况下过度生长的生物。
这类风暴对森林的健康成长有好处,如果没有这种风暴,就会长出很多弱小的树木,其过度生长会扼杀其他生物的生长空间。
对公司而言,此类风暴也是有益的。
经历一些困难时期能够使公司瘦身,让能力最强、最重要的员工(或公司)存留下来,这个过程不可避免也很有帮助,即便在当时看上去有些可怕。
组织和森林一样,也是有机体,需要不断拷问宗旨,去芜存菁。留下不合适的人,不匹配的人,就是对组织和宗旨“最大的犯罪”。
无届对于新伙伴,一直有双向选择的机制,西大店比其他店,考察期更长,10天时间,需要经历洗碗等等一系列考验。
除了新伙伴本人愿意留下来,还要获得其他正式伙伴的认可。
这个门槛其实很高,保持了超过70%的淘汰率,所以西大店的团队规模生长的很慢。
一度只有6个人。
为了坚持这一点,同时不降低对客服务的体验,大家讨论决定,关闭B区和C区两个区域,明明有30张桌子的600平餐厅,只开放10张桌子。
不拔苗助长,不以收入论英雄(不是收入不重要,而是导向不同),尊重并运用自然生长的有机之力。
可能陷入增长困局或者在获得增长之后,团队反而分崩离析的律师团队管理者,可以仔细阅读图片上这段话,反思为什么我们挣到了钱,却输掉了自己,输掉了团队?
用招人去解决问题,其实反而会让问题更大,人越多,场域越复杂,花在人际沟通上的成本就越大。
而且很多时候,增长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会掩盖很多问题,“一白遮百丑”。
宁瑞忠给我分享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生命体的无限增长只有癌症”。
利润的追逐,反而推延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魄力与勇气,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害人害己。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当我打下这段文字时,阳光撒进院子,阿杰从吧台内给我递来一杯他做的拿铁,今天轮到这个00后大男孩主持今天的早会,新一天工作又开始了。
今天下午,我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律师朋友的见面会,即兴聊聊业务,聊聊人生,为西大店也注入一些法律人的元素。
这是伙伴们重新开放BC区那天拍摄的视频,有兴趣的可以打开,感受下这股来扑面而来的青色之力。
也欢迎转发给西南大学法学院的伙伴,告诉他们,在三号门对面,有一家陪伴他们成长的餐厅。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增长律,一起成为独角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