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悟|2021年11月份月会纪要(下篇)

赵孟茹 语言学 2022-12-2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慎思笃行,拨云见日


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11月份月会纪要(下篇)


再次是研一同学的汇报。

焦佳瑶的汇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读简的前提条件。焦佳瑶认为想要读懂简牍,最主要的是解决简牍文字、专业名词、简牍符号等相关问题。在简牍文字方面,出土的简牍跨越范围很广,从战国到魏晋时期,包括楚文字、大篆、小篆、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除了字体不同外,还有一些书写习惯如移位、简写、合文等导致文字的变形,所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书法知识,简文释读有一定的困难。专业名词方面,因为简牍内容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所以,只有熟悉了相应领域的专业术语,才能读懂简文的内容。简牍符号方面主要是句读符、重叠符、界隔符、提示符等。其次是对简牍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和思考。在简牍内容方面,焦佳瑶提到了两个吸引她注意的问题,一是汉简中有大量敬老、养老的政策,另一个是简牍中“马”是一个高频词,悬泉汉简中有许多给马治病、记录马病情的简文,而且记录得非常详细。联系《说文》,其中“马”部的字非常多,可以发现对马的分类非常细致,不同的毛色就有几十种不同的称呼。可见,在汉代马是非常重要的动物。在典籍方面,她对睡虎地秦简《日书》非常感兴趣。在简牍的形式方面,她认为刻齿比较有意思。武汉大学的鲁家亮在“里耶秦简研究举隅”的讲座中提到,刻齿具有一定的防伪作用,但焦佳瑶觉得刻齿的刻画并不是特别困难,如“一”就是垂直地在简牍侧面划一下,防伪一说还是有待斟酌。而后,焦佳瑶谈了对简牍研究的看法。第一,研究简牍不能局限于语言文字,还要多涉及简牍其他的相关内容;第二,不同文献的对读也非常重要;第三,她认为甘肃是个简牍出土大省,但是相较于南方简牍的研究,西北简牍的成果还是远远不够,希望西北地区能将本地出土的文献做好做精。最后,焦佳瑶分享了自己疫情期间的感受,以及感谢“语言学”公众号背后辛苦工作的老师和同学。

洪老师点评:焦佳瑶写了对简牍的认识和对简牍研究的认识。学界研究汉简的确实很少,大部分学者都研究楚简、南方简。因为楚简中有很多典籍简,而西北简主要是文书简,内容比较单一。当然不管南方简还是西北简都是很有价值的,虽然研究西北简的人少,但对西北简的研究可以填补空白。研究南方简实际上也很麻烦,有很多成果要看,还涉及到文字的释读问题、隶定问题。西北汉简其实是很容易出成果的,张显成老师也非常支持和推荐我们研究西北汉简。当前,我们学校简牍学的发展面临一个大好的形势,要好好地抓住、利用它。在研究中要抓住一个问题不放,认真地写下去,最终都会出成果。





赵孟茹首先分享了本月的读书情况。她分享了阅读《简牍学教程》《普通语言学教程》《敦煌俗字研究》张永言先生《语文学论集》的感受,她还阅读了一些现当代的散文。赵孟茹提到从这几本书中她有很大的收获,比如简牍中的法律、经济、政治制度、军事活动以及简牍中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等内容;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整个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个人独自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改变语言。另外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能指具有听觉性质,是音响形象,代表语音,所指指向概念。她还认识到了俗字的定义以及研究敦煌俗字的意义。张涌泉还特别强调了俗字的时代性,即俗字是与当时的正字相对而的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字和俗字的地位可能发生变化。接着赵孟茹分享了自己近期听讲座的收获和感受,她重点提到了简牍学和词汇学的几场讲座。从“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系列讲座中她了解到简牍学的研究对象、简牍学的特点、全国各类汉简的出土情况,新的字组分类方式,以及简牍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法等。从“英语语法弱特征的激活及其机制与效应”中她学到了“框架介词”“强处所名词”“弱处所名词”“无处所名词”等新的概念。最后,赵孟茹对下一个月的学习进行了规划,并向大家分享了人民日报的一句话“人烦恼的根源在于,想的太多却做得太少”。

 洪老师点评:赵孟茹这一个月也读了不少书,听了不少讲座。疫情限制我们的出行,给我们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便利。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讲座,现在就在我们身边,在线听讲非常方便。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多听讲座。当然也不能只听本专业的,也可以适当接触其他学科,要做综合性学问。赵孟茹最后分享的那句话很好,达芬奇说:“勤奋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好好努力,每天都会过得很充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境、不同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主动地解决问题。





张敏主要分享了自己在阅读《古文字谱系疏证》这本书是的一些想法和问题。首先,在查阅《古文字谱系疏证》这本书时,她记录了一些情况。比如,这本书总共分立了22个韵部,19个声纽,韵部总体上是根据王念孙的古音分部设立的。和王力系统的30韵部出现了偏差。其中,王力系统阴声韵的“微”部,入声韵的“职”部、“觉”部、“药”部、“屋”部、“铎”部、“锡”部,阳声韵的“冬”部都没有立目。“微”部字经常可以在“脂”部中查到,“职”部字经常在“之”部中查到,“觉”部字经常在“幽”部中查到,“药”部字在“宵”部中查到,“屋”部字在“侯”部中查到,“铎”部字在“鱼”部中查到,“锡”部字在“支”部中查到。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字。比如,“并”是“耕”部字,“祭”是“月”部字,“吹”是“歌”部字等等。其次是对汉简、秦简和楚简的出土材料情况,大体有了了解。楚系简牍,现在比较确定的出土材料有郭店楚简、随县出土的楚简、信阳楚简、包山楚简、长沙楚简和江陵楚简等。此外,通过查找古文字字形,她还发现楚系文字很难辨认,字形整体偏圆,笔画重叠。而秦系文字很多已经相当方正清晰,很好识读,有些字和现在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了。最后张敏给大家分享了“以‘一’为例谈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修订”这个报告中自己的收获。

洪老师点评:张敏对《古文字谱系疏证》讲得很详细。这本书对研究古文字很有帮助。后面的讲座体会说得也很好,讲座会给我们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不能机械地听讲座,听完之后要思考。做什么事都不能敷衍,要立志高远,争取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过得充实且与众不同。到底怎样充实呢?就体现在你每天的生活中。当然,张敏同学在我们“语言学”公众号的运营上也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是非常辛苦的。我们也非常感谢张敏同学。





段莉提到如果十月对她说是过渡期,那么这一个多月的封闭使她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那就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接着她分享了自己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感受。在学习方面,除了按时上好每天的课程之外,她每天都会积极参加老师分享的讲座,并做好相应的笔记,从这些学者的学术分享中得到了很大收获。除了讲座外,她还在做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补漏工作。近期是对王力《古代汉语》相关知识的复习,主要集中在常用字和通论上,通过抄写常用词、总结通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并记录下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除此以外,段莉认为语言学理论的学习依旧很难,因此她在慕课平台学习了北京大学的《语言学纲要》课程,并做了学习笔记。在书籍阅读方面,读了《古代汉语常识》和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

在生活方面,段莉认为疫情把大家困在了宿舍,这使舍友之间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让她们的宿舍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了,她们慢慢地从不熟悉过渡到现在的无话不谈。现在,她们会相互督促彼此的上课和学习。疫情也给她的工作带来了改变,但这些改变也使她收获了一定的经验。因为疫情封校的关系,她重拾硬笔书法练习,每天坚持练字40分钟,直到现在已经40多天了。总之,这个月使她收获满满。

洪老师点评:段莉准备得很充分,总结得也很详细具体。从学习到生活,再到工作都有涉及。古代汉语的常用词,相当于英语四六级的单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就是在这个的基础上修订的,要好好学习。我们不但要向老师学习,也要向同学学习,同学们之间要互相学习。

会议的最后,洪帅老师提到了楚简汉简秦简的问题,并向我们推荐了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的简牍检索系统,这个系统中收录了《楚帛书甲乙丙本》《曾侯乙墓竹简》《包山楚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江陵九店东周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新蔡葛陵楚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云梦龙冈秦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等很多简牍资源,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另外,洪老师期待我们多找到一些简牍的电子版,并将它们过录下来,便于大家将来的应用。最后,洪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些简牍的资料,并推荐大家阅读张显成《简帛文献学通论》(中华书局,2004)、李宝通、黄兆宏《简牍学教程》(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以及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赵宠亮《行役戍备——河西汉塞吏卒的屯戍生活》(科学出版社,2012)等简牍学相关的书籍。


• END •编辑 | 史文静审核 | 洪帅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哦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即可意会 也要言传转发请注明来自“语言学”公众号(yyanxue2021)
投稿邮箱:yyanxue2021@163.com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