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了解乔姆斯基的思想,就读这篇文章

小语 语言学 2022-12-22



为庆贺北语六十华诞,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师生精心准备了一场学术盛宴,特邀世界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教授参加题为“读懂乔姆斯基”的系列学术活动,并为“乔姆斯基研究所”揭牌。本次系列活动将于2022年9月20日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拉开序幕,之后还将有更多国际国内学者开展线上学术讲座。以下分享的是9月20日将要举行的乔姆斯基专场系列学术活动。欢迎参与或关注。


举办形式:线上+线下

Venue: online & offline


线上平台:Zoom

Online Venue: Zoom Meeting

线下地点:梧桐会堂

Offline Venue: Wutong Hall


直播链接

腾讯会议:http://soo.run/chomsky1

哔哩哔哩:http://soo.run/chomsky2

Live Link

Voov Meeting: http://soo.run/chomsky1

bilibili: http://soo.run/chomsky2


主办: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Organizer: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BLCU




人的语言有一个”器官“?

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官能作为人类的一种生物特征,与其他生理器官(如听觉、视觉器官等)一样,是人类共有的生物秉性。

出生伊始,人类的语言器官处于一个初始状态S0,它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好比是人脑中预设的“语言习得程序”,其中包含人类生而有之的语言知识,即所谓的“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由两部分组成首先,它包含一套人类语言所共有的原则;其次,它还包含一套参数,每个参数就好比一个开关,儿童在接触外界语料的过程中,将这些参数设为“开”或“关”的状态,当所有的参数值都设定完毕,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也就结束。

从这个意义上讲,某种自然语言(如英语或汉语)的习得过程就是语言官能的初始状态(即普遍语法)中参数值的设定过程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儿童语言习得的创造性特点:原则部分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无需后天习得;语言的习得过程只是参数值的设定过程,语言间的差异也体现在参数值的差异上,因此儿童只要能借助所接触的语料实现所有参数值的设定就完成了母语的习得,这就合理解释了儿童所接触的原始语言数据与其自身语言能力之间的差距,即著名的“柏拉图问题”。

在外界语料引发参数值的设定后,一个人的语言官能经历了状态变化,从初始状态变为相对稳定的获得状态,此时这个人就具有了某种内化语言,即有关母语的无意识的语法知识,也就是所谓的“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

生成语法创立之初,乔姆斯基就将语言理论的研究目标确立为探索和发现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特征,它包含描写充分解释充分两条标准:描写充分是针对个别语法而言,即对语言间的显著差异具有强有力的描写能力,而解释充分则是针对普遍语法而言,即说明各种语言是怎样在经验的临界条件下从同一初始状态演变而来。

建立在原则和参数模型基础上的生成语法理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早期的管辖和约束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弄清普遍语法中究竟包含哪些原则和参数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 在原则和参数方法模型发展到最简方案阶段后乔姆斯基对人类语言本质的探究并未满足于描写充分和解释充分,而是“寻求达到比解释充分更深层次的解释,不但要了解语言具有何种特性,而且要解释语言为何呈现这些特性”。

之所以要探讨如此深刻的问题,是因为他信奉伽利略的哲学思想,认为大自然是个完美的系统,进而相信人类语言也是完美的体系。这种完美性体现在语言官能的运作应具备高效的运算效率,应当遵循生物实体的运作规律,语言官能所产生的语言表达式不但能够被外部的认知系统所解读,即满足“界面条件”(Interface Condition)的要求,而且能够以最简洁、最高效的方式满足该条件,这就是最简方案框架最核心的哲学理念。

因此,当前生成语法理论在语言官能方向的研究有两个核心问题

一是语言与其他认知系统发生关系时必须遵循的条件,即“界面条件”

二是那些并非特别针对语言官能的原则,即除了语言之外,还适用于其他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高效运算原则,也就是生物体的普遍特征。这两个问题属于“超越解释充分”的原则性解释部分,也是人类语言官能研究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所在。

为实现最优化的设计,语言官能所包含的技术手段和运算模式都应得到原则性解释,即要么是为满足“界面条件”而存在,要么属于不是特别针对语言官能的生物体的普遍特征。除此之外,不存在人为规定的“不完美”的技术手段和运算模式。




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

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两个:

1. 离散无限性,即语言是句法实体以递归方式组成的无限系统,因此语言官能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是合并(Merge),它将句法实体两两组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达式。

2.“异位”特征,即一个成分在某个位置得到语义解释,而在另一个位置得到语音输出,如英语疑问句中疑问词提前、主题结构中的宾语前置等。

实现这一特征的技术手段是“移位操作”,它在最简方案框架内被归入合并操作的一种形式,但合并的双方不是彼此独立,而是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组成部分,因此也被称为“内部合并”。

(想理解下面这段话,您需要一定的生成语法基础)

移位的动因是为了删除表达式中的不可解释特征,以满足“界面条件”的要求。在移位操作中,带有不可解释特征的成分(如时态成分T和轻动词v)作为探针P搜索带有可解释特征的目标G(如名词成分),目标G通过移位操作与探针P建立一致性关系,给P的不可解释特征赋值后将其删除。P与G的关系应该是局域性的,即P必须离G足够近才能实施操作,这样是为了减少搜索范围,使P能迅速找到G,体现了运算系统的高效性。语言的异位特征本质上是为满足外部认知系统的某种解释性要求,如主题-述题,新旧信息,施事效力等,这些都可以在“界面条件”上得到原则性解释。因此,实现该特征的移位操作以及驱动该操作的不可解释特征都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为了满足“界面条件”而存在,属于语言官能的“完美设计”。

除合并操作(包括外部合并和内部合并)之外,运算系统似乎不存在其他能够得到原则性解释的技术手段。从运算模式来讲,乔姆斯基在最简方案中提出了以语段为基础的句法推导模式该模式认为,句法推导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按严格的层级循环方式分阶段进行,这个阶段被称为“语段”(Phase)。





语段

语段应符合界面条件的要求,在语音和语义方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据此,乔姆斯基将具有完整命题结构的轻动词投射VP和代表小句的CP定义为语段,两者是语言官能移交给外部认知系统解读的基本单位。

当狭义句法操作将一个语段构建完毕后,该语段中心语的语域就要分别移交给语音和语义部分进一步处理,而不再参与下一语段的句法操作,这条要求称为“语段不可渗透条件”。例如,VP语段推导完毕后,它的语域VP就被移交,VP所包含的所有成分不再参与下一语段的运算,只有VP的中心语和标志语能够参与后续的句法运算。该条件保证句法推导按严格的层级循环方式进行,防止语段外部探针与语段内语域中的目标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了探针P的“最小搜索”,大大了减轻语言官能的运算负担。

人脑的运算能力及短时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以语段为基础的句法操作正反映了作为生物体组成部分的语言官能的运算效率,它不属于语言的专利品,不是特别为语言官能设计的运算模式,因此属于“超越解释充分”的原则性解释部分。

总之,无论是技术手段中的合并操作,还是以语段为基础的句法推导模式都遵循生物体的运作规律,体现了人类语言官能的优化设计。

本文源自:

程工、杨大然(2015),语言官能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对自然语言处理的启示,《外语研究》1:1-4。

相关阅读:

乔姆斯基研究所揭牌仪式暨“读懂乔姆斯基”系列学术活动

9月16日-20日乔姆斯基、冯胜利、柯理思、黄德宽等讲座7场:21世纪的历史语言学与语体语法的语变原理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END

编辑 | 赵引弟

审核 | 常睿琦

审阅 | 洪帅

来源 | “汉语堂”公众号




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既可意会 也要言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