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文字学的入门教材——《商周古文字读本》(增补本)

语言学 2022-12-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Author 李学勤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诚如本书前言所说:“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尤其是许多青年同志对古文字学感到兴趣,感到学习的必要。这是因为古文字学的研究材料和成果,可以被哲学、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乃至书法篆刻以及某些技术科学等学科和领域广泛吸收和运用。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对古文字学,尤其是对古文字材料本身具有起码程度的了解。”这便是作者团队编著《商周古文字读本》的初衷。

今刊《商周古文字读本》(增补本)审订李学勤先生所作序言,以飨读者诸君。本书为繁体字版,故正文遵照原文使用繁体字。

序  言

古文字學是我國近年發展較快的學科之一。回憶一九七八年在長春舉行古文字學術討論會,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宣告成立,會上大家都深以專業隊伍青黃不接爲慮,羣起呼籲儘快寫出一批工具書和概論書,培養青年研究者。九年來,已有不少學者著成古文字學整體或分支的概論,出版了好多工具書,爲新一代專家的成長和這一學科的普及準備條件。以概論書而言,新出各種體裁程度不一,各有所長,但我認爲劉翔、陳抗、陳初生、董琨同志編著的這部《商周古文字讀本》有其獨到之處,非常適於用作教材或自學參考。蒙作者要我寫幾句話弁首,我是很覺欣幸的。

中國古文字學是一門重要而又相當艱深的學問,想在這個學科的途徑上跨進那怕是小小一步,都是很不容易的。當然,如果臆測的話,也没有什麽困難,然其結果必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因此,對於一本古文字學概論書來説,最要緊的是審慎的科學態度。祇有審慎,才能免於貽誤讀者。

古文字是距今兩千年以上的文字,漢字在這漫長歷程中已起了很大的變化。其實,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字就不能盡識,今天我們自然更難通曉。特别是古文字中的疑難,每每是許多著名前輩殫精竭力未能發覆的,要一蹴而就幾是不可能的事。過去,王國維先生爲容庚先生《金文編》撰序,首引孔子“多聞闕疑”爲説。按《論語·爲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集解》載包咸云:“疑則闕之,其餘不疑猶慎言之,則少過。”這確是我們作研究,特别是研究古文字時應當記住的格言。我自己在工作中,有時也如王序所批評的“雖字之絶不可釋者,亦必附會穿鑿以釋之”,終至貽笑,每思及之,不禁汗下。

容先生《金文編》再三修訂,始終做到賅博矜慎,無愧於王先生的序言。《商周古文字讀本》的幾位作者,都曾親炙於容先生之門。這部書涉及範圍甚廣,而能堅持審慎的態度,正是繼續了容先生治學的一貫精神,也是本書最值得推薦的特色。讀者在使用本書時,是大可放心的。

善於抉擇,可以説也是這本書的一個特色。如前所説,古文字學當前正在迅速發展,新材料不斷發現,論著也越積越多。國内外學者異説紛紜,學科幾個分支都有一些争論的焦點。不十分熟悉學科現狀的讀者,易於目迷五色。作爲一本好的概論書,有責任把學術界最新成果介紹給讀者,同時又必須注意向讀者系統説明已得公認的學説。對那些尚有争議的論點,即使非常新穎重要,也不宜以一己之見强加於人。這是編概論書和寫學術論文顯然不同的所在。《商周古文字讀本》在這個問題上的處理是比較好的,表明作者在專業上的修養程度。

今天古文字學的研究隊伍,比起一九七八年是壯大多了,嶄露頭角的青年研究者正在輩出。然而也要看到,隨着建設事業的前進,考古工作的開展,社會對古文字學的要求大爲提高,現有隊伍的狀況仍是遠不能適應的。爲此我們有必要採取各種方式,加速這一學科知識的普及。本書的問世可謂適逢其會,相信定能爲讀者所歡迎。


李學勤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样张欣赏

滑动查看更多


图书信息

《商周古文字读本》(增补本)

刘翔  陈抗  陈初生  董琨  编著

李学勤  审订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重在古文字的识读,分古文字文选、古文字概述、古文字常用字三个部分。文选部分选择了殷墟甲骨、周原甲骨的刻辞,以及出土器物上的铭文加以注释;古文字概述包括古文字的类别、内容及价值,古文字考释的方法问题等内容;古文字常用字部分介绍甲骨、金文中的常用字231个,并依许慎《说文》部首次序排列,对这些常用字进行注音、析形、释义,为方便读者,这部分附有常用字音序检字表、常用字笔画检字表。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推荐阅读

快讯!2022年度教育部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公示 附:语言学、文学、历史等全名单!

新书速递丨王宁:《汉字构形十二讲》

新刊速递 |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三十二辑)

新书速递 | 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修订本)面世

新书速递丨《君子襟怀,长者风范——曹先擢先生纪念文集》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END

编辑:刘雪燕

审核:杨佳

审阅:洪帅

来源:公众号“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语言之妙,妙不可言既可意会,也要言传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