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卫东 | 文献阅读与文字考释

盧佩昕 李伊瑩 语言学 2024-02-1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文獻閲讀與文字考釋

2023年11月10日,由北京文獻語言與文化傳承研究基地和北京語言大學文獻語言學研究所主辦的文獻語言學系列講座第113講在北京語言大學教四樓103教室順利舉行,北京語言大學羅衛東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題爲《文獻閲讀與文字考釋》的講座。
羅教授以文字考釋爲中心,結合具體實例,向同學們展示了發現及解決文獻語言疑難問題的方法,具有啟迪思路、垂範引導的鮮明作用。

羅衛東教授


講座伊始,羅衛東教授首先引介了關於文獻的定義以及陸宗達、王寧先生對於訓詁考釋工作程序的阐述,指出训诂考释包括“发疑——取证——释理”的過程,並重點圍繞“取證”這一環節展開了詳細的論述,導入了多個方面的精彩實例。


  一  釋“


羅衛東教授介紹了《三秦都市報》披露的三件新出土的春秋青銅器,其中一件器物上刻有字,報導將其定名爲“罍”。關於這件器物的命名,學界存在“缶”“”“甒”等不同觀點。羅教授對已有觀點進行了逐一分析,並認為這件器物當定名爲“”。
首先,同時期出土的“罍”與本器在形制上有較大差異,不屬於同一種器具類型,因此,本器并非報導定名的“罍”。其次,“缶”字很早就見於已出土的青銅器銘文,其字形與所釋字相去甚遠,不能認作同一個字。而根據《殷周青銅器通論》,“”與“缶”同屬盛酒器,功用和形制相近,可以運用類推法證明本器物同樣不屬“”類,且“”的幾種寫法都與“”并不相近。最後,“甒”字從“瓦”,文獻中作“瓦甒”,由此可知“甒”的材料為陶土,而非青銅,作爲青銅器的“”與作爲陶器的“甒”在形制上相互區別,因此,本器不能命名為“甒”,而應爲“”。吳鎮烽先生後來根據這一觀點將本器命名為“”,並將之視為“”的一種,而羅教授指出,“”和“”雖然同爲盛酒器,但仍并不同屬一個類型。

  二  釋“釱”


“釱”(音shī)在燕國以外的區域指兵器“戈”,但在燕國有不同的指稱。對於燕國兵器的名稱,學界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燕國出現“釱”的兵器主要有兩類:脊隆起的矛和形制相對更長且平脊的劍和鈹,由此,現存“釱”是”劍的省寫或方言、“釱”爲“鈹”以及“釱”為屬於鈹類的“鎩”這三種不同的觀點。羅教授認爲, “釱”字既然分別見於以上三者,在此種情況下,便不宜將其簡單地歸到某一類中。此外,“釱”又可被釋爲”車的零部件(音dàn)或刑具(音dí),由此可知,“釱”是一個一形多用字。
羅教授指出,作爲“釱”字部件的“大”和“它”字可以互換。《説文》“鉈,短矛也。從金它聲。”《方言》記載“鉈”作“鍦”。據此,羅教授推斷,“釱”就是燕國對矛的一種帶有地域色彩的命名,是區域特徵在文字上的體現。


  三  釋“有方”


“有方”一詞見於《墨子》:“二十船為一隊,選材士有力者三十人共船,其二十人擅有方,十人擅苗。”也見於《韓非子》 :“搢笏干戚,不適有方鉄銛。”關於“有方”的解釋有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有方”形體有誤;二是“有方”指包括兵器、農具在内的器物。
羅教授認為,從出土文獻對“有方”的記載來看,出現錯訛的可能性很小。另外,文獻中將“有方”與長兵器相并列是值得注意的信息。隨後,羅教授進一步指出,根據《耒耜考》和《耒耜的起源與發展》等成果,自然界中可利用的尖頭木棒慢慢發展為一種鰭狀的農具,這種農具在許多文章中釋讀為“方”,而這種農具又逐漸演化為一種叉狀的武器。漢畫像石中的一種叉狀兵器根據其形制應定名爲“鎩”。“鎩”字在《汗簡》中的形體即由“金”“又”“方”三個部件構成,其右部從“方”從“又”,表示用手持武器。
由是,依據文獻中的器物形制描述,結合“有方”形體、文獻訓釋及文物圖像,可知“有方”是一種枝形長兵器,由農具演變而來。



  四  釋“御”


對於“”字,各家衆説紛紜。羅教授認為,“”應爲用於兵器名前表示“用”義的“御”字。從攴之“御”亦見於文獻材料中,而各家提出的意見皆與其字形相差較大。漢字本體的研究要以“形”爲中心。  
終  尾聲
羅教授提出,漢字的考釋要以“形”為中心,要在單字考證的基礎上探討漢字規律性。在文獻閲讀與文獻考釋之時,既要重視各字之間的聯繫,也要重視文字本身形音義的聯繫,善於發現問題並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考證、釋理。羅教授此次的講座使同學們受益匪淺,講座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刊讯丨CSSCI《汉语学习》2023年第6期目录


储泽祥:《手部动作单音动词隐含论元“手”外现的表意功能》


重磅丨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附:语言文字类名单


杜以恒:论武威汉简《仪礼》分节符号背后的经学内涵


肩水金关汉简:原来汉代篆书、隶书、草书是这么写的!


“第一学历”是我的伤疤......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语言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END

编辑:燕黎宁

审核:马玉倩

来源:“文献语言学”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罗卫东 | 文献阅读与文字考释

盧佩昕 李伊瑩 语言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