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丨《汉语词汇通史》(第一辑,5册)出版:一部规模庞大、内容全面、框架创新的通史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汉语词汇通史》(第一辑)
杨端志 主编
2023年5月出版
定价:233.00元(全5册)
主编简介
杨端志,山东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山东省汉语言文字学强化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985工程“汉语与汉语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兼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通信评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通信评委,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委,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符号学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等。出版专著《训诂学》等20部(含合著),发表论文70余篇。
内容简介
《汉语词汇通史》是我国第一部多卷本汉语词汇通史,第一辑包含西周卷、春秋卷、战国—秦卷、西汉卷、东汉卷。本书主要根据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内因、外因和事实,把自西周至民国的词汇史分为 15 个共时系统,详细描写各个共时词汇系统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新质要素的成长,旧质要素的传承、消亡,建构较全面的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通史系统,深度揭示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
总序摘要
在汉语研究的几个主要部门——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研究的困难最多;在汉语的主要研究方法——共时研究、历时研究中,历时研究的困难最多。我们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就很多很多,而且,有些困难远非我们一时能够克服的。我们的《汉语词汇通史》只是一种尝试,先后有三十几位硕士、博士、博士后参加,历时二十五年。如今,我们的《汉语词汇通史》终于要陆续出版了,有很多问题需要向大家交代。我们想要说明的有:我们对“汉语词汇通史”的思考,汉语词汇通史的语料,关于已有汉语史的分期,我们对汉语词汇史的分期,汉语词汇史的根基——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发展概览,汉语“词”“词汇”“词汇史”研究中的难题,汉语词汇史研究必须接受“小学”研究的成果,汉语词汇的共时研究与共时研究方法,汉语词汇历时研究与历时研究方法,关于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结合,等等。可惜,时不我与,这里只能谈谈最必要的几个要点了。
……
长期以来,词汇史研究的许多疑难问题一直在我们头脑中萦绕着。例如,汉语通史研究中,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史研究所需要的语料是不同的,词汇通史研究需要的语料最多最复杂,几乎是全部文献。流行的研究路径是自专书词汇始,由上古一部一部的专书词汇研究下来,词汇通史就出现了。这样的研究路径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吗?是历史词汇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吗?有可操作性吗?又例如,汉语史里的语音史,可以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共时系统,从上古一直推到当代,或者从当代一直推到上古,从而构建一个具有严密规律的历时语音系统。语法史可以由若干词类、若干句式、若干虚词构成共时系统,从上古一直推到当代,或从当代一直推到上古,从而构建出一个具有严密规律的历时语法系统。语音史、语法史都有很强的规律性、系统性。那么,汉语词汇史有没有像语音史、语法史那样的规律性、系统性?能不能像语音史、语法史那样,首先研究出一个由若干成分构成的共时系统,再由这个若干成分构成的共时系统串联成一个具有严密规律性的历时系统?再例如,在汉语发展史上,语音最稳定,语法次之,词汇则是处于每时每刻的变化中。那么,语音通史、语法通史、词汇通史的分期一定是不同的。词汇通史的时段,比语音通史、语法通史要短得多。那么,词汇通史的分期标准是什么?要分多少个时期?另外,在汉语词汇通史中,各时期的格局怎样?重点在哪里?各时期之间如何贯通?各时期怎样描写?怎样解释?……
带着问题意识,我们开始探索,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我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先后做了断代的商代甲骨文词汇词义、西周金文词汇词义研究等,做了断代专题的中古名词、中古动词、中古形容词研究等,做了专书《周易》经传词汇词义研究、《尚书》词汇词义研究、《国语》词汇词义研究、《晏子春秋》词汇词义研究、《礼记》词汇词义研究、中古小说词汇词义研究,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明清小说词汇词义研究,还做了部分佛典专书词汇词义研究。
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对于研究本体都有一定的价值,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对我们想要寻找像语音史、语法史那样的规律性、系统性有所启发,但仍然有很大的距离,与我们提出的问题也相距很远。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零散的、离散的,只是分散于专书、专题、专类中的少部分词汇,无法窥见汉语词汇的全貌。尤其是,想通过这样的途径来研究汉语词汇通史,希望是渺茫的。
本着总结的目的,我们也环顾了当时语言学界的专书词汇研究,认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有典型意义的专书进行研究,以总结一部专书词汇的基本面貌;第二个层次是对某一时段的若干部有典型意义的专书进行研究,以总结某一时段词汇的基本面貌;第三个层次是把各个时段联系起来,形成汉语词汇发展演变史。周祖谟先生曾经具体描绘过这个研究步骤:“要研究词汇的发展,避免纷乱,宜从断代开始,而又要以研究专书作为出发点。犹如清人研究古韵那样,先以《诗经》一书为起点,得其部类,然后旁及《楚辞》以相佐证,以确定韵部的分合,而后之人又从而逐渐加详加密,以瑧完善。”
周先生的描绘无疑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对《诗经》韵部的研究谈何容易,从南宋吴棫到清人段玉裁几乎用了七百年!再说,词汇与韵部不同,词汇要比韵部复杂得多,词汇研究要比韵部研究困难得多。《诗经》的韵部,可以通过系联韵脚、归纳韵例,再佐以汉字谐声“同声必同部”两大步而得其韵类。而一部专书的词汇面貌,到底包括了多少部类?或者倒过来说,多少部类才能反映一部专书的词汇面貌?并且,我们怎么用这些部类捋出一个断代汉语词汇史,从上古汉语一直捋到现代汉语,从而捋出一个汉语词汇发展史的基本面貌?
专书词汇研究是在1983年全国语言学科规划会议上由王力、吕叔湘、朱德熙等语言学界前辈提出来的,至今已经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中,专书词汇研究成为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主流……
……
有的文献学家说,中国古代文献总数在8万种以上;有的文献学家说,其实中国古代文献总数比之应该更多,杜泽逊教授主持的《清人著述总目》列出的清人所撰文献就有22万种以上。专书即使只有8万种,假若每年研究100种,需要八百年才能写出词汇通史。以现有的研究人力,事实上每年只能研究十几种。这样的话,汉语词汇通史要等到猴年马月才会出现!
看来,有关全局性的词汇规律、词汇体系,只根据部分专书的语料,只研究部分专书的词汇,是无法下断语的。在每一个共时层面上,我们必须研究更多代表这个时代的专书;在词汇通史层面上,我们就更有必要研究更多的、能代表全部词汇史的语料。唯有如此,对于断代的、通史的词汇的规律性、体系性,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
但是,研究更多的文献,研究更长的时段乃至通史,都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做到的。我们盼望着出现适合的资料——大型工具书。
1993年年底,我们盼望已久的12册的《汉语大词典》全部面世了。《汉语大词典》“经过千余人18年的艰苦奋斗”(罗竹风语),使用“一万多种最重要的图书典籍”(阮锦荣语),包括“经书、史书、子书、总集、别集、诗文评·书画论、古代小说·笔记·杂著、通俗小说、古代戏曲、变文·诸宫调·散曲·时调、地理、科学技术、医学文献、宗教、古代字书·词书·韵书、古籍考释、出土帛书竹简、类书·政书、资料汇编、近人学术专著、现代著作等21个大类”。从语料看,《汉语大词典》已相当充分,相当完备。可以说,这是倾当时全国学界之力完成的。
……
《汉语大词典》可以视为汉语历史词汇的总库,《汉语大词典》的出版,为从总体上研究汉语词汇、汉语词汇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经过几年的准备,1998年,我们开始以《汉语大词典》为语料,申报教育部社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2009年,我们用七年时间建立了《汉语大词典》语料库、汉语词汇通史补充语料库。2010年,我们同时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两者同时都得到批准。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词汇通史研究”以优秀等级结项。至今,我们这一研究已经二十五年了,先后有30多个硕士生、博士生参加,各卷皆由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完成,如今这些作者大多是高校教师,成为大学教授、副教授,也有人担任杂志总编、学院院长等。
《汉语词汇通史》是我们长期思考、研究的成果。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77期:《悬泉汉简(叁)》研读(十五)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语言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编辑:闫巧艳
审核:徐舒琦
来源:“洲上百花”公众号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公众号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