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向东方”与俄罗斯话语中的中国

法意天下为公 法意观天下 2024-04-11

↓点击进入公众号,设置星标↓

防止内容走丢

图为文章网站截图

图片来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4650045.2021.1952184?journalCode=fgeo20



“转向东方”与俄罗斯话语中的中国


作者:弗拉基米尔·科洛索夫

(Vladimir Kolosov)

玛丽亚·佐托娃

(Maria Zotova)

译者:邱劭文

法 意 导 言 ✦


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双边关系。近年来,两国关系持续升温,中俄之间已形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所的弗拉基米尔·科洛索夫和玛丽亚·佐托娃于2021年在《地缘政治》(Geopolitics)期刊上发表《“转向东方”与俄罗斯话语中的中国》(The ‘Pivot to the East’ and China in Russian Discourse)一文,指出俄罗斯官方与学术界在对中国的论述上存在差异。在大多数官方的表述中,俄罗斯除了与中国这个伟大的东方邻国建立伙伴关系之外,没有其他选择。但许多学术专家则对两国潜力日益的不对称表示担忧,他们怀疑俄罗斯能否继续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同样,民间的态度也呈现出分歧。尽管越来越多的民众在官方话语的影响下对中国怀有积极的态度,但苏联时代和更遥远的时期继承下来的民族刻板印象和对中国的警惕仍然存在于集体的历史记忆中,这阻碍了两国更进一步的交流与互动。

图为本文作者弗拉基米尔·科洛索夫

图片来源:https://independent.academia.edu/KolosovVladimir


图为本文作者玛丽亚·佐托娃

图片来源:https://www.hse.ru/en/org/persons/402978720


20世纪末,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开始转冷。2014年克里米亚的脱乌入俄与随之而来的顿巴斯战争进一步恶化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导致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与反制裁。这些情况都使得俄罗斯加速了“转向东方”(pivot to the East)的脚步,这一进程其实从20世纪的下半叶就已经开始,其目的是为了使俄罗斯的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互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互动最初是为了借中国之力实现俄罗斯的经济现代化、吸引新的外国直接投资、加速俄罗斯在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并将大量的自然资源出口中国以获得经济利益。在此基础上,“转向东方”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一致:创造一个多极化的地缘政治秩序并防止单个国家或者单个国家集团的霸权。为此,俄罗斯在积极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进一步的整合。


在俄罗斯总统和官方的话语中,与中国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同样,在俄罗斯学术界与知识社区中,这一话题也在被不断地讨论。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关系恶化,这也成为有关未来世界地缘政治秩序以及俄罗斯在其中的位置的讨论的另外一个诱因。尽管俄罗斯官方明确宣布了与中国进行长期战略合作的方针,但专家学者们对“转向东方”战略成功与否的评价并不一致。


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目的有三:首先,在“转向东方”的背景下,比较俄罗斯对华关系的官方政治话语和专家学术话语的异同;其次,分析向大众传播“高层地缘政治话语”(high geopolitics)的方式;第三,比较官方、专家、媒体话语对中国和俄中关系的看法对大众舆论的不同影响。


图为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示意图

图片来源: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11632701&efid=1ufzvX77VymnWa8bB3Hw1g


方法和数据

本文的研究基于批判地缘政治学(critical geopolitics)的视角。批判地缘政治学认为,全球政治领域是由政治话语所建构的,而这些政治话语则从那些政治与社会机构——政党、领导人、专家、观察家等——中产出。


对世界地缘政治的看法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是政治精英、学术专家、创造性知识分子和公众舆论等各个阶层的观点的综合。因此,各国都有一组特定的地缘政治文化:一套国家与外部世界互动的传统,包括政治空间的二分标记(例如东方-西方、落后-发达、我们-外人)。然而在此之外,媒体(尤其是电视)在“低层地缘政治话语”(low geopolitics)的持续转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谓“低层地缘政治话语”指的是民众对于一系列地缘政治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其与“高层地缘政治话语”(由政治领导者和专家所创造出来的话语)的关系是批判地缘政治学的研究重点。


政治领导人的成功取决于能否说服公民相信他们描述世界的地缘政治话语和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外交政策战略是正确的,以及能否将他们宣称的概念“翻译”成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语言。这些任务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个人主义的增长,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普及,需要更多地考虑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


与此同时,大多数人无法驾驭世界政治的复杂问题的事实使公民的观点和偏好极不稳定,这导致公众舆论极易受到主流(通常是官方)话语的影响。在俄罗斯,不超过15%的人口对国外事件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大多数公民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看法过于简单化和老套。对74%的俄罗斯公民来说,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电视节目仍然是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面向广大受众的电视节目在公众舆论中形成了一种大多数公民都能接受的世界地缘政治视野:这一叙事首先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即俄罗斯正在恢复其历史上的大国地位,并将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如民意调查所显示的那样,与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的自我联系让一个普通俄罗斯民众感觉到他/她的重要性,使他/她对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视而不见。在电视节目中,俄罗斯被描绘成倡导和平、正义、遵守国际法和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强大力量。


许多国家的政治话语中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关于国家安全威胁的稳定观念、“天然”或理想的盟友、大国或邻国。自2005年以来,认为美国是敌对国家的俄罗斯受访者的比例从未低于23%,2014-2019年间,这一比例在67%至78%之间。在俄罗斯的精英和民众看来,俄罗斯似乎是唯一一个公开挑战美国的国家、是美国统治世界的主要障碍、是基本道德价值观的大本营。这种与美国对抗的设想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手段,是一种崇高的国家使命的体现。最终,这种印象有助于提高当局的合法性。因此,即使在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电视)由政府控制的国家,高低两个层次的地缘政治话语也不是如一瞥之下那样总是相互对立的。


任何政治话语都在一个特定的政治与社会情境当中起作用,这凸显了历史的重要性。在关于邻国的话语中,两国的历史交往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中俄关系的数百年历史中,在远东开发合作阶段和建设中俄铁路阶段、1917年革命后俄罗斯人移民时期的密切交往、苏联对共产主义中国的大规模经济援助以及1990-2000年边境小额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双方对对方的印象趋于积极。但也有消极的时候,其中包括1900年的中俄冲突,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政治和军事对抗时期。当时,苏联非常重视中国的军事威胁:在边境沿线部署了大量军事部队,修建了防御工事。这一时期在公众意识和知识精英对中国的看法中都留下了重要的印记,这部分反映在政治话语中。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仅受到其主导(官方)话语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话语的影响,尤其是专家话语的影响。在中俄关系领域,这些专家主要来自于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领域,他们往往在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工作。作为“高层地缘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专家的话语主要通过所谓高质量的报纸和媒介产生影响。尽管有研究表明专家社区在俄罗斯外交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是及其有限的,但顶尖的专家影响国际关系的渠道始终都是存在的。例如,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的活动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汇集了学术专家、公众人物、企业家和记者,其大多数成员积极倡导加强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由于对中国有深入研究的专家相对较少,在中俄关系方面,专家群体产生的影响似乎更为明显。


综上,本研究将涉及到四类话语。为了研究官方政治话语,研究者从俄罗斯总统网站和外交部收集了300多份官方文件,包括俄罗斯领导人的演讲、演讲、采访,以及他们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的新闻报道,从2012年到2019年。为了研究专家话语,研究采用2012-2019年《俄罗斯独立报》(Nezavisimaya Gazeta, NG)上刊发的大约2900篇专门针对中国的文章。NG中关于中国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分析性的,因为作者都是来自莫斯科和其他城市学术机构和大学的专家。专家话语可以粗略的分为两派:“乐观主义者”不仅支持官方立场,认为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政策是无可争议的,而且有时甚至指责领导层在这方面行动不足。相反,“怀疑者”则对中俄战略合作的前景持更为批判性的看法。媒体话语分析基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俄罗斯-1”(Russia-1)于2017-2019年放映的俄罗斯新闻(Vesti)栏目的文本。这一范围是有限的,因为这方面的质性分析就涉及到3500页的文本资料。除上述三类高层地缘政治话语之外,本研究还涉及民众意见这一低层地缘政治话语。这部分数据从三个主要的社会学机构的网站上搜集:尤里·列瓦达分析中心(Yuri Levada Analytical Centre)、俄罗斯公共舆论基金会(Public Opinion Foundation, FOM)和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Russian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VCIOM)。

图为批判地缘政治学的简介

图片来源:https://slideplayer.com/slide/6223659/


“高层地缘政治话语”:

官方话语和“乐观”的专家意见

俄罗斯的官方话语对中国展现出极为友好的态度,把当前看作历史上中俄关系最好的时刻。这一叙事强调两国相互尊重、保持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且共享战略利益。俄罗斯总统普京反复强调,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贯穿所有领域。2015年,中俄两国元首宣布可能进一步整合“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随后,普京就开始强调对于中国的支持:“俄罗斯不仅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而且会与我们的中国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携起手来,为圆满实现这一倡议做出贡献。”此外,俄罗斯还反复表达了希望通过向中国出口机械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农业品以多元化其出口的愿望。俄罗斯也从未隐瞒试图吸纳中国资本的想法。


原初的愿景在话语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12-2019年间,NG上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文章数量从每年两百多篇上升到了每年六百多篇(图1)。其中大多数文章不仅把中国看作是邻居和伙伴,还把中国看作国际政治领域一个主要的行为者。这些文章主要聚焦于经济和外交政策的话题,但关于中国国内事务的新闻也不时出现。

图片来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4650045.2021.1952184

NG上关于中俄关系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加反映的是专家话语不断受到重视。总体而言,专家话语与政治话语是一致的,即认为俄罗斯应当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从图2中可以看出,经济问题是专家们关注的重点。报道军事领域和安全合作方面的文章份额达到22-24%。报道其他主题(体育、文化、宗教、社会、科教、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文章只占文章总量的的一小部分(不超过4-6%)。

图片来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4650045.2021.1952184

一大批传统上被称为“乐观主义者”的学者和公众人物的主要观点是:俄罗斯迫切需要与中国加强合作,中俄关系应该持续稳步地发展。一些专家把“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整合作为创造大欧亚伙伴关系(Greater Eurasian Economic Partnership)——被认为可以加速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发展并强化俄罗斯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的第一步。


乐观主义者们对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喜闻乐见。他们坚信,中国能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转型与创造新型多级世界的推动力。在乐观主义者看来,当民族利己主义(national egoism)、保护主义、各国之间的隔阂加剧(包括物理意义上的边境建墙以阻止移民等行为)的危难时刻,是中国承担了全球责任。他们同时也注意到,尽管中俄之间没有军事互助,但是两国的军事合作程度在不断加深。中共十九大之后,乐观主义者们高度评价中国领导层的战略思维以及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贡献。中国强调的国家主权原则以及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与俄罗斯的主流观点相一致。


因此,官方的政治话语和“乐观主义者”的话语基于以下几个认知:(1)俄罗斯和中国的共同利益具有客观和长期性;(2)同中国合作,协调“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整合是世界广大地区稳定的保障;(3)中国的军事力量是国际关系的稳定因素;(4)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科技潜力使其成为俄罗斯必要的合作伙伴;(5)中国的国内政策经验,即经济高速增长和政治稳定,对俄罗斯来说很重要。

图为俄罗斯独立报官网

图片来源:https://www.ng.ru/

“高层地缘政治话语”:

来自专家群体中怀疑者的声音

与媒体中呈现出的乐观观点不同,持怀疑态度的专家们对中俄两国之间不断加剧的政治经济差距、政治层面强烈的共识与经济层面缺少实质性的成果之间的差异、“转向东方”战略缓慢的实施进度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东西伯利亚萧条的经济持担忧态度。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怀疑者质疑中俄之间所谓的前所未有的良好关系只是在某种情境下发挥作用,这一情境具体而言就是来自美国的威胁。


怀疑者强调,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的急剧恶化削弱了其与中国合作的地位。他们对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前景持谨慎态度,原因是多方面的:俄罗斯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依赖、制裁以及该国卷入棘手的国际冲突。许多俄罗斯学者认为,在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中,俄罗斯客观上注定要扮演一个次要伙伴(junior partner)的角色。在经济方面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俄罗斯的旅游业。中国赴俄旅游的前景并不像俄罗斯各地区所预期的那样光明。一方面,中国游客的数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他们主要去莫斯科、圣彼得堡和边境地区,且几乎从不重复旅行。最重要的是,在俄罗斯东部,来自中国的游客住在中国酒店、有中国工作人员和导游,因此获利的是中国投资者。


与官方话语大量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不同,NG上发表的与中国有关的文章只有5%-10%关注这一问题。在2015-2016年间,论调还是基本积极的。但是2017年之后,普遍的情绪是警惕、不信任和对不公平竞争的担忧。一些学者看来,直到2019年,俄罗斯仍尚未正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宣布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整合也尚未实现。此外,专家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1.6%的中国商品过境俄罗斯;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水平(主要是原材料生产)为200多亿美元,仅占中国累计海外投资总额的2%左右。同时,俄罗斯专家们还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后苏联地区的影响,有些国家为了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取消、推迟或修改相关的合作。


把视野扩大,中美俄三国的“地缘政治三角”(geopolitical triangle)一直是专家们关注的话题。一方面,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政治关系的性质和多样性与其有限的经济合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与其贸易和金融互动的规模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仍然是中国的主要食品供应国,中国从美国进口40%的粮食和25%的肉类。2019年,中美贸易额达541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达2960亿美元。在怀疑者看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不能与俄罗斯建立过于密切的联盟的原因,因为这可能会挑战中国与美国牢固的经济关系。


怀疑者的话语也是建立在一定认知前提的基础上的:(1)与中国的密切合作与外交政策利益和暂时的巧合有关;(2)由于国家潜力的差异和俄罗斯经济的疲软,与中国的经济互动本质上是不对称和不平等的;(3)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来对俄罗斯经济产生积极的结构性影响是不合理的;(4)与中国的关系存在重大的特殊的和局部的潜在威胁;(5)中国国内政策的经验并不适用于俄罗斯。

图为“一带一路”倡议示意图

图片来源:http://www.chinadaily.com.cn/silkroad/mobile.html

把官方话语转换为大众话语

在俄罗斯官方的电视节目中,中国与乌克兰和美国受到同样的关注度。这些节目总体而言都在展现对中国的友好态度,节目的主题之一是讲述中俄之间全方位合作的不断发展:关注中俄贸易量的增减、新的交通走廊的形成以及俄罗斯境内新建的中俄合作的设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能源项目的合作自然在电视节目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节目介绍了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量的增长、建造西伯利亚力量(Power of Siberia)油气管道以及中国参与建设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


中美俄三国的“地缘政治三角”在此被转换为一种新的话语,即“俄罗斯和中国如何共同应对来自西方的威胁”。对于美国霸权的共同抵制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石进行了合法化阐释,并同时作为与中国合作以维护国际安全的必要性的证明。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官方对中国海军阅兵式和大型军事演习的评价是“本质上是和平的”(peaceful in nature),并对其表示钦佩。这表明中国大力发展军事国防的努力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该节目也会报道中国的日常生活和国内政治时事。中国新年的庆祝活动时常出现在屏幕上,这样的报道注定会改善中国国家和中国人的形象,软化中国在俄罗斯观众眼中的矛盾特征,拉近文化距离。有关中国国内政策的新闻被作为俄罗斯效仿的榜样。中国的互联网政策被视为一种富有远见的行为:“在无界限的网络空间中形成边界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关于中共十九大的一系列报道则让观众对中国将坚定不移走自己道路的前景抱有信心。


官方电视节目的主要目标是为俄罗斯外交政策进行合法化阐释,让民众信服“转向东方”战略的合理性。它试图说明的是,俄罗斯优先与具有重大经济、科学、技术和军事潜力的国家进行合作是正确的行为。中国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盟友的形象,通过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得到强化。例如,观看电视节目的观众可以发现中国占全球手机产量的70%,中国在煤炭、钢铁、水泥、小麦、太阳能电池板、船舶等方面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节目还报道了在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肿瘤学家”(robot oncologists)、巨大的遗传信息库等方面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官方电视节目话语的主要观点是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现代化的加速、巨大的中国市场的开放、中国游客的增加以及俄罗斯公民收入的增加。另一个基本点是俄罗斯和中国在根本的国家利益一致性——地缘政治局势的稳定、多极世界的建设、特别是对美国全球霸权主张的抵制。

图为“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图

图片来源:http://k.sina.com.cn/article_6279676248_1764c4158019014uvm.html

高层地缘政治话语与低层地缘政治话语之间的关系

官方立场和政治与媒体话语基调的变化,突显了中国巨大的实力和压倒性的经济成功,并与民众的立场产生了共鸣。2013年后,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正面评价的比例开始明显超过负面评价(见下图)。

 图片来源: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4650045.2021.1952184

此外,根据尤里·列瓦达分析中心的调查,在2003年,只有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而在2014年12月,这一比例为46%。2019年,42%的受访者将中国列为俄罗斯的五个亲密朋友和盟友之一。俄罗斯公共舆论基金会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些数据:在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中,中国排名第一。2018年,6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友好国家。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数据,近年来俄罗斯公民对中国的态度有了显著改善。2018年,45%的俄罗斯人称中国为战略伙伴和盟友。30%的受访者认为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比与西方的关系更重要。


然而,部分公众舆论也与“怀疑者”的立场高度相似。公众舆论对中国有一定的警惕和不信任,尽管比10-15年前有所减少。根据俄罗斯公共舆论基金会的调查,2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俄罗斯构成一定的威胁;当然,更多的人(55%)认为根本无需担心。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削弱信心的另一个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实际与中国人交流过的人更能感受到这种差异。在受访者总数中,65%的人认为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在与中国人有过接触的人中,这一比例为71%。在很多人看来,俄罗斯文化与欧洲文化更接近:28%的受访者想要去中国,而49%的受访者想要去欧洲国家。


总之,公共舆论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方面,民众认同官方的说法,认为这个伟大的邻国是友好的。受访者对中国的定义大多是正面的:“光明”、“美丽”、“发展中”、“繁荣”、“勤劳”、“智慧”、“舒适”、“目标明确”等。另一方面,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仍持有怀疑态度,尤其是文化的隔阂以及历史留下的多重刻板印象使得两国亲密无间的关系受到阻碍。


结论

批判地缘政治学似乎从未如此重要过。外交政策现如今成为了广泛的公共舆论以及社交网络中的主题之一。2014年后,俄罗斯在“高层地缘政治话语”中宣布了“转向东方”战略,涉及发展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关系和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加强关系,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亚太地区的动态发展、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经济结构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开发和出口邻国所需的俄罗斯丰富自然资源所带来的好处。“转向东方”战略符合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根本诉求,即建立多极地缘政治秩序,防止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霸权。最后,俄罗斯和中国是邻国,两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之一,两国间的互利合作是“注定”的。


毫不奇怪,针对广大观众的俄罗斯联邦电视频道不断播放官方话语的简单信息:中国是俄罗斯的主要战略盟友之一,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牢固。中俄合作遍布所有领域,且对俄罗斯公民有利。俄罗斯官方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国家,在英明的领导层的合理管理下,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事实上,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道路,同时利用全球化的优势,成功地与全世界各国(包括其主要的地缘政治对手美国)进行贸易。中国避免了严重的制裁,并保护其公民免受全球相互依存的负面后果。与中国相比,俄罗斯实行独立政策的代价要大得多。经济开放政策使中国领导层能够确保其公民的福祉不断增加,通过维护社会稳定和坚决压制任何外部干涉来小心地保护社会基础。这正是俄罗斯领导层所渴望做到的事情。然而,同为“高层地缘政治话语”的官方话语和专家话语之间存在分歧。许多专家表达了对两国经济潜力日益不对称以及俄罗斯在谈判中的弱势地位的担忧。


总的来说,国家电视台仍然是俄罗斯民众了解外国世界的主要信息来源,当然对公民的观点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政策得到了广泛支持,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得到了显著改善。总体上,“高层地缘政治话语”与“低层地缘政治话语”的对应关系得到了改善。俄罗斯民众赞赏中国的经济成就,视中国为友好国家和战略伙伴。近年来,公众舆论对这个中国的积极态度总体上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从苏联时代和更遥远的时期继承下来的民族刻板印象和对中国的警惕仍然存在于集体的历史记忆中。在许多俄罗斯公民的认知中,他们与中国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距离。基层层面缺乏信任是阻碍俄中友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

Vladimir Kolosov & Maria Zotova, The ‘Pivot to the East‘ and China in Russian Discourse 

Geopolitics, 2021.07.20


网络链接:

https://doi.org/10.1080/14650045.2021.1952184


 ·译者介绍 · 


邱劭文,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本科生,现为法意观天下编译组成员。


  FIN  

点击图片链接阅读更多文章

盎格鲁世界需要组建关税同盟


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隐秘推手:中国问题专家


“关于乌克兰的讨论正在分崩离析”|一位美国教授的慕安会感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