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姿势积功德,改变运气疗疾病
睡觉:健康和寿命!
睡多少决定你活多久!
现在都用“大数据”说话,关于睡眠时间和死亡危险率的关系,国外也有多项大样本研究,研究的结果如下图。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
睡眠时间在 5.5~7.4 小时之间,死亡率最低;
少于 4.4 小时或高于 9.5 小时,死亡危险率会翻倍增高。
睡不好决定你生什么病!
睡觉这件事,就和我们需要吃东西、喝水、运动一样重要。
可是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完全意识不到身体和白天清醒的时候有什么区别,感觉不到区别,也就不能直接的认识到睡不好或者睡多了的伤害。
要想了解这些,就需要现代科学仪器的监测。不测不知道,我们睡觉时的状态和清醒时是大不一样的,而且如果睡不好,器官一闹脾气,早衰、痴呆、肠胃病、心脏病真的是会找上门的!
【大脑】
睡着后会整理信息,清理代谢废物;
睡不好会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心脏】
睡着后血压、心率下降,开始休息;
睡眠少于 6 小时,多于 8 小时,增加心脏负担,提升心脏病风险。
【消化系统】
睡着后肠胃蠕动速度减缓;
长时间工作、睡眠不足,会影响肠道功能,惹上各类肠胃病。
【呼吸系统】
睡着后频率稍低,规律进行;
睡不好会带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
【肾脏】
睡着后会过滤功能减慢;
睡不好肾脏功能快速衰退,导致浮肿、乏力。
【肌肉】
睡着肌肉后会松弛;
睡不好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
晚上睡不好,养生都白忙
这种睡法,躺着就是吃补药
有些人特别注重养生,可是原有的病还是不见好,甚至新病还会慢慢增加,一问才知道,别的都做到了,可就是睡不好,睡不着。殊不知,睡觉才是养生的头等大事。
著名养生大师、国学传承者南怀瑾就说过: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三事中睡眠第一。
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容易出事故。睡觉也是如此,睡觉有睡觉的规则。睡觉如果没问题,那么普通的方法就行了,如果出了问题,就要用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睡觉的时候出的问题,也可以在睡觉的时候解决。吃安眠药吗?不是,改变一下睡姿即可。
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的真火——一个生命力的大小关键就是看命门的阳气是否充足。摆这个还阳卧的姿势,就是为了更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因此补肾的作用非常明显。
要点:
身体自然平躺,髋关节放松,腿似环,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最好直对着会阴(如果能顶着会阴最好)。
两手心放于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着腹部。仰卧由于着床面积大,压迫力较小,身体更容易放松,身体的放松加上一定的姿势,可以很快地使阳气和肾气充盈起来。
粉丝真实反馈
我前段时间每天做还阳卧时与外劳宫补肾法有机结合,也就是就将两种功法合在一起做,即仰卧,身子平躺在床上双脚合十对齐,脚指与脚跟均要对齐,将双脚缓缓尽力靠近肛门,将双手手背紧贴腰部(编者注:与上边图片有所不同,是将双手放在腰下,手背紧贴腰部,最好直接接触皮肤),既做了还阳卧功,又进行了外劳宫补肾。
没想到,我运用这些功法又解除了我腿部受凉引发的疼痛。
原先光知道资料上讲:“还阳卧每天坚持至少练 3 次左右,练的时间久啦,腰不再痛,也不再肾虚。”没想到,几次实践却又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我想,这也许是在做还阳卧时,补了阳气,加上双腿拉筋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吧。
▲ 外劳宫补肾
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
要点:
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要十指交叉并盖在头顶的百会穴处。通过练习还阳卧、混元卧,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
注意事项:
1. 青少年、阴虚体质者宜单用混元卧。因这类人群阳气亢盛,还阳卧会引气下行,容易导致男性遗精、女性白带。
2. 老年人、阳虚寒重者,宫寒痛经、不孕不育者,宜用还阳卧,益气补阳。
3. 练习还阳卧、混元卧时,忌熬夜、忌食辛辣油腻,也不宜使用电热毯。
4. 练习时出现性兴奋,切忌妄泄精气。马上深深吸气,舌抵上腭,提肛收腹,闭目养神。注意力放在头顶百会穴,凝心静气。
还阳卧、混元卧都用了还是睡不着?
看看这四件事你做没做
其实,失明、睡不好除了病理性的原因,还有很多是我们自己“作”出来的。
如果上面还阳卧、混元卧都试过了一个月,睡眠还是没有改善,就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在睡觉之前做了这些事。如果有就尝试改一下,非病理性的失眠,一般坚持一个星期就能见效~
01.睡前玩儿手机!
江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 于恩彦教授说:
“这几年我收治了很多‘睡不好’的患者,他们说就是晚上不想睡。不想睡,在做什么?超 90%的回答是在玩手机。
电脑、手机和平板屏幕所射出来的光线,会影响让人产生睡意的褪黑素的分泌,让人变得非常难以入睡。
02睡前吃太多东西!
如果睡前吃太多东西,胃肠全力工作,也会影响到睡眠!
03喝酒或吸烟催眠!
饮酒会导致呼吸道周围的肌肉过于松弛,从而加重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如果摄入过多酒精,常常会影响第二天的表现,导致注意力下降和明显嗜睡。
卷烟中的尼古丁,有兴奋效果,常会让人更难入睡。
04睡前剧烈运动!
累了更容易困?只是想当然。运动会激活我们的身体,让人呼吸心跳加快、大汗淋漓,而平复这些兴奋至少需要 2~3 小时。
不同年龄最佳睡眠时长
看完第一张图之后,肯定有人会纳闷,睡 5.5~7.4 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可是婴儿呢?
这个问题很好。其实,我们每个年龄段最适合的睡眠时长也不一样,比如婴儿就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不同年龄最佳睡眠时长是多少呢?答案就在下面这张表里~
年龄 | 最佳时长 | 备注 |
60岁以上 | 5.5~7小时 | 午休不超过1小时 |
30~60岁 | 男6.29小时,女7.5小时 | 保证晚10点入睡 |
13~29岁 | 8小时左右 | 最晚24点上床 |
4~12岁 | 10~12小时 | 别超过12小时 |
1~3岁 | 夜12小时,昼2~3小时 | 睡前1小时洗温水澡 |
1岁以下 | 16小时 | 夜间不频繁喂奶、换尿布 |
说来说去,这些我们看似最平常的睡眠才是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与其天天吃各种效用不明、价格昂贵的保健品,不如下决心把睡眠这件事搞搞好,好的睡眠带来的益处是惠及全身各个器官的!
睡觉也消业,卧姿积福报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
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结束了一天的闻思修行和修持善法之后,晚上入睡时,应像怙主佛陀4月15日示现涅槃时的吉祥卧一样:右侧下卧,以足压足,右手垫在右脸颊下,左手放在左腿上。以这种卧式入睡,即使突然离开人间,也不会堕入恶趣当中。
莲花生大士在《六中阴》中再三地宣讲:“任何一个众生(不仅是人),临死时若是吉祥卧,就算业力再深重、罪业再大,也不会堕入三恶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言!
以前上师宣讲中阴法门时,也再再强调:“我们死的时候,吉祥卧是最好的,如果自己实在没有能力,周围的人也应想尽办法帮忙。甚至牦牛、饿狗等动物在奄奄一息时,把它的身体摆成吉祥卧,也不会堕入恶趣。”可见,吉祥卧的功德非常非常大,我们每天在睡觉时,应该记住这个姿势。
释迦牟尼佛在入涅槃时,头朝向北方。有些论典中说,这意味着佛陀殊胜的大乘佛法,将在印度的北方——藏地、汉地等处得以弘扬,有这样一种缘起。
所以睡觉时,有些法师要求床位一定要改,必须头朝北、面朝西,但此处颂词说“朝欲方”,朝什么方向都可以,只要是吉祥卧就行。
否则,脸朝上仰卧,易生贪心;脸朝下俯卧,易引发嗔心;左侧而卧,增长痴心,种种不如法的卧式,会引生各种无明烦恼,唯有右胁而卧才最有功德。
作为一个修行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要空过,而应在修持善法中度过。龙猛菩萨的《亲友书》中说:白天应精勤修积善法,到了晚上睡眠时,将夜晚分成三时,中夜可以睡眠,初夜和末夜一定要修持善法。
据此论要求,晚上如果有十二个小时,中间只可睡四个小时。(有些人可能有点害怕了!)但一般来说,如果你睡六个小时,从十点钟开始睡,早上四点钟起来,这样就比较适合,按照《瑜伽师地论》、《大乘阿毗达磨》的观点,中夜入睡对身体也非常好。
一方面不会令睡眠时间空耗,而能充分利用起来,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另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我们在酣睡中离开人间,以此卧式也不会堕入三恶趣。所以,以前的一些老修行人,都比较注重用这种卧式睡觉。
但有时候我们睡觉是吉祥卧,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完全成了另一种姿势,这种情况也比较多。不过一年多以来,我每天的吉祥卧都保持得比较好,倒不是自己修行好,而是右边有块地方很痛,一直压着就不痛,所以晚上不能翻身,一翻身就会痛醒,没有天亮之前不能动。我有时候想:“这个病对我还是有点帮助,如果不痛的话,晚上肯定翻过去翻过来,吉祥卧很快就不成形了。”
总之,吉祥卧的功德非常大,这不是明白道理就够了,一直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做。
严格来讲,真正上等的修行人,晚上从不躺下睡觉,一直就是这样坐着。去年学院有些堪布到昌都去听传承,传法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出家人,他从二十几岁起就夜不倒单,直到现在都没有躺下过。
我刚来学院时也是这样,大概十五年左右一直没有躺着睡,后来得了脊椎病,医生说这样下去不会有很长的生命,于是没办法,只好以病为借口倒下去了。
在我的前面,有些法师已经倒下去了,但在我的后面,有些人都二十多年了,屋子里根本没有床,这种修行人在学院也非常多。听说我们的有些法师也是这样,十三四年来始终夜不倒单,精进修行,真是非常随喜!
很多人刚开始时,发誓要如何如何修行,但所谓的修行,要长期坚持,若能几十年不变,才是非常好的修行人。
有些人刚出家尤其是剃度那几天,不眠不息,非常精进,行为就像《心性休息大车疏》里说的“新比丘”那样寂静调柔。而外面有些“新居士”,初学《入行论》时也是这样,几天内积极得不得了,过一段时间就慢慢不行了,原来的恶行暴露无遗,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了。
在我们学院,很多藏族、汉族的出家人,临死时都是吉祥卧。当然也有些大德迎接死亡的方式有所不同。道孚的邬金多昂活佛,以前法王如意宝灌“四心滴”的顶时,要求他给我们念传承,共念了四函,也是我们的根本上师。前一段时间,他无病无恙到自己家乡去开法会,法会开完以后,他念了一个吉祥颂,就在法座上站着圆寂了。
所以修行人的圆寂方式非常多,但不管怎么样圆寂,最关键的是我们的道心不能失坏。有了这种道心后,经常串习吉祥卧,用的时候也很容易。否则你睡觉时从来没有训练过,只把它当作一种理论,那临死时恐怕用不上。
(不同论典的说法也不同):第一,身体不放松,不会因散乱而产生不如法的念头和行为。
第二,不失正念,狮子是百兽之王,睡眠中不会失去正念,我们依此卧式而睡,也不会忘失修持善法的正念。
第三,不会入于酣睡、深度昏沉,而能时刻保持警觉的状态。
第四,不起恶梦,经常做吉祥之梦。释迦牟尼佛能彻知一切万法,他涅槃时在所有行为中选择这种姿势,必定对后学者有极大的利益。
一是要具足正念而睡,从开始睡觉一直到睡着之前,始终要处于意念善法当中。
以前我在读小学时,住在一个老喇嘛家,我们每天吃完晚饭以后,他就盖上法衣,把灯吹了,一直念“嗡玛呢吧美吽,嗡玛呢吧美吽……”,逐渐逐渐睡着了,声音就没有了。
早上醒来时,他的声音先是特别浊,嗡嗡嗡听不清楚,后来慢慢地——“嗡班匝萨埵吽。嗡班匝萨多萨玛雅,玛呢巴拉雅,班匝萨多迪诺巴,迪叉哲卓美巴瓦……”开始念百字明,一直念到吃早饭之前,这种传统从来没有间断过。
这些孩童时代的教育,对我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尽管自己没有那么精进,但始终都觉得这个很需要、这个很重要,经常在藏族汉族的很多法师面前提倡,发动大家念《随念三宝经》、百字明。然而,自己有时候能力有限,有时候烦恼很重,不能如理如实地行持,所以我非常佩服那些老修行人。
二是要在正知中入眠,尽量不产生一些烦恼。
三是光明想。临睡之前,观想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等佛菩萨,发光照亮自己的周围,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睡。
《上师心滴》有阿弥陀佛的专门修法,依靠这种修持,临终时阿弥陀佛会亲自来迎接。即使我们不能做到这样,作为一个修行人,晚上在佛像前磕三个头,这一点最好不要忘,平时出门也应带着佛像或唐卡,这就是我们跟非修行人的不同之处。
同时,还应该每天观想一下佛陀,否则自己的行为不一定非常如法。即使你不会背诵、不会修法,但在面前放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或上师如意宝的像,然后看一看观一观,好好地忏悔、好好地念经,这也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谁都会做,若能这样长期串习,自己就会变成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四是早起想。我们睡觉前不要想:“明天是星期天,睡到下午三点也没关系。”如果真的这样想,很有可能一直睡下去了。假如在临睡前想“明天应该早一点起来”,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一定可以早起的。
以上讲了正知想、正念想、光明想、早起想,具足这四种想而入眠,对一个修行人来讲很有必要。
另外,堪布根霍仁波切在讲义中,将华智仁波切与麦彭仁波切的教言归纳为一种窍诀,即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生来观修。也就是早上观想自己刚刚得人身,是孩童时代;中午观想自己为壮年人;下午观想为老年人;晚上观想开始生病,接近死亡;入睡时观为离开人世;做梦观为中阴阶段;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观想为下一世。
因为这样观修,无常之心即能生起。假如一天相当于一生,那看你一生中修了菩提心没有,如果早上的孩童时代、中午的壮年时代、下午的老年时代,都没有修菩提心,那一辈子就浪费了,临死之前根本没有把握。所以,这种观想非常有必要。
如果在清净的善念中入眠,生活也会很快乐。龙猛菩萨在《宝鬘论》中说:“安乐中入睡,也会在安乐中醒来。心地安乐,梦境也安乐。”
我们修行人,平时什么事情都想得开、什么事情都看得淡,始终处于快乐的心地中,行住坐卧也都是快乐。但世间人并非如此,因为有了烦恼,白天心里不快乐,临睡前也有说不出的痛苦,在痛苦中入睡的话,做梦也肯定是噩梦,醒过来后又不快乐……,整个人生与痛苦形影相随,这就是非修行人与修行人之间的差别。
当然,太多的睡眠对修行会有大障碍,但一点睡眠都没有,也是不行的。以前佛陀在讲经时,阿那律由于昏沉疲倦,一直在打瞌睡,佛陀望着他说:“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内,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阿那律听后非常惭愧,跪在佛前,合掌发誓:“从今以后,尽形寿我再不睡眠。”此后他用功办道,一时都不肯睡觉。
日子一久,眼睛不行了,佛陀叫名医耆婆来治疗,耆婆告诉阿那律,只要肯睡眠,眼睛马上就会好,但阿那律就是不肯睡。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佛陀很怜愍他,教他修习禅定三昧,最后获得天眼通。
我们有些道友晚上不睡觉,白天听课时也是一直打瞌睡,但可能谁都不敢发这样的誓吧。其实,欲界的众生不睡肯定不行,但是睡觉的话,也要安排一些适当的时间,这一点还是有必要。
颂词“正知并决志”中的正知,是正知想与正念想,决志是早起想与光明想。具足四想睡觉,才能获得利益。此教证在《宝云经》中有,《善说海》里面已经引用了,在这里不广说。
敬摘录《入菩萨行论》
如何通过睡觉改变运气?
人人都希望自己这一辈子能拥有好的运气,远离灾祸和意外,即使不求大富大贵,也能过得平顺安康。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有的人会借助风水、吉祥物的力量来调运;有的人会通过布施、放生、忏悔等为自己消灾解祸、积累福报;有的人会通过儒释道的修行,来为自己积攒福慧资粮。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改运秘密,那就是通过睡觉来改善自己的运气。
气闲神定可以得到护法神的保护
如果我们细心留意一下身边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举止往往沉稳内敛,说话不急不缓,处惊不变,举止从容,心态平静而淡然,给人一种气闲神定的感觉。相反,那些生活困顿、运气波折起伏、挫折很多的人,大都急躁、气短、易怒,而且表情狭促、紧张。
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当某人出意外或灾祸临身时,都会提前表现出一种反常的状态,要么心慌不定、烦躁不安,要么内心焦虑、举止失措。其实,正是这种慌乱烦躁的情绪,把这个人引向了灾难。
一个人要想远离灾祸、意外,生活平顺,获得好运,一定要随时让自己处在一种很安静、很祥和的状态下。当人处在一种从容不迫、气闲神定的状态时,就会有护法神来保护。因为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不会产生过强的欲望,不会被贪、嗔、痴、慢、疑五毒所侵扰。在护法神的护佑下,各种的邪魔就干扰或影响不到我们了。
反过来说,当人总是处在不安定与慌乱烦躁的情绪下时,各种的邪魔就会来诱导你,很多失去理智或者恍恍惚惚地做事,轻则伤财,重则伤身,睡觉状态会影响运气。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自己长期处于众神欢喜、诸魔不侵的状态呢?除了白天的修行以外,也不要放弃晚上睡觉后的绝佳改运机会。
通过睡眠改运的秘诀
人一天要睡8小时,人生有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利于睡眠来改运,也即通过长期的训练,让你在睡着以后,也保持一种气闲神定的状态,而且简单易行。想想看,如果放弃了睡觉时的修行,那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首先,睡时要保持全身放松
放松的第一步是活肩,让整个肩都松活沉下来,不要耸肩;第二步是松背,让背部也保持放松的状态;第三步是把心放空。做到这三步,人才能让全身处在一个空灵的状态下。
实践上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睡眠时你就不会总翻身,而且入睡快,睡眠质量也大步提高,第二天醒来时,你会变得神采奕奕,一天都很容易表现出那种气闲神定的状态。
其次,是要吉祥卧
什么是吉祥卧呢?吉祥卧就是身体向右面侧卧,两腿合拢、微微弯曲,左手轻放在左大腿外侧上。
现代医学也证明,吉祥卧对身体大有好处,不但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排血,而且还有利于胃肠道内容物的顺利运行,促进消化吸收等等。其它诸如趴着睡、蜷着睡、枕臂而睡、全身侧卧而睡等等,睡姿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最后,面部要放松
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点就是,很多人在睡觉时面部容易处于紧张状态,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试下这三种方法:当你把嘴唇紧紧闭着时,你的面部肌肉绷得很紧,而且面无表情;当你把嘴唇张开时,面部肌肉也很紧;只有当你的嘴唇似闭非闭时,此时的面部肌肉才是最放松的,而且还会呈现出一种祥和与喜悦,此时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情也很平静安祥。
因此,在睡觉时要让面部放松的决窍就是不能让嘴唇紧紧地闭着,要处在似闭非闭的状态,这样人的面部肌肉才会彻底放松。
一个人如果能够长期按照以上的三点去入睡,那么慢慢地当人醒来的时候,就会容易保持一种从容不迫、不急不躁的心境,运气自然而然也会变得越好。
睡功修炼
侠门“睡仙功”为陈抟(希夷)祖师所创,本门先辈获得此功后加以珍藏,并将其收录于侠门内功秘法体系之中。后世的丹经武籍虽有所披露,但均不完整,有些内容亦系托名伪传,与原著多有不符。现经整理,将具体功法与功理,详细介绍如下。
一
服气导引术
修炼睡功,需要预备一间密不透风,清静于燥的卧室;要有一张铺盖舒适而柔软的床,和高约二寸的睡枕。每日练功前要宽衣解带,女性还要散发披肩;以使浑身舒畅,无为无欲,毫无束身之感。然后方可按照下列练功步骤和练功要领进行修炼。
1、调气:头朝南脚朝北正身仰卧,去枕。两眼轻闭,舌抵上腭。两手握固(即两于大拇指向掌心内屈,其余四指并拢卷握于拇指之上),两臂自然伸直,放置于距距离身体两侧约五寸处。两大腿自然伸直展开,两脚跟相距约五寸许,两脚尖朝向左右(图1)。
按以上卧势躺好之后,排除各种杂念,专注于鼻子的自然呼吸,并将鼻息调节到细微绵长的状态,使两耳不闻其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共行360息。
2、行气:接上式。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渐渐地凸起充满。稍停,再将腹部之气从口中细细吐出,不可一呼而尽,而且要使两耳不闻其声。一吸一吐为一息,共行180息。行息时的意念观想如下:
(1)每月的农历初一至十五,两拳展指,在用鼻子缓缓吸气的同时,意念观想体外清气由两手十指吸入腹内(具体气行路线不要观想的太清楚。图2)。
(2)每月的农历十六以后,两手握固,在用鼻子缓缓吸气时,不再进行意念观想。但在用口吐气时,意念观想腹中之气从两脚十趾呼出(具体气行路线不要观想的太清楚。图3)。
收功时,两手握固,停止意念观想。在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渐渐凸起充满之后即闭气(口不吐气鼻不呼气);同时用心默数数字,以计算闭息的时间长短。当久不可耐时,仍从口中细细吐出。待呼吸调和平稳之后,即可将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腹丹田,然后再下床收功。
注意:每次收功时只修闭气一次,并力求逐步延长闭气的时间。
修炼原理与功效:
调气亦称“调息”,为“睡仙功”的人手功夫。古人认为,由于人心念头依着事物,往往使心与息散乱游离,不能自主。虽能暂定,不久则复散乱。所以,运用调息的功夫,可以使心息相依,拴系念头,由散而定。
睡功修炼的关键,在于调和身心,顺其自然。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执意追求,应遵循古人所讲的“无与意争”。如果能在修炼调气时保持健康稳定的心态,排除各种不良的思想情绪和杂念,即可达到气顺体健之目的。故此,古人常以调气作为人静的辅助手段,由调气过渡到息调,皆为收心止念的过程。后来内丹修炼又将其称之为内呼吸。
调气的初期,虽然会略感不适,日久便会感到鼻息调和顺畅,气至形安。当练功进入较佳状态时,似觉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浇灌皮肤,五脏六腑皆悉充满。而且口中甘香多唾,饮食甘美,鼻息微细微长,绵绵不断。
行气亦称为“服气”“食气”“长息”,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辅以导引的内修功夫。古人认为,行气之要在乎知门户出入焉。鼻者,天门也。亦称“天根”。《修真十书·外三要》载:“鼻通六腑,出者轻清之气,属阳,接其天,此乃天根”。口者,地户也。亦称“地根”。又说:“口通五脏,出者重浊之气,属阴;一切百谷诸味皆地之精,从口而人,与地相接,谓之地根”。所以,以鼻纳清气,以口吐浊气,则为顺气;反之则为逆气焉。故逆则壅塞,顺则宣通,此天地阴阳之理也。
在导引方面,陈抟根据人体“凡纳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的生理特点,结合“天人相应”的传统观念,运用月亮盈亏、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创编出这套行气导引术。
在八卦学说中,艮为鼻,兑为口,巽为手,震为足。而艮巽两卦互为意气,为阴中生阳;震兑两卦则互为魂魄,为阳中生阴。故此,当每月农历初一至十五前后,月亮阴消阳长的上弦月之际,鼻引清气,气从体外由两手十指吸人。当每月农历十六至二十三前后,月亮阳消阴长的下弦月之际,口吐浊气,气从两脚的十趾呼出。如此导引日久,借助大自然的阴阳运化之力贯通手足,即为下一步的胎息修炼打好了基础。
练功要领和注意事项:
我国的道教修炼,非常重视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孙思邈曾经讲到:养生修炼的方法虽然很多,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呼吸作用。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重欤!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多出多人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此乃修炼家之大忌也。晋代的养生名家葛洪,也特别推重行气之术。他在《抱朴子内篇·至理》中说道:“服药(指丹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古代世传的行气方法甚多,仅《云笈七签》就记载有数十家。具体方法虽然不一,但练功原则大致相同。均要求在行气之际,凝神净虑,专气致柔㈠乎吸吐纳时,要做到轻、缓、匀、长、深。
所谓的轻,即指呼吸轻细若无;所谓的缓,即指气息舒缓不躁;所谓的匀,即指节拍有致,不时粗时细;所谓的长,即指吸气的间隔时间要长;引气入鼻中而闭之,并以心数数,至二十、三十、五十乃至百至千,方可张口徐徐吐出。所谓的深,即指闭气之时使气渗透脏腑百脉,通润全身。
此外,在修炼“服气导引术”期间,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练功时间应安排在每天的夜半后至日中前。即每天夜间的2时至午前的11时之间。此时天地运化之气为阳气,亦称生气;而午后13时至夜晚23时之间,天地运化之气为阴气,亦称死气。故服气吐纳的导引之气应采生气。
(2)当身体发热出汗时,要注意避风,以防风邪侵人体内,引发疾病。收功时切莫急于起身,应安心静卧片刻,以防心神不安,影响练功效果。
(3)握固是“睡仙功”中最主要的手诀。但在修炼初期,即修炼“服气导引术”之际,由于气道未通,应在导引之时开拳展指,严格按教材所示进行练功。待四肢气机畅通,掌中出汗,进入胎息的修持阶段之后,方可长期握固,不再展指。
(4)练功中忽有昏闷欲睡之感,即可睡觉,不必强为。若在昏闷之际强为,反而乱其心意;意邪气乱,失其正道也。这是初习“服气导引术”时应十分注意的地方。
(5)行气导引日久,感觉遍身湿润或出汗,毛孑L张开,手足俱已通气之后,即是此术功成之效验。然后方可修炼“锁鼻胎息术”。
二
锁鼻胎息术
头南脚北正身仰卧,头下垫枕。两眼轻闭,舌抵上腭。两手握固,两臂自然伸直,放置于距离身体两侧约五寸处。两腿自然伸直展开,两脚跟相距约五寸许,脚尖朝向左右方(图4)。
按以上卧势躺好后,排除各种杂念,先叩齿36次(即两唇闭拢,上下齿互相叩击),然后再将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并用意念导引至腹丹田内。
在用鼻子细细吸气的同时,腹部渐渐凸起充满,随后闭息,于心中数数,以计停息时间的长短。待体腔气闷,难以忍受之际,便从口中再细细吐出。如此练功为一遍,当调息平稳之后再练第二遍。练功遍数不限,但力求每次闭息的时间逐步延长;若能将闭息之数由百至千,且鼻下放羽毛而不晃动者,即胎息初成。
若依古人所言,修持者能闭息至二百五十数,即可华盖(眉)明,耳目聪,举身无病,邪不干人,便可长生矣。如继续坚持修持,可逐渐达到不再用口吐气,惟鼻中有绵绵短息的大成境界。
练功要领和注意事项:
(1)此术务于每日夜半后至日中前生气时修炼,中后至夜半前死气时勿练。
(2)凡遇天阴、大雾、大风等恶劣气候,或室内太过寒冷时,暂停修炼。
(3)无论吸气或吐气,均要做到两耳不闻其声,使呼吸达到微细连绵状态。
(4)修炼胎息前,可暖一杯温酒饮之,能起到润六腑,引气开关,有益胎息修炼的作用。
(5)饮食上戒酸咸油腻之物,特别是猪肉和生水果,最为忌讳。
(6)进入“锁鼻胎息术”的修炼之后,便可配合“睡禅功”同时修持,“服气导引术”即可废弃不练。
修炼原理与功效。
闭息之术是一种非常古老而流传甚广的养生功,早在南朝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初唐《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以及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均有记载,也是古人用以祛病疗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陈抟所传的这套“锁鼻胎息术”有所不同,其闭息原理不仅仅是为了使气渗透脏腑百脉,通润全身,而是在“服气导引术”的修炼基础上,力求人体的生命能量(内气)不外泄,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由此而作为延年益寿的根本。《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故《太微升玄经》云:“气绝曰死,气闭曰仙”。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因读了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养生要旨,便身体力行,勇于实践,先后治愈了多种疾病,屡获效验。他将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练功方法推荐给好友张安道。苏轼所推荐的乃是“胎息术”,系苏轼阅读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养生门第五篇“调气法”的心得体会。文中记述切实,颇合自然之理,文词朴实易懂,对我们理解陈抟的“锁鼻胎息术”有很大的参考和启迪作用。故摘录如下,以便参照领悟。
“养生之方,以胎为本,此固不刊之语,更无可议。但以气若不闭,任其出入,则眇绵洗漭(guOng,m6ng,形容似水域那样广阔无边,空旷迷茫的意思),无卓然近效;待其兀然自住,恐终无此期。若闭而留之,不过三五十息,奔突而出;虽有微暖养下丹田,益不偿于损,决非度世之术。
近日深思,似有所得。盖因看孙真人养生门中第五篇,反复寻究,恐是如此。其略曰:和神养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许,正身偃卧,瞑目,闭气于胸膈间,以鸿毛著鼻上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如此,则寒暑不能侵,蜂虿(chaj,蝎子类毒虫的古称)不能毒,寿三百六十岁,此邻于真人也。
此一段要诀,弟且静心细意,字字研究看,既云闭气于胸膈中,令鼻端鸿毛不动,则初机之人安能持三百息之久哉!恐元(“元”通“原”)不闭鼻气,只以意坚守于胸膈中,令出入鼻似动不动,氤氲缈缈;如香炉盖上烟,汤瓶嘴上气,自然出入,无呼吸之者,则鸿毛可以不动。若心不起念,虽过三百息,可也。仍须一切依此本诀,卧而为之。仍须真以鸿毛粘着鼻端,以意守气于胸中,遇欲吸时,不免微吸,如此,出入元(原)不断,而鸿毛自不动,动亦极微。则又加意制勒之,以不动为度。虽云制勒,然终不闭,至数盲息。出者少,不出者多,则内守充盛,血脉流通,上下相灌输,而生理备矣。
兄悟此元(原)意,甚以为奇。恐是夜夜烧香,神启其心,自悟自证。适值痔疾及热甚,未能力行,亦时时小试,觉其理不谬。更俟疾平天凉,稍稍致力,续见效。当报弟,不可谓出意杜撰而轻之也。”
为了帮助理解苏轼所悟出的“出入原不断”和“然终不闭”之理,特摘录佛藏《安盘守意经》中有关调身调息方面的论述,以供参证。
“以谓凡出入鼻中而有声者,风也;虽无声而结滞不通者,喘也;虽无声亦不结滞,而犹粗悍不细者,气也。去是三者,乃谓之息。然后自鼻端至脐下,一二数之,至于十;周而复始,则有所系而趋于定。定则又数,以心随息,听其出入。如是反复调和,一定而不乱,则生灭道断,一切三昧,无不见前”。
正如《道枢》所讲:“闭气者,非闭噎其气也,乃神定气和,绝思忘虑,使鼻之息悠然,若有若无”。即渐可达到呼吸之息氤氲布满身中,一开一阉,遍布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阉俱停的人定境界。
三
睡禅功
1、蛰龙眠:头下垫枕,头东脚西,左侧身而卧,舌抵上腭。左臂屈肘枕头,右手掌心覆盖于脐腹处。左腿屈膝,右腿自然伸直,膝盖压在左腿膝盖稍上部位的大腿内侧(图5)。
卧姿躺好之后,先将双眼轻轻闭合,排除各种杂念,心系于息的往来,逐渐进入致虚静笃的禅定功态。
2、蟠龙眠:头下垫枕,头东脚西,右侧身而卧,舌抵上腭。右臂屈肘枕头。右掌心贴面颊(四指置于耳门旁,大拇指轻按耳后根处,使耳窍留空);左手掌指攀按右肩井穴。两腿卷曲相叠,膝盖弯曲上跷,愈接近肘部愈佳(图6)。
卧姿躺好之后,先将双跟轻轻闭合,再将两目神光和神意寂照于腹丹田,专一凝神,心息相依,逐渐进入心空意凝的掸定功态。
修炼要领和注意事项:
(1)“睡禅功”可在修炼完“锁舁胎息术”之后接着修持,有助于胎息的早日形成。
(2)“蛰龙眠”主修的是睡魔,能起到克制困觉贪睡,排除昏沉的作用。“蜗龙眠”则是主修内气,促使内气流布周身。研修者可根据自己的切身感悟,加以灵活选修。
(3)当进入“睡禅功”的专修阶段之后,便以“蠕龙眠”为主修功法,“锁舁胎息术”可废除不练;睡禅时不再受时辰和气候方面的局限,随时均可习修。
(4)若在睡禅中进入睡眠,醒来后应慢慢辗转身躯,尽量保持刚睡醒时的那种心地湛然,良知自在的心态。正如《性命圭旨·亨集》所云:“此时正是前后际断处,一念未生时;此际若放大静一场,效验真有不可形容者”。
修炼原理与功效:请详见“仙道求索”一文。
四
绝谷食气法
面南背北或面东背西盘膝而坐,二目轻闭,双手握固,自然垂放于胯骨两侧,静心排虑,徐徐调息……待息调平稳之后,口腔鼓气令满,然后徐徐咽之,腹部也随之凸起,并用意念观想所咽之气流人五脏六腑,从手心脚心和三关九窍(这里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眼耳鼻口七阳窍及大便小便两阴窍)流出(图7)。
如此,口腔鼓气、吞咽、努腹(腹部凸起),以令腹丹田充满为度。练功时间的长短可自行掌握。
收功动作:
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滋生的津液数遍(古称“赤龙搅海”),然后分三次咽下腹丹田。叩齿36次,再将双手掌搓热,揩拭面颊部九遍。两手卡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以四指搓摩两肾俞穴,遍数不限。动作做完后即可起身收功。
修炼要领和注意事项
(1)在胎息初成阶段即可配合修炼。练功时间依然掌握在夜晚2时至午前11时之间,且可随时抽空习练。切勿采用卧式修炼。卧式使气难下,有损于心肺。
(2)鼓、咽、努要与意念观想协调相应。鼓咽之时不能张口,以免生气人腹而造成肚痛腹泻。鼓咽时的鼻息出入要任其自然,不必强制。
(3)修炼要诀重在“神安志定”。特别是在咽气时,应徐徐咽之,不能过急,而且勿令口中有声。急咽易使下部气秘,心胸部位气结不散,不仅易患脱肛之症,也容易引起胸肋气窜疼痛。须慎之!
(4)如练功初期产生噫气(pP内气上涌?现象,即鼓而再咽之,切莫让内气从口走失。如果感觉下部(主要是肛门)有较强烈的泄气现象,不必理睬,但泄不妨。
(5)修炼过程中,腹部常有“雷鸣电激”之声,此是内气流润百关,陶炼阴气之景象,为较佳功态,切莫惊慌失措,心生疑惧。
(6)正式辟谷的最佳期,应选择在胎息功成,自觉厌恶饮食物之后。辟谷的初期若感到饥饿,可努咽三五次,并以意调之。以后无论鼓咽多少,应常以腹满为度。
修炼原理与功效
古人认为,世人均以五谷为肥肤之具,但不知为坏身之本。《道枢·中黄篇》云:“咸味辛酸五脏病,津味入牙昏心镜”。《黄庭经》也指出:“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哪从返老却还婴”。故此,古人为了达到辟谷(绝谷)之目的,常将其与食气(服气)结合起来进行修炼,形成了传统仙学中重要的修持手段之一(有关辟谷的专题论述,请详见《灵光法仙术》)。
古传的各种服气方法很多,如五行食气法、十二时辰食报法、服日月精气法、服六戊法等等,而经常采用的则是“取六阳时法”。我们这里所介绍的“绝谷食气法”,是秘传的“服内元气法”。古传服气法虽然颇多,终不如此法之神妙。
在古汉语中,“元”通“原”,本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及阴阳二气混沌未分时的实体,即“元气”。古人认为,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而成为三体。这种产生于汉代的古典元气说,使其形成了“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的宇宙生成论。
从传统修炼学的角度讲,元气也被称作“炁”。即运化为万物的原始祖气,亦称先天气。《难经》云:“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抱朴子内篇·至理》也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白天地至于万物,无不生气以生者也”。既然人是由炁的运化而成形的,如果将“炁”运用到绝谷治病,延年益寿中去,其效验是不必怀疑的了。故此,养生之至要就在于“宝(通“保”)精行气”。
从人体的生理结构来看,这种先天的原始祖气静伏于会阴穴稍上部位的命门之中。此气与人体的呼吸系统相沟通,使命门具有纳气功能。所以,命门处的元气能量,时常会从口鼻呼出耗散(详见《元始丹坤亚方术》)。“服内元气法”的实质,就是尽量不让这种先天的原始生命能量流失,通过鼓、咽、努等修炼方法,使之回归于生命能量的储存库——腹丹田,以此作为辟谷的物质基础。《云笈七签》卷五八,对服食元气的功理讲得非常透彻:“夫人身中之元气,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神人矣。是故人之始胎,不饮不啄,故无出入息,即元气复。元气复,即长生之道机也。”
五
辟谷辅助功
1、辟谷净志法
《道枢·中黄篇》曰:“服气五旬,而未能绝水谷之气”,何谓也?
这里的意思是说,年龄已过五十岁,服气修炼未达到辟谷的层次,是什么原因呢?应该怎么办?故此,才有了“辟谷净志法”的承传。
此法必须在晴天或雨后雪后转晴的气候条件下修炼,于正午之时(11时-13时)人静室,散发于枕,头南脚北仰身而卧,二目轻闭,舌抵上腭。两手握固(即两手大拇指尖各掐两手亥子纹间,再以四指包握大拇指;须用中指中节压盖在大拇指甲之未处),两臂自然伸直,放置于距离身体两侧约5寸处,两拳心向上,拳背向下。两腿自然伸直展开,两脚跟相距约5寸许,脚尖分别朝向左右方(图8)。
卧姿躺好后,先将握固之双拳上抬于两肋旁(图9),然后叩齿7次,排除各种杂念,静心瞑目,行“锁鼻胎息”之术。在闭气过程中感到微闷之际,两拳即用力握固,便可起到筋脉徐,于,内气渐透骨肉之间,津汗润泽皮肤的功效。
修炼原理与功效
辟谷能否成功,取决于胎息功能层次的深浅。此法的修炼,看起来与“锁鼻胎息术”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指法的掐诀上和在闭气过程中的用力握固方面有所不同,这便是“辟谷净志法”的绝密之处。
手为人体生理气启、的全息元,十指与经络的关系是:大拇指应肺经,食指应大肠经,中指应心包经,无名指应三焦经,小指应心经和小肠经。若按“子午流注”的传统理论来认识,亥时(21时一23时)入定,属于坤卦;人体气血归于气海(泛指腹丹田)。子时(23时一l时)夜半,属于复卦;人体气血一阳复出,流注于尾闾。古人用拇指掐定在无名指和小指间的亥子纹,其目的是为了压制三焦经和心经,制约两经气血的运化活动,以便使阳气充实于人体的气海内部,起到透骨蒸筋,润泽皮肤的功用。而且又以中指中节的平处压盖在大拇指肺经的井穴(少商)之上,控制和调节肺经的呼吸功能。故此,《长生不老秘诀》说:“固捉双拳,所以敛共气也。此闭关却邪之无上妙法也”。市朝陶弘景也在《养性延命录》巾,将握固视之为拘魂制魄的法门。并且指出:“此固精明日,留年还魄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
握固,作为古代早期“闭气炼形”的养生要诀,又常与冥心养性相结合。《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曾讲到:“人身之心,其名有三。心之本位曰人心,其神脑注曰天心,其神服注曰地心。共用有三,天心生精,地心生气,人心生血”。这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论述人心与三部丹田的生理机能。故此提出了“欲收人心,必须握固”的论断,并且进一步解释道:“盖心乃至灵之物,……一经掐夫亥子纹而握固之,则我之人心得注于本位矣。心居本位,则一身之气,咸自相拱护,不劳招聚,而白相聚于绛阙(即中丹田)上下四傍也。”
古代的炼养理论认为,绛阙为神之舍宇,绛宫不动则精不驰,而神不疲。我们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握固与冥心紧密相连,相互配合。能够正确地理解“握固冥心”的内涵,即可收到先聚气以至极,后得生理变化之奇效。这正是所谓“气足不思食,神全不思欲”的精妙所在。
2、辟谷胎食法
此法宜在每天早晨醒来后空腹修炼。
头东脚西仰身而卧,去枕。二日轻闭,口含一至两粒花椒(激发口腔内津液的滋生)。两手握固(不掐亥子纹),两臂自然伸直,放置于距离身体两侧约5寸处。两腿自然伸直展开,两脚跟相距约5寸许,脚尖分别朝向左右方(如图10)。
卧姿躺好后,排除各种杂念,静心调息。待心息平稳之后,将二日神光和意念集中于上丹田,内照意守约1分钟左右,再将二目神光和意念下移,内照意守中丹田约1分钟,再次将二目神光和意念下移,内照意守胶丹田约1分钟左右。
三部丹田分别意守之后,再将神意内注于舌下。鼻子徐徐吸气后,将口中滋生的津液一次咽下,喉中有声,并用意念导引至胆丹田,随后自口中微微呼出其气。此为饮胎食一遍,连续饮咽90遍。稍微调息之后,再继续饮咽90遍。每天需饮咽四个90遍为一顿,共饮咽360遍为全功。
待饮咽津液满100天,便可在每次饮咽津液90遍的调息之间,或全功之后,加修“六气法”,以防出偏和治疗各类疾病。
练功要领和注意事项
(1)每次咽津时要在呼气时咽之。若在吸气时咽津,容易导致风邪人腹。应慎之!
(2)每次咽津后,神意由腹丹田上移至舌下,待口腔内再次滋生津液,即再行饮咽。
(3)“六气法”亦称“六字气诀”,应在呼气时发声念出。发音务求正确。实修者可根据自身的体感和领悟加以灵活运用。
修炼原理与功效
何为津液?饮食津液有什么益处呢?
《本草纲目》卷五十二载:“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若按传统养生学的理论来认识,“津液”是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如唾液、胃液、肠液和关节腔内的液体,以及泪、涕、汗、尿等液体,均可统称为津液。但汁液又因清浊有所区分,其中清而稀薄的叫作“汴”,浊而稠厚的叫作“液”,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一般多用“津液”来并称。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古人认为,人之口中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顶者,皆因地下水气循土脉透隙而上蒸也。故修炼功夫已久,口中自然发生一种甘津,清凉爽淡,寻乎常时。此亦因身中团聚之热力,蒸动下焦之水气,循经络之路上升,至口中遂化为津。此津由化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果能勤加修炼,勿稍间断,则第一次吞人腹中之津,又为热力蒸动,化气上升,仍至口中。此为第二次所化,比第一次更觉甘美,其补力亦更大。如是循环不休,直至百千万次,便可使人精神光彩,延年益寿。所以,古人将这种经气化而蒸动的津液,又比喻为“琼浆玉液”、“神水”或“胎食”。后世内丹术中所谓的“玉液还丹”和“乳转醍醐”之功理,即来源于此。
此法修炼至深者,便能与胎息并行,吞咽津液而不食,故称为“辟谷胎食法”。对于此类功法的修炼实效,古人讲述的较多。如《后汉书·王真传》中记载:“(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室。”《汉武内传》中也载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真行之,断谷二百余日,肉色光美,力并数人”。
“六气法”的发音和功用如下:
(1)嘘(xū):嘘属肝,肝主目。诸如赤肿昏眩等病状,皆以嘘治之。
(2)呵(hā):呵属心,心主舌。诸如口干舌涩,气不通或胡言乱语,呵以去之。大热大开口,小热小开口,若加以意念导引,效果则更佳。“呵”亦可读作啊(d)。
(3)驷(sì):叩属肺,肺主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可依叩吐纳调理之,并可兼治皮肤疮疥之症。
(4)吹(chuī):吹属肾,肾主耳。腰肚冷,阳道衰,皆可以吹字气理之。
(5)呼(hu):呼属脾,脾主中宫.诸如微热不和,腹胃胀满,消化不良或气闷不泄,皆可以呼字气理之。
(6)嘻(xi):嘻属三焦,为水渎之府.凡三焦不和.均可以嘻字治之.
《幻翼先生服内元气指出;“人食五昧.五昧各归一脏.每脏各有浊气,同出于口.又六腑三焦之气.皆凑此门,众秽并投.合成浊气.每睡觉,熏熏气从口而出.自不堪闻”.故此.我们这里所介绍的“六气法”.主要是用以排除体内浊气,调和冷热为目的.凡是心火上炎,心烦不寐,胸闷,心区不舒等现象,均可采用“呵”字诀调理。如口中焦干、口苦舌涩、乳颊无津或咽喉肿痛,均为热极症状,须大张口“呵”之,直至喉中清水甘泉滋生,热即退。反之,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呵气过多,心中茫然无主,饮食无味,不受水,则是冷状也。当以“吹”气诀温之。
此外,古人还指出,六气虽然各有所治,但五脏三焦,冷热劳极,风邪不调,都属于心。心主呵,呵气即能治疗以上诸病,不必六气也。此种说法,可供参考。
六
睡仙神通术
按上述“绝谷食气法”修持日久,能够辟谷50日而不食者,始可修炼此术。
于每日五更鸡鸣时(丑时,即晚1时一3时),头北脚南仰身而卧,头下垫枕,两手握固,闭目内视,观想脾脏之气如同黄云般从心脏腾起,漫延散布于全身和四肢(图10)。咒曰:“中央戊己,内藏元气,黄色力坚,运之可治,丹阳莫辞,朱阴共议,得到四肢,黄云大起。”
如此修炼27日,便可内视到脾脏中腾起的黄云透满胸腹和四肢。以后便可运用意念观想之力(谓之念力)来支配黄云之气遮体隐形,无人能见。亦可兴起黄云大风,百步之内吹火灭烛,自卫御敌。
修炼要领和注意事项:
(1)此术必须在辟谷功成,50日内未食百物的前提下进行修炼。
(2)每日的练功时辰不可错过;如果不能坚持或少练一日,将前功尽弃。
(3)咒语须在观想前出声诵念三遍,但要慎重虔诚,字字清晰。
1、睡仙功的研修步骤和程序:
(1)首先要练好“服气导引术”,这是进入“锁鼻胎息术”的基础功法。
(2)当进入“锁鼻胎息术”的修炼之后,“服气导引术”可废弃不练,并配合“睡禅功”同时修持。但要注意:“蛰龙眠”与“蟠龙眠”的主修内容和功用不同,实修中应根据切身体验及需要,有选择地加以灵活运用。
(3)应以“蟠龙眠”为长期的主修功法。当修持者能够进入禅定功态之后,即可加修“绝欲食气法”,以巩固和提高禅定的功境层次。
(4)如果修持者在三年的研修中,始终不能进入辟谷状态,说明“睡禅功”的功力基础并不稳固。故此,必须加修“辟谷净志法”,并长期坚持。“辟谷胎食法”可根据功态感受而为之,以辅助辟谷的成功。
(5)修持者能在睡禅(蟠龙眠)的修持中,50日内不吃任何食物,而且体力充沛、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即可研修“睡仙神通术”,直至功成。
胎息和辟谷是“睡仙功”中最基本的核心功力基础,而辟谷的实现和保证,则又取决于胎息修炼的成功。失去了功力基础,很难进入真正的禅修境界,神通术的研修也是难以实现的。
2、睡卧的姿势与方位:
睡卧的姿势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基本上不外乎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要想了解睡卧姿势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首先就应了解人体生理结构的基本特征。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历代养生家们认为,右侧卧是一种最佳的睡卧姿势。如《老老恒言》中说:“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所以,右侧卧有利于心脏输布血液,使肺呼吸通畅,也利于胃肠道对饮食物的消化和代谢,还可使肝脏处于身体右侧的最低位置,使肝脏获得较多的供血,从而对肝脏的造血、凝血及其解毒功能都得到很好的补益和促进。
但仙学修炼与传统养生学有着很大的区别。拿仰卧势来说,它是大多数人不习惯的睡觉姿势。这种睡眠姿态容易使颈部的肌肉下垂,嘴巴张开,导致呼吸道不畅,极易引起打鼾。但睡功的修持却大都采用仰卧势来锻炼呼吸功能,不仅能有效地治愈鼻窦炎、鼻咽炎和扁桃体肥大等病症,而且能从根本上确保呼吸道的畅通无阻,根绝上述各类疾病的发生。
采用仰卧势进行修炼,虽然有避免压迫五脏六腑的优点,但却使背部的阳经受到压迫。故此,在修炼过程中常会出现背部跳动,身体似有腾空感,凡此种种,均为较佳功态。
“蛰龙眠”所采用的左侧卧势,恰恰与养生学的要求相反。其目的就是为了压迫和抑制人体的代谢功能,促使呼吸道的后天呼吸降低到最缓慢的程度,从而激发和训练先天呼吸(元气)的生理功能。,而俯卧势压迫五脏六腑,阻碍呼吸道的通畅,故养生学和修炼学多不采用。但在睡功治病法中,亦有采用俯卧势治病疗疾的特殊范例,可供参考。
饭后睡卧,无论是养生学还是修炼学都是禁止的。因为饭后睡卧会导致人体的血液向消化系统倾斜,使大脑和肢体的血液相对减少,大脑和四肢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给,使代谢物无法及时排除,较易引发一系列的不适应症。古人“睡眠有助于消化”的论述,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终归利少弊多,应引起注意。
关于睡卧朝向的方位问题,古人普遍采用的是《周易》理论,而且非常重视日月星辰对人体的影响。从古代经典中可以看到,睡床一般要求南北放置,人躺其上,可以头北脚南,也可以头南脚北。因为子时之后,天地间的磁力场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为垂直方向,它顺向切割人体,对人的思维意识有很大的益处。
如果头东脚西或头西脚东而卧,天地间的磁力场便是横着逆向切割人体。例如“睡禅功”和“辟谷胎食法”,即是借助磁力场的横向切割来提高功力。故此,在“睡仙功”的睡卧朝向问题上,应按照功法所示,严格遵守。
3、睡仙功的饮食禁忌: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将饮食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种气味,亦称五味。对这五种饮食物所引起的疾病,也阐述的十分深刻。酸人胃走于筋;苦人胃走于骨;甘人胃走于肉;辛入胃走于气;咸入胃走于血。故在仙道禁忌中,非常重视饮食物的选择,对辛味饮食物更是严禁。
从整体上来说,“睡仙功”是以胎息和辟谷为功能基础的修持法,因此在饮食的摄取上有很多的禁忌。一般来讲,在修炼“服气导引术”的初期,应加强饮食物的营养,也没有太多的禁忌。但在进入“锁鼻胎息术”的修炼之后,就必须严禁食用生菜和辛臭之物。诸如葫葱(hd,即大蒜和葱)、芫荽(yan,sui,即香菜),韭菜、香椿、芸苔(即油菜)等五种辛味蔬菜(亦称五荤),均会损脾乱气败仙相。
《真诰·协昌期》中说:“勿食酸咸油腻之物,食之损五脏,神不安。狗猪肉、生果子,尤忌!”以上这些饮食物方面的禁忌,是古人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供实修者参考。
4、睡仙功为什么要强调战胜睡魔?
传统的修炼理论认为,阻碍仙道修持的最大障碍,主要是“三魔”。即所谓的“食魔”、“睡魔”和“色魔”。而在这三魔之中,最难制伏的当属“睡魔”。故《性命圭旨·亨集》叹曰:“然色魔食魔易于制伏,独有睡魔难炼”。
现代科学认为,睡眠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自然界的昼夜节律变化而适应的结果,是人体一种主动的自我调整过程。如果一个人一两天不睡觉或睡眠欠佳,就会出现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如果连续60多个小时不睡眠,就会产生头昏、头痛、耳鸣、健忘和全身无力等病症。由此可以看到,睡眠在人类生存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人类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和梦中度过的。虽然司空见惯,却又感到莫明奇妙。
古人对于睡眠的认识是从卫气开始的(详见“仙道求索”一文)。并且普遍认为,人在夜间熟睡之际,便进入了阳为阴浊所陷,昏多觉少,如同死人一般的状态。此即古人所说的“睡魔”。此时如果稍有不谨,则元精下漏,元气从口鼻泄出,使元神无所依存,以致魂梦纷飞,三宝(精气神)各自驰散,人身何能健康长寿?故此得出了“昏者死之根,觉者生之兆”的论断,主张少睡多炼,以功代眠,减少昏睡的修炼理论。
对于修炼学中炼睡的理论,《修真辨难》讲得十分清楚:“凡人卧睡,神人阴窟,气散四肢,梦寐颠倒罟获陷阱(井),无不投之。日所积者,不如夜所耗;故必打炼睡魔,使心神居室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庶行道无阻也。古仙云:睡了一时,死了一时;睡了一日,死了一日;日日有功无睡千日,便了事也。又云:一年不睡下丹结,二年不睡中丹结,三年不睡上丹结。若虚室生白,神明常照,虽寐(睡着)犹寤(睡醒)不妨去睡”。
然而,睡魔在功态中的表现为两种,这就是神驰而散乱和神未清而昏沉。
古人认为,神驰而散乱乃属魂灵游动不定,可以通过静心摄意加以整理,较易控制。昏沉则属于魄气用事,乃纯阴为主,蠢蠢冥冥,麻木不仁之症也。如练功中欲睡去,即是昏沉的表现。《吕祖师先天虚无太一金华宗旨》指出:“却昏沉,只在调息。息即口鼻出入之息,虽非真息,而真息之出入,亦于此寄焉。”故练功时须静心纯气,方能有效地克制昏沉。
那么,怎样才能心静气纯呢?《吕祖师先天虚无太一金华宗旨》曰:“(将心)用在息上,息之出入,惟心自知;不可使耳闻,不闻则细,细则清。闻则粗,粗则浊。浊则昏沉而欲睡,自然之理也,”这便是调息法中强调的“不使耳闻”的功理所在。
虽然“心用在息上”是克制昏沉的诀窍,但在具体应用时,要以两眼微微内照而不外视,两耳内听而不外闻;视者视之无形,听者听其无声。这种既不外肆又不内驰而“中”的心息法,就是“蛰眠法”修炼之精髓,古称“日月交精交光法”。
自古以来,仙道以人道为本。睡眠即为人生所需,亦为仙家所不能废。然仙凡终归有别,实乃/顷逆之道也。故修仙之人初学之际,睡眠不可过多,也不可太少。过多则精神昏昧,心智迷蒙,而流于怠惰。太少则休养不足,身体疲软,易受病疾,亦失正道。《黄庭经》云:“真人在己莫问邻。”故初始阶段,必须加上一定的人为强制因素,否则难以从有为臻于无为,达到大定生慧的美好境界。
5、修炼过程中的各类注意事项;
“睡仙功”是以服气为基础,渐达胎息功境,而后进入辟谷阶段的修炼功法。因而,基础功力是否牢固,是“睡仙功”修持成败的关键。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饮食和睡眠与炼气的关系。清代梁章钜在他的《归田锁记》一书中指出:今人常以饱食安眠为有生乐事,岂不知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养生家所忌也。昔应璩诗言中叟得寿之由:“日量腹节所受”。《博物》言: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孙思邈方书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神仙诀了。”马总《意林》引道书云:欲得长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无屎。此等话语皆为古人修仙之要诀,须刻意领悟。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在修炼“睡仙功”的过程中,如果能按练功要求认真修炼,一般不会产生偏差。随着功力的逐步提高和功境的深入,生理上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现将服气阶段和辟谷阶段应注意的各类事项明示如下。
服气阶段:
(1)服气练功初期,寝室温度不可太冷或太热;饮食宜温,勿食冷饭。
(2)练功时定要宽衣解带,摘掉手表戒指等物;如若身有紧处,气海发闷,有损气机。
(3)修炼初期,因内气还不坚固,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过于劳累则会损气。练功结束之后,应经常到室外散步,有利于气血的下行。
(4)在服气修炼的过程中,如丹田充满发闷,可运气从四肢导引,切莫从口鼻呼出。
(5)在服气修炼的过程中,如小便黄赤,切勿惊慌失措,练功日久,自变如常。
辟谷阶段:
(1)绝谷食气的初期,心态必须坦然安稳,内气方能自行流通。如果心有所拘,或者急于求成,或心存疑虑,或畏惧失败,均会导致内气窒塞。只管勤奋进取,功到自成。
(2)食气绝谷的初期,因内气能量不够,心神还不能自静,时常产生思食之欲望。此时切须克制忍耐,如果服食,恐滓秽积存腹中,使气难行。若思食之念急切难忍,或感到口渴身热,可用少许生姜与蜂蜜煮成“姜蜜汤”,饮之即解。如感觉胸腔满闷难受,可咀嚼甘草、桂心或五味子等中草药调节之。
(3)如果能绝谷二十日不食,表明腹中谷气已尽,每天可用芥菘(即芥菜和白菜)煮熟,调香油酱醋取味食用一至两碗,四五日后,可除菜饮汁,即能起到益气、排泄肠中恶物的作用。再过三日后,即可停饮菜汁,进入真正的绝谷状态。
此外,《神仙食气金柜妙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腹中饥饿或小便赤黄,取好枣九枚,念食则吃一枚,若二枚至三枚。一昼一夜,无过此九枣。意中不念食者,不许啖也。常含核受气,令口中行津液。”
大枣性甘,微温,人脾经。具有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益气养心、壮中强志、健脾生津、开九窍、理四肢、除烦闷、治肠瘅等功效。久服,可轻身,长年不饥,被誉为“活的维生素丸”。我平时惯用大枣沏茶,长年饮用,可供实修者参考效仿。
胎息虽然是辟谷的功能基础,但辟谷必须依赖于服食元气和服食津液方可成功。欲绝饮食,应量力而行,并没有快慢和远近的日期限制。由于元气回归腹丹田时需要经过体内的三处隔膜,故首先会感到胃中胀满。此时饮食不可过饱,尽量少食。随后便可感觉到元气通布五脏,进而回归腹丹田。一旦元气回归腹丹田,便可体验到气行周身,遍体舒畅的功效。
若按《道枢·中黄篇》所述,辟谷需用九十日便可获得成功,而且元气会在三部丹田依次停满,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特此摘录如下,以供参考验证。
“三十日下田满,则神气足而不泄,且不饥矣。六十日中田满,则体无虚羸,行步健矣。九十日上田满,则内凝结而外克服矣。于是三焦平实,神凝体清,淡无所思,可以栖心圣境,以学胎仙。若夫或食或断,使人志散,喜贪诸味,则谷之气难遣,求仙者之大病焉”。
据侠门先辈的有关记载,绝谷功成之后,即便是终日不食气,气亦自足。虽整天言语呼唤,种种劳作,其气力不衰,百无妨废。须食即食,须休即休;复食复气,唯意所在。而且自觉精神有异,四肢日渐强壮。闭目内视,五脏六腑历历分明。神清形静,五脏得安;言谈举止超凡脱俗,仙风道骨,潇洒飘逸。且能视表及里,知人善恶,产生超觉灵感。
修炼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