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易求,明师难得

请点击关注--->>>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传道,赠识

播智慧,解惑迷

因材施教,培育大器

锄禾于当午,挑灯耕耘急

以文化人铺路,传承文明历史

世界进步当指南,人间正道他奠基

常明   感恩  上师而作)


不是遇不到上师,是不具备弟子相

没有名师点,终生团团转

三人同行,皆是我师

千手千眼无非师

名师许是

明师也


修道之人,常常寻师,

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寻师访友自是修道者之常事。

然自古修道者多,得道者寡,

真道难悟,几人能明?

明师惜缘,择善而授,岂能轻遇?

明师难寻,非明人视亦不见。

良机易得,非机缘求之不得。

明师难遇,贵在心眼。

非明眼人遇亦如不遇。如何识得明师?

明师未必是名师,名师未必是明师。

明师者,明道之师。

明道者,明心见性,处处通融。

为师者,品高义重,心存慈悲。

明师者,未必在高山寺院,道缘渡人,

或在茶馆,或在路上,或在牛背,

或在梦中,或有指引,或是偶遇,

高山寺院未必人人皆明。         

  

道体有高低,心明分深浅。

是以,非大彻大悟之师,皆不是全明。

明中有暗,暗中藏明。

是以,不明之人见其人明则视为明师,

或有时又见其师之暗处,又视师为不明之人。

实不知明师亦有深浅之分。

是故,师之所以明者,皆因汝处暗处。

当汝澄明足以照耀师之暗处,则师将不复明。

当师之光芒可以照耀汝的黑暗,

引领汝走出黑暗,是时为汝之明师,

未必为天下人之明师。

当汝见师之暗处,师亦可为明师。

因全明之师自古少有,故亦难以遇见。

若遇全明之师,必是大机缘,自古大机缘难得。

因汝不是有缘之人,或许一生也不得见全明之师。

是以,寻师不必全明,足以照耀你前行即为明师。

明师不必终始,一时修行一时师。

大机缘者,专从一师足以修尽。

机缘小者,时时寻师。


欲得明师,唯在机缘,

故须自修以待缘。

遇得明师,唯在机缘。

广结善缘,心怀众生,时到自有指引。

没师自修以待缘,有师精进以大悟。

不必待到师来始修行。

不修则不明,不明则师来亦不见。

小修则小明,小明遇小师。

大修则大明,大明方能遇大师。

是以,须勤修以待师。

边修边待。

自修方能见师。

不修永远无师。

遇得大师必定有大机缘,无缘空等自伤悲。

坚心发愿,必有感应。


天道平衡,损有余而补不足。

故若欲求得真道,需先尊师重道。

明师难得,真道亦不轻传。

汝欲得师道,汝心性如何?

汝以何能何德何心何份能得真道?

是金钱还是诚心?或许两者都远远不够。


凡得真传者必定尊师重道。

尊者,上位也。

师在汝心中必须永远处于上位。

即使汝已越超了汝师,师仍然在你的头上。

不尊者,以师为利用对象。

得师之道或师力相助时喜颜悦色,

若师不助时则怒自心起。

大道传人,必考其心性,

心不计名利得失,不拘生死情缘,

大量大德之人方能得之。


天道平衡,损有余而补不足。

不失不得。大失大得。

是以,汝以什么换得师心?

得道之人,惜道过命。

汝不尊师重道,能得师心?

汝坏其师道,师怎能认汝?

学不尽心,技不超越,

在世则坏了师门,自古为师者难容。

如孔门弟子三千,

得意贤生仅七十有二。

是以,汝之德性努力不同,

师之传道亦各异。

既遇得明师,

亦不易得其真道。


寻师者必须懂得爱师。

成一师不易,毁一师不难,

故为师着想,亦是汝德。

寻师之人必须懂得爱师。

全明之师难见,半明之师常遇。

是以,半明之师虽然有一处之证见,

仍不至圆满,还须继续前进。

师一边教你,还须同时进修。

师门弟子日多,人心亦各异。

师教之人愈多,师力愈易日益减少。

是以,师之有心携带你前进,

损自力以渡汝,可谓用心良苦。

汝能不惜乎?

汝要珍惜师之时间,

求教于师者愈众则浪费师之时间愈多。

故非大事不要随意麻烦,

非难题不要轻易发问。

师愈有名则愈易为世事世情所累。

因师仍未了无,故人心仍在,

七情六欲未尽,

我执心仍在,为人师心未了。


因不全明,故真性仍会动摇。

故易为世事世情所拘,

而觉性减损,人心回复。

求师人愈多,奉师若神明,

则易使师起名利心,

生我执心,容易毁师于瞬间。

随师之人,不可不知!

修道者众,得道不易,

成一师不易,毁一师不难,

世之师已少有,经不起再废坏,

故为师着想亦见汝之大德。


寻师是为求道,非为荣耀自身。

所以寻师决不能搞外门邪道。

二师之言必不一致,

所教之学难以全同,

便不知听谁反谁,

结果落个多师如无师。

寻师是为求道,非为寻亲问故,

亦非以师名荣耀自身。

故寻师必以求道为正,

勿搞歪门邪道。

寻师唯求自高,

非为将来与师一决高低,

故寻师不求称师,

超越自我就行了。


师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

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

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

一辈子跟师学理,

而没有下功夫真修实练,

真是罪过。


明师难遇,得其真传更难。

或许汝一生与师无缘,

注定自修,汝还要四处寻师吗?

或许注定汝要为人师,

汝还不勤精进吗?


师能使你明理,

不能替你成就。

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

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

死跟老师背后当跟屁虫,

不但令老师讨厌,

也给自己迷失。

一辈子跟师学理,

而没有下功夫真修,

东奔西跑,真是罪过。

没有真正的证见,就不能胡口说教。

话从自心出方为真经,

而不是复制老师的言论到处传播。

大道从心出,

空理从口出。



《师道》



第一篇 • 师之重


生命之重


人有三命,一为父母所生之命,二为师造之命,三为自立之命。父母生其身而师造其魂,而后自立其命。所以师者,再生父母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为师父。


圣学之重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孰继孰开,师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孟夫子继往圣,开来学,万世典范也。


天下之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能责,在于务学,务学者,务经务师,然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所以为人师者,人之贵人也,天下之贵人也。


所以师者,关乎人之生命,关乎圣学之传承,关乎天下之太平,成人子弟则天下至德,误人子弟则天下大失也,不可不重视而慎行。



第二篇 • 师之责


传道之责


道者,良知也。人之初,性本善,因有良知也。所以师者,顺人善性,扬其善而抑其恶,是为传道。


道者,创造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之创造,皆由人之创造而显,人之创造,与道同在,与生俱来,能生万物。所以师者,顺道而为,开人之创造,是为传道。


授业之责


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动物皆有所司,况人乎;花木司美,泥矿司器,水气司能,万物皆有所司,况人乎。工业农业商业,学业职业事业,世间千业万业,皆为人设,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各取所需,是为业道。所以师者,因材授业,鼓之励之,以至成业,是为授业。


解惑之责


惑者,迷也。人未有不学而知者。未知而学,学而后知不足,于是愈学,于是愈知不足,于是愈学,旋而复始,成长之道也。所以,师者,教其不足而解其迷也,是为解惑。



第三篇 • 师之慎


惰之慎


学子少小好动,心性不定,未入正道,师不可惰而不严。《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严者,非怒也,非厉也,不惰也。不惰者,尽心也,必果也。


怒之慎


为人师,压力烦恼,慎勿发怒,苟若发怒,过较常人更重。一者,学子少小,心性脆弱,易受伤害,苟受伤害,恐终生难愈。二者,为师者一人怒而众人受,一染十,十染百,受者甚众。三者,怒则失敬,失敬则学子不畏不信,恐有荒学业。所以师者应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愿受,受福受福,能有大受,必有大福。


利之慎


庄子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誉),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师者,君子也,莫以利而教,莫以教谋利,苟以利教,苟以谋利,则失道亦。然师亦为人,人必计利,而教育之业,乃久利大利之业,所以师者,应以天下之久利大利而利。大利则大善,必有大庆。



第四篇 • 师之道


仁爱之道


仁者德也;爱者慈也;师者父也;弟者,子也。故为人师者,唯以父母慈爱儿女之心爱人,方可行师道于天下,古今之圣王贤师,莫不以仁爱为教之本。师以爱子之心爱人,弟子自以孝亲之心尊师,父父子子,师师弟弟,父慈子孝,师慈子尊,孝亲尊师,道在其中矣。


师范之道


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乃教之根本。博学广闻,学而时习,教而时新,是以学高,可以为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以身正,可以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而后能得敬,得敬而后能得信。其身不正则不能得敬,不能敬则不能得信。


谦德之道


师者,勿以为师而自傲,人皆各有所长于天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又曰:不耻下问。韩愈云: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又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第五篇 • 师之法


鼓励之法


气为人之能,有能而后能行,能行而后能果。所以善为师者,鼓其气,励其行。鼓者,使其动也。励者,劝其力也。动而力,力而动,愈动而愈力,愈力而愈动,周而复始,良性循焉。


诱导之法


人之创造,与生俱来,善为师者,循循然善诱人。诱者,导也;导者,致其自达创造也。创造生其成就,成就生其信心,信心生其动力,动力生其创造,创造复生其成就。周而复始,良性循焉。


威严之法


威于信,严于律,不怒而威,依律而严,是为威严。威者,信也。自信信他。信而能威,威而能敬,敬而能畏,畏而能严,严师出高徒;严者,律也。律己律人。律而能严,严而能行,行而能果,果而能成,成人子弟,方为人师。



第六篇 • 师之本


乐教之本


好为而后能恒为,好教而后能恒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好不能为之恒也。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教者不如乐教者,乐教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师之大乐也。师乐教而弟子乐学,教乐乐,学乐乐,教学相长,乐在其中矣。


修身之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在修身,修身之道,在《大学》,《大学》之道即大人之道,大人之道,即修身之道,《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师者,为人师范,尤当以修身为本,修身治教行大道。


功德之本


弟子以师贵,师亦以弟子贵,古之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西方耶稣夫子,释迦本师,皆因其弟子而成其德。今天下之为师者,皆当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治教,贤德桃李满天下,是为师之大功大德也。




点击:

道炁琉璃光(6人组团免费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