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欲成佛道,先除十障

关注开班动态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佛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你是怕一切被业障缠缚的众生无法成佛。众生本来是佛,何以不能成佛?因为众生被业障所缠。究竟是哪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 

一、无惭。

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一下自己觉得脸红,那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 

二、无愧。

愧是内心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难过,若无这种反省就是无愧。 

三、嫉。

喜欢吃醋,对他人的好处、学问、道德、成就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单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样会有嫉妒心。这种业力的缠缚相当牢固,不易转化。 

四、悭。

就是吝啬,不只是钱财的悭吝,还有对法的悭吝,不肯惠施于他人。 

五、悔。

悔有什么不好?悔不是忏悔的悔。我们随时都在后悔,悔什么呢?唉呀!当时那个机会我买下来就好了,或者那个时候我整了他就好了,类似这样的悔特别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没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六、眠。

就是睡觉,一睡觉,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业障。 

七、昏沉。

昏沉就是脑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头昏脑,一天到晚颠倒。 

八、掉举。

掉举就是散乱,胡思乱想,东想西想,停不下来。 




九、嗔忿。

心里闷闷的,想发脾气,看到谁都不对,看谁都讨厌,整天都在怨天尤人,只有自己好,自己对。 

十、覆。

做错了事,想办法掩饰,这种掩饰非常痛苦,经过了多少年,还要去掩盖它。心里不光明,不坦荡,自己在阴暗中,把光明磊落之心盖住,所以叫覆。 
这就是十缠,以上只是简单的说,详细讲的话,《百法明门论》所列的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心理现象,都是业障。 

【五十一心所】

唯识家立的心所:

遍行:即触、作意、受、想、思

别境:欲、胜解、念、定、慧

善: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不定:悔、眠、寻、伺


烦恼六者:一贪、二瞋、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


「烦恼六」:即六烦恼。此六烦恼称为「根本烦恼」,因为它们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一切烦恼皆由此而生长。「烦」与「恼」不同。「烦」者,烦躁扰动;「恼」者,恼乱身心:烦者轻,而恼者重:轻扰为烦:重扰为恼。

「贪」;负心所的体性是:能令有情于三有之因及三有之果,生出染着。其业用为:

一、能障「无贪」善根;二、能生苦:以由贪爱之力,令五蕴之身生起,复执此身为我,名为「取蕴」;以贪爱取蕴为因,而生出众苦。故知三有苦果,皆由贪生。


「瞋」:瞋心所的体性是—令人于诸苦因与苦果,生起瞋恚。其业用则为:

一、能障「无瞋」善根;二、不安稳性、能为恶行之所依。「不安稳」之义为,因为心怀憎恚,多住于苦,所以不安。「能为恶行之所依」,因为「瞋必令心热恼」,而发「起诸恶业」,所以瞋是不善性,且能生起种种恶行:种种恶行依瞋而生。


「无明」:即是痴。痴心所的体性是:「于诸理事,迷合为性。」「理事」,指四谛、十二缘等因缘业果事,及无常、苦、空、无我等理。对于这些皆迷惑、合钝,不知不觉,犹如人处暗室,不能明见,故称无明。又,无智慧光明,长处黑暗,盲目造作追求,故称无明。这就是无明的体性。无明的业用为:

一、能障「无痴」善根,二、能为一切杂染所依。谓心若无明,即能障碍无痴善根的生起,这是痴心所的消极业用。其积极的业用则为:能为一切有漏杂染生起之所依:一切杂染皆依之而起;进而言之,由于无明的原故,便次第生起了疑、邪见(不正见)、贪、瞋等根本烦恼、以及种种随烦恼,因而造诸恶业,且招戚后生(来世)的杂染诸法。


「慢」:慢心所的体性为:倚恃我相,于他有情心生高举;亦即恃己凌人。其业用为:一、能障不慢,二、能生诸苦。因为心若有慢,则对于净功德之法,及有德之人,便不肯谦下,由此招戚生死轮转,受苦无穷。这就是慢心所的体性与业用。慢有七种:1慢、2过慢、3慢过慢、4我慢、5增上慢、6卑慢、7邪慢。

在一切恶心中,慢心障道是非常大的,因为有慢心,所以就不能真正尊师重道:慢心重的人,多半轻法慢人,对师、对人、对法多不生尊重;因此慢心重的人,常常是越学越傲慢,乃至目空一切,对一切人皆看不在眼里;因为这种人在未学、未修之时就已经很傲慢了,若有所修、有所学之后,通常只会增长他的慢心。所以,诸佛祖师对于慢心重的人,若来求法,即先调伏他的慢心,然后才渐渐教他佛法:慢心不调,学法无益。何以故?以「慢」者即是计我、执我,以自我为大,凌驾他人,而「我」即是生死之本;一般人虽亦着「我」,但他们的「我」不会膨胀到去侵凌他人,而慢心重的人,都是十分自大的,且他们的自大常会侵凌、逼恼他人,故是与佛法的「无我」、及「无我相」,全不相应,故不堪修行。若心有慢,如身中有癌细胞,一切所摄取的养分,都拿来壮大增长癌细胞,加速死亡。有慢心的人亦如是,若慢心不除,其所摄受的佛法,不但不能令他增长功德、灭罪生善,反而增长了我慢的癌细胞,结果他就越来越睥睨一切,最后他自己便被我慢给淹没了。一切众生佛皆能度,唯独慢心之人,佛亦难度;如二乘增上慢人,法华会上五千退席,故增上慢人,佛亦不能度他们入无上菩提、究竟涅槃;须待一段时日,多至八万劫,我相销尽,方能以无我相故,回小向大,然后堪受大法。故知慢心于菩提道上,害人之甚,宜速拔除。


「疑」:疑心所的体性为:「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这个疑,并非指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怀疑,而是特指对佛所说的「谛理」(真理),如因果、无常、无我、苦、空等而舌。疑心所的业用即:「能障不疑善品」。心中对法有疑的人,无法修善、生善;因此这障碍是很大的。

蕅益大师云:一切罪中,疑罪为最。一切功德,信为其首。


「不正见」:即不正知见,又称恶见。「不正见心所」的业用为:一、能障善见之生起,二、能招戚今世及来世众苦。

恶见(不正见)有五种,又称五见,或五恶见: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见取见),五、戒禁取(戒禁取见):

1、萨迦耶见——「萨迦耶」为梵文,义为身,故此又译为「身见」,或「有身见」。以一切众生都依此我见或身见,而起惑造业,故是一切恶见、及有情生死流转之本,故立为五见之首。

2、边执见——又称边见。即是断、常二见。此断常二边见,之所以称为恶见,因为它们都能障人修行:执常见者,因为计一切皆常住、不变,故计修行亦不能对业果有所改变,所以不能起正修行。执断见者,因计一切皆归空无所有,悉皆断灭,因此谤言修行亦无益,是故亦令人不能起正修行。

3、邪见——此为谤因果者,否定因果正理,言因果皆无实。

4、见取——「见」,诸恶见。

5、戒禁取——「戒」,指外道邪戒。

以上为解释心所有法的第四项:六根本烦恼。


点击下面精彩:关注开班动态


开悟,就是点燃自己的生命

饶益结愿秘密陀罗尼修法

道炁琉璃光(6人组团免费教授)


直接开脉轮,即可调百病

南怀瑾:打坐、中脉、能量、修行、成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