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被少林寺定名为“少林拎”的古老拳种【会武堂】


少林寺“长拳卅二势”


自从昙宗等少林寺僧人参与了李世民旨在统一中原,对王世充的战争后,“少林僧兵”这一僧侣武装即由此而起。嗣至少林高僧福居时代,福居主持了集北方诸家拳法,编定“少林拳谱”之后,少林寺僧人以“拳勇名天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既看不到当时“八法”的具体“架式”,也看不到其他各时期拳种变换的情况,但少林拳的存在是毋庸怀疑的。

少林拳在少林寺随着佛教的兴衰各个时期都不相同,特别是明末清初,少林拳传到南方与南方的各色“短打”相结合后,少林拳更是面目繁多,源流各判。再加上天地会等秘密结社的出现,民间练武风气蔚然形成。

此时各种少林拳在原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联系,求大同,存小异,逐步形成了“少林派”。然而,由于拳派产生,派内又门户林立,各留一手。复因为适应民间练武的需要,很多拳师抽去了原来拳法中难练的部分,将拳术进行简化,使学的人容易掌握。这原是好事,但几经改编,这些拳术慢慢地失去其本来面目,又是一件遗憾的事。但流传到今天,有据可考的尚有不少,“长拳卅二势”就是其中的一家。而且是流传得比较早,影响比较大,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家。

近几十年来,在苏州还能看到的,比较可信的“长拳卅二势”的套路,是王子仁老先生传授的。

王体秀,字子仁,(1882一1985)。1882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十岁随僧舅去少林寺习武艺(王的大舅,少好拳勇,因婚事不遂,于咸丰年间,愤然出家于少林寺。属延字辈,精通该寺里外拳法,并主持少林寺教拳事务)。数年之后,遂通晓各色技击打法,並娴骑射。十九岁入万顺镖局,行镖于豫、鲁、苏、皖之间。辛亥革命后为雷永祥部聘为教官,该部驻浙时,曾教过王子庆少林拳。

(王子庆,河北柏乡人,1929年31岁时,全国打擂台冠雄。决赛前曾表演过少林拳,王是刘春海的学生,斯时亦在军中。)1928年前,王子仁先生在西北军某部当骑兵教官,西北军分裂后,转入他部参加抗战。嗣经安徽,江苏镇江、常州等地于1948年初随部到苏州,遂定居苏州。设“子仁国术研究团”,教授生徒多人。

先生精通“长拳卅二势”的技击打法,并时时实践之。到了苏州后,还多次与各门派者切磋。(苏州当江东水运之卫,故“安清帮”在苏州广设“镖局”,以致晚清之际,苏州地区的镖客及淮军镖勇之中名拳师极多。各种拳法在苏州均有传授。)有查拳门的尤xx、戳脚门的陈××,先后与先生比武,先生或指上打下,或强攻硬打,二人技不得施,才始悦服。又尝与谢××比手,仅用一法,谢即告屈,并拜为师,请从此始。1956年,北京人通臂门的张某,与先生比试,二合均败北。张由于大话在先,此时甚惭愧。

先生以为“拳无好坏,快打迟,功夫深打功夫浅”。

记得1956年6月中旬的一个早晨,先生等在上海人民公园看到蔡龙云,蔡鸿祥练武时,曾有评价。现在想来这一评价是完全中肯的。先生特别反对“撩猫逗狗”或“斗鸡”、“斗牛”式的外行打法。他总是说要“跟随缠连,大胆深入”,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

1958年深秋,先生要去南京当教练前,每日都比划“长拳卅二势”及器械等各色打法,可以看到先生“拳不离手”的思想。

先生定居苏州,1958年初王保元先生从新疆军区退休来居此地,一睹先生之拳法,推崇备至。王保元先生参加过辛亥革命,当过孙中山先生卫士。(孙中山先生在横滨前后时)酷好技击打法,功底深厚,历阅南北拳家技艺,所云必有见地。(王1984年去世,时年95岁。)


“长拳卅二势”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曾习用过的技击打法。后世学者遂以宋太祖来命名为“宋太祖长拳卅二势”。

该拳术见于记载的不少,戚继光《拳经》曰“古今拳家宋太祖有卅二势长拳”。此外“阵记”等书亦有著录。《清稗类钞》亦载有太祖为不失信于大臣而藏其拳术秘本于少林寺“严其规,使人不易知”的一节。

“宋太祖长拳卅二势”又随着时代的迁移,被误认为是达摩传下的拳术记载也能看到。因为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太祖,而“禅”又最先从少林寺开始。复因少林寺有太祖拳,因此又依此为据,又有二祖拳的记述也能看到。虽然都不可靠,但都说明确有以太祖名拳的拳术存在。

《宁波府志》载有张三峰即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张三峰宋时人,宋人练宋时的少林拳是不足为怪的。要从而翻之,是必精于少林诸法才能行其事。

《王征南先生传》上载有“其拳法有应敌打法若干”。与我们见到的传今之“宋太祖长拳三十二势”,其中除了“剪腕点节”一势没有外,其他动作名基本全部相同。这似乎说明少林拳当时是以“宋太祖长拳卅二势”为主体的拳术。

俗日“要练好内家拳,必先练好外家拳”。这话不是空造之语,是从内家拳演变过程中得来的一条经验。但在宋、金、元、明初之际,少林寺“只闻佛法,不闻拳法”,可能是秘其术不使人知的缘故。但拳法仍向外流传,当时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向外传授的,现已不得而知。但至少那时的戏曲、章回小说、民间文学与明末清初不同,涉及到武艺方面的人和事都还未想到借用少林的声誉,可见少林拳真正在社会上出名,应是这以后的事了。

到了嘉靖年后“寺以武存,武因寺显”。复因山东、苏南、浙江提倡“寺院武装”名以“少林僧兵”,在抗倭中虽未起到重要作用,但在社会上影响极大。从那时便有“谈武者必谈少林、练武者必尊少林”之说。甚至后来陈老莲绘水浒叶子时,也采用了“宋太祖长拳卅二势”中之“一提金”的动作,绘了“九纹龙”史进。陈老莲必定是看到该拳法才能绘出此图。

据传“长拳卅二势”到了嘉靖年后,因到少林寺学武的人接踵而来,为了“严守寺规,不致败坏少林寺声誉”,洪字辈僧人乃变易其法教人,这就逐渐形成了“北方洪拳”.“长拳卅二势”,成为“门里”拳法,外人很少学到。

到了清雍正年间,因南方天地会、三合会等借用少林寺的名义组织“山堂”,反对清政府异族统治。清政府一面竭力镇压这些秘密结社的民间组织,一方面下了禁武令。河南总督田文镜亦告诫少林寺严禁练武,四方学者濒于绝迹。几经变迁,少林寺僧人亦不会“长拳卅二势”。虽有学者也以它拳支吾。幸好雍正三年岳钟琪麾下游击叫马和尚的,退伍回寺再教后,少林寺僧人才重操旧业。与此同时,马和尚还教了离少林寺不远的永泰寺的惠来和尚。

乾隆十九年,江宁严用晦到少林寺见到少林寺拳法,及1926年左右爱新觉罗·溥儇去少林寺所见的拳法“反勾手,瓦陇掌,中间起走四门”的即是“长拳卅二势”的套路。

“长拳卅二势”的打法与拳套完全不同,虽名同而实异。

记得1958年初夏,何本钦师兄曾问过先生龙行步有何用法,先生示范过一回,与拳套中之龙行步大异,是手脚并用的技击打法。后来本人问其故,先生说:“套路练练而已,打法是打法”。

又一回晚饭前见到先生比划拳法,问“老师此为何拳?”

“长拳卅二势。”

问:“何不与教我们者同?”先生仅一莞尔。

几年后,笔者在浙江向清武进士钱镇的后人钱起凤先生学到“长拳卅二势”后,问是否与少林寺有关,他则说此拳一直在浙江传授,杭州武学以前练的人很多。他少时曾向原太平营参将徐富春请教过。此拳不但是拳法,又是大兵械之技法。其“势式”与“看法”与笔者所见到王子仁先生的皆同。钱又说:“宁波、嘉兴一带也有传授,后已失真,不能执械了。”这说法似乎符合《武编》所叙“赵太祖长拳,山东专习,江南也多习之。”

记得1962年秋,禅寺少林拳教授、洞庭西山古石公寺住持海灯法师在得和法师晤面后,归来后曾多次复述不少宋太祖与少林寺的逸事。少林寺确藏过“长拳卅二势”的复本,因其名贵直至被束之高阁,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后该复本及其它拳书下落不明。


与“长拳卅二势”有关的拳法是密宗拳,据先生说是河南密宗寺僧人学了“卅二势”后加以改编而成为拳术,至于清末的“太祖门”,先生说据传是刘甫学去的。刘在道光年间去少林寺学武多年,未得真传技用,后有一老僧教了他“卅二势”适太平军起事,刘入湘军,由军功拨补都司。湘军遣散后,刘回到山东授徒。到了他学生辈时,山东义和团举事,他的学生们奉太祖为“拳坛神将”,于是太祖门从日照县产生。但刘並未将“卅二势”真传于人,所以太祖门不是“长拳卅二势’,或者是刘早年学的拳术,结合他自己的体会而编的另一种拳术。

先生的“长拳卅二势”套路与南京金佳福先生的拳套大致相同,金是甘凤池的第四代传人,旧传甘学武与少林寺有关,马和尚也与江宁练武有关,其技用之渊或正于此。

“长拳卅二势”并非是“长超拳术”,亦非“跳跃来蹴”的拳术。

其套路的特点是“内圆外方龙行步,前后拓步顺长劲”。

其手型是“反勾手,瓦楞掌”。

其腿技是“用腿必绞花,方能四周化”。

用腿讲究“不露膝、不漏膝”。

其八法则“刚、绵、动、静、逼、吸、吞、吐”,既要“一狠、二毒、三尅寸”。又要“闪展腾挪,扒打顿挫,扭腰吊膀,跟随缠连”。

其技用特点是“并非一招一式的拟合动作,而是势长机短,先分身逼门,后叫门跟进的技击打法”。

“长拳卅二势”是临场实用的打法,其势式有虚势饵敌的,初起的、深入的、近打长攻的。有群战之法,又有虚实相兼、上逼下攻、上下同来的动作。有门户,有开合,多能善变,见势打势的完整技击打法。特别是龙行步逼人或联系各势,顾盼间更觉神骏非常。

先生常示范“卅二势”的势式,只见动作敏快,手法严密,左右进退迅速异常,起手完势古朴大方,成为一少见的拳法。

“长拳卅二势”共九十一势,手法廿八种,步法腿法廿八种。

“长拳卅二势”既动又运,动人身体才能不滞,运人身体才能调理,故而是极好的锻炼方法。而练“卅二势”比练其套路要求更高更严格。“拳不差寸”,要练到准确无误,练到“相反而统一、完整而分散”是不容易的。“练拳要练理性”,主要是指“势式”或“着法”而言。但用技击打法的势式顺序串合起来的“长拳卅二势”同样也可以表演。这一点江苏省武界人士卅年前大都见过,这里不再赘言。

总之,“长拳卅二势”是一古老而完整的技击拳种,曾被少林寺采用过定名“少林拎”,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面目反而模糊了。笔者之意无非是说明好的技用不会失传,就在于我们如何去寻找、去鉴赏她的存在而已。(凌跃华)



1,八极拳的特点和三层劲道【会武堂】

2,干练朴实的岳氏连拳【会武堂】

来源:会武堂

编辑:体育与文化(healthbeing

转载请注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中所选图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流行在东北的秘宗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