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武术运动中的仿生学【会武堂】
趣谈武术运动中的仿生学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体育史上的一枝奇蘸,武术运动中的仿生,更是令人叹绝,古人对大自然中各种事物,诸如山野和身旁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天穹的星星、浮云、闪电,水中的游鱼,植物中的松、梅,以及海涛、山岳、重铁、轻叶、弯弓、车轮,甚至连生活用具,都进行过仔细的观察和入微的模仿,不知经历多少次的实践和改进,终于创编出各种武术动作和格斗招式,古人对武术的贡献是极大的。
武术动作中古人模仿最多的是动物,从拳的种类来看,有模仿鸟类的鹰爪拳、鹤拳,有模仿爬行类的龙拳、蛇拳,有模仿猛兽的虎拳,有模仿鱼类的鱼门拳,还有模仿灵巧动物的猴拳,模拟猴子的神态,表演起来十分斗趣,猴拳具有“刚、柔、轻、灵、绵、巧、躲、闪、神、束”的特点,以柔绵克刚,以灵巧闪猛,为拳中巧技。
螳螂拳则是对虫类的模仿,主要是模仿螳螂的前足动作,迅速而灵巧,发劲刚而不僵,柔而不软、手法上有砸、弹、劈、挑、蹦、勾等,具有螳螂敏捷的形象,可称为拳中奇击怪手。
南拳中还有黑虎拳,屠龙拳等,攻击起来虎虎生风,防守起来坚如铁壁,硬不可摧。
再从模仿动物的各种姿态为名称的动作来看,有乌龙绞柱、猛虎扑食,鲤鱼打挺、黑虎拦路、飞鸟展翅、蜻蜓点水,金鸡独立,饿狼掏心,马步、麒麟步、鸭子步、熊打滚、鸳鸯拐…,对各种动物身上的灵气、虎劲、神态取而用之,丰富了武术套路。
又如“形意拳”中还较多地模仿了龙、虎、猴、马、熊、龟、鸡、鹞、燕、蛇、骀、鹰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形态,取其形、练其意,使这种拳有拳势勇猛、气势雄伟,劲力充实,刚柔相济的特点。
“蛇拳”中模仿了各种蛇的动作,如“神蛇炼月、金蛇陆起、白蛇吐信、玄蛇盘石、角蛇走尾、腾蛇行雾,毒蛇喷沫、风蛇绕树等”,就是取蛇的柔劲,起到“柔中寓刚”的效力。
通背拳运用时,要求动作象猿猴,肩臂松顺、放长击远,击拍轻快,闪展灵活。
“十二大趟子”中有“青龙,飞虎”两个套路,翻子拳中有:鹰爪翻、龙形翻,发力迅猛,拳密如雨,使人眼花缭乱。
另外“鹰爪王之拿”的擒拿手,则模仿动物的撑,扣、掐、挖、缠、锁等手形组成了三十六拿法,该拳善于近战,反关节而运力,使对手处处为难。
“六合拳”威武挺秀,矫健敏捷,运用时要求,动如行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轻如云鹤,灵如猿猴。
“少林拳”技击时有“秀如猫、抖如虎、行如龙、动如闪、声如雷”,之说,猛不如其猛、静不如其静,藏而不露,在拳术中独树一帜。
从武术器械来看,有鸳鸯钺、鸡爪锐、白猿单刀、腾蛇棍。
被誉为“百兵之王”的枪,运用时要求势如游龙,有“短兵之王”之称的剑,运用时要求“剑如飞凤”。
除此之外,武术行家特别指出,练拳时要求做到: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有人把武术中基本运动技术用自然事物的动态来作比喻说: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这些十分形象的比喻进一步说明自然事物与武术不可分割的关系,武术行家们指出:一个练武之人,应十分注意立姿、坐态,一举一动都应有稳、固、直,圆、柔、轻的特点,要靠长期久练,自然会形成武家自然的神态。
中国武术是神秘而古老的一种防身术,其攻、防、躲、闪变化多端、奥妙无穷,受到世界人民所珍爱,然而武术中那些深得人们赞美的奇拳怪招,却大多是从大自然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水平十分低下的时代,经过难能可贵的求知,把世界万物之精华取为己用,为中国和世界采到一枝芬芳吐艳的体育奇花。
事实进一步证明,中国古代先民是伟大、勤劳而多智的,今天把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继续发扬光大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共同责任。(王俊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陈式太极拳的斜行拗步怎么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