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族武术主要拳种及名家【会武堂】

回族武术主要拳种及名家

回部,唐宋时居住在西域(今新疆)一带。1219年,成吉思汗征西,回部归附,并从其征战,后有不少将士随师东归,遂散居在内地各省,几百年来繁衍生息,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中国穆斯林素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闻名于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回族人民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一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外御强敌,内抗凌辱,图生存,反盘剥的斗争中,回族人民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把武术视为保家卫国、防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习武被视为圣行,并以此鼓励人民的尚武精神,多少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将领和优秀的武术家,因而,在中华武术这 一宝库中,回族武术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     回族将领和武术家


历代回民中,英杰辈出。


元太祖西征时,回族将领哈勒在讨伐西夏中屡建奇功,官拜折冲将军,后率部东归中原。


元末起义军首领朱元璋手下大将怀远人常遇春、虹县人胡大海,都是回族;还有随朱元璋征湖广、平云贵的常州翦八士与其子拜著率领的穆斯林“翦旗营”,民间至今尚有“十大回回保国”的传说。


清代皇帝一向认为“回族多将种”,故十分留意从回族中挑选武备人材,清代武状元中除汉族外,以回族为多,如康熙庚辰科的宁夏马会伯;乾隆丁已科的直隶任邱哈攀龙、壬申科的直隶献县哈延梁、丙午科的直隶河间马成龙、丁未科的山东临清马兆瑞;嘉庆丙辰科的河南邓县马殿甲;咸丰壬子科的直隶抚宁马鸿图等。


尤以近代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和他所率领的“回民支队”,更是回族人民的骄傲。


回族武术源远流长,成名人物颇多,如:清代八极门的吴钟;心意门的马学礼、 马三元、马梅虎、买壮图;查拳门的张锡颜、杨鸿修;六合门的李冠铭、李风岗、王正谊(即大刀王五),他们在近代中国武术史上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民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回族人民的武术活动得到了新生,一大批武术名宿出山,如山东的常振芳、张锡太;北京的张文广、马玉清;陕西的“马氏四杰”(马颖达、马贤达、 马令达、马明达);云南的沙国政、何福生;宁夏的王新武,岭南的马志;河南的马春喜;河北的陈固安;上海的王子平、王菊蓉等,他们对武术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     回族中流行的拳种


在回族人民中间流行的拳种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回族风格,不仅有本民族固有的拳种,还有相当多从其他民族中传入的优秀拳种,主要有:


1、教门弹腿


相传为明末沧州回族“沙(洒)海”(回民对回族武术家的尊称)洪沙江所传。歌诀云:“沙海留下十趟拳,内有奥妙法无边;同道莫做等闲看,须防轻为鸡健弹”。又云:“南京到北京,弹腿出自教门中。”以此可证弹腿是教门拳种。弹腿拳式古朴,发力勇猛,左右对称,上下相应,身正步稳,势低腿平,常为初学武术的门径,亦是升华技艺的根基,素为历代拳家所重视。


2、 穆林拳


此拳共4趟84式。拳掌分单、双之法,连架带打,回族特点较浓。据说为清康熙年间,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派”的创建者“大伊玛目”(掌教人)马明沁•伊卜拉欣所传,流行于宁夏等地。

3、 查拳


据《中国查拳》一书载,此拳为清雍正年间,山东冠县沙亮(武进士)所创。当地人尊其为“沙密尔”(“密尔”,波斯语,意为“长官”),后讹传为查密尔,当地穆斯林遂称沙亮所传拳术为“查拳”,冠县素称“查拳之乡”。


查拳共有十路,动作舒展,节奏鲜明,强调腿法,多与弹腿合练。器械有查刀、查剑、查枪、查钩等多种单练、对练套路。清末民初,查拳名家杨鸿修(字奉真,?——1944年,幼从洪占元习武)教拳于山东济南,黄丙(明)星教拳于河南;1928年前后,马金标(1881年 ——1973年)、王子平(1881年一一1973年)、王效荣先后到上海、南京、苏州一带教拳,查拳遂流行于长江流域;稍后,刘宝瑞集诸家之长,传艺于东北、开创了“沈阳查拳”;马惠泉、马裕甫等于解放前后到广州光塔寺教拳,因而查拳也就传到了珠江流域。


4、  七式拳


因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为标记,开式收式均名汤瓶式,故也称 “汤瓶拳”或“汤瓶七式”。为清代中叶河南朱仙镇清真寺阿訇色海所传,流行于河南、陕西等地。该拳有七个大式,每个大式又化为七个小式,共49式。是后发制人的自卫性拳术,仅在回族中秘传。此拳的代表人物以清末河南周口的袁凤仪最为著名。


5、  回回十八肘

是以肘法为主的短打拳法,流行于陕甘一带的回民中。由于秘不外传,世上会者极少。几年前武术挖掘时,始由六盘山地区老武术家居奎传出,经王德顺、孙亚杰等同志整理有18个单式和18个套路。


6、  心意六合拳


明末山西蒲州人姬际可所创,清乾隆年间河南洛阳马坡村回民马学礼(约 1715年——1790年),从曹继武处(也说是南山郑氏)学得此艺,遂秘传于河南回民中,为当地回民的看家拳术。


马氏之后,河南的心意六合拳衍分为二:


一为南阳派,马氏弟子张志诚(南阳 人)传于外甥鲁山人李政(镖师),李政初尚刚劲,能手断石碑,后以刚化柔,刚柔相济。其友张聚得其所传,后传与鲁山西关里虎桥买壮图(1829年——1892年), 买氏原为武秀才,得张聚真传,遂无心功名,潜心拳道,艺臻化境,他对拳势作了较多改进,创编了四把捶,与人交手,快步逼近,贴身发劲。为南阳派心意拳的一 代宗师。他以皮货生意为业,往来于鲁山、周口之间,授徒颇多,以西安安大庆、周口袁凤仪最为有名。


安大庆之徒宝显延(I860年——1947年,名鼎,壮年从戎)传艺于关中、川北;袁凤仪弟子卢嵩高20年代到上海教拳,心意六合拳始流传于宁、沪等地;其后卢氏弟子又传买式心意拳于海外。


河南心意六合拳的另一支是洛阳派,为马学礼的外甥马兴,(1755年--1845 年)所传。马兴,字鸣佩,幼从舅父马学礼习拳,结合心得创编若干套路,以“百花 点将”最为有名。其子马梅虎(1805年 4924年)幼承庭训,得其真髓,曾在洛阳北窑清真寺教拳。他授艺重德,有“师不正不投,徒不正不收”之训。此派仅传习于洛阳东关、北窑。马坡、塔湾四处回民中,套路有定身拳32套,偏重于刚,玄妙拳32 套,偏重于柔,另有轻功术32套,现已失传。 


7、  八极拳


古称“八子拳”、“钯子拳”。该拳北派始祖为吴钟。据河北《沧县志》载:“吴钟, 北方八极拳术之祖也,字振声,孟村天方教人。”沿习数代,为沧州地区回民的主要练习拳种之一。该拳套路大都短小精悍,有金刚八大式、六大开、六大招、应手拳等。近代经黄四海、李树文、吴秀峰、刘云樵、霍殿阁、马英图等人广为传授,八极拳不仅普及我国东北、西北各省,同时也远播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8、  劈挂拳


亦名“披挂拳”。近代此拳名家为河北盐山李云标(曾为清京城绿营总教习,同治7年即1868年殁于捻军之役)。所传拳式共12趟,练法有通臂功、摔法、拍法、劈法、抡法等,是一种长短兼用的拳术。李云标死后,其弟子公推黄林彪(1831年——1907年)为宗师。黄出身秀才,淡泊功名,以拳医寄志娱情。其弟子马凤图(1888年——1973年)系统地融会了李云标、肖和成、黄林彪的“通臂学说”,熔八极、六合、翻子、戳脚于一炉,经多年精 研,终于形成了以通臂功为核心的通臂劈挂门拳械系列。1926年,马凤图随国民革命军到西北,后与其弟马英图先后定居西安,开创了“马氏武艺”的新体系。


9、太极拳


清代中叶,此拳仅流传于河南温县和河北永年一隅之地,习者多为汉族。道光、 咸丰年间,杨禄禅到北京教拳,传人中始有满、蒙弟子,但未闻有回民子弟。据现在所掌握的资料表明,第一位学习太极拳并传授给穆斯林子弟的是河北邢台回民李彬 (1888 年——1948 年)。


1904年,太极宗师郝为真应聘到邢台授拳,李彬得入郝氏之门,1929年他与王延龄(回民)等人组织“邢台国术研究社”,太极拳才在邢台回民区中流传。解放后,李氏弟子马荣、王陛卿、陈固安等相继在邢台、邯郸、郑州、许昌等地授拳,太极拳始在以上各地回民区中流行起来。


宁夏回族武术家王新武,祖籍济南,后移居银川, 亦擅太极拳(其师承不详),当地回民所习太极拳,多为其传。


抗日时期,河南温县赵堡镇郑伯英、郑悟清避难西安,传授和式太极拳,当地回民中也多有传习。


三、     回族武术独门器械


沙家杆子


源于回族的独门器械,除附属上述有关拳种之外的,尚有沙家杆子。在戚继光《纪效新书》和吴殳(明末人)《手臂录》中均有记载。吴殳说“沙则关中卫职。” 沙姓是回族的大姓,据说,在西北回民中,至今还有练沙家杆子的。


西域鞭


亦名杆子鞭,脱胎于牧民的牧羊鞭。清末河南回民耶亚巴擅用此鞭, 曾威震四方,人称“神鞭”。


天齐棍

源于甘肃,是西北棍术的代表。包括十抡八折、母子棍、串子棍等。

此外,尚有古兰剑、苏勒剑、铛、槭、龙爪钩等罕见的器械和练习套路。



通过以上简单的介绍,我以为:


1、回族武术可谓源远流长,远溯唐宋,近起明清,延至近代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回族人民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一道致力团结、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结果。历代回族将领与优秀武术家爱国、爱民、求真理的高尚行为,名扬四海,功在千秋,他们在中华武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在解放以前相当长的年月里,由于反动统治阶级推行大民族主义,有意制造民族矛盾,回族人民为了图生存、谋出路,把武术视为“卫教”的手段,秘不外传,客观上影响了回族武术的发展与提高。


3、回族武术内容丰富,门派繁多,结合了本民族的生活习俗求实用,形成了回族独特的风格,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又有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支绚丽多彩的奇葩。


4、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回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团结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回族武术也由卫教、卫族、护身逐渐变为健康有益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当前,群众性的穆斯林武术活动已经得到更广泛的开展,许多回族武术家著书立说,教拳授艺,积极地为中华武术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吴文翰)

本文为“体育与文化”微信号(healthbeing)原创,部分插图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1,八极拳技击的“窍门”——六大开

2,少数民族武术之:景颇族武术

图解:八极拳扶手拳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