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2022年丽江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点击下方名片了解丽江权威信息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快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抓好稳增长各项政策举措落实,有效克服多重超预期压力,全市经济顶压奋进,逆势而上,经济总量突破600亿元大关,迈上更高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10亿元,比2021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6.4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24.50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309.1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占比较2021年提高2.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增长4.5%,第二季度增长6.5%,第三季度增长5.3%,第四季度呈加速发展态势、增长7.5%,分别比一、二、三季度加快3、1、2.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经济运行稳步向好。
一
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金沙江绿色农业产业量效齐增
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切实抓好粮食安全生产,以绿色生态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聚集重点领域,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做强精深加工,扩大产业规模,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产业链水平,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金沙江绿色农业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52.4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83.60亿元,林业产值6.93亿元,畜牧业产值54.85亿元,渔业产值2.72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33亿元,增长4.1%。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按照“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思路,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稳定提升水稻、玉米、马铃薯、大麦四大主粮供应能力,持续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做优做特特色粮食作物。202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52.09万吨,比2021年增加1.21万吨,增长2.4%。
金沙江绿色农业提质增效。“菜篮子、果盘子”产品增势良好、供应充足,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4.96万吨,增长3.6%,水果产量75.19万吨,增长16.9%;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中药材4.97万吨,增长15.9%,鲜切花2486.43万支,增长90.1%。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变,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1.44万吨,比2021年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8.84万吨,增长6.3%;牛肉产量0.92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1.1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0.29万吨,增长4.0%。年末生猪存栏100.86万头,增长0.8%;全年生猪出栏116.62万头,增长7.3%。
二
工业持续高位运行,绿色产业加快发展
大力践行全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产业强市三年行动,积极构建全市重点产业新格局,持续推进硅光伏产业链,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风光水储”一体化、“新能源+绿氢”、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呈集群化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89.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1.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7%、44.5%、51.8%。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效益初显。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巩固工业发展基础,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2022年,15个保留煤矿取得项目核准批复,10个煤矿复工建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净增产值1.3亿元。
清洁载能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单晶硅、电力生产业增加值持续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9.7%、1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高达53.1%、45.6%,有力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位运行。
观音岩电站
新兴产业彰显发展活力。单晶硅、石墨、陶瓷制品、石英坩埚、钝化镁、天然气等新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新引进一家生物医药业企业,净增产值1.5亿元,新能源+绿氢项目、光伏发电项目持续推进,带动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三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产业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市委、市政府大力抓项目促投资,持续推动投资结构优化,为全市经济增长积蓄新动能,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为产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5.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1%。
重点领域投资高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8%,产业投资增长47.8%,其中能源工业投资增长138%。
四
消费市场稳步恢复,部分商品增长较好
旅游市场逐步恢复,消费市场稳步回暖,保供应链稳定取得显著成效,各种促消费政策效应显现。202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6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高于全国、全省4.9、3.7个百分点。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9.8%、11.6%、15.9%、8.4%。
城乡消费协同发展。2022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1.9亿元,增长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2.6亿元,增长4.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79亿元,增长4.6%;餐费收入75.4亿元,增长5%。
基本生活类、升级类商品销售保持活跃。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看,22个大类中有12类商品增速为正,其中粮油食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煤炭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等6类商品累计增速均超30%,占比最大的石油及制品类增速为27.8%,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五
服务业恢复向好,旅游相关行业企稳回升
疫情防控成效明显,政策效能持续释放,服务业恢复向好,旅游相关行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1-11月,全市核算类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26亿元,同比增长24.8%。
非旅游相关行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同比增长52.9%;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60.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8.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2.6%。
旅游相关行业营业收入持续改善,降幅不断收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18.7%,降幅较上半年、1-10月分别收窄43.29、5.33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15.9%,降幅较上半年、1-10月分别收窄50.44、5.99个百分点。
六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2022年,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完成53.39亿元,增长16.5%。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全市税收收入同口径完成34.20亿元,增长20.9%;非税收入完成19.19亿元,增长9.5%。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1.93亿元,同比增长2.6%。重点领域中,教育支出30.51亿元,增长4.8% ;科学技术支出0.59亿元,同比下降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47亿元,增长9.7%;卫生健康支出19.65亿元,下降2.9%;农林水支出27.42亿元,下降6.9%;城乡社区支出9.12亿元,下降10.0%;交通运输支出5.46亿元,增长13.3%。
存贷款余额平稳增长。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09.31亿元,比年初增加62.11亿元,同比增长7.33%。其中,住户存款579.96亿元,比年初增加58.74亿元,增长11.27%;非金融企业存款118.27亿元,比年初减少9.9亿元,同比下降7.8%。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57.61亿元,比年初增加66.03亿元,同比增长9.55%。其中,住户贷款329.74亿元,比年初增加19.96亿元,增长6.44%;企事业单位贷款427.87亿元,比年初增加46.08亿元,增长12.07%。
总的来看,2022年全市克服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经济稳中有进态势不断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落细,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预期,更大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态势,力争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