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不好时,摆摊改称烟火气,黄牛变成陪诊师
这是达叔的第878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一点人生的经验,中国有一句话“闷声发大财”,讲了几个电影镜头,感慨一个人的名言。
静安问,你们外企面对即将放开的世界,做了哪些准备?
达叔说,我看到的公司,几乎都在裁员,甚至有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第二轮、第三轮裁员。
在过去三年里,在体制内、外企里,收到超级大组织的庇护,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算是受到波及,比较小的。
外人以为医疗都是受3年政策利好,其实不是,绝大部分制药公司、器械公司、高值耗材公司,都受到了冲击。
业绩也是断崖式下跌。
为什么?
医院里患者数量,大幅度下降,经常就停诊关闭了。
除了部分核酸检测公司、危机重症诊断公司,受到部分利好之外,包括医院本身,绝大部分玩家,都是利空。
而很多公立医院,之所以还能坚持,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内缩减工资、奖金,对外不断拖欠医疗供应商款项。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静安问,你上次在直播里,有人问最近经常上热搜的陪诊业务,你说极其不看好,业务模型是假的,为什么?
达叔说,9年前,2013年左右,当时我在一个外企制药公司做业务。
只负责几家医院,很快搞定客户之后,就没太多事干,在网上到处找项目玩,看到了一个陪诊项目。
谁做的?
搜狐集团的一个副总裁,出来创业,就是干陪诊项目,拿到了一笔几千万的投资,当年移动医疗的概念,非常火。
他招了一堆人,正在北京做验证,跑项目,开发自己的APP,相当于“滴滴版”陪诊业务。
抓住的痛点是什么?
1、年轻人和老年人不住一起,年轻人出差加班,老人、孩子看病没人陪;
2、北京医疗资源集中,医院复杂、专家号难找;
3、节约陪护时间,少请假,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就医质量,还能提供代配药、代挂号等增值服务。
静安说,抓住了非常好的需求点。
达叔说,你只看到了需求点,还没看到他抓到的供给痛点,谁来提供这项服务,订单来了,推送给谁来接单?
静安说,医药代表?
达叔说,不是。
医药代表在医疗服务行业里,是名声不好、偏灰色的地带,不是这个业务宣传的重点方向。
他第一期招募的,重点宣传的,是护士群体。
护士这个群体,首先群体品牌联想,就比医药代表好很多,是正规服务行业,具有天然亲和力,对老年人、孩子、家属都有安全感。
而且是体制内的工作,比医药代表显得可靠。
更重要的是,护士这个群体,收入比医药代表低,服务敬业度会更好,出了事,能找得到。
而且,还有一个时间上的优势,很多护士平时是几班倒的工作,经常有一些休息时间,和大家是错开的,可以接单。
接的单,主要是自己家的医院,大家都是一个医院的,多少得给一些面子,效率也高。
还有一个群体,是退休的老护士,在医院里有广泛人脉,时间又充足,找点事干,服务价格也美丽。
形成了完美的逻辑闭环。
加上互联网医疗十年前的热点,副总裁的身份,北京热钱多,项目一推出,就融到了钱。
2
我在专业的投融资平台上,看到了他的项目,找到他联系方式,就加了他的微信。
自我介绍说,我是干医疗的,把我对这个项目的理解,给他讲了一遍。
并和他说,你这个项目要是未来走出北京,来上海发展,可以找我。
那个副总裁,开心坏了,说好。
静安说,你当年多大?
达叔说,25岁左右。
静安问,你就敢去联系人家搜狐副总裁,评判他的医疗项目,还要他来上海和你合作?
达叔说,你不敢,那是因为你见的少,你对这个世界,缺少想象力。
团购刚崛起的时候,千团大战,有印象么?
静安说,有。
也是2010年左右,从美国引进一个团购的概念,拉钩、高朋、满座等公司崛起。
两年不到,就有5000家公司,加入了这场团购大战,当时美团在里面压根就看不到。
达叔说,对。
我有个学长,给北京一堆成立的团购公司,写邮件问,你们要不要在上海,成立分部?
我申请帮你们领头,开拓市场。
然后,就有一个头部团购公司,给他回复了,把他任命为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自己拉摊子开始干。
这就是2010年左右,那个热血澎湃的时代,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全部看在眼里,学到身上。
哪有什么副总裁、教授、投资人之类的,只要下水创业、干项目了,都是一个想赢、想成功的俗人。
既然是俗人,都是可以谈的。
这个薄薄的一层窗户纸,有人在20多岁,就能看透,就能捅破,就敢于迈出那一步。
而有的人,一辈子都看不透,误以为所有的链接,全部得靠裙带关系,得靠暗箱操作。
世界上很多事,是阳光也可以搞定的。
静安问,那后来陪诊业务,怎么被证伪的?
达叔说,需求是假的。
只看到了逻辑上的需求,而一旦放到现实环境中,才发现是伪需求。
他花了近2年的时间,用几十个人,花了数千万,才发现这个业务,完全不能做成一个真正的生意。
肯定无法做成一个大生意,不能成为大生意,就对不住投资的几千万,就没有后续融资。
问题出在哪?
陪诊是刚需,但无法用陌生人替代。
这个玩意,是亲情的一部分。
你父母病了,老婆病了,孩子病了,你还要加班、出差、不回家陪着去看病,而是花几百块钱,请一个陌生人去陪诊。
你得被骂成什么样?
一次两次可以,要是长期干,你基本上就是禽兽级别的了。
所以陪诊这玩意,问题不在于医疗的“诊”,而是在于亲情的“陪”,项目跑偏了。
陪诊本身是刚需,但是没有长期、稳定的支付方。
静安问,代配药之类的业务呢?
达叔说,也是伪命题。
很多是处方药,压根就不允许代配,而且有套收医保资金、倒卖药品嫌疑。
再从长期来看,很多药品会通过电子处方、电商平台解决,未来肯定不属于跑腿陪诊的重模式。
包括现在美团的外卖服务,也被一些投资人看衰,觉得长期有问题,快递人力成本不断升高,生意不长久。
3
静安问,那为什么现在微博上,经常能上热搜?
达叔说,你记不记得,2020年,曾经有一个话题,也上过热搜,是摆地摊?
静安说,记得。
你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建议不要摆摊,纯属浪费时间,城管和摆摊之间关系、纳税、商户之间的关系。
达叔说,对。
但是当时,为什么摆摊突然就热起来了?
就业不行了,大家都没工作了,然后放开摆摊,让大家去自谋出路,增加烟火气。
把市容市貌暂时不要了,让大家去讨生活,是给希望,一旦经济稳定了,摆摊照样要被打掉的。
这次“陪诊师”,他在另外一个场景下,帮人挂号、找专家、陪看病,名字叫什么?
医疗黄牛。
只是把服务范围,拓宽了一点,玩起了一条龙服务,换了一个温暖点的名字。
但是本质,不是一样的么?
拿人钱财,替人搞定看病资源,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在以前的语境下,是什么?
扰乱正常就医秩序,谋取不正当医疗利益,是人人喊打的对象,尤其是哪些人,能够提供这类优质服务?
三甲医院里,在医院内有盘根错节内部资源的家伙。
一旦形成商业化、产业化,为了提高陪诊效率,必然会和其他商业组织一样,衍生出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小块。
有人负责上游接单,有人负责中间接送,有人负责医院内部对接,模块化运作提高接单效率。
下一步发展,会怎样?
遭到反噬,业务坍塌。
因为扰乱了正常的就医流程、秩序,普通患者会觉得自己被侵害了,仿佛不交陪护费、“黄牛费”,就会被往后排,正常的号源会被这些公司霸占。
媒体报道的浪潮,又会向“陪诊师”背后的商业行为开炮,陪诊效率越高、服务越好,越容易被反噬,越是扰乱了秩序。
上海三甲医院,原来都有黄牛服务,但是出过一次事,就一刀切全部砍掉了。
为了遏制黄牛号源,矫枉过正,不让加号,不让插队,严格维持门口叫号系统。
这才是商业上的矛盾点。
静安问,那如果是一个人单干,就赚点生活费,是不是个好生意?
达叔说,不是。
你接触的全都是患者,各种疾病、老人、孩子,你赚了100次钱,只要出一次事故,发生一次纠纷,你就废掉了。
你常在河边走,肯定会湿鞋,你要是真的赚钱了,大概率会遇上碰瓷的。
之前赚的钱,全部得吐出来,都未必够。
所以,任何生意想做大,都是组织化运作,背后都有保险、有资金、有合规、有抗风险能力,才能赚钱且活得久。
而操盘手,最彪悍的能力是什么?
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创造出适当的概念。
比如,经济差的时候,摆摊就是城市烟火气,是高级感;黄牛变成陪诊师,是温馨感。
但是,一旦经济平稳了,一切都会回归本质,全部干回原形。
关注达叔,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达叔新书,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购买,一起《唤醒自己》。
达叔星球推出4个项目:微天使投资+达叔编辑部+脱单项目+工作推荐,4400个慢慢变富的人,每多100人,涨价1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