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Carbon |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江河清研究员、宋向菊副研究员:兼具冷空气加热和净化功能的碳基光热膜
Green Carbon
Open access
Green Carbon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promoting cutting-ed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of green resources, green conversions, green processes and green products leading to low, zero or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s.
英文原题:Carbon nanotube-based photothermal membrane for efficient cold air heating and removal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airborne bacteria
作者:Weichao Dong, Lina Huang, Xiangju Song*, Yan Zhang, Mengke Liu, Zhenzhen Ren, Long Pang, Hui Peng, Heqing Jiang*
01
背景介绍
Background
随着社会公众对于室内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升,通风作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途径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尽管如此,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外部冷空气及空气中携带的细菌、悬浮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虽然电加热和新风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室内供暖与空气净化的需求,但这些方法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问题,并有可能加剧空气污染。在此背景下,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低碳节能的关键技术,已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光热界面蒸发技术,它通过光热膜捕获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进而促进液态水向水蒸气的转化。这一技术的启示在于,光热膜在空气净化领域同样具备应用前景。利用光热膜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可以减少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损耗。此外,通过对光热膜微结构的精确调控,可以有效地拦截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悬浮颗粒物,从而有望显著提升室内空气质量。这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室内环境的追求,而且有助于推动室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江河清研究员和宋向菊副研究员在Green Carbon上发表标题为“Carbon nanotube-based photothermal membrane for efficient cold air heating and removal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airborne bacteria” 的研究文章,开发了兼具冷空气加热和净化功能的碳基光热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微结构对光热转化性质及分离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复合膜对冷空气加热和PM2.5截留的作用机制。
02
文章简介
Introduction
碳纳米管基复合膜的结构表征
1
本研究采用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基复合膜(MWCNT@PSF-PSF),其中碳纳米管主要分布于光热分离层,提高了复合膜光吸收和光热转化性能(图1b),同时上表面纳米孔(170 nm)可通过尺寸筛分作用有效截留空气中的细菌、颗粒物等,而复合膜底层 “指状孔”结构则促进了空气的快速传输(图1b和1c)。通过多级孔的有效结合,该复合膜展现出高效的空气净化潜力。
图1. 碳纳米管基复合膜及微结构表征
1
碳纳米管基复合膜的光吸收和光热转化性能
1
相比于纯聚砜膜(PSF),碳纳米管基复合膜(MWCNT@PSF-PSF)对入射光具有更低的漫反射和透射率,表现出优异的光吸收特性。此外,如图2所示,碳纳米管基复合膜在1 min内表面温度可达到66 .7 ℃,远高于PSF,表明其具有快速热响应特性,结合其较高的热导率(0.9347 W m-1 K-1),可促进膜和冷空气之间有效的热交换,促进冷空气快速升温。
图2. 聚砜膜和碳纳米管基复合膜光热转化性能
冷空气加热和PM2.5截留性能
1
图3. 空气加热净化测试系统示意图
空气加热净化测试系统如图3所示,以低温空气为进料气并利用温度检测器实时监测渗透侧空气温度。如图4a所示,冷空气经过碳纳米管基复合膜,在15 min内,空气温度可提高14 ℃,显著优于聚砜膜。同时,其对PM2.5的截留率高达99%,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冷空气加热和净化作用。在连续32 h测试后,复合膜渗透侧空气温度和PM2.5的去除率几乎保持不变,表明其良好的稳定性(图4b)。此外,考虑到空气中的细菌传播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本工作还考察了复合膜的抑菌作用,体现了碳纳米管基复合膜在冷空气加热、净化及抑菌等方面的多重优势。
图4. 聚砜膜和碳纳米管基复合膜空气加热和PM2.5截留性能
总结与展望
1
在本研究中,作者开发了一种兼具冷空气加热和净化功能的复合膜。通过将良好光热特性的碳纳米管引入到复合膜并调控膜孔结构,可有效提高复合膜的光吸收和光热转化特性,显著提高渗透侧空气温度;此外,利用复合膜表皮层纳米孔截留PM2.5和细菌,下层大孔促进空气传输。本工作开发的多功能复合膜为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供了一项有益的探索途径。
1
03
作者
Author
江河清 研究员
江河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所长,化学工程学科负责人,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国际合作等项目多项。长期从事多功能膜材料开发、膜分离及相关集成工艺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入选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IChE J.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目前担任Green Carbon、Frontiers in Chemistry副主编,Nano Research、《过程工程学报》、《水处理技术》、《膜科学与技术》等期刊(青年)编委。
宋向菊 副研究员
宋向菊,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2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优秀博士后,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主要从事多功能膜材料开发及其在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在Chem. Eng. J.、J. Mater. Chem. A、J. Membr.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近10件。主持国家基金委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相关论文信息
本文为开放获取文章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可查阅全文
论文信息
Dong W, Huang L, Song X, et al. Carbon nanotube-based photothermal membrane for efficient cold air heating and removal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airborne bacteria[J]. Green Carbon, 2023.
论文网址
https://doi.org/10.1016/j.greenca.2023.12.002
供稿:宋向菊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编辑:Green Carbon 期刊中心
审核:Green Carbon 期刊中心
//////////
关于
Green Carbon
1
官方网站
https://www.keaipublishing.com/en/journals/green-carbon/
联系方式
greencarbon@qibebt.ac.cn
欢迎访问期刊主页
扫码进入文章投稿
编辑部联系方式
邱翔 博士
电话:(0532)58261072;15640526517
邮箱:qiuxiang@qibebt.ac.cn;
greencarbon@qibebt.ac.cn
路帅敏 博士
电话:(0532)58261072;13210205278
邮箱:lusm@qibebt.ac.cn;
greencarbon@qibebt.ac.cn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189号,266101
长按关注
欢迎您的投稿!
往期经典回顾
向下滑动阅览
Green Carbon |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Frank Hollmann教授综述:化学和生物催化的氧官能化反应,谁更绿色?
Green Carbon | 比利时根特大学Joris Thybaut教授:二氧化硅和γ氧化铝负载的镍铜催化剂HDO表现截然不同
Green Carbon |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吕雪峰研究员、栾国栋研究员综述:发展蓝细菌光驱固碳合成技术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Green Carbon |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Lubomira Tosheva副教授:含铁ZIF-8碳化成为ORR催化剂
Green Carbon | 杨超研究员、赵君梅研究员、黄青山研究员综述:共沉淀反应结晶技术制备高性能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究进展
Green Carbon | 青岛能源所Valtchev研究员、杨晓波研究员、青岛大学于冰教授:在酸性晶化体系中发现新分子筛
Green Carbon创刊号 | Nesterenko博士:可持续化学品生产——用于乙烷与二氧化碳共炼的钴改性碳化钼基催化剂
Green Carbon创刊号 |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Craig Banks教授综述:应对电分析传感器使用中的绿色资质问题
Green Carbon创刊号 | Jens Nielsen院士与谭天伟院士综述:“3G”时代的黑科技——微生物变CO₂为燃料
Green Carbon 创刊号 | 江雷院士、高军研究员和刘学丽副教授:废气发电—用纳流材料收集二氧化碳扩散产生的盐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