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12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再见了,黄磊!”你的微博,刺痛了2.8亿农民工的伤疤

我是颜小乙 言情说 2020-10-12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言姐在这里一直陪你


来源 | 颜小乙(ID:niduDJ)


一个寒门家庭起死回生,
背后连绵的苦楚,
不该被忽略。 
一群人的故事,
就是中国的故事。

 
黄磊发了一条忧心的微博,孩子开学了,他想孩子。


这条微博,道不尽为人父母的无奈。而在开学的这个节点,又有一批留守儿童,走在了孤军作战的战场上。
又有一批农民工父母,被迫与孩子分离。

前几天,也是北大的报道日。
 
在名车、名牌聚集的人群里,出现了一个文弱、朴素的女孩。
 
她就是因为高考志愿填报考古,爆红了一整个暑期,引发4亿人讨论的钟芳蓉。
 
她一声不吭,安静地背着书包走过,脸上没有丝毫的喧嚣,只有平静的书香气。
 
这个场景,让我想到了几天前,她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脸上也有着相似的清冷。
 
学校的领导,老师,同学,几十号人将她团团围住,站在最前面的钟芳蓉,个子小小的。
 
主持人说,大家一起喊茄子,她挤了挤,还是没挤出一个笑。
 
在这样的环境里,钟芳蓉很拘束。
 
她不是高冷,只是孤僻,她并非厌世,只是习惯像个刺猬一样,将自己蜷缩起来。
 
爆红过后,褪去寒门贵子光环,大家似乎都遗忘了留守女孩的无助。


钟芳蓉的家,坐落在湖南耒阳的一个小村。
 
这里的瓦房高低错落,四周环绕着低矮的山,咿呀学语的孩子,扬着脖子在街上奔跑,老人拎着板凳,坐在村头张望。
 
8个月大,爸妈就外出打工了。
 
村里像她一样的孩子,有很多。
 
他们一年到头,见不上爸妈几面。
 
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守在街头,苦苦地盼着父母归来。
 
但等父母走近,暌违已久的人乍一相见,记忆总会丢下一大截,彼此都很生疏。
 
钟芳蓉张张嘴,喊不出一声妈。
 

“就是不熟。”
 
这样的“冷漠”,持续了很多年。
 
少女的青春,疼痛的回忆和父母有关,遇上难熬的日子,也无人诉苦,她只能写日记,或者扑进书海里。
 
《面对面》记者问她,那他们回来后,和他们亲吗。
 
女孩眨眨眼,也不是很亲。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隐秘的悲伤。
 
她看起来倔强、沉稳、早慧,而当提起父母对她的关怀,年轻的女孩一度失控,肩膀抖动,掩面而泣。
 
大家只看到了她的幸运,寒门贵子,一举改变了一个家庭几口人的命运,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却没看到她的泪,孤独,缺爱,无助。
 
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缩影。
 
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洞见,千千万万留守儿童的脆弱。

山西永济。
 
老人牵着孙子,送别女儿回城工作。
 
妈妈准备上车的时候,5岁的小孙子突然拉着车门,哭喊着,不让车走。
 

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放不下灵魂。为了孩子的未来,车上的女人,忍痛撒手。
 
回城的车走远了,孩子跟在车后面追。

车子开远了,他跟不上了,留在原地,久久大哭。


这个孩子的爸妈,假期结束了,也要回乡打工了。
 
 
他想和爸妈一起走,跑回屋里,将自己的衣服、鞋,胡乱塞进塑料袋。
 
但等转身,爸妈已经走远。这孩子拎着自己的东西,愣在原地,哭得泪流满面。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一段视频。


留守儿童挥着手,开心地跑向监控摄像头,女孩张开双臂,做出了拥抱爸爸的动作。
 
嘴里喊着,“爸爸,我想你了!

 
每一个被留守的孩子,心中都攒着一把酸涩、无助的泪。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剪影,就这样停留在大时代的角落里。
 
这个群体也许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是最孤独的一代。
 
“我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流浪狗。”
 
这是来自大凉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声。
 
“我喜欢过年,过年爸爸妈妈就能回来,我也不喜欢过年,过了年,他们就走了。”
 
这是留守儿童作文中的一句话。
 
26岁的李雪上小学那年,父母外出打工,她跟爷爷一起生活。
 
爷爷年纪大了,自顾不暇,于是她野蛮生长。
 
不知道洗发水是什么,也买不起,用洗衣粉洗头。
 
小时候吃鼻涕,村里的孩子看到了,笑她。
 
“快看啊,她脏死了!”
 
小朋友疏远她,她只能紧紧地扯住衣服,双眼通红。
 
随着长大,无助感越来越强。

李雪开始用小刀,在手臂上划字。鲜血流出来,吃痛,她也不管。
 
“我觉得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爱我”。
 
翻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其实远远要比字面上的孤单,还要凌厉。
 
他们活在话语权之外,主流世界之外,被迫在孤单中煎熬,承受着城市化带来的创伤。
 
贵州深山,零下六度,2000多米的海拔上飘起了雪花。
 
留守儿童梁训,背着一篓子柴,踩在崎岖的山路上,脚下太滑了,他跌倒,又踉跄着爬起。
 
 
回到家,他赶紧烧火。
 
一碟酸菜,一盆苞米饭,这是梁训每天的伙食。
 
记者问他,吃过的好吃的,有什么。
 
“豆腐。嗯..还有豆腐皮。”
 
 
说完, 梁训腼腆地笑了。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哥哥在镇上读书,他一个人,住在这座黑漆漆的房间里。
 

地面脏得看不清颜色,黑灰积攒了一地,房子是砖砌的,一到冬天,屋里钻风,但他没钱烧煤。
 
记者问他,你怎么照顾自己啊。
 
孩子不作声,再开口的时候,眼里闪着泪花。
 
“没关系啊,我自己照顾自己。”
 

梁训说自己苦,爸爸也很苦。爸爸总跟他说先哭后甜,但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他像是住在围城里的人,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屋外的光,也照不进来。
 
这是一只孩子的手,指头被严重冻伤,粗得好像弯不过来。

 
皮肤皱巴巴的,像树皮,里外都是一层厚厚的茧。
 
冬天太冷了,孩子正在用嘴哈气,为手取暖。
 
而她,和梁训一样,只是697万农村留守儿童中最稀疏、平常的那几个。
 
2018年的时候,全网都在流传冰花男孩的照片。
 

照片里的孩子是个留守儿童。
 
那天是学校的期末考,他赶了几里雪路,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裹上了厚厚的一层雪霜。
 
他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外套和黑毛衣,小脸蛋儿冻的通红。
 
身后的同学,看着男孩奇怪的造型大笑。
 
而我看到这狼狈的样子,想到那孩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迎着风雪,独自从山间穿过,心里一紧。
 
踏入山区,远山重叠,茅屋房舍零星散落。镜头拉近,被晒得黝黑的孩子,那些小小的身影,很快隐没在了群山里。
 
他们的悲伤,无人知晓,又或者,很快被忘记。
 
然而,他们留给社会的痛,却越来越深。
 
 


他们是最迷茫的一代。
 
看过一组严肃的数据。
 
2012年,中科院做了一个全国性的留守儿童调查,得出的结论是: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34%的孩子有自杀倾向,其中有超过9%的孩子曾经尝试过自杀行为。
 
这也许,是被低估了的数字。
 
2015年,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集体自杀。
 
最大的哥哥,13岁。
 
最小的妹妹,5岁。
 
事发的时候,哥哥躺在地上,头发乱糟糟的,身上穿着脏了的黑色T恤,衣服已经开线。
 
他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呕吐物打湿了头发,手边是一封遗书。
 
“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
 
悲剧的背后,是极其惨痛的事实。
 
几个孩子的父母早离婚了,母亲走了,父亲长年在外打工。
 
走进他们的家,就进入了另外一个凋零的世界。
 

粉色白雪公主书包,显眼地坠在地上,整个屋子放眼望去,根本不像是孩子吃住的地方。
 
家具破破烂烂、被子裹成一团脏乱不堪。

 
木板做的秋千垂在空中,四周到处都是垃圾。
  
事发前,十几岁的哥哥不去上学,不知道去哪了,谁都找不着。
 
老师打电话给孩子爸爸,孩子爸支支吾吾。
 
“老师,他不读了,我让他退学。”
 
也许在这孩子的心理,他一直都是孤岛,和这个世界,从未有过完整的牵连。
 
未来被斩断,也只在一念之间。
 
悲剧不是第一次发生。
 
2008年,安徽少年自杀; 2009年,留守女高中生烧炭自杀; 2011年,3名儿童喝农药自杀…

每一年,都有留守儿童死去。
 
每一个孩子死去的背后,都是不被关注的悲喜和无人问津的疾苦。
 
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有多严重?
 
一个10岁的男孩提起父母扭头就走;
 
上小学的女童说“妈妈是多余的”;
 
西北农村的留守儿童,在社会流浪,妈妈劝儿子回校上课,话没说完就挨了儿子一耳光。
 
他们孤单,缺爱,脆弱,他们本可以拿起书本,走向外面的世界。
 
有人,却放下了课本,拿起刀、斧头,和心灵归处那破碎的世界同归于尽。
 
而留给我们的问题是,到底该如何,才能拯救这些被遗忘了的少年?
 
 

 
个得不到爱,得不到教育的人,对自己,对社会,不可能有责任感。
 
除了父母的陪伴,更长远的思考迫在眉睫。
 
教育,是一场急切的救赎。
 
那些没有接受教育,中途辍学,学坏了的留守儿童,长大后,他们的孩子也会是留守儿童。
 
而那些抓住教育的绳索,穿过高考那道窄窄的门的孩子,有着更广阔的选择。
 
正因此,在我们看不到的大山深处,上演着一些温暖的故事。
 
今年2月份,湖北恩施。
 
女孩穿着棉衣,窝在帐篷下,手里拿着一部手机,正在上网课。
 

她和家人翻了几座山,才找到如今这个信号稳定的地方。
 
大凉山,阿老幺你各要走2小时的路上学。
 
她独自居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土胚屋。
 
睡觉的地方,只有一块木板。

冷了,她就在地上烧火。


 
她最害怕的就是下大雨的时候,漏雨的土房子会被雨冲垮。

 
下过几次大雨之后,屋顶已经破了。
 
 
屋里有口大锅,下面垫着石头,那是她做菜的地方。
 
她撑开化肥袋子里,捡了一些菜叶子,扔进锅里,动作很熟练。
 
父母从她10岁后就不在身边了。砍柴、烧火、打水,这是她下课后的生活。
 
而当镜头一转,开裂的土墙上,有几行用白粉笔写下的字。
 
6点起床
6点半吃饭
7点上学
 
在墙的另一端上,还有几行令人泪目的字。

 
一首诗。
 
她说,自己只有一个愿望。
 
努力读书。
 
王尔德说:
 
“我们每个人都深处沟壑之中,但是总有人抬头仰望星空。”
 
小桃14岁,家在云南的深山里。
 
妈妈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去世了。
 
爸爸外出打工,她和奶奶留守在家。
 
奶奶常说,你不要窝在这个山沟沟里,读好书,走出去。
 
老太太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钱,钱都花在了孙女身上。
 
她重病在身,经常发病。
 
老太太一晕倒,就会瘫在地上,动弹不得。
 
醒来后,她抓着孙女的手问,
 
如果我死了,你们怎么办?
 
小桃沉默,安静地流眼泪。


小桃用粉笔,在木板上,写下了几行字:
 
努力学习
珍惜时光
不要浪费


小桃能做的就是拼命成长,赶上奶奶老去的速度,给奶奶一个好的晚年。
 
大山深处的留守,阻挡不住一路奔跑的脚步。
 
向阳而生,时间会开出一朵花来。
 
留守儿童之殇,是一个社会问题,未来只会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
 
寒门教育不死,就是这些农村留守孩子的希望。
 
看过这样一段视频,
 
留守儿童给父母发视频电话。
 
女孩把头扎在胳膊里,哭得抬不起头,对着电话喊。
 
“妈,我想你,我天天想你。
 
我想去找你,我想你...”
 
妈妈隔着视频,也哭。
 
“傻孩子,上好学,有出息。妈砸锅卖铁,也让你上。”
 
女儿哭着说:“妈你不要哭了,我好好学习。”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割裂的两个世界。
 
每一个留守儿童,心里都积攒了一把酸涩、无助的泪。
 
 
每一个农民工家长,肩上都扛着几十斤不敢卸下的责任。
 

常听人说,读书有啥用,名牌毕业也不一定有好工作。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嗤之以鼻。
 
你没穷过,你不懂。
 
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一出生就有城市户口。

可以用高端奶粉,一年花20万进私立幼儿园,私立学校,拿几百万留学,降维打击,回到城市找份不错的工作。
 
然而大山里的孩子,出生没有纸尿裤,喝着玉米糊长大。

他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豁命流血流汗流泪,省出来的。

一年1万2的学费,他们拿不出。
 
农村孩子努力18年,也许才能和城市孩子,坐在一间星巴克喝咖啡。
 
鲁迅先生讲,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寒门贵子出现。


你们就是自己的人生解药。
 
一个人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
 
这些残忍的社会现实,就像一座座高山,压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身上。
 
 
而他们笑的时候,似乎要把整个世界给你。
 

这些孩子的心灵归处,需要爱、抚慰,和教育。

弱势的留守儿童,需要有人为他们发声。
 
点个在看,关爱留守儿童,别让爱迟到。

作者:颜小乙,90后女作家,关注颜小乙(ID:niduDJ),百万新青年聚集地,看不一样的世相,写不一样的文字。

猜你喜欢:


让租客住甲醛房的自如,这次给租客喝了半年“洗脚水”!


“谭松韵,求求你别再卖惨了行吗!”


河南22岁女生被前男友当街杀害视频曝光,揭露了一个残忍的真相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