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 央广中国之声专访石首抗美援朝老兵易金荣

湖北退役军人 湖北退役军人 2022-10-29


为纪念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中国之声《国防时空》栏目记者
来到石首市桃花山镇鹿角头村,
专访抗美援朝老兵易金荣。




易金荣,湖北石首人。1952年10月参军,奔赴朝鲜战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朝作战6年里荣立2次3等功,获得5次队前、营前嘉奖。1954年6月,因军事政治文化成绩优良,在军队测验中成绩在90分以上,荣立三等功一次;1956年,因过硬的防御工事技术被评为技术能手;1954年荣获物质奖一次,1955年获队前嘉奖1次,同年获营前嘉奖1次,1956年获队前嘉奖各1次,因表现出色4月晋升为班长。


在鹿角头村一户简朴的庭院里,易金荣老人思路清晰、如数家珍地谈起了那段尘封已久的峥嵘岁月。



1952年10月,易金荣如愿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在经过为期2个月的休整训练后,他跟随部队紧急奔赴朝鲜战场。入朝后,易金荣被编入工兵连,主要执行挖掘战壕、修筑工事、排雷布雷等任务。他回忆,当时朝鲜的环境十分恶劣,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天气里,地表被冻得异常坚硬。志愿军一无空中优势,二缺工程机械,工程兵战士干活大部分靠肩扛手抬,易金荣与战友们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常常是超负荷、超体能工作,好几次累得便血,堪称“拼命三郎”。即便如此艰苦,易金荣也从不叫苦叫累打退堂鼓,每一次都是提前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尽量减少前方战友的伤亡。



1953年春天,朝鲜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外围地雷密布,为了扫清阵地障碍、减少部队伤亡,易金荣与战友们已连续奋战10多天,打通了7条巷道。一天夜里,易金荣奉命与另外3名战友一道去执行排雷任务,在任务即将完成时被敌方发现,随行的2名战友当场牺牲。易金荣在腿部受伤的情况下,咬牙与战友合作排除了仅存的2颗地雷,并成功带着战友撤离。
1953年7月27日下午,易金荣正在坑道内挥汗如雨,突然听到外面传出战友们欢呼雀跃的声音,人们争相传阅着一份特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报》,只见头版全部套红刊登出中美朝鲜停战协定的消息。“战争止于'38线',我们胜利了!”易金荣情不自禁与身边战友忘情拥抱、喜极而泣。



1953年7月至1957年上半年,易金荣所在的工兵连辗转被抽调到朝鲜“38线”北侧、长津湖等地,4年间,先后完成了“38线”缓冲区北侧防御工事的构筑、长津湖杨根思烈士陵墓修建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他和工兵连随部队从朝鲜平川辗转推进到38线,长期坚守在板门店附近。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朝鲜老百姓战后恢复重建工作。




1957年4月,易金荣退伍回到家乡石首市。为了“不给政府添麻烦”,他回到生产队种田务农,先后担任过白杨湖渔场场长、多种经营大队长、水利大队长、民兵连长等基层职务,一心一意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易金荣军旅情结深厚,先后把4名儿孙、侄子送到部队去当兵,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如今,老人已是儿孙满堂、福享天伦。他时常教育后代,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厚道做人、爱国爱家。



信息来源:厅办公室、石首市局

喜欢就分享、点“赞”、“在看”一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