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电影拍成了广告

陀螺凡达可 陀螺电影 2021-02-19


今天就简单说两句,《送你一朵小红花》的一些个人观后感。


(排版编辑放假,今天排版比较简陋随意,抱歉)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一直挺期待这部片,所以元旦一大早就跑去电影院看早场。

但可能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吧。



影片刚开始不久让我感到极为不适的,就是配乐。


尤其每到搞笑幽默的段落,导演选择用那种塑料廉价的轻快音乐,就像从淘宝的免费曲库中找来的,其作用与上个世纪广播和电视剧会用的“罐头笑声”毫无区别:


用来告诉观众,这一场戏的情绪不是那么严肃,你可以考虑笑一下。


从这种做法可以看出,

要么是导演自己的能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末的电视创作水准,无法通过剧作技巧和电影语言来引导观众的情绪,


要么是导演认为中国观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末,所以用这样简单粗暴的偷懒方式来解决电影语调的转变。


因为这种通过塑料配乐来逗观众开心的方式,我们其实在十多年前的台湾偶像剧中就经常见到。


有趣的是,无论是《滚蛋吧肿瘤君》还是这一部《送你一朵小红花》,都给我一种有点“电视剧”的感觉。



《滚蛋吧肿瘤君》的“电视感”来自琐碎的叙事节奏一个一个人物的出场方式和一个接一个的事件,都是电视剧的写法,只是把故事容量浓缩到了一部电影的时长中。


而《小红花》也有剧作过于“电视剧”化的问题。


要说明这个问题,得先把美国2014年的青春爱情电影《星运里的错》拿出来比较一下:



《星运里的错》女主角身患肺癌,对生命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热情和希望,每天都很丧,直到遇见乐观开朗的“病友”男主角。男主角点燃了女主角的生活希望,带她实现了她一个又一个的梦想,然而就在他们陷入热恋时,癌症复发夺走了男主角的生命。


记得这部青春爱情片当时评价特别好,在豆瓣现在也有7.9分,因为它化繁为简,就踏踏实实借由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最终传达出“爱情和生命一样不可错过与辜负”这样的主体信息。


《小红花》完全借用了这样的人物设置和故事主线,但却又讲了一大堆其它故事线,无论是夏雨饰演的老马,还是岳云鹏饰演的吴晓昧,甚至给主角的父母也加了很多戏。


这些配角的作用,包括片中一些没有名字的角色,其实和女主角马小远的角色作用是重复的:都是在向男主角和观众传达“普通人在困难生活中的坚持”这样的主体信息。


剧作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它原本可以是《奇迹男孩》那样以大男主为中心的群戏,但同时它又贪心地想要把《星运里的错》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


因此这些配角的戏,包括最后那位吃外卖的四川大叔,都把《小红花》爱情主线的情感力量消解了:


影片的情感落脚点到底应该是这些可怜又坚强的普通路人,还是这段遗憾的爱情?



显然主创希望两者兼顾,但这就又像《肿瘤君》,把电视剧的叙事容量硬往一部电影里面塞。

同时个人对这些配角也颇有微词。


当马小远把喝醉的韦一航拖到街边,指着躲雨的路人说,你看那个老奶奶孙女失踪了,你看那个外卖员是残障人士,人家都努力活着没有放弃,你为嘛还那么丧?


岳云鹏饰演的吴晓昧(为了暗示性取向所以谐音要女性化的“小妹”??),当韦一航发现吴晓昧钱包里面的照片,知道吴晓昧的性取向后,立刻被对方的坚持所打动。



编剧用这样最偷懒便捷的方式来实现剧作目的:通过将男主角与特殊个例的粗暴对比(孙女失踪的老人,残障外卖员,甚至作为病逝患者亲人的吴晓昧是同性恋,而四川大爷显然更贫穷),来推动男主角转变和成长,并向影院里的观众输出治愈正能量。


因此可能会给人一种“消费”和“比惨”的观感,尽管“比惨”或许并不是他们的创作初衷。



在《肿瘤君》中,导演为了展现女主角熊顿想做但没能做的事,用了一段伴有激昂配乐的蒙太奇,在快速剪辑中试图用影像的力量来给观众制造视觉和情感的冲击。


这个片段是参考了加拿大导演多兰的作品《妈咪》。


在《妈咪》中,多兰为了展现女主对儿子未来的想象,用了同样的手法。



两个段落的叙事作用、剪辑方式甚至配乐节奏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肿瘤君》导演显然没有理解到多兰在这个片段中的精髓:影像本身的力量。


多兰在这个片段中的每个镜头、每个剪辑点,都是精心打磨和精挑细选,为什么这个镜头是大特写,为什么那个镜头这样运动,甚至整部电影《妈咪》的创作灵感都是始于这个片段。



但是《肿瘤君》导演以为,只用把炫目的PPT画面,快速剪辑到一起,配上相似的音乐,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还加上了女主的旁白,以防观众看不懂。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小红花》中。


影片结尾,男主角韦一航幻想了一个没有癌症的“平行世界”,这段蒙太奇的作用和方式,与《爱乐之城》片尾“假如可以重来”的歌舞段落相似。


可是再一次,导演只学到了一个创意的表面形式,但是却没有学会其本质,因此《小红花》最后变得像广告片。



说到广告,吐槽一句:

片中男主想象的青海段落,为什么要让男女主角穿得一身白?


这是婚庆旅拍广告吗?



由于《小红花》的电视剧和广告质感,使得影片中一众演员的出色表演,没有了坚实的支撑,全部悬浮在半空中。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影迷觉得全片有一种《演员请就位》既视感。


看得出来演员们演技很棒,也演得很好,但与电影本身是脱节的。


既然都是易烊千玺主演,我举一个或许不恰当的例子:《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的华彩段落,从陈念和小北分别在被警察审问时,不断逼近的面部特写镜头的交替,到两人来到了一面玻璃的两边,笑容和眼泪融合在一起,脸庞也重叠在一起,由此将影片情绪推向高潮。



没有旁白,没有解释性言语,完全靠导演镜头中的影像力量,配以音乐的点缀。在这样坚实的电影语言支撑下,两个演员的出色表演才会掷地有声,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但是《小红花》中,导演并没有给演员提供更为坚实的影像力量作为支撑,就像《演员请就位》一样变得舞台化、片段化,表演并没有和电影融为一体,就仅仅是一段一段的“表演”而已。


不过还是得说一句,从《少年的你》到《小红花》的易烊千玺,和从《一秒钟》到《小红花》的刘浩存,作为仍然在成长的“新演员”,都展现出了惊人的表演能力和演员天赋。



在剧作和导演如此拉垮的情况下,整部影片几乎全靠两人表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才撑足了128分钟(当然其他几个配角也都很好)。





——————






说好的“简单说两句”,结果啰嗦了那么多。


这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不是什么权威的结论。同样,身边也有很多亲朋好友也去看了还给出了高分,大家可以去影院看了之后,再来分享不同的看法。


(以及,不要吵架,就事论事。)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