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不承担疫苗成本和接种费用我国已累计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约900万剂次我国已累计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约900万剂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在会上表示,12月15日启动的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要求各地参照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的模式,由各级政府组织、安排,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个人不承担疫苗成本和接种费用。
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也曾经发现,有个别地方收取个人费用的情况,都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的名义发文要求立即整改。目前看,各地对免费接种的政策执行得比较到位。
曾益新介绍,12月15日以来,我国正式开展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迄今为止全国重点人群接种量已近750万剂次,加上之前针对高风险人群接种的160余万剂次,我国已累计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900多万剂次。 在接种工作中,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接种点设置规范、接种人员培训,受种人员筛查、不良反应监测、应急救治、严重不良反应专家会诊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接种工作安全顺利。
曾益新表示,900多万剂次的接种,再次证明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随着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特别是随着生产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升,我国将全面有序地推进高传播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种工作,并实施全民免费接种。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从而构建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国家医保局:新冠疫苗接种费用由医保资金和财政全部负担居民个人不承担费用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介绍,疫苗附条件上市后,在居民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企业按议定价格提供的疫苗的费用,加上接种服务等全部的费用,由医保资金和财政全部负担,居民个人不承担费用。
通过主要动用医保基金滚存结余和财政资金共同承担新冠疫苗及接种的费用,不影响当期医保基金的收支,也不会影响大家的看病就医的待遇。从长远看,实行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有利于快速建立免疫屏障,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医保基金长期可持续的运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疫苗的定价和向全民免费提供不矛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就是老百姓不用掏一分钱。”
但他表示,企业研发、生产、储存当中有成本,因此企业按照公共产品属性,依据成本做出相应定价,政府部门按照相应程序和价格,向企业购买,为全民免费提供。因此疫苗的定价和向全民免费提供不矛盾。
“当然,随着新冠病毒疫苗生产规模扩大、接种规模扩大,以及上市产品增多,价格也是变动的。”郑忠伟表示,政府相关部门也会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价格导入经济、合理的区间。
国家卫健委:新冠疫苗接种要确保安全第一
全国统筹设置25392个接种点开展重点人群接种国家卫健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各地已把新冠疫苗接种安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前在每个接种点都准备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医疗救治人员,包括急救设备、药品等。尽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要第一时间能够及时识别、快速处置。
警惕!预约新冠疫苗诈骗来了
近期有诈骗分子冒充“疾管中心”,以预约接种新冠疫苗为由,发送含有链接的短信给事主,骗取事主个人信息。北京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1月8日发布预警,提示公众提高警惕。
反诈中心介绍,这种含有链接的短信是常见的“钓鱼网站”式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官方机构,向事主发送“钓鱼网站”的链接,诱导事主进入“钓鱼网站”,骗取事主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及密码(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银行卡CVV码等)这5项基本信息。如果骗子同时获取这5项基本信息,就能盗刷事主账户内资金。
面对此类诈骗首先可以从链接进行分别。例如有些短信内链接的后缀是.cc,这根本不是国内的域名后缀,能够比较容易分辨。如果公众遇到难以分辨的链接,可以通过“全民反诈”APP的“风险核验”模块,检测该网站是否存在风险。
反诈中心提示,日常生活中,公众还会接到许多冒充政府部门、知名公司的“钓鱼短信”,比如冒充移动公司、电商平台、市场监管局、电视栏目组等等,公众一定要提高识别能力,不要点击其中链接。
了解这些骗局,不轻信,不上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