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2%网民收入不足5k,月薪过万在中国职场到底算什么水平?

GPA+ 2023-04-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LinkedIn Author 夏姑娘

点上方蓝字GPA+ ,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加微信 ellagpa进读者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LinkedIn,微信ID:LinkedIn-China,LinkedIn领英是全球知名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月入过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相信大部分人对这样的问题并不陌生,如果你经常看知乎或者刷抖音,还会看到很多博主回答这样的题目,各行各业,无论男女,应有尽有。


认真观察,你就发现,这种问题无论是关注度还是浏览量都很高。
 
大家对月入过万都特别感兴趣,有些大v还声称在北上广你月入不过万基本活不下去,给人一种遍地都是月入过万的高收入者的感觉。
 
然而在这种普遍都是月入过万的氛围下,你如果工资过万,仿佛也很普通,完全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你如果没有月入过万呢?那就意味着你很糟糕,你生活得肯定很不如意等等。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焦虑,着急,慌张,不知所措。作为一位从业多年的HR,就这个问题想给大家聊一聊。

国人收入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前一段时间,CNNIC发的一个报告火了。
 
中国网民结构报告:网民规模9.04亿,其中72.4%收入不足5000元。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女性占48.1%,男性占51.9%。

数据来源:CNNIC: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9%;其次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22.4%;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人员,占比共计10.9%。
 
数据来源:CNNIC: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其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7.6%。也就是说,全国72.4%的网民(约6.5亿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

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为20.8%;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合计占比为33.4%。
 
数据来源:CNNIC: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除此之外,人社部网站4月26日也发布了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0年3月31日)。

数据显示: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为2480元;北京为2200元;广东为2100元。

 
对于将近6.5亿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一线城市最低工资原来才2000左右,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另外的安慰和平衡,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次没拖后腿了。
 

甚至还有网友扒出政府发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发现原来平均一下,大家可支配收入也才3w出头,瞬间感觉自己是正常人了。
 
数据来源: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www.gov.cn

说自己月入过万的都是什么人?
 
与此相反,网上有另一部分人经常有“月入过万”,甚至十几万的言论,主要包括以下3种类型:

1、真正的月入过万的高收入者
 
确实有精英人群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与大家分享经验。只是绝大多数人只看到了他们光鲜的外表,却忘了他们在高收入的背后的巨大压力和劳累。

2、处处炫耀的装*者
 
键盘侠也是其中一大群体,不管自己是否真的收入不菲,都喜欢来高谈阔论一番。

3、打造自己的个人人设的自由职业者
 
最多的就是为了树立高知、高薪形象的个人IP打造者。他们善用讲“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让你有一种你也可以轻而易走上人生巅峰的感觉,从而打着知识的名头收割韭菜。
 
如此看来,这类“月入过万”的言论,确实无需过多关注。
 
网上的数据报告、言论
真的有参考价值吗?
 
其实不论是月入过万的言论,还是6.5亿人不过5000,对你而言,参考价值都不大。
 
1、地域差距大

如果你在北上广深,月薪5k,可能真的连自己都养不活,就更别提存储和养家了,但在三线城市却是令人满意的收入了。

 数据来源:BOSS直聘研究院《2020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

2、行业、岗位差距大

从前面网民职业结构不难看出,网民分布在各行各业当中,有学生、领导干部、公司高层/中层/基层人员、无业/下岗/失业人员等等都有。

俗话说“隔行隔层山”,网民的所在行业、从事岗位都多种多样,如果单纯地看全国平均数来比较月薪,其实是不合理的。

3、年龄差距大
 
再看年龄,10岁以下到60岁以上的人都有,年龄跨度大,难道要拿一个小孩子和一个成熟职场人士对比工资吗?


数据来源:CNNIC: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然,如果看到72%的人月薪不足5k就沾沾自喜,亦或是因为没有月入过万就感慨万千,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薪酬数据的意义是帮我们构建认知
 
为什么每天看这么多的信息,人却越来越焦虑了呢?
 
因为我们看更多,本意是为了了解更多,让自己的认知更加接近于真实,而不是做井底之蛙。但事实上,我们却常常被一叶障目。
 
有些人总觉得坐飞机不安全,但事实上飞行出行是所有出行方式中危险系数最低的。
 
为什么你会有坐飞机不安全的感觉呢?
 
这是因为飞机一旦出事,媒体就会有连篇累牍的报道,比如马航失踪,热度持续了一个多月,但却从不报道飞机正常着陆的事。
 
这就是我们的认知在被“构建”的过程。
 
我们对于薪资的认知,也是一样在被构建的。媒体和大V们的争相报道,使我们产生月薪过万是一个“必然事件”的错觉,导致无数“月未过万”人群产生焦虑。
 
但如果只看这个6.5亿人薪资不到5000的数据呢?大多数人会感叹,“原来大部分人的工资其实也就几千块!”所以很多人沸腾了,平衡了。
 
我们就是这样被错误的认知遮蔽了双眼,对自己产生误解,也许是沾沾自喜,也许是妄自菲薄。
 
既然前面说到,薪酬数据可参考性低,那我们还要不要看这些数据呢?

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薪酬报告,我们才能够更加了解市场,从而了解自己的职场价值、优势劣势和发展空间。
 
但因为外界的资讯不断构建着我们的认知,所以我们在“输入”时,要正确识别资讯的价值,完善资讯的全貌,而不是以偏概全。
 
那么,职场人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薪酬报告呢?
 
职场人应该如何看待薪酬报告?
 
1、不只看全国甚至全球的平均数、中位数,意义不大。而是看具体城市、行业、岗位的报告。
 
大家可以搜索关键词,如“2019全国薪酬报告”,就可以找到种类繁多的报告,切记不需要看大而全的,而是从中挑选和你切实相关的就可以了。
 
2、报告只是参考,最准确的还是让市场给你定价。
 
薪酬报告虽然是大数据汇总的结果,但是每个个体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即使是定位到了同城市、同行业、同岗位,甚至同年龄,也不代表这个报告的数据就能反映你的价值。
 
在找我咨询的应届生中,有很多人虽然背景不差,但是一来就说自己要去BAT、要去四大,结果自然很难如愿。

原因是他们想进名企,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这个能力,而只是看到身边很多同班同学能成功,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也可以。但事实上,即使是同班同学,差距也是很大的。

有工作经验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有的人工作3年抵的上别人10年,有的人工作5年能力却和刚毕业时没有差别。
 
所以,薪酬报告最终也只是一个基础的参考,市场是公平公正、铁面无私的。想要了解自己的价值,只有出去参加面试,让市场给你定价,才是真正准确的。

知道市场愿意给你的薪水后,你就可以对比同情况下的薪资大数据,看看自己走在了前面,还是落在了后面。对自己在市场上的位置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才能更有目标地前进。

即使你目前不打算换工作,我也建议你至少每年参加1-2次的面试,在了解市场动态的前提下,也能够清楚明白自己的技能有没有随着时间而增长。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去新的思考。

上一篇:不会写简历,就别怪自己进不了dream school了

近日好文:


为了方便读者相互交流

请添加Ella微信进

GPA+读者群 


记得备注“读者群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夏姑娘,HR中的一股清流,专业更正直, 公众号简历坊(id:jianlifang1V1)。

GPA+交流微信ellagpa,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相关视频、报告、微博截图,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更多好文章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2020年愿你很努力也有好运气

你也“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