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GPA+ ,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加微信 ellagpa进读者群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LinkedIn,微信ID:LinkedIn-China,LinkedIn领英是全球知名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最近因为公众号改版,时间线被打乱了,GPA+每天中午12点发布的文章你们有可能错过啦。
所以如果你喜欢GPA+,觉得GPA+的文章对你们有帮助,记得动动手指把我们置顶或者星标呦,经常在文章下方留言,喜欢的话多点在看和zan,这样我们就能不失联,天天见,更及时地看到我们的文章啦,笔芯
10年前她出国读研的时候,当时的异国恋男友跟别人暧昧“被”她发现了,这让在异乡本就孤单的她十分痛苦。为了早点回国处理,她起早贪黑,提前写完了毕业论文,一考完试就迫不及待地回了国。回国后其实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她当面说了分手,而后就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之后,她本可以也本应该回学校交论文或者参加毕业典礼,但是她一想到之前在异乡并不愉快的回忆,就不想回去。于是抱着能逃就逃的心态,她邮寄了自己的论文,也没有出现在自己的毕业典礼上。这件事本来不应该再对她的生活带来过多的影响,直到她在北京开始工作,想要落户的时候。由于她提早了1个月回国并且没有再回去,护照上的时间不够留学生落户的要求,她跑了多次留学生服务中心之后也没能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北京户口。时隔多年再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她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遗憾和气愤。只是唏嘘自己碰到了一件糟糕的事情之后没有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而是让它演变成了一件更糟糕的事情。自那之后她就发誓:哪怕遇见再糟糕的事情,也要脑子清楚地做决策。因为现状的不堪或者对自己的不满就做了一些愚蠢的选择或者决定,比如为了逃避现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而选择匆忙地跳槽,或者面对本该努力提升职场技能却一直视而不见钻起来做鸵鸟。结果,过段时间之后发现窟窿越捅越大,就算女娲再世也无法挽回或者补救。但其实大多数人遇到的失控,是平淡下的逃避或者依赖。生活中总是会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特别喜欢逃避麻烦的事情,或者是从心里依赖别人去帮我们解决,又或者祈祷时间能够让它自动消失。比如:该处理的档案,该整理的文件,该拿的职业资格证书,该掌握的某项专业技能,该考虑的职业规划等等。但是,麻烦是这样的: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处理不起。过去逃避的事情,未来总会以指数型的麻烦找回来,让人们付出成倍的代价。史蒂芬·柯维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全面成功”的本质就是人们从依赖到独立,又从独立到互赖的心灵成长历程。其中,关于如何从依赖走向独立,他建议我们要养成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的习惯。我是这样理解这三点的:第一, 积极主动,意味着放弃自己被动受害者的角色设定,把责备和抱怨变成主动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很多人觉得责备和抱怨的翻转是赞美和欣赏,但其实是主动承责。当我们责备和抱怨的时候,其实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别人,忽视了自己在这当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当你再想要为自己找逃避麻烦找借口或者责备环境时,就可以把这种态度翻转过来,想想自己能够负担的责任是什么。第二, 以终为始,从一开始就专注于自己的原则,价值观和目的地,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第三, 要事第一,将紧急和必要的事情识别出来,将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可以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来区分急事,要事,烦事和杂事,思考如何防止急事和烦事的发生,做好规划,腾出时间投入到要事当中,并停止让没有意义的杂事浪费你的时间。能做到这三点,就能很好的做到开始自我掌控,实现自我的独立,掌控自己的人生。有很多在职场朋友跟我表达过这样的观察:如果说Ta们在过去完成了些什么的话,很多情况都是因为恐惧或害怕。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合群而被孤立,所以尽量去表现得很友善。似乎在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有一双双眼睛在监控自己。于是,当回归到那些别人不关心但却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时,恐惧无法再发挥激励作用,终于开始有种放飞自我的感觉。结果就是:遇见不合适的工作就跳槽,不喜欢的老板就说老子不伺候了,无法坚持的学习就安慰自己反正也没人知道我是不是努力了。对于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因为恐惧而去完成,对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因为想躲而把自己匿了。Simon Sinek在《从“为什么”开始》一书当中呼吁商业领袖从“为什么”开始,去感召和影响员工及客户。他提出了十分具有影响力的“黄金圈”(Golden Circle),包含了由内到外三个部分:为什么,如何做以及做什么。他认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What),其中一部分人知道如何去做(How),只有极少数人可以清楚地知道或者阐述他们为什么做这件事(Why)。大部分人都是从自己做什么(What)开始思考,而成功的企业和人都是从为什么(Why)开始的。比如苹果公司传递给客户的信息是,我们为创新而生,只是而我们刚巧做手机而已。作为个体,当我们为了恐惧和害怕而行动时,我们其实一直停留在做什么(What)层面进行探索,并没有从为什么(Why)开始去思考自己的目的。而这种方式只是在短期的刺激我们的行动,并不能让我们具有更长期的动力,也无法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先定下心来考虑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以及为什么工作,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核心驱动力,才有可能去激励到自己和感染自己周围的人。比如,想要跳槽时,先问问自己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还是只是为了别人的想法或者逃避遇到的困难?大脑一片空白,脑充血或脑无力的状态我们应该都体验过。在一个糟糕的状态时,我们的身体往往被大脑中负面和灰暗的情绪所绑架:羞愧,沮丧,无力,失望,气愤,责备,等等。这些负面的情绪会导致我们做出很多非理智和非正常的决定。比如前面说到的因为失恋而错失了北京户口的朋友,就是任由自己的负面情绪支配了自己的行为,没有理智地考虑可能的后果。我们可以试着去练习善意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欺骗”我们大脑的目的。所谓善意的注意力,是给予自己和自己的情绪一种正向且善良的关注,去接受,不去评判。其实人感知并关注情绪的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妥,但如果带着评判的态度不欢迎自己可能的负面情绪,就会带来更糟糕的自我厌恶。而人在自我厌恶的时候会自动地脑中关闭学习和进步的脑神经区域。所以我们都应该尝试带着最大的善意去关注自己所有的情绪,先去拥抱并接受自己的情绪。很多人其实也认可这一点,但是就是很难做到,所以接下来一步就是反复的练习,不断去提醒自己和刻意加深记忆的技巧。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当下所有真实的感受,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是哪些意愿没有被满足,这种情绪是为了什么。坚持这样做,慢慢地就可以开始和自己的情绪共处,告诉大脑不要被负面情绪带到更深层的自我厌恶,也就能更理智地去做出符合内心真正想法的决定。人生其实没有那么多重要的决定可以做,多半都是我们窝在沙发上想躺尸时做的每一个小决定加上偶尔一些激动人心的大决定。可只有做对足够多窝在沙发上时的小决定,才有权力去做那些激动人心的大决定。只有我们保持头脑清醒,掌握对的方法,时刻跟自己的负面情绪对话,才能够让自己做好大多数的小决定,有机会迎来那些激动人心的大决定。
今日互动话题:
今年你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是什么?
欢迎互动留言~
延伸阅读:GPA+公众后台菜单栏输入“选择”,查看我做艰难决定时最爱问的问题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湘萍。具有10+年500强企业人力资源从业经验,“VUCA职业咨询”创始人。微信公众号VUCA职业咨询(id:VUCAcareerconsulting)。
GPA+交流微信ellagpa,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影视剧截图,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更多好文章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