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现实版「俗女」:35岁逆社会钟的人生是怎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麦子熟了 Author Erika57
点上方蓝字GPA+ ,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作者:Erika57,公众号:麦子熟了(ID: maizi8090)
「三十而立」在多数人的认知里,默认为到了三十岁,就要成家立业、有房有车。
然而现实是,35岁分水岭上的职业困境、身份认同,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焦虑的社会情绪。
35岁的徐徐,自称现实版「俗女养成记」。四年多前,她还是一个体制内的乡镇教师,每月拿着微薄的薪水,工作还算轻松自在,却因为年纪大、没对象,而成为父母同事眼中的「女loser」。
©《俗女养成记》
随着年龄渐长,徐徐做好了一辈子不结婚的心理准备。谁能想到,临近30岁时,遇见小两岁的João(音译若昂),异国恋两年后被求婚。
思虑再三后,在而立之年辞掉稳定的工作,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国度生活。她说:
有些东西你不去强求的时候,它反而就来了。
当她选择逃离包裹在「社会时钟」之下的规定,拒绝被指挥在什么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反而在无意中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徐徐的身上,究竟是一个「俗女」的诞生和成长?还是面对「俗」的自我反抗呢?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1988年生,上个月刚满35岁,河北邢台人。
自小在农村长大,加上又是家中长女,底下有一个弟弟和妹妹,父母能给予我的,只是温饱有余。除此之外的精神世界探索和自我价值追寻,更多是在工作之后才得以觉知的。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考入老家乡镇的公立学校,成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三年后,我又一次备考成功上岸,当上县城里的初中老师。在不少长辈眼里,这是一个「铁饭碗」。
对我来说,当老师最大的好处是,每年有近三个月的假期,能趁此机会出门旅游,偶尔来一场东南亚穷游。也是在旅行的过程中,结交到不少新鲜的朋友,渐渐刷新了我原本有限的认知。
在马六甲的古城里,我遇到过一个英国老教授,年近七八十的独身爷爷,退休后在世界各地游玩;
在马来西亚的海边,一对老夫妻带着七八岁的小孩,乍一看以为是爷孙出游,结果开口喊的是爸爸妈妈;
还有不少来自欧洲的高中生,他们会在上大学前来一场Gap Year……
相比国内整齐划一的人生时钟,在他们身上,我见到更多的可能性。
©《俗女养成记》
尽管每月工资不到三千,但好在工作不忙、时间充裕,我能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没事干在家追剧看书,等学生放假了就能出去玩。
然而,生活在一个小地方,到了27、28岁的年纪,没房没车,还没对象,我就是旁人眼中的「失败者」。
尤其对女生而言,有无伴侣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最高标准。虽然内心很抗拒,但又不得已作出妥协,接受长辈安排的相亲。
前后两段相亲经历,皆以失败而告终。前一段我们挺聊得来,但由于对方人在异地家里强烈反对;后一段我俩只见过两次面,男方马上开始谈结婚事宜,直接吓得我不敢再联系。
之后,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相亲,为此还和父母闹过矛盾。他们打着为我好的旗号,向我灌输女人年纪越大越难找对象的观点,而我以一概反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也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相亲。
再加上在工作环境中,近距离观察到身边同事的状态,有已婚的,也有离异的,他们的婚后生活,充斥着家长里短的抱怨,并不如外表看到的光鲜体面。久而久之,我对婚姻不再抱有强烈的期待。
当时,我做好了一辈子不结婚的打算,也因为自己「俗气」的坚持,不愿将就着结婚,成了这座小城镇的特例。
甚至单纯地想着,抵不过身边的闲言碎语,那就等退休后离开这儿,去过旅居生活。
“俗女”也有爱:
降低期待后,意外遇到爱情
当我坦然接受不婚单身的选择后,万万没想到临近30岁的关口,我这个「俗女」也遇到了爱情。
若昂来自葡萄牙,比我小两岁,是个程序员。在一起前,我俩当了五年的网友,只简短聊过三次天。
直到2017年夏天,微信对话框突然弹出,他说要来中国自驾游,向我问起手机卡的流量问题,接着又聊了旅游相关的话题。这算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聊天。
6月底,他先到达北京,只短暂停留两天。从我家到北京,坐高铁就一个小时,于是我们初次以朋友的身份见面了。
晚上七八点钟,他来西客站(北京西站)接我,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眼睛贼大的男孩子,穿着格子衬衫配牛仔裤,活脱脱一个大学生的模样。加上刚成为好友时,得知他还在上学,而我已经工作了,误以为双方年龄差距大,因而一开始我也只把他看作是小弟弟。
次日,我充当起兼职导游,陪他玩了一天,先去天安门转悠了一圈,还特地去看特斯拉充电桩。那时,我发现这人和别人很不一样,他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总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点。
分开后,他发来信息说:「跟你在一起很轻松。」我承认那一刻,内心是在偷乐。
随后他又提到自己接下来的行程,从北京开车自驾前往东北,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玩。当时我刚好临近暑假,心想着反正也要出去玩,就答应了。
在东北玩了不到两周,也是在这期间,他向我表白了。当时没想太多就在一起了,这确实是我头一回谈恋爱。
7月末,他准备回国,得知我还有一个多月假期,又主动提出让我去葡萄牙玩一段时间。欧洲游一直在我的旅行清单里,但由于消费高、签证又不好办,所以始终处于搁置状态。好不容易能去一趟,我想把握住这次机会。
在接下来的十来天里,我忙着筹备签证用的资料和面试。他也在地球的另一头,准备出示的邀请函、银行流水等材料。整个过程仓促,但意外地顺利。8月11日,我坐上飞往里斯本的飞机,来到他生活的地方。
这个假期,从北京到里斯本,见证了我们在一起的过程。而后的每个长假期,我们都在创造机会见面,一起飞往其他国家旅行。
就这么相处了一年多,我们开始认真地考虑未来。他希望我能去他的国家生活,我也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他都一一地作出回应并留下承诺,给了我相应的条件保障和十足的安全感。
于我,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失去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更害怕的是,会因此错过一个「不俗」的人。
2019年春节前后,我辞掉了教师工作,真正离开家乡远赴他国。在这之前,我们见过对方的父母和家人,也已经取得了他们的认可。
2022年10月8日,我们在里斯本结婚。到目前为止,我都在兼职教中文,偶尔接一些翻译的活,时间安排相对自由。他呢,一周工作满40小时即可,自主选择白天或晚上干活。
其实对我俩来说,结婚前后没什么大不同,也许因为我们的恋爱从来不算轰轰烈烈,一直就像朋友似的自然相处。
现实版《俗女养成记》
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我对「俗女」这个词的认识,源于《俗女养成记》这部电视剧。
相比其他影视剧刻画的女性人设,局限在事业有成的高知女性,或是全职养娃的家庭主妇,这部剧反其道而行,展现出的是一个无限接近普通人面貌的女性形象。
角色的魅力在于虽然不够完美、但却是立体的,如她在剧里的自白:
我40岁了,没房、没车、没婚姻、没小孩,人生看上去「一事无成」。
©《俗女养成记》
回到现实,30岁以上没有结婚、生孩子,甚至连存款都没有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而我从小到大接受到的教育,多在宣扬个体的成功与卓越,却鲜少会教如何接受平凡的自己。
尤其20出头的年纪,难免有点心气在,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嘛。以至于大学毕业前,我始终处于特别抑郁、迷茫的状态,一路顺着社会既定的节奏走,学习、备考、拿证……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直到工作以后,这些年来不断与自己对话,慢慢认清并接受真实的自己——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俗女子」,算不上光鲜的外表,谈不上高薪的工作,也暂时没找到合适的伴侣。
这不就是人的成长吗?成年后最大的勇气,莫过于承认自己的平凡,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很多事情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可以给出无限的选项。我不确定未来会怎么样,因为人生充满不可预期。唯一能做的,就是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过好当下。
也许暂时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但生活的本质就是活着本身。如同剧里的女主人公,在与「不成材」的自己握手言和后幡然醒悟:
人生很长,长到你可以做梦再醒过来,跌倒再爬起来;人生也很短,短到你没时间去讨厌自己,勉强自己。
近日好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麦子熟了」(ID:maizi8090):聚焦国内新中产、新青年、新女性,坚持优质内容创新,分享传递美好生活。采访/撰文:Erika57,校对:秋秋,主编:眠去。
GPA+交流微信ellagpa,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俗女养成记》剧照和截图,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更多好文章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2023年愿你很努力也有好运气
你也“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