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同月薪的人睡前在想什么?3k和3w对比鲜明,1k太真实了…

GPA+ 2023-04-28

点上方蓝字GPA+ ,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交流微信 ellagpa

本文作者 | 王耳朵先生,来源 |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看到一张在网络上疯传的图片:


不同工资男生睡前在想什么?

月薪8w:下周的发言稿还要再改改。


月薪5w:团队效益差,问题到底出在哪?


月薪3w:这次出差一定要把客户关系搞好。


……


月薪3k:成都和重庆谁是西部第一城。


月薪2k:刚给主播刷1950,她会和我见面吗?


月薪1K:俄罗斯对北约态度持续强硬,对美国全球战略和霸权主义影响大。


……



月薪由高到低,人们关注的事情距离自己越来越远,思考的内容也越来越“不着边际”。


这样一条神总结,听上去充满了调侃和讽刺的味道。


可仔细想想,里面其实蕴含着一条成人世界的残酷真相:


生活从来不是别人的,你的精力花在哪,你的价值就在哪。



《最愚蠢的一代》中,有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知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过。图书馆、博物馆、大学、历史频道、维基百科……一切都在你的鼠标下,但我们没有看到人们,在历史知识、公民意识、阅读成绩、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提高。为什么?”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无用信息」上。

这就是所谓的“功能性文盲”。

看上去「知识」还在不断扩展,但是「认知」早就停滞不前。

还记得我曾在文章中提过的那位记者前辈吗?

当年,纸媒火得一塌糊涂,记者也是相当风光的职业。

那位前辈,经常收到一些老板的宴请,他自己也热衷人脉关系,喜欢组织各种饭局。

一到酒桌,上到国际大事,下到家长里短,他都非常关心。

偏偏对自己本职工作的发展动向,爱答不理。

同事和他说起新兴的自媒体,他也毫不在意。

可没几年,跑遍整个街区,都不一定能买到一份报纸了。

那时,他突然发现,自己除了好酒量,和打遍城南无敌手的牌技,别无所长。

再次见面时,他失业了。

有句话说得好:

“当你的时间不再用于深度学习,当你的注意力被他人瓜分,当你只看综艺与电视剧,当你在群体中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当你执行力越来越差,当你评价他人的次数越来越多……毁灭就已经发生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我损耗效应”

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分散的精力越多,你的执行力和意志力就越低,人生走下坡路的几率越大。

去年夏天有一个非常火爆的话题:

某偶像剧剧组进驻大学校园遇冷,想招学生“跑龙套”被无视。

事后剧组出面辟谣,然后网上还出现了不少年轻人围观拍照的现场图片。

有人觉得大跌眼镜,有人认为哗众取宠。

其实,“遇冷”和“追捧”两种现象,大多同时存在。

有人愿意花大量时间追星,深扒各种娱乐八卦,就有人愿意努力提升自我价值,追寻更好的自己。

就像知乎网友@慕容 的那条高赞留言里说的:

一年,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明星来取景。

图书馆外,还有专门的安保人员在设卡。

一个男同学想进图书馆,被拦下。

得知原因后,男生反问道:

“你们拍个戏就不让我们进图书馆学习了?凭什么?”

说完转头甩开安保人员,径自迈上了图书馆的楼梯。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人都不把明星当回事儿。

当天中午去食堂,慕容同学也能听到大家“吃瓜”的声音。


“听说XX来学校了?”

“是的吧,好像有听到路过的同学说过。”

“哦,这样啊。诶,下午的课要不要打印材料。”

……




对于很多头脑清醒的人来说,娱乐明星再耀眼,也不过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无法进入他的生活,他也无法决定你的人生。

就像鲍尔莱恩说的那样: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看过这样一张偷拍照。

穿着朴素的北大学霸韦东奕,排队做核酸。

人们发现他时,韦东奕正全神贯注地摆弄着手机。

被众人“围观”,他浑然未觉。


有网友质疑:“学霸也迷上了智能手机吗?好担心他上瘾啊。”

但事实是,韦东奕当时正在专心致志地用手机解答数学题。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韦神”这个称呼的真正含义。

很喜欢作家午歌的一句话:

“小时候,我常羡慕天生聪明,做什么事都不费劲的人。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勤奋和专注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天赋。”

40年前,江苏徐州,有一个13岁的小男孩,在阅读完《巴尔扎克传》后,暗暗发誓:

“长大后,我也要做中国的巴尔扎克。”

可惜命途多舛,高中毕业后,他成了一名矿工。

不过年少时的梦想他一直没有放弃,虽然每天的工作又脏又累,但下班后,他却不像其他工友们一样闲聊、睡觉,而是将所有的空余时间留给了看书写作。

慢慢地,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他开始给报刊杂志投稿。

起初,绝大多数都是“退稿”。

时间长了,就连邮递员也开始调侃他:“稿废,稿废。”

但是他全然不顾旁人的冷言冷语,屡败屡战。

终于,他的文章一次次出现在了《新华日报》《雨刊》等刊物上。

后来,他的名字,更是传遍了全国。

他就是《人民的名义》的编剧,周梅森。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真正聪明的人,只过1%的生活。过1%的生活,才会拥有99%的价值。


刘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名叫尚克曼的演说家,和出版社签了一本书的合同。

眼瞅着交稿的日期越来越近,他却因为俗事缠身,只字未动。

于是,他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订了往返纽约和东京的机票,在3000英尺的高空中,一路飞,一路写。

等到他回到美国,书稿全部完成。

尚克曼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飞机上没有信号,他可以屏蔽一切干扰,不会被任何人找到。

这场旅途是孤独的,也是心无旁骛的。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3个启发:
第一,人人都需要一个“飞行模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够做到不被喧嚣所惑,不受诱惑所扰,专心致志去做自己的事情,谁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第二,坚持“二八法则”。

把80%的资源,集中到20%关键事物上,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给生活设一个“截止时间”。

有时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优秀。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如果你买个摄像头放在家里,用上帝视角观察自己每天都在做什么,你会发现——你富不起来真是太正常了。”


近日好文:




本文作者王耳朵先生。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GPA+交流微信ellagpa,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unsplash/Pexels/影视剧、相关帖子、知乎截图以及网络,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更多好文章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2023年愿你很努力也有好运气

你也“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