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9分,被一个暴躁男人治愈了:活得很糟糕,不是你的错

GPA+ 2023-04-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武志红 Author 武志红主创团

点上方蓝字GPA+ ,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交流微信 ellagpa

作者 | 黎响,编辑 | 张罐子,责编 | 天雅 陈沉沉,来源:武志红;ID:wzhxlx。


最近,身边一位朋友的经历,让我感到很诧异。

 

前段时间,他获得了一家牛企的offer,却不假思索地放弃了,依旧留在待了好几年的小公司。

 

更让人不解的是,他好像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大学毕业时,就算大公司的面试已过,他还是选择了前景一般的小公司。

 

这些年,他常常跟人讲,干完这一年,明年就转行。

 

但却一直停留原地,没有行动,一待就是8年。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有机会变得更好,却还是会不愿意呢?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最近,我又看了一遍《心灵捕手》,找到了答案。


认识:“改变不了”的好处

 

男主威尔,是麻省理工的清洁工,平日喜欢和朋友混酒吧、打群架。

 

有一天,蓝博教授在黑板上留了一道数学难题,让学生们试着在学期结束前完成它。

 

让他想不到的是,没几天就出现了正确答案。

 

这引起了蓝博的好奇,他决定再出一道更难的题。

 

随后,他发现了匿名解题者的身影——威尔。

 

 

原来,身为小混混的威尔,有着极强的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难得一遇的天才。

 

但威尔并不想暴露自己,一边骂脏话,一边逃跑。

 

后来,威尔因为殴打警察被捕。

 

蓝博答应给他保释,但有两个前提:

 

一是跟他一起研究数学;

二是接受心理咨询。

 

为了不进监狱,威尔答应了。

 

随后,威尔的数学事业进展非常顺利,因为对他而言,解答数学难题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但他非常讨厌做心理咨询,在咨询中,他常常利用自己的聪明,不断攻击咨询师的痛处,气走了好几个咨询师。

 

后来,蓝博给他介绍的高薪工作,他也不假思索地拒绝了。

 

理由居然是:他觉得自己就应该和朋友一起,一辈子待在贫民区。

 

在旁人看来,这简直就是在糟蹋自己的天赋。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却有另一个视角:

 

很多人作出某个选择,哪怕这个选择在旁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但对当事人而言,也有一个主观动力在里面,是他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

 

威尔从小孤苦无依,辗转于几个寄养家庭,受尽虐待。

 

但现在,如果他受欺负了,朋友会毫不犹豫地为他出头。

 

对他来说,这些朋友是他最大的安全感。

 

而一旦他接受了华尔街的职位,就意味着,他将会面临两方面的冲击:

 

一是空间上,他会远离朋友,远离这个熟悉的、能给他安全感的环境;

 

二是心理上,去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会激发他小时候不断被更换寄养家庭的痛苦回忆。

 

所以对威尔而言,不愿做出改变的背后,既可以获得好处:朋友给予的安全感,也可以规避“被抛弃”的痛苦。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威尔这样的人。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

 

在好的机会面前,他总是第一时间拒绝。

 

因为在更大的环境中,同事各有实力,自己也不再受关注,甚至会被挑战和质疑,没有待在小环境那么安稳。

 

所以说,很多人想要改变,却一直停在原地,不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力弱、行动力差;

 

而是因为:我们无法舍弃「不改变」背后所存在的好处。

 

只有当我们看见且认可了这些价值,然后试着去放弃它们,才会有能量和空间去选择新的方式。


冒险:新模式并没有多可怕


无奈之下,蓝博找到了资深心理学教授尚恩。

 

同样,初次见面,威尔就直戳尚恩的痛处,嘲笑他早逝的妻子。

 

尚恩虽忍不住动怒了,但却没有像其他咨询师那样被威尔吓跑,而是选择继续给他做咨询。

 

在第二次咨询中,他们去到了湖边,尚恩对威尔说:

 

你很聪明,看了很多的书,但你从来没有体验真实世界……


也许我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来分析你,定义你,但那不是你。


除非你愿意谈谈你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谁。

 

 

听到这段话,威尔陷入了沉思。

 

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外界的都是坏人。

 

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他躲进了一个封闭的角落,隔离情感,不去感受外面的真实世界。

 

但尚恩的包容和真诚,让他了解到,原来会有人对他伪装出来的「表象」不满,而对真实的他感到好奇。

 

而这,也让他看到了一个新模式:

 

也许,外面的世界,不都是坏人;

也许,我也可以试着走出去看看。

 

与此同时,威尔爱上了来自哈佛的女孩思凯乐,对方也很喜欢他。

 

但威尔却担心,对方会看到自己的“不完美”而嫌弃自己。

 

因此他退缩了。

 

在咨询室里,尚恩给威尔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的妻子睡觉也会放屁,有天晚上她不仅把家里的狗吵醒,还把自己给弄醒了。

 

但尚恩却告诉妻子,屁是他放的。

 

威尔听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尚恩说,妻子已经去世两年,但这件小事是他最想念的东西。

 

因为,“不完美才是好东西”。

 

 

尚恩的分享,让威尔看到了他的真实,也让他开始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两人如果真的相爱,那么这不完美的一面,也值得被接纳的吧?

 

于是,咨询结束后,威尔立马去找思凯乐,忐忑地邀请她去约会。

 

这是威尔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城堡,主动与他人联结。

 

让他惊喜的是,他并没有被拒绝,也没有受到惩罚。

 

因为,思凯乐也很喜欢他。

 

 

从威尔身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改变,的确不容易。

 

因为留在原地,我们已经很清楚能享受哪些好处,以及如何应对坏处。

 

而且,没人知道自己一旦作出改变,会发生什么。

 

于是,我们往往会用大脑去想象一个更坏的状况。

 

但这种头脑的设想,其实很少会发生。

 

因此,就算我们很熟悉「不改变」的好处,但探索未知的新模式,依旧值得一试。

 

区分:事情很糟糕,但这不是你的错

 

当然,改变无法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往往是走一步、退两步。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

 

一旦改变受挫,或在改变时得不到外界的接纳与赞赏,就证明我不行。

 

威尔和思凯乐热恋之际,思凯乐提出她想要威尔跟她一起搬去加州。

 

这引起了威尔极大的愤怒——

 

一方面,这再度激起了他的“被抛弃”感;

 

另一方面,他觉得思凯乐完全不理解自己。

 

在他看来,思凯乐就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富家小姐,根本理解不了他曾遭受的痛苦。

 

但事实上,思凯乐身上也有鲜为人知的创伤——

 

13岁双亲去世,成为孤儿,虽然继承了父亲遗产,没有经济压力,但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思念双亲的煎熬,以及极致的孤独。

 

剧烈争吵过后,两人分手,思凯乐一个人去了加州。

 

威尔知道自己误解并伤害了思凯乐,却没有勇气主动道歉,并重新回到了那个熟悉、痛苦的角落。

 

直到在咨询室里,尚恩看到了威尔的警察报告,真正了解到他的童年经历。

 

威尔对此故作轻松,表示无所谓。

 

但尚恩心里很清楚,那是一种情感隔离,必须帮助威尔卸下厚厚的防御之壳,让他真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情感,才有可能促成威尔的真正改变。

 

于是,尚恩坚定且温和地盯着威尔的眼睛: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我知道。

 

尚恩: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开始慌了,但在防御之下,他还是表现得云淡风轻。

 

尚恩连续说了4次:

 

这不是你的错。

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的防御终于被瓦解,抱着尚恩崩溃大哭。

 

 

他一直认为,自己之所以屡屡被抛弃,被虐待,是因为自己不好,不配获得爱。

 

这是他在思凯乐面前屡屡退缩的原因。

 

但尚恩让他知道,自己的童年是悲惨的,这是事实,然而这并不是他的过错。

 

一个人被伤害,不代表他是罪人;

 

童年带来的阴影,虽是一个不好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去解决它。

 

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

 

如果一个人是坏的,那么这个判断是终结性的,人们对此无计可施;

 

但如果这只是一个问题,那么人是有机会,也可以有能力去解决它。

 

只有我们知道这一切不是我们的错,知道自己无需为过去的创伤负责以后,我们才有可能卸下重担,做出改变。

 

影片的最后,威尔接纳了自己悲惨的童年,肯定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坦然驾着车,驶向加州寻找思凯乐。

 

 

察觉:内心变好的动力

 

武老师在2009年对《心灵捕手》的影评中讲到:

 

电影是戏剧化的;

 

男主能够从痛苦和防御中慢慢走出来,是因为他有天赋,也有很多支持他的人;

 

而现实是很多人不像威尔那样条件优厚,一般人也很难遇到那些生命的贵人。

 

但当再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我发现:

 

威尔遇到的人,其实都可能是隐喻,代表他内心变好的动力。

 

女朋友思凯乐,代表着威尔内心对于美好东西的渴望。

 

与思凯乐的爱情,是威尔为数不多主动追寻的东西:

 

她率真、包容、热切,代表着这个贫民区为数不多的美好。

 

有时候面对美好的事物,我们可能会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

 

但其实,这种感觉特别珍贵。

 

阿德勒说,自卑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

 

当我们察觉到这种感受,并且不被它吓跑,好好地感受它的存在,尊重它的意义,才会从心底里开始愿意成长、渴求改变。

 

数学教授蓝博,代表着威尔的潜能。

 

一个人如果拥有潜能,这个世界是不愿意看着它白白浪费掉的。

 

如果威尔甘愿平庸,他一开始就不会做那道数学题。

 

正是因为他心里有不甘,所以会不自觉地想在更宽广的世界中展现力量。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天才会在最低微的时刻中,创造出惊世的佳作。

 

这种对潜能的察觉、对现状的不甘,是人们改变的另一种动力。

 

心理咨询师尚恩,他代表着威尔内心的耐性与接纳。

 

对于有严重心理创伤的威尔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立即改变的,耐性和接纳是特别重要的力量。

 

尚恩从来都不同意蓝博对威尔的过高期望,他总是说“威尔还没有准备好”。

 

在治疗过程中,尚恩一直都很重视等待——等待的过程是焦灼的,但也是必然的。

 

今天他不再自我防御了,是一件好事;

 

明天他开始参与咨询了,是一件好事;

 

后天他开始接受一些新的挑战、接触新的人了,更是一件好事……

 

接纳的意义在于:

 

一个人知道,每走一步都是有意义的,

 

就算今天没办法作出改变,那也是比昨天更有力量了。

 

所有生命的成长,都是艰难的。

 

因此,我们更要好好探寻那些支持你的动力,去重新找回那个“天才”的你。

 


近日好文:



本文作者:黎响;编辑,张罐子;责编,天雅、陈沉沉。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GPA+交流微信ellagpa,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心灵捕手》截图以及网络,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更多好文章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2023年愿你很努力也有好运气

你也“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