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的赣南苏区情

欧潭融媒 2022-09-29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多次到访革命老区,缅怀革命先烈,慰问老区人民,告诫全党“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赣南,先后两次亲临赣州考察调研,三次提出要发扬好苏区精神,九次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推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大政策的出台实施,反复强调“要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资料图)

两次亲临赣州考察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以对革命老区的赤子情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大爱,先后两次亲临赣州考察调研,为赣州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翻开记忆的相册

回拨历史的指针

赣南人民不会忘记

14年前那个暖意融融的深秋
2008年10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江西调研考察期间,专程到赣州指导工作。考察期间,习近平同志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多年后,重温这段讲话,依旧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先辈先烈和赣南老区人民的拳拳深情。

轻拂历史的面纱

穿过时光的隧道

赣南人民不会忘记

3年前那个蝉声阵阵的初夏
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再次深入赣州的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实地了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展情况,令赣州干部群众如沐春风、信心倍增。

(资料图)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总书记的指示为赣州的高质量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赣州要迎头赶上时代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挺起工业发展的脊梁。

(资料图)

(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于都县的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强调“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总书记深沉动情的话语,如一股股温润心灵的暖流,感动赣南人民。

(资料图

(资料图

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走访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调研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时,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南昌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对赣州发展和老区人民的殷殷嘱托,为赣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励着赣南人民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次倡导苏区精神


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传承革命精神,多次作出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在赣南这片革命热土上,赣南人民和红军战士在党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的实践中,为苏区精神的孕育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11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既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苏区精神,要求党员干部要弘扬好苏区精神,从中汲取信仰力量,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说:“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2019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为赣州弘扬苏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指明了方向,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的发展和深化,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支柱和源头。苏区精神的提出,不仅是对苏区历史的高度概括总结,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泉。

九次作出苏区振兴批示


赣南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赣南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民生问题比较突出,贫困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赣南的特殊困难,引起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十分关心,先后九次对赣南苏区振兴作出指示批示,深刻阐释了新时期赣南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赣南的振兴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推动赣南驶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早在2011年2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就在新华社呈报的反映赣南苏区特殊困难的报告上批示,要求“深入调查后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批示指示下,有关方面对赣南苏区特殊困难进行了深入调查。2011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对《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作出明确批示指出:“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赣南苏区目前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应当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在他的大力推动下,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若干意见》的出台,开启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征程,开辟了赣州经济发展的新纪元,从此赣州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若干意见》出台实施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依旧十分关心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明确指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要抓好,这具有政治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多次表示“我非常关注江西工作,关注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关注老区人民生活”。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下,《若干意见》顺利推进实施,江西省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一批批挂职干部奔赴赣南,一个个“国字号”平台相继建成,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一条条公路铁路陆续通车,激活了赣南发展的澎湃动能,这片充满革命记忆的红土地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地大踏步向前。赣南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尽快让老区旧貌换新颜,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书写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时代荣光”的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新时代的红土蝶变。
贫穷曾是困扰赣南人民的问题,也是赣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切赣州的贫困问题,在2015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和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推进,赣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2016年至2020年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880.89亿元,全市114.3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23个贫困村(含16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赣南老区旧貌换新颜,红土展宏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赣南苏区振兴的10周年,是赣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2021年,赣州市生产总值4169.37亿元,跻身全国城市百强,列第65位,经济总量是2011年的3.12倍。2022年第一季度,赣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领跑江西各地市,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新长征,再出发”,赣南人民永远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大爱,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奋斗之志,在新征程上续写红土荣光。 


(作者系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来源:赣南日报编辑:潘萍
校对:黎伦真 编审:钟豪  审核:邱九龙


更多新闻

陈水连现场调度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陈水连现场调度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赣州经开区2位专家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