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争遗产:敲响和平的警世钟

ECHO 回响之外 2022-11-16



 ©



ECHO

洞见 x 战争遗产



当下,历史建筑遗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它们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


而在现存的这些建筑遗产中,有一类遗产尤为特殊,它们并非彰显较高的人类文化水平与艺术造诣,反而是记录了文明演进中那些不光鲜的历史,这便是具有警世价值的战争类遗产。



 世贸双塔纪念广场是为了纪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国人民,位于纽约“9·11”恐怖袭击的发生地——世贸中心遗址。201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十周年之际纪念馆部分正式对外开放。





就产生时间而言,战争类遗产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是战争发生之前就存在、并在战争中起到见证作用的历史建筑,如广岛和平纪念遗址;第二,是战争发生之时,为作战、防御、统治所修建的建筑,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是战时建筑的代表;第三,是战争结束后的纪念性建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便属此类。



《格尔尼卡》,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创作的巨幅油画。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的事件而创作,采用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战争类建筑遗产,承载了历史上发生的反人类灾难,那些残垣断壁与伤痛记忆的背后,是人类文明的冲击和无数鲜活生命的逝去。


也正因为如此,战争类建筑遗产曾经普遍不被重视,许多人认为这些遗迹是国家和民族耻辱的象征,是不愿被提及的历史伤疤。所以,对战争类遗产的保护也曾备受争议,一度陷入困境。


但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说:“只有文化上的蠢人才会把这苦果摘掉,一扔了事;或者当作一个历史的蒙羞的私生子,弃之便罢。我们可以否定某一历史,却不能因此铲掉这历史的依据。何况作为历史的遗存,它不但是确凿的物证,还有更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





1974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特殊遗产”的名义纳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这类具有警示性价值的战争遗产才逐渐走入世人视线。


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波兰境内,位于欧洲中心位置,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之一,素有“死亡工厂”之称。



奥斯维辛集中营老照片



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3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约90%的受害者是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大多数受害者是被毒气室的毒气齐克隆B杀害,其他死亡原因是苦役、疾病、个别处决以及所谓的“医学实验”。


如今,这里保留了当年的恐怖景象,壁垒森严、电网密布,高耸的哨所、潮湿阴冷的牢房,充满杀气的绞形架、毒气室和焚尸炉……让参观者无不惊愕,痛恨纳粹罪行。



电影《美丽人生》剧照。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为了守护儿子的童心,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最后父亲却惨死。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表示:“这个集中营代表我们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恐怖篇章。这个纪念馆也是一个警告,警告德国人:他们曾如何因为他人的种族、信仰、甚至性取向,而剥夺了他们生存的权利。”


联合国把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则依据“它是德国纳粹政权对犹太人蓄意种族灭绝和其它无数人死亡的纪念碑,它为有史以来对人类犯下的最严重罪行之一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也是对极端意识形态和剥夺人类尊严的许多威胁和悲惨后果提出警告的标志。”



奥斯维辛集中营内部遗址





1945年8月6日上午8点15分,那枚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让整个广岛市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据日本官方统计,在爆炸瞬间有7万人丧生,还有7万人身受重伤,而核爆产生的核辐射,导致死伤者总数达到27万人之众。


1996年12月,当年原子弹爆炸区留下的唯一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栋建筑处于原爆点的正下方,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冲击波是垂直的,其水平墙体幸免于难。



电影《广岛之恋》剧照。男女主人公先后经历了二战与广岛战争,他们的相遇与爱情无关,不过是历经战争后,在无法弥合的过去和不知去向的未来里,寻得短暂而苦痛的遗忘。世界上每一处战争幸存下来的地方,都残留着这样的伤痕。



资料显示,原爆遗址在被爆炸前是1914年建成的广岛县立产业奖励所(类似现在的博览中心),由捷克人设计,因独特的欧洲风格让其成为战前广岛的标志性建筑。


通过许多人包括广岛市民的努力,这个遗址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一直保持着遭受原子弹袭击后的样子。原爆遗址与周边的现代化建筑和城市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参观者置身其中都能深刻的体会到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原子弹轰炸后的广岛旧照



此外,和平纪念公园内的和平火炬、马鞍形慰灵碑、千羽鹤纪念碑、母子受难纪念碑等建筑,也在以广岛的惨烈代价作为警示,告诉世人永久废除核武器,珍爱和平。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是为纪念1945年8月6日广岛遭原子弹轰炸而由这座历史建筑物遗址而建立的公园。

图1:广岛和平公园原爆圆顶馆

图2:广岛和平公园慰灵碑





位于法国的洛雷特圣母国际纪念碑,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而建,纪念碑是一座环体,因此也被称为“回忆之环”。


该项目由法国建筑师菲利普·普罗斯特设计,入围2016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奖。在悲伤已经平复的100年后,建筑师希望给同胞建立一座艺术与自然相结合的“和平之环”。金色环体内侧不分等级的镌刻着参战士兵们的名字,仿佛在提醒人们和平的来之不易。



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而建造的纪念建筑——追忆之环,位于国家墓地旁法国最大的军事公墓旁,是一座艺术与自然的环体,表达对和平与团队的祝福。

© Philippe Prost / AAPP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群位于柏林市中心,是一座纪念所有被德国纳粹屠杀的犹太人的建筑物。这座纪念馆由美国建筑师彼得·艾斯曼设计,它由2711块灰色的矩形水泥墩组成,各水泥墩倾斜角度不同,其间地面也高低不平,让身在此处的参观者产生一种错乱的迷失感。


每块石碑都无任何文字标识,材质坚实厚重。步入其中,仿佛置身迷宫,无尽而单调的形状,让人不由得陷入对那段历史的反思。



2005年5月10日,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日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揭幕仪式。这座纪念纳粹灭绝犹太人历史的最新且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物将铭记每一位被德国纳粹屠杀的犹太人。

© Peter Eisenman



除了战争危害,恐怖主义灾难也威胁着当代人类文明。在纽约原世贸中心双子塔废墟上,矗立起了一座9·11遗址纪念碑,但这并不是一座传统意义的石碑。


以色列建筑师迈克尔·阿拉德和美国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在倒塌的双子塔原址上,设计了两个凹入地下的正方形瀑布池,池壁上的流水象征生命不息。它是全美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瀑布。水池外围的青铜墙上刻着2983名遇难者名字。



世贸双塔纪念广场——9·11遗址纪念碑

© PWP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位于克罗地亚的戈尔丹莱德勒纪念馆,是为纪念90 年代克罗地亚战争中牺牲的战地记者戈丹莱德勒而建。这座圆环建筑体由NFO建筑事务所与雕塑家PetarBarisié合作完成,是建筑与雕塑有机结合的融合之作。


人们通过一条铺在草坪上的混凝土石板弯路到达纪念馆,每一块混凝土石板都刻有戈尔丹莱德勒年度纪事,直至最后一块空空如也——这是戈尔丹莱德勒死去的那一年。圆环中的玻璃被弹孔穿透,象征着狙击手射向戈尔丹莱德勒的子弹,此种表达方式让人们直面事件的真相。


这些灾难之后的纪念性建筑,无不表达着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对守望和平的向往。历史不容忘记,但和平必须捍卫。



克罗地亚科斯塔伊尼察市Čukur山上,为纪念90 年代克罗地亚战争中牺牲的战地记者戈丹莱德勒而建的纪念馆。

© NFO



©编辑部的话


战争类建筑遗产的意义,也是揭露侵略者的暴行,用存续的建筑和影像资料还原历史真相,告诫世人反对暴力、拒绝战争,珍爱和平、尊重生命。




 ©



撰文 | 郑子蒙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露露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身在香港


对话 | 林文科:取自东方,突破构造,延续记忆


从舞台到生活,家可以陪伴、创作、社交……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