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献血可以积分入学,她爸献得头晕眼花

黄泽敏 南风窗 2024-01-11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黄泽敏



外地孩子想在当地上学得靠积分?


前段时间,浙江金华武义县一则有关积分入学的通知引发关注。根据网上截图显示,外地户籍孩子想在当地上小学,得按照积分制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而积分的获取,除了居住年限越久积分越高外,还可以通过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捐款等方式增加积分。其中,献血每100ml得2分,最高可通过献血得30分;向慈善机构捐满1000元得2分,上限可得20分。


据媒体报道,该情况属实。武义县教育局称,献血只是其中一种积分办法,家长还可以通过见义勇为、办理营业执照等方式增加积分。武义县行政服务中心回应媒体称,积分高的家长可以优先选择到理想的学校,即使没有积分也不影响子女上学,只是无法优先选到理想的学校。


实际上,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新市民积分制度,也大都包括了“积分制入学”等规定,如杭州、中山、广州、东莞、苏州、成都、厦门、上海,等等。积分制入学为非户籍人口,也就是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了入读公办学校的机会,是不用买房、落户也能上学的另一种途径。但在许多普通务工人员眼里,积分入学并非易事。


有网友称,“积分入学,终究是一场豪赌”。在超大城市及新一线城市,流动人口规模庞大,要想成功入读公办学校,他们需要跨过道道门槛。大多数积分制入学城市,是结合可供学位数量和积分值高低排名确定入学资格,并不是申请就一定能成功。


“上学难”仍是随迁子女面临的一个现状。“如果说我当时就差了几分,我知道做志愿者或是献血能加分的话,我可能也会去做。”在上海的异乡人郭晓棠看来,相较于其他加分项,“献血”的成本低、难度低,是更为快速的加分选择。



献血换分

“小孩上个学真难。”李梅说。连续好几个月,她都在为女儿的入学积分发愁。


2014年,李梅和丈夫从安徽老家来到常州武进区务工。他们在常州开了家卖胶的小店,偶尔做些手作,一晃就是7年。


去年年底,女儿到了要上小学的年纪,李梅才从老乡那听说,外地小孩在当地上学得靠积分。此前,对于什么是“积分入学”,她并不了解。


按照李梅所在的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管理实施细则,非户籍生要想在当地入读公办学校,根据填报志愿及申请人的积分排名,从高到低竞争公立学校入学名额。每年的积分入学名额有数量限制,入学成功率取决于志愿和积分值高低,如果分数低,则可能面临“落榜”风险。


具体多少分才能成功入学,李梅并不知道,只觉得在当地无房产、无户口、无熟人,又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们并没有竞争力。她害怕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分数,而被挡在学校的围墙之外。


得知无偿献血可以加分后,他们没有犹豫。李梅贫血,那3分是丈夫换来的。那次,丈夫献了400ml,回家后头晕眼花。3分并不多,但只要有加分的机会,他们都想抓住。


大多数情况下,积分由基础分、加分项和减分项三部分构成。献血只是加分项之一。以李梅所在的武进区为例,加分项还包括投资纳税、志愿服务、奖项表彰等,最高可通过献血和机采血小板得50分。


对李梅来说,他们得知上学需要积分的时候,距离报名时间只剩下几个月。因此,献血成了他们更为快速的加分选择。


李梅并不是想让女儿上什么名校。在填报志愿申请时,他们参考往年的录取公示,尽可能避开高分学校。她说,只希望女儿能在自己身边,“有学上就行,也没指望上多好的学校。”直到收到女儿的入学录取结果,她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


在以分值高低排序录取的规定中,有的时候,分值相差一分,排名会差数十名。积分的分数越高,“入围”理想学校的几率就越大。所以,能加分的方式,蔡骏都尽可能去办理。


“想着能加分就赶紧去献了(血)。”蔡骏告诉南风窗,在他所在地,献血300ml能加2分,每次献血需间隔半年,他通过献血一共获得了4分。


想着能加分,蔡骏献了两次血


2007年,蔡骏从老家广西来到广东。起初,繁华都市只是他打拼事业的中转站,他未曾想过之后会定居于此。直到2017年,蔡骏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孩子,他的想法随之改变。


相较于老家,这座城市能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蔡骏希望尽己所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是那个时候,他开始关注当地的积分政策。


他了解到,在当地,积分的使用场景不仅限于上学,还可以用来落户。要想孩子在当地上学,可以通过积分入学和入户入学两种方式。


积分入学,一次申请只能解决小学或初中的单个入学问题,不能一次性解决入学问题,也不保证成功率。若积分入学不成功,不影响非户籍生自愿入读当地民办学校。但入读民办学校意味着更昂贵的学费,这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只要成功落户,子女就可以获得公办学校的入学资格。


“如果读不了公办,民办费用又太高,回乡下的话,又要和孩子分居两地,但我不想小孩做留守儿童。”蔡骏意识到,想让孩子留在大城市上一所理想的公办学校,就得卷积分。


为了更稳当地胜出,蔡骏渴望拿到户口。他找了机构代办证书加分、献血,甚至背上了房贷。



一份面向家长的考卷

去年,蔡骏买了房。


每月5000元的房贷对他来说“算是不小的压力”。但房贷换来的20分,能为积分答卷添上漂亮一笔。此外,他还花钱找机构办理了两个专利证书,又献了血,“就是为了能加上分,哪怕多一分也是多一点希望,都是为了孩子最后能上学”。


在这场积分的高低排序里,考验的是家长们的实际条件和个人素质。


他们要么得靠稳定的居住、就业,以及学历能力取胜;要么支付更多的金钱,找相关机构进行更多培训,拿更多的证书、花时间做志愿服务、献血等等,以各种方式加分。


《心居》剧照


安徽马鞍山人郭晓棠在上海工作了十余年。在这儿,她和高中的老同学重逢,并组建了新的家庭。怀孕后,她开始留意上海的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


在现有的积分制入学规定中,居住证通常是决定随迁子女是否可入读公办学校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些特大城市,会在居住证基础上加其他条件,要求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等。例如在上海,要想孩子入读公办学校,得在上海工作、居住,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并在当地交满6个月社保。若没有居住证,则无法正常入学或无法取得学籍。


郭晓棠很早就办理了居住证。对于没有上海户籍、没有房产的她而言,120分是道槛。只要居住证积分达到120分,非沪籍孩子就能获得公办小学的入学资格。若未达到120分,只能统筹安排极少数公办学校和少部分资源相对较弱的民办学校。


在现行的《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中,申请人年龄小于43周岁(含43岁)可积年龄指标最高分值30分,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积90分。如此一来,就有120分。


《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指标  / 图源:上海发布


实际上,在这样的流动人口积分管理计分标准里,要想获得更高的积分,更要求父母是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相较于“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的90分,只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而没获得学位的人,只积60分,比前者减少了30分。而像郭晓棠这样取得大专(高职)学历的人,积50分。


务工父母的年龄同样成为影响分数高低的一环:持证人年龄在56—60周岁,积5分,年龄每减少1岁,积分增加2分。这意味着,43岁将会成为积分的分水岭,44岁减1分,45岁减2分,往后每增长一岁减2分。


郭晓棠计算过自己的分数。如果不做其他努力,按照常规进行下去,直到女儿上学那年,她的积分仍然达不到标准。她得靠专业技术职称、缴纳职工社保或提升学历等方式,填补学历差距带来的分数缺口。


“假设我要在上海待很久,将来我年纪越来越大,年龄分会越来越少。把学位证书考出来,不管将来有什么样的变数,哪怕不工作了,(依靠)社保之类,也是能到120分的。”在当时不急着用积分的郭晓棠看来,提升学历并拿到学位证书,是最适合自己的高性价比积分方案——费用低,一劳永逸。


但这样的方案实施起来谈不上容易。1991年出生的郭晓棠说,那“是被学习支配的恐惧”。


郭晓棠专升本后上课  / 受访者供图


作为“十年不碰书的文科生”,她报考了工商管理类专业,“要考的是英语、数学和政治,数学已经基本上全忘光了”。忐忑不安贯穿了她整个备考和就读阶段。备考阶段,她害怕升学失败。成考专升本后,她又担心无法顺利毕业而错失学位。


每天,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后,时针就已指向8点。她得打开英语培训班的课程回放,补上白天因上班落下的课程,等到课程结束就已经晚上10点。之后,她还要再背会单词或进行其他内容的学习,“就是没有任何的休闲娱乐,都要到十一二点才能睡觉”。


郭晓棠为了考英语报的线上班  / 受访者供图


当事情堆在一起的时候,她恨不得把时间掰成几瓣用。实在来不及跟课时,开车上下班的那一个小时也会被用来听课,“连听音乐的快乐都靠边了”。最终,郭晓棠以录取分数线两倍的分数顺利入学,也顺利取得了学位证书。


回看自己那三年的学习经历,她偶尔会和丈夫开玩笑说,“要是早知道,根本不会生小孩,两个人的话,快乐得起飞”。



隐形成本

有好几次,看着备考资料上密密麻麻的字,郑潇潇都想放弃。“下班回到家吃完饭都9点多了,就想躺着玩手机不想看书。”但一想到,积分不够指向的后果是孩子得回农村,她只能咬牙坚持。


早在几年前,华南某市务工的郑潇潇就在为积分做准备。她也曾为了让孩子更顺利入读公办学校而想过在当地入户。


下班后,郑潇潇仍不能休息,得为积分做考证做准备  / 受访者供图


在当时,具有高级职称可以职称入户,不需要考虑学历。为此,她拿到了中级茶艺师执业资格证书。但后来,政策变化,茶艺师证不再能用来入户,她的茶艺师证就此作罢,没再进一步提升。


郑潇潇还参加过计算机软考。如果能顺利获得一个中级职称,再加6个月社保,也可以入户。她共报考了两次,第二次还花35000元报名了“软考”培训班,但都没能通过。入户无望,郑潇潇决定尝试积分入学。


无论是入户,还是入学,居住证都是她面临的第一道门槛。看似简单的居住证,在一些地区也可能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绊脚石。居住证需要获取租房合同办理。一方面,一些群租的人不一定能有租房合同,而另一方面,有的人像郑潇潇这样租住商办公寓,“办的居住证不能用于积分入学”。后来,她是借了朋友的合同去办理的居住证。


对郑潇潇而言,为了让孩子积分入学读上公办学校,得付出不菲的隐形成本。


首先,要想熟知各类加分项,获得更高的分值,就得付出一定成本。不同城市的积分管理细则不同,甚至一些城市内每个区的积分入学申请时间和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学位也不一样。


到不同的地方,家长们得适应不同的政策,确认好相应条件和所需材料,这是属于外地人口的“艰难”。因此,不少对于加分细则一头雾水的人会找机构进行指导加分。


同时,积分入学分为幼升小和小升初,幼升小成功通过积分入学的筛选后,小升初还得再次参加积分入学。而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不一,谁也不知道今年的分数线如何变化,更不知道手上的分数能否过线。因而,家长们只希望分数越高越好。


《小舍得》剧照


之前,郑潇潇也听说可以找机构帮忙办理专利证书,能加十来二十分,“但是费钱”。为了省下一笔费用,郑潇潇没有咨询机构。在她看来,按照往年的分数线,现有的196分,她能毫无压力入围家对面的那所学校。


但今年,意料之外的激烈竞争,让她与近在咫尺的学校失之交臂,更跌出了第一志愿填报的三所学校,孩子被分配到了距离家30公里外的学校。


在自我摸索中,她不知道在当地献血可以加分,在上传资料申请时,更是遗漏了一个高级技术证书。


“捶心肝都弥补不了的。”郑潇潇说,忘传的高级技术证书有10分。若补上那10分,她能勉强挤上距离家附近6公里的学校。


回想起那段经历,郑潇潇仍不断叹息,“主要是我们是处于社会比较底层的”。她看到身边的领导,他们并不需要这样“挤破脑袋”,而是直接将孩子送去私立学校,“我们根本上不起”。


《少年派》剧照


在她看来,“积分入学(去的)本来就是人家挑剩的学校”,只可惜她仍没能挤进去。后来,她“托关系”把孩子塞进了家对面的学校。为了让孩子读上公办学校,她前前后后花了近10万。


不止一个人感受到积分入学的激烈。去年,虽然买了房、增加了积分,但蔡骏走“积分入户”还是没能成功,差了20多分。今年申请积分入学时,他就发现,可填报的学校“比去年少了好几间”,包括他最理想的那所学校也没有积分入学名额。“没有好的学校选,只能就近原则,选接送方便的小学。”蔡骏说。


先前为入户准备的材料让他拥有了不错的分数。结果公示,孩子被第一志愿填报的学校录取了,是一所距家1.5公里的公办小学,“最终能上到公办也可以了”。


今年,蔡骏继续申请了积分入户,并成功入围。接下来,小孩子上初中的问题算是得到了解决。他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样重走积分入学的路。


郭晓棠的女儿也顺利进了距离他们家不到1公里的学校。关于未来,她还没有细致规划,只是知道,自己并不属于这座工作了十余年的城市。对她而言,在上海买房是一种“奢望”,他们没有能力支撑自己在这个地方安居乐业。


现在,郭晓棠一家三口和妹妹合租住在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房子50多平米,一个月房租5000元,他们承担3000元。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老家的房贷,每月近4000元。但女儿在慢慢长大,很快她会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在上海的房租将会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另一块巨石。


《小舍得》剧照


但他们还不能离开,为了工作,也为了孩子的教育,“就先在上海,等到哪一年被淘汰了,我们就回去”。


郭晓棠看过一些孩子留在老家上学,“就算教育上有办法解决,情感上也不行”。但凡有机会选择,她都不愿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所以有些事对别人来说没必要,对我们来说很难,我们也还是要去做。”她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END-


编辑 | 向由

排版 | 风间澈




点击图片 即刻秒杀



南风窗年轻态演讲节目

 《后日谈》 

生活不ending,人生后日谈。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WLamOnTheRoad94


2024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献血可以积分入学,她爸献得头晕眼花

黄泽敏 南风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