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轮车,开到非洲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张婉莹
实习生 李彦妮
编辑 | 吴擎
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是个大问题,不少人因此被困住。
得益于国内共享交通狂飙式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通勤困境在土地城市化、城市宜居化过程中得以解决,连接出行方式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丝空隙被技术与平台经济填补。
而在非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有6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大部分道路是碎石路,基本上没有常规且可靠的交通工具。大部分未开发耕地距离主要市场步行距离超过6小时,农村地区的可及性在发展中国家处于最低水平,货运成本是世界其他较发达地区的2-3倍。
非洲一些地区大部分道路是碎石路/图源:flickr
交通建设的落后,给非洲地区的增加产能带来了巨大障碍。
当地妇女们要承担60%的农活,但因为交通不便,每年她们花费在取水这项劳动上的时间,就高达400亿小时,去最近的诊所给家人看病得花好几个小时,她们的孩子们去上学也需要长途跋涉。
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由中国制造的电动三轮车,在送往非洲后,成为农户们的得力助手。三轮车宽敞的车架能够承载更多的农作物,而电动驱动则让骑行变得十分轻松。农户们将牛奶或是农作物运到集市,更高效率出售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
这一创新之举,是社会企业“美力非洲”(Mobility For Africa)的推进与改变。
受访者供图
作为项目的推动者、传播者与中方沟通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的“95后”女生吴雨浓向南风窗记者分享这一项目是如何结合中国的技术创新与非洲的实际需求,为当地农户提供低碳、高效、稳定的电动出行解决方案。
中国电动三轮车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非洲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将中国电动三轮车送到非洲,源于“美力非洲”创始人Shantha Bloemen(中文名:白杉)在中国河北农村的一次调研。
白杉曾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洲和亚洲区域工作二十年。派驻中国期间,白杉注意到,许多村民都有一辆多用途的电动三轮车,既实用又环保。她立刻意识到,这样的工具如果能推广到非洲去,将会极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作为一名曾在非洲生活、工作多年的女性,白杉对出行不便,深有体会。以她自己在赞比亚北部生活过的村庄为例,若想打水做饭和洗澡,需要去附近3公里外去提水,不然根本无法满足基础的生活用水。
非洲农村地区道路状况差、交通不便利、汽油费昂贵等情况,为小农家庭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即使收获大量西红柿,小农户却很难把农作物运到市场,造成巨大的损失和食物浪费。每天妇女要花至少三个小时步行取水,而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种植更多西红柿。
很多孩子因路途遥远而辍学。更严重的是,孩子们无法按时接种疫苗,孕妇无法去卫生所分娩。
在非洲,道路问题会导致一系列困难/图源:flickr
2019年,“美力非洲”通过众筹,将第一批装有50辆车配件的集装箱,从中国送到津巴布韦。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们也来到津巴布韦,作为假期社会实践项目,为美力非洲的第一个试点落地出谋划策。两国年轻人还在三轮车厂家工程师的指导下,在当地完成了三轮车组装,并成功交付给第一批女性用户。
而在同一阶段,复旦大学新闻系学子吴雨浓也正从事着致力于非洲发展的研究、报道和社会实践。也由此,吴雨浓结识了创始人白杉,被她尝试颠覆非洲妇女“头顶重物”的困境,用清洁能源技术赋能非洲发展的愿景深深吸引。
在看到非洲所面临的复杂的发展困境后,吴雨浓觉得自己“除了写稿子,更想做实事”,而这与美力非洲的行动不谋而合——给当地人提供工具和发展机会,实现可持续的自力更生。
在美力非洲的团队里,吴雨浓扮演着连接中非之间的桥梁,要帮助中国企业和非洲团队更顺畅地沟通技术和产品落地,也深入到非洲的农村,与当地妇女交流,了解她们的需求和反馈。
吴雨浓在南风窗社会创新大会现场/南风窗记者 郭嘉亮 摄
但从零到一的阶段往往是最难的。中国电动三轮车刚到非洲的时候,很快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非洲农村地区的电网供电严重不足,在家给车充电的方式,不适用于非洲小农。车上原装的铅酸电池充电时间长、续航短,对于农户更分散、路况更差的非洲农村来说,不够实用;从中国采购的锂电池,由于并非为电动车提供动力而设计,也无法支撑在非洲驾驶中可能出现的急刹车、加速等情况。
看来,特定的场景只能需要特定的技术服务。
美力非洲联系到中国江苏新能源储能技术公司——简谐能源。简谐能源的创始人赵睿忱看到了自己钻研的电池技术,有望在非洲乡村的用户场景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亲自带领公司的研发核心团队,为美力非洲定制开发了一款5kWh磷酸铁锂电池,使得三轮车在 300 千克至 400 千克的负载下(可载约4—5人)仍可续航超过100 多公里。
受访者供图
于是,在更强大的锂电池加持下,这场非洲乡村出行绿色革命迅速“成长”:
从一个站点到三个站点;从农场到近郊城乡结合部,再到首都600公里外奇平加的大型牧场;三轮车的数量从50辆增加到200多辆,锂电池及其内置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也在不断根据用户反馈更新迭代,如今已经走到了第三代产品。
电池的革新大大降低了换电的成本,司机和农户们只需要花4美金就可以换一次电,使用者们攒下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轮车和电池都需要常规的维护和维修,但来自中国的技术人员不可能时刻都待在非洲。因此,传授本地人相关技能则成为“美力非洲”的下一个挑战。
胡赟星作为第一批来到津巴布韦现场维护和指导本地团队的中国工程师之一,曾在中国、法国工作多年。他对当地的挑战和机遇印象深刻,还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津巴布韦人很聪明,学东西很快,能为他们提供知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受访者供图
当地工程师卢比,是从津巴布韦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从最开始基本原理和操作都不熟悉,到现在,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卢比不仅能诊断排查异常电池,进行基本的维护和维修,还经常去不同的乡村站点指导团队工作,确保技术问题在末端得到及时解决,很快就成为“美力非洲”的“技术骨干”。
定制化的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的“黄金搭配”,让电动三轮车有了持续的生命力,即使在恶劣的路况和气候环境之下,仍然可靠。
如今,美力非洲的电动三轮车已经成为许多非洲妇女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车辆不仅让她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农活,还能够方便地将农产品运送到市场,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受访者供图
在津巴布韦的一个偏远村庄,一位名叫莉莲·穆亚姆博的妇女就是这一变革的受益者。作为奇平加梅菲尔德牛奶收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她每天需要将收集的牛奶运送到收集站。通过使用电动三轮车,她不仅能够更快地将牛奶运送到收集中心,甚至开展自己的小生意,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类似的变化还有很多,这也正是作为女性和母亲的创始人白杉,所想要看到的改变。
男人可以上月球,
为什么不能把女性送上驾驶座?
非洲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面临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
这些地区往往远离城市中心,道路状况恶劣,公共交通不发达,导致农村居民尤其是女性在获取基本服务、参与市场活动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面临重重障碍。
美力非洲选择在非洲农村开展项目,正是看中了这一领域的迫切需求和巨大潜力。
受访者供图
农村女性在非洲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她们是家庭的照顾者、食物的生产者和社区的支柱。然而,受限于传统性别角色和社会结构,她们往往缺乏获取资源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通过电动三轮车,美力非洲赋予了非洲农村女性前所未有的自主权和经济机会。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场景,一位非洲的妈妈背着孩子,头顶竹筐,到集市上贩卖作物。我们惊讶于非洲女性的伟大,又对她们的艰苦感到无力。”吴雨浓在9月7日南风窗举办的公益创新大会的演讲中分享道,美力非洲创始人白杉,要改变这些被视为代表非洲的女性辛苦劳作图景。“赋能女性是白杉的‘执念’。”
吴雨浓在南风窗社会创新大会现场/南风窗记者 施泽科 摄
阿德菲·姆塔姆博是一位来自津巴布韦韦扎地区的53岁女性。在她所在的社区,美力非洲的电动三轮车不仅帮助她更高效地完成日常的农活,还为她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通过使用三轮车为邻居提供运输服务,阿德菲得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通过便捷且清洁的交通方式,美力非洲正在帮助农村女性打破传统的束缚,开启新的生活篇章。正如白杉所言,“如果我们能把男人送上月球,为什么不能把女性送上驾驶座?”
在当地,一支女性车队很快建立:在“美力非洲”为期五天的“驾驶课”培训完成后,一批又一批妇女“驾驶员”上路了。
这些妇女有的成为活跃于农贸集市、社区诊所、学校和田野之间的“出租车司机”,为村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不错的收入。有的则以“组团租赁”的方式,几个家庭共享一辆三轮车,大大减轻了生产生活的负担。
受访者供图
还有妇女借此建立了自己的小生意。在奇平加牧场,从电动车上换下来的电池,还可以作为补充能源,支持冷却系统的运行。
克莉奥佩拉(Cleopatra)是众多司机之一,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最初加入车队的时候,丈夫的心里并不舒服,介意妻子在外“抛头露面”,还因为她搭载男乘客而生气。
可随着克莉奥佩拉为家庭带来稳定可观的收入后,丈夫的心态变化了,“现在他很羡慕我有这么好的工作,赚钱多,也不辛苦,还方便接送孩子上学。他也开始更多听我的意见了。”
这或许就是“女性友好”解决方案的价值所在。
通过改变妇女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帮助每个家庭实现整体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地发展。
可持续性的公益
长期以来,非洲在国际社会中常被贴上“贫困”和“需要援助”的标签。然而,白杉和她的团队深知,真正的帮助不是简单的施舍,而是赋予当地人自我发展的能力。
美力非洲通过电动三轮车项目,不仅为非洲农村妇女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它也在证明“非洲人懒惰”只是刻板印象,当地人有了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受访者供图
而美力非洲的成功,也在于其创新的可持续运营模式,追求“自给自足”确保项目的长期运营和持续发展,避免过度依赖慈善资金的风险。
一方面,与当地社区合作,建立太阳能充电站,提供换电服务,解决了非洲农村地区充电不便的问题。以微利方式定价,用户按次付费换电,并提供“贷款买三轮”的金融服务,以此降低用户的付费门槛,帮助美力非洲维持运营。
另一方面,与中国的技术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不断优化产品,适应当地的使用环境和需求,帮助用户提高生产效率和可支配收入,让用户可以“付得起钱”,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在津巴布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团队今年也开始尝试把它复制到更多的非洲国家。
除了用户付费,美力非洲也在积极寻求政府、基金会和企业的支持和投资。美力非洲不少新设乡村站点,都曾在初期试点得到公益赠款支持,帮助美力非洲尝试了电动三轮车和奶农、养殖户和种植户等不同需求场景下的使用反馈,为后来的推广奠定了基础。而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降低了对单一资金渠道的依赖,增强了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受访者供图
为了在非洲当地把产品、服务都实现“闭环”,美力也非洲不得不“做了所有的事”。吴雨浓开玩笑道,“本来是搞三轮车,慢慢的什么都开始做了。从推动政策,到适应当地电池的能源技术革新,甚至还开始跟当地学校进行人才联合培养。”
——项目的可持续性当然离不开本地人才的后备力量。除了培养技术型人才,美力非洲与当地社区紧密合作,让社区居民参与到项目的运营和服务中。例如,他们在每个站点都配备了本地工程师和协调员,负责车辆的维护和服务,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
白杉曾说:“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独自前行;如果你想走得远,就一起前行。”
这场女性主导的、在非洲田间地头落地的革新,正启示着我们,公益和商业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相关报道
-END-
值班主编 | 赵靖含
排版 | 八斤 菲菲
南风窗原创短视频·
当代观察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Wang838645293
点击图片,把「来」带回家(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