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年间,我帮助85个家庭走出了抑郁困境,并总结出一整套方法

清醒先生 抑愈屋青少年心理解决事务所 2024-05-28

抑郁心理学专家,吴小天 | 作者

吴小天 | 编辑





当我看到那些被抑郁症折磨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他们的内心无助、痛苦,孩子们的痛楚和脆弱,「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篇文章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提出的一些建议,我认为这篇文章适合大部分的家长,可以帮我为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家庭做一点建设,去为那些曾经与我一样的孩子做一些努力与改变。

文章内容简单概括就是「九大原则,五大必求」,每点都是来自实践的总结。这篇文章有点长,耐心看完,会有不少收获!



01


不唠叨



聊天不要唠唠叨叨的,特别是孩子处于颓废阶段时,你不要整天吵吵嚷嚷的叫他吃饭,吃药什么的,当然这个前提是建立在他已经对你的话不停以及厌烦到一定程度了。
唠叨的本质是自己的无能,跟愤怒一样。
都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作为父母必须要深刻清晰提醒自己:只有理性的行为与思考能帮助抑郁的孩子和濒临奔溃的家庭结构,不要再任性了。
不唠叨,就好像电脑重启之间那段空隙,给孩子与父母之间一段空窗期去过渡。
空窗期这段时间可以清零父母的啰嗦印象,父母才有重塑关系的可能,可以给孩子大脑宁静,才有可能恢复大脑的清晰度,再次「复活」 


02


不要求



不要跟以前要求学习一样,现在又瞬间提一大堆要求 ,例如要运动,要睡够,要坚强等等。
如果你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不太了解,无论你多大的善意多深的爱意去劝说一个抑郁症患者坚强起来,都会造成二次伤害。
父母提太多要求,比如要运动,要睡够,本质跟以前对学业要求高是一样的尿性,都是自己没做到就盲目要求孩子做的,没有换位思考,也没有对以前的行为与思维模式复盘,找出相似点,避免错误。
你对他不做太多要求,你就给他的抑郁颓废必渡期争取了更多空间,缩短了觉醒的时间,减法就是加法。
人必须要对快感与快乐有一个体验,人的欲望如果一直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无限大,占据和扭曲你的生活。只有满足之后才能进阶为更高级的欲望,提升精神生活,变成更好的人。
抑郁的恢复与人生进程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说它都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今日的低谷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积蓄足够的能力去爬升。
颓废期的出现,说明他和家庭都出现了一些不足,颓废期其实是身体降低了思考能力保护他不被压力击倒,但会转移注意力去沉醉。
而颓废期的出现也证明家庭对于孩子的信仰出现了问题,说明他一直没有找到热爱的东西,这也是他不能长期自律的原因。


03


不强迫



不断强迫他看医生,或者强迫吃药,不是说你的行为错,是你如果已经走到强迫这一步了,那说明你的行为不管出发点是好还是坏,都可能造成他的过度反抗以及极端行为。
特别是避免提刺激的字 。
比如上学,上学没有错,但是明知道一提他就想死,这些想法还没有缓冲,你还继续提,你这不是抱有侥幸心理的自杀式引导吗?
强迫的本质是父母不能停止过度的焦虑,也不能停止强迫思维的思考。
不要把过度的焦虑美化成对他的爱,也不要把要求美化为是对他好,还有就是强迫的父母,大多有臆想和妄想症,认为自己想的,就是他们要的。
父母不强迫其实也是在影响他,你的强迫思维模式不会继续过度输入给他,他也会感觉到前所未有轻松,虽然放松要求会导致一些小的欲望泛滥。但是也会给他以后发现真正的热爱 ,提供了一些试错与尝试的提前准备,一切挫折与颓废必然是后方的动力与引力。


04


不犯贱



如果孩子抑郁,父亲与母亲一方还是好像没事人一样,或者给另一半制造压力,比如为孩子操碎心还要给老公做牛做马的妈妈,这种情况你就真的是犯贱。
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假设你是作为长期在家庭中遭受压迫的一员,你就应该找有能力与你一起面对的家人去跟另一方表达,如不行,你只能综合评估,离开也是一个选择。
任何一方有犯贱行为的出现,都证明他的家庭的地位主权长期是扭曲的。
这时,有一方肯定是被另两者长期精神控制的,还要盖上一个“爱”的名头,所以这种情况不去解决主要问题你的孩子永远不会尊重你,因为你自己像“狗”一样, 谁理你?
你作为被压迫的一方,提前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对你和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尊严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基础,如果一个家庭是一个强权主义泛滥的家庭,那么神都救不了你孩子,不要说药物和医生了,做梦吗?


05


不期待



虽然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很多的需要控制的东西,但是在这个过程,你不要突然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或者盲目期待药物和医生,以及心理咨询的作用,你会感觉很失望,更痛苦,焦虑。 
过度期待是盲目迷信的伏笔,如果期望很高,你就会很心急。
急了后就会被那些有利可图的天价机构利用,那损失更多,而且过度期待也是父母天真幼稚的表现,事情本身都需要过程与时间,康复是一个缓慢又需要耐心的过程,世界是没有魔法药物和魔法师的,不要幻想有一键解决的办法。 
因为陪伴抑郁的孩子好像就是重新认识你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也是一个再次养育你孩子完善人格的过程,这个过程难免会需要时间,降低期望值,放低要求。
不是嘴说,真心去贯彻,是快速有效缓解病态焦虑的办法。


06


不回忆



不要不断回忆他优秀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者回忆你自己的过去,去跟孩子说他多幸福,都是不好的。
这种行为的本质是父母想彻底拉孩子下水的行为,你说现在的问题没解决,你干嘛老是回忆过去的呢,你应该着手当下,专注此时此刻的他与你,当下的孩子才是你的孩子,过去和未来都不属于你的范畴了,那个他属于时间。
不退步,则是进步。
所以你不要用过去杀死你自己和他,对于恢复正常生活就是一个推进。
很多东西都是从细节去做的,再次提醒,这个世界没有魔法药物也没有魔法师,药物只是解决基础生理的病态问题,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做人和生活的大问题,所以细节一定要做好。


07


不诉苦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与医生与咨询师沟通不要过度诉苦,说你多不容易,比如你找咨询师,一来就诉苦,他心理本能逻辑肯定是:又不是你的保姆也不是你的奴隶与工具,干嘛要承受你的诉苦。
嘴上说不要在乎的医生和咨询师,心理都会存在这个想法的。
这个对医生或者身边人也是一样的,你这样只会影响医生判断和咨询师有效客观了解全面,耽误最佳时机与浪费时间而已。
心理学上纠正过这个误区,诉苦只会让你的痛苦在脑海里再加深一次印象而已,根本不会宣泄情绪最好的宣泄方法就是运动,飙汗汗那种。
宣泄给爱自己的人只会让他们也痛苦,你诉苦的行为也会影响你的孩子,和你的爱人,也就是整个家庭都会被你影响,但是很多家长就是不明白,老是以爱为名头去诉苦去影响爱人与孩子,太可耻了。


08


不急躁



跟强迫是差不多的,就是有时很急,总希望什么药物什么医生什么人可以马上立竿见影去拯救你孩子,不要做梦,就不会太急躁了。很多家长太浮躁了,可能你们只会急躁了,不会温柔与耐心了。
急躁过度,也是很多家长没有足够清晰去学习一些东西,或者学一半不会一半,就在那里瞎操心。 
比如医生说了提了个“躁”字,你就在那里整天带着病态目光去看他,这也是躁了,那也是躁了,你说你没有医学背景,你瞎用什么医学诊断字眼去给他贴很多标签呢。


09


不放弃



很多家长幼稚到底,有时候焦虑过头总会出现与孩子同归于尽的想法。
这个真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行为,你自己也想死,你看你还担心孩子做出什么极端行为,很多家长不也是在那里要死要活的。
本质还是很多家长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到一起了,总感觉没了他自己也就不想活了 ,其实很简单的,你这个想法出现或者痛苦过度,就是你把孩子看的太重了,你首先要爱你自己,你才有资格去爱你自己,不然会连累他。  
如果可以克服你每一次这种幼稚不成熟的想法,其实你作为家长也是一直在成长的,这个对你孩子也是一种很好的榜样,你自己克服这些放弃念头的过程,也是你了解孩子为什么想做极端行为的一个机会,同时你克服它的过程,也是你将来为孩子提供思路与模板的可贵历程。

必反省|求自知
作为家长在这种阶段,你肯定要没有都要去反思,以及复盘你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哪里做错了,哪里还能做的更好,所以这是你每天的任务,不要只是焦虑或者瞎唠叨。
目的是为了不断去提醒你不要再犯以前的错误,比如强迫思维这个习惯。
只有不断提醒自己,你才能找到一点的自知力,才会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有一些盲区的,不然会一错再错。


不仅是孩子需要自知,你自己也是需要,不然凭什么他要自救就为了满足你这个不合格的家长?


必闭嘴|求宁静

必须闭嘴,我之前文章提过这个很多次,不过很多家长还是会再次打着爱的名头,继续唠叨,所以这里是:必闭嘴。


只有你真正停下来,不用嘴巴,你才会用脑子,很多家长整天唠叨,都快忘了怎么动脑了,必须求宁静,你闭嘴后,家庭和孩子都会拥有难得的宁静。

这个是非常必要的,要不然说闭目养神呢,一样的道理,闭上唠叨啰嗦的嘴巴才可以养好你那个笨笨的脑子,闭上一个嘴巴,就可能拯救一个孩子。


必运动|求能量

我想说,不管孩子是什么问题,不管你喜不喜欢运动 ,运动这个元素都是对你们家庭很有帮助的东西,首先他是一个人缓解情绪成长武装自己的性价比最高的东西。想让孩子运动,你就必要运动,不管你有没有时间,抽。


不然你有时间痛苦,焦虑,没一点时间运动?
每天快走20-30分钟开始,慢慢增加到45-60分钟最佳,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疏导情绪,做不到就从几分钟开始起步也是不错的选择。
你也可以改善焦虑的外观与形象,先动起来再说,不用追求太高,其他运动慢慢来,你只有彻底武装自己肉体,你才能去唤醒你那个迷茫无助低能量的孩子。
你自己不高能量,你又期望他靠谁?运动,健身是最有效的办法,所以一定要花时间去研究运动。自己啥都不会,去办个健身卡,请个教练,那点钱还不够你焦虑引起的家庭损失多。
你孩子损失了多少宝贵的青春?
但是不要开始又看到这句话又开始焦虑,焦虑你个头啊,整天看句话都奔溃,比如抑郁症家长群里负能量的信息就尽量少看了。

少看负能量,你就慢慢会变正能量了,你才能帮助你孩子了。



必学习 |求改变

老是在那里哔哔说你孩子不肯看书,看你个头啊,你自己看多少了啊?看了又有去运用到生活啊?整天问这个文章那个文章能不能给他看,你自己看先不行吗?


你自己要是都是一个很有知识储备的人,你还担心什么呢?心中有书肯定胸有成竹啊,也不会焦虑。
至于看什么,你自己百度一下或者找一下。
不要老是什么都先问别人,你问那么多,你到底做了什么?现在百度这么好用,淘宝购物这么普遍,有什么书找不到?没看就担心有没有用,担心你个头啊,是书都有价值。
如何寻找到合适的书也是一个对父母很好的磨练,看到这里,不要又觉得难了,看到很多父母又开始出现这个思维了,怪不得你“活该”呢?

你看了后,一定要去思考啊。我建议两本书,一本是:非暴力沟通,一本是:伯恩斯情绪疗法。先看两百遍,再说有没有用。很多担心你不断去反复思考,就会变得有价值。


                 必耐心|求格局
不要老是焦虑着急,一定要耐心,你才能找到思路与正确对你们家庭有用的答案,如果你焦虑或者难受,你就大口深吸气,吸气的同时瞪大眼睛,阶段性慢慢吐出去,多做几次,关键是吸气时瞪大眼睛,瞪眼睛是关键。
很多家长的格局其实是比较小的,很多人都是急功近利,觉得孩子在家里颓废几个月自己就要死了,那还不是你没能耐,那就只能怪你自己了。
所以你要把格局放大,看的更远,你就不会在意眼前这一点小挫折了,孩子抑郁又不是什么绝症,不要老是抱着一副绝症的心态。
很多人又想在网上不断询问一些建议,但是具体列出来后又觉得难或者麻烦,这类家长其实他们根本不是想帮助孩子,只是想在网络上寻找到一起"臭味相投"的家长以便有动力去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压榨自己的孩子。
「一方面又说很痛苦迷茫不知道怎么办,实际上他们从未想过改变」


   「想说的不多,希望你可以好好陪伴孩子」



抑郁心理学专家

吴小天

吴小天,曾经的抑郁重症患者、抑郁心理学专家,长期帮助抑郁孩子的家庭和提供解决方案,一对一咨询,对抑郁人群的走出、营养、康复等均有深度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