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是昨天的未来

艾菲历奇 退休之后
2024-10-08

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背景介绍

一本书与一个时代


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推出《第三次浪潮》,风行世界。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历史进程。《第三次浪潮》出版后不久就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中国当代史,并成为中国历史进程中不能被忘记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1978年3月,召开了被誉为“科学春天”信号的“全国科学大会”。1980年12月,国家科委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
1983年1月,托夫勒夫妇应中国未来研究会邀请,首次访问中国,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关于这个“浪潮”的学术报告。
托夫勒对未来信息技术所做的准确预测令人赞叹,也促使未来学从一科偏门渐渐走向显学。
改革开放40年,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波澜壮阔中,有无数朵浪花一起奋勇向前。今天,我们记录一位在未来学方面深耕细作,不断发挥其作为科技工作者主动性的可敬可爱的老学者,顾镜清先生。



 顾镜清先生 交谈中


↓↓↓精彩视频,敬请欣赏↓↓↓


(以下文章 由志愿者 许悦 撰写)

今天,是昨天的未来


在受邀一同走访顾镜清先生之时,我对他一无所知。心想有此安排也定当是个不一般的人物,便习惯性地打开百度。


让我意外且疑惑的是,没有一字的人物简介,满屏却是孔夫子旧书网的条目,以及一系列著者为顾镜清的书目:《2000年的科学技术》、《2000年前后的世界》、《前景和前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但其中有一本书,让我有点惊奇,《未来学概论》,能著写这样的教科书级的先生,应该是个名人啊。

 

走进顾先生所居的杨浦水丰路的小区,我觉得似时空切换到了七、八十年代。一幢七、八十年代式样的公寓楼,七、八十年代简朴内装的居室,一位七、八十年代最普通常见穿著的老人,唯有陈旧的书桌上两台电脑堪似能与现实的时空相连。


信手拿过散放在桌上的一本书,在扉页聊聊数语的作者简介上,我有了初步的了解:顾镜清,上海崇明县人,1938年生,1960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先后在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和上海大学工作,1998年退休,副教授……没有让人眼睛一亮的头衔,只是最后的一个身份让我心中一滞: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 个人会员

 

就像世间任一老人给小辈讲古一样,老人自然地说起了他的工作经历。


在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工作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翻译国外最新的科技专著和报告,在我们惊叹老先生除了专业俄语之外居然还能翻译英语和德语书籍之时,他随手拿过一本封面简朴且有些泛黄的书《2000年的科学技术》说:这是1977年我在工作中发现国外有大量专门预测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状况的书籍和报告,而当时国内几乎空白,就编著了这本涉及科学技术各个专科未来发展状况研究的专著。


为了科技专业的严谨性,他历数了他一一寻找各科的权威专家审稿。生物找到谈家桢、物理拜访谢希德、数学请教苏步青……在我们感叹这么多的当世大家居然能如此轻易出马时,他有点不以为然地说道:“那时的人可不像现在”。


他显然对这本书十万册畅销一空更为自得,却不在意这本二十万字书他仅得600元稿费,“很好了”,他还再一次对我们的为他不平强调他的想法,“后来香港一出版商自行再版发行时,只是寄给我十本书而已”。


在接下来的讲述中,我们才真正了解了老先生的不凡的历程。

 

就在顾先生1978年6月出版了《2000年的科学技术》之后的半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作为当时中国未来学的唯一专著编撰者的顾镜清先生自然得到了业界的关注。于是顾先生一方面参与发起海市未来研究会的创立,并担任上海市未来研究会第一届秘书长,另一方面进入高校致力于未来学这个新兴学科的研究和推广。期间专著不断,而《未来学概论》成为唯一的高校未来学核心教材。

 

未来学?听到这里,我们同来的三人几乎同时脑门洞开:那是我们学生时代的学术FASHION啊!那时的人不拽几句未来学,就如现在的“知青”不知AI为何物;不知道阿尔文・托夫勒,就如当今的人不知乔布斯、扎克伯格一般的奥特啊!

 

“阿尔文・托夫勒?他来上海,就是我去接机的”。


“托夫勒回国之后,又寄来了一本原稿,我组织参与的翻译版本叫《前景和前提》,封面还用了他的亲笔签名”。老先生随手拿起了那本书,显然对我们的“时尚”流露一丝欣慰。


“那您老搁现在一定是网红啊!您与托夫勒同行,简直堪比现今与巴菲特共餐啊!”


老先生显然对我们的反应与有荣焉,难得地露出孩子般的笑颜。


在我翻阅到《军事未来研究》一书时,特别查阅了书中对未来学的定义。书中并没有总结性定义,而是分别客观地引述了钱学森、茅以升等学者的概括,发现其中也专门列出了顾镜清的观点。我指着这一页对老先生说:“这学术地位,可比任何职称、称谓都重啊!”他颔首不语。


此刻,我们三人都不由得心生敬意。


就是眼前这位相貌平平、只顶着副教授帽子的老学者,他被公认为上海市未来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他的著作《2000年的科学技术》实打实是敲开中国未来学之门的第一块敲门砖,而《未来学概论》作为教材则无可替代。


老先生对如今中国的未来学发展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相比国外的发展,比如仅仅罗马俱乐部、兰德公司几个赫赫有名的未来学研究机构的煌煌成果,就显现出我们与他们之间天壤的差距,我们当重新出发。

 

老先生侃侃而谈了数小时,年过八旬,依然思路清晰,表达如流。退休后笔耕不辍,著作频出。


有感于老伴晚年重病八年而先他而去,他新近刚出版了国内第一本预测健康风险方面的著作《预测健康风险2000题》。如今又专心于编撰学生用双语成语词典。


我们还了解到,顾镜清先生于2008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顾老先生 参与翻译或写作的部分书籍


临别时,老先生迟疑着拿出一本砖厚的俄文原著,居然是提出赫赫有名经济长波理论的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选集的原著。他说若能获得些资助且身体允许,他想翻译这部巨著。


康德拉季耶夫选集 原版


我们惊讶于如此重要的专著居然至今尚无中文版,更感慨顾老先生仍勇于挑战乐意承担这部巨作的翻译工作。当我们心潮澎湃地离开那座老旧楼房时,已带着一份新的冲动,想共同去完成这项未来的任务。

 

路上,老先生的话一直绕耳回响:“未来,是人类时刻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这也注定未来学研究必将延续永生,今天就是昨天的未来”。


顾老先生 与志愿者




小知识


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1928.10.8 - 2016.6.27)未来学大师、世界著名未来学家。



阿尔文·托夫勒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出生于纽约,纽约大学毕业,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权力的转移》等未来三部曲,享誉全球,成为未来学巨擘,对当今社会思潮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80年,托夫勒推出的《第三次浪潮》,风行世界,引起了雪崩般的评论,被称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杰作之一”,由此创造了充满睿智的术语“The Third Wave(第三次浪潮)”,促成了许多新产品、新公司,甚至新雕塑、新交响乐的诞生,影响了文化思想的各个层面。


在80年代国门初开的中国,《第三次浪潮》是第一本西方思想的流行作品,其影响力是空前的。




<历奇下半场 相关阅读>

游过长江,悟出遨游人生智慧

甜蜜蜜,从文学中汲取滋养

自律与好奇,是最好的养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退休之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